|
楼主 |
发表于 2015-4-24 19:49:56
|
显示全部楼层
探访合肥旧书市场 旧书店不景气 ,坚守有点难民俗专家:旧书店是一种文化传承,需要更多支持
合肥在线 2015-04-24 02:59 稿源: 合肥在线-江淮晨报 http://news.hf365.com/system/2015/04/24/014571922.shtml
对于很多爱书的人来说,一座城里必不可少的元素之一是旧书店。4月23日是世界读书日,合肥的旧书店过得还好吗?记者走访发现,如今,房租、生计和市场萎缩等因素都成了旧书店前进的障碍,正如一位旧书店老板瞿其好所说,他也在寻找一条能让旧书店生存下去的路。“合肥是一座有文化底蕴的城市,它应该有属于自己的旧书店,一个让爱书人士交流读书的地方。”安徽省民俗学会副会长王贤友说。
“三友谷书店”
不惑之年的瞿其好做旧书这一行已有20多年,他的旧书店名叫“三友谷”,瞿其好说,书店的名字取自“岁寒三友”。目前,“三友谷”是合肥所剩无几的旧书店之一。
来到这家只有十平米左右的三友谷书店,记者看到,四周书架上摆放着各式各样的旧书,文学类、科教类、漫画类等应有尽有,小屋中间的橱窗里还摆放着许多诗画集,这些都是老板瞿其好的珍藏。1993年,瞿其好开始在合肥摆地摊卖旧书,20多年来,他的小书摊和后来的书店多次搬家,2007年终于在明教寺对面的小巷子里“定居”了。
经营书店的20多年里,瞿其好最大的收获是交到了许多爱读书的朋友。合肥民俗专家、已经仙逝的“合肥通”牛耘老先生就是他这家书店的老顾客。“老人家每次来我店里都会挑选一些书,走之前不忘鼓励我要坚持下去。”瞿其好回忆道。
“根本挣不到钱,每个月勉强维持房租而已。”瞿其好说,但这些并不是他最担心的,“客源和货源是如今最大的困境。”瞿其好所指的是目前旧书店所面临的两个问题,一是读书人少了,二是优质旧书难寻。“因为这些原因,合肥以前的很多旧书店比如张俊旧书店,都倒闭了,我们也是最后存留的少数。”目前,瞿其好的最大愿望是希望有人出资,他出力,让旧书店成为志同道合的人们交流读书的好去处,而不是成为时代的负累。
“增知书店”老板身患重病依然想做文化摆渡人
自从上了《新闻联播》,增知书店的老板朱传国现在成了名人,他的旧书店作为合肥硕果仅存的旧书店之一,算是因祸得福。从朱传国被查出癌症的消息在网上不胫而走,许多爱书人不约而同地涌进了他和爱人经营的书店内展开“疯狂采购”,连续数日,这间小小旧书店几乎被购书者挤爆。
老朱从高中一毕业参加工作,一直喜爱阅读,到后来下岗,四处淘旧书,自谋生路。当时的他,一直有一个梦想,开一家旧书店。“店名我都想好了,就叫‘增知书店’。”之后,他的梦想终于成真。
然而,去年春节前,朱传国病情加重,不断地手术和治疗,夫妻俩几乎花光了所有的积蓄,书店也断断续续停业了好几次。春节后,一些热心人得知朱传国的病情和书店的情况后,在网上发出了消息,并在短时间内引起了众多关注。对于众多爱书人这段时间的帮助,朱传国和妻子决心要和书店一起坚持下去,回报爱书人和关心他的朋友。
对于旧书店,朱传国一直认为,它为无数爱书之人保留了一个“精神港湾”。尽管现在身患重病,老朱仍希望书店能长长久久开下去,希望自己能继续做一个“文化摆渡人”。
花冲旧书市场
作为这座城市里旧书店的“元老”,上面两位老板都将花冲旧书市场称作一个“不可不提的地方”,那么如今花冲旧书市场的人气如何呢?
记者采访了解到,虽然如今的人气目前最巅峰的时候,但每周日也有上万人次来这次“淘书”。花冲公园办公室工作人员介绍,花冲旧书市场1994年开办,曾与上海文庙书市、北京潘家园书市一并齐名。20多年来,花冲书市每周日5:00到13:00开市,人流量能达四万人次,最好的时候,一天的图书交易量达万册。目前该市场共有20多家商户。
王翠曾是花冲旧书市场的一位商户,2009年她离开了曾摆了十几年的旧书摊。据王翠回忆,每周日上午会有很多人来这里“淘”书,甚至还有一些外地人专程赶过来。说起这里辉煌的历史,王翠告诉我们,花冲旧书市场上曾出现过道光年间的《徽州府志》、民国版《二十四史》、李鸿章家谱、一连500期的《东方杂志》(中国最早的期刊之一)等很多珍贵古籍。
但王翠表示,她最终因为书摊无法维持生计离开了。虽然已经不再卖旧书,王翠却有着自己的想法,“旧书市场有存在的必要,好多人来买书就是因为在别的地方想买也买不到。”
-民俗专家
旧书店是
一种文化的传承与象征
王贤友是安徽省民俗学会副会长,只要一有闲暇时间,他就会光顾旧书店,找一些自己爱读的书。对于合肥日益减少的旧书店,王贤友也很无奈,“旧书店一个个关闭,他们没有客群,靠卖旧书更加挣不到钱,最后连房租都交不起。”
王贤友认为,作为一座历史文化名城,合肥应该有自己的旧书店,但如今这种私人承担一切的形式是无法维持的。“在外地,旧书店的发展是很繁荣的,我们也希望未来,政府能从政策上支持旧书店的发展,这是一种文化的传承与象征。”
此外,王贤友也希望如今还在坚持的旧书店能够积极拓展经营方式,鼓励年轻人多多关注阅读书籍。
晨报记者张梦怡/文
高博卓旻/摄 |
本帖子中包含更多资源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账号?注册
x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