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循着转型发展的路径,2014年,鄂尔多斯的发展脉络愈加清晰,“能级”和“量级”跃动提升,转型发展源源不断释放新动能。2014年,预计全市地区生产总值突破4000亿元大关,达到4215亿元,同比增长8%;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突破2000亿元,达到2050亿元,增长11.1%;固定资产投资突破3000亿元,达到3422亿元,增长15.5%;公共财政预算收入430亿元;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完成610亿元,增长10.1%。
推动转型发展重大项目落地,新获核准项目21项;汇能煤制气、富士康精密电子构件等25个重点工业项目建成投产。
2014年,全市启动了247个改革事项。先后取消、下放行政审批事项202项;探索推进棋盘井电力微网运行体制改革、跨区域水权置换、碳排放交易等改革事项;全面推进义务教育均衡发展、公立医院改革、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建设等一系列改革事项。
鲜活的数字,是鄂尔多斯适应新常态、谋求新发展的力证,是鄂尔多斯攻坚克难、砥砺奋进,全面推进各项事业发展的最佳说明,生动地展现了鄂尔多斯各个领域正在发生的改变。
资源型产业提质提速。
依托资源优势,鄂尔多斯市资源型产业在原有格局下继续裂变扩张,质速双提。
神华煤制油第二、三条生产线、伊泰200万吨煤制油和120万吨精细化学品等项目加快建设;内蒙古汇能煤电集团年产20亿立方米煤制天然气及12亿立方米天然气液化项目第一条生产线——年产4亿立方米煤制天然气及天然气液化项目投产并安全运行,我市对京津冀鲁供气的阀门已经打开;蒙西至天津南、上海庙至山东两条电力外送通道及13个配套电源点项目有望尽快开工建设,到2017年全市电力装机总规模将突破3000万千瓦。
在推进煤化工产业链条向下游延伸的同时,鄂尔多斯市更加注重提高产品附加值,促进产业高端化、产品终端化。煤化工、煤制油、煤制气、煤电铝四大产业链条效益向好,“造血能力”持续提升。
非煤产业不断做活做优。
为加快转型发展步伐,鄂尔多斯市开辟了发展的“第二战场”,变一煤独大为产业的多元支撑。
京东方液晶显示器、富士康精密仪器等项目建成投产;奇瑞汽车的29家配套企业中已有24家投产,零部件配套率达到60%以上。2014年,全市非煤产业完成投资1988亿元,占工业投资的80%;完成增加值869亿元,占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的42%,较上年提高6.2个百分点。装备制造、电子信息等产业集群全面利好,风力发电、太阳能发电、生物质发电等新能源产业气候渐成,非煤产业成为我市转型发展的强劲引擎。
服务业“拔节”声声脆响。
作为转型发展的重要指标,鄂尔多斯市大力发展服务业,促推产业转型升级。
云计算数据中心、罗克佳华等项目加快推进;九城宫、万通等旅游景区持续“火爆”;快递业广泛深入地渗透到生产、流通、消费等各个领域,业务量和业务收入“水涨船高”;内蒙古煤炭电子交易中心力争形成统一权威的煤炭交易市场,掌握产地煤炭的话语权,为整个煤炭供应链提供更多的增值服务和创新服务,并逐步形成国家级重要的区域性煤炭电子商务平台。
一年来,全市实现旅游总收入190亿元,同比增长23%,国家A级旅游景区和全国工农业旅游示范点已达47家,全市旅游重点项目完成投资6.2亿元。全市注册登记的文化类经营机构达2000余家,从业人员达1.5万人,投资额在亿元以上的项目有20多个。国家级文化产业示范基地达到3家,被国家认定为文化和科技融合示范基地,自治区级文化产业示范基地6家。服务业拔节而上,老百姓幸福指数提高,品质城市建设的篇章愈加饱满丰盈。
全面深化改革迈出新步伐。
2014年是全面深化改革的第一年。鄂尔多斯市把全面深化改革作为增活力、添动力、促发展的关键举措,力争在重要领域、关键环节上率先取得突破。
2014年,全市启动了247个改革事项。围绕转变政府职能,大力推进简政放权,先后取消、下放行政审批事项202项,全年新增各类企业和工商户2.8万户,营业收入超百亿元非公有制企业达到16户,有效激发了市场主体活力;围绕国家资源型经济创新发展综合改革试点,深化要素市场体制改革,探索推进棋盘井电力微网运行体制改革、跨区域水权置换、碳排放交易等改革事项,力求突破我市转型发展的瓶颈制约;围绕保障和改善民生,全面推进义务教育均衡发展、公立医院改革、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建设等一系列改革事项,有效促进了社会公共资源的均衡配置;围绕提升党的建设科学化水平,落实 “三到两强”工作要求,全市组建驻村工作队827个、派驻党员干部2200多人驻村服务,实现了全市739个嘎查村全覆盖,党员干部联系服务群众意识与能力显著提升。全面深化改革稳步开局,
体制机制创新活力逐步显现。
转型发展,再铸辉煌。站在新起点上的鄂尔多斯,圆梦之路必将更加宽阔,动力、活力和竞争力必将不断增强,转型发展必将演绎更多精彩! |
评分
-
1
查看全部评分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