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合肥城的西北隅
有公园一座,名“杏花公园”,为何叫杏花公园涅?
“据说在南宋时期,有一位姓辛的老者随难民从北方来到合肥。他孤身一人在城北搭了一间草棚住下,白天以打草鞋为营生,晚间则挑灯夜读。老汉终日寡言少语,也极少出门。他打制的草鞋结实耐穿,而且价钱便宜,因此来买草鞋的人络绎不绝。
老人心地善良,有时遇有逃难者和饥民路过,就送以草鞋,非但不收分文,还以茶水饭食相待。时间久了,辛公成了一位远近知晓的大善人。出于对辛公的敬佩和感激,凡来此的人,都按照老人的嘱托,或捐赠杏苗,或带来杏核相送。
辛公把人们送来的杏苗、杏核,一一栽种于棚舍附近的空地。寒来暑往,时间不觉已过去数月。一日,朝廷忽遣人来合肥寻找一个名叫辛子豪的人。经打听,众人都只知有一辛姓的老者,却不曾听说有叫辛子豪的人。差人只得如实禀报州府老爷。
州府老爷在心里琢磨:会不会姓辛的老者就是辛子豪?第二天,州府老爷轻装微服,亲往辛公舍下,与辛公寒暄。交谈中,辛公见来者并无异常,无意中流露出真实身份。州府老爷听后大喜:“辛老先生,下官今特奉朝廷东台王御史之命,前来恭请大驾赴京。”说罢,随手将王御史亲笔书信递辛公阅看。
辛公阅信后,知道身份已暴露,不好再瞒,但又不愿相从,便略加思忖后说:“请大驾先回,待我先收拾一下,明早动身不迟。”
次日清早,待到州府老爷前来辛公住处接驾时,辛公早已去无踪影。辛公这一去就再也没有回合肥,然辛公在其住处悉心栽下的杏苗,播下的杏种,却日渐茂盛,终成一片杏林。
每年春后,这里杏花烂漫,姹紫嫣红一片。由于“辛”与“杏”字近音,人们为纪念这位慈祥善良的老人,便把这里叫作杏花村。其址即在今合肥杏花公园附近。”
——节选自《走进合肥》
“杏花公园位于老城区西北隅,水西门内一带,为环城公园的田园风景点。东起蒙城路,西至环城西路北段,南起淮河路西段,北至阜南路西段,总面积约31.3公顷。因清代中堂李鸿章之侄孙李国栋为游憩在此建亭台两处,并在四周广植杏树,春杏花开,芳菲烂漫,景色宜人,故这一带统称为杏花村。
据传旧时这一带树木很多,有两株两人合抱粗的大栗树,上多鹊巢。西城墙上原有 将军庙,北城墙边原有江公祠,祠旁有一座白骨塔。据《合肥县志》和旧经云:“水西门内旧有西水关连接金斗河,经筝笛浦、藏舟浦至东水关。”筝笛浦在“城后土庙侧谢家池坝旁,渔人常夜闻筝笛声及香气氤氲,相传曹操溺妓舟于此”。过谢家池坝有藏舟草浦,为“三国魏将张辽袭吴藏战舰于此”,故名。“浦内岛屿花竹,颇为佳境。”《舆地纪胜》云:有“樱桃园、云月亭,久废。”1987年6月市政府决定组建。2002年下半年又进行了池塘清淤,新增了儿童乐园、体育活动等游娱设施。
“筝笛浦”、“藏舟浦”两处三国遗址的历史故事就发生在杏花公园。在清朝嘉庆年间,合肥地图上杏花公园一带,还标有筝笛浦、藏舟浦等位置。筝笛浦是曹军娱乐、休闲的场所,据《庐阳名胜便览》记载,大战间隙,曹操携几名歌女乘船到此游玩,船翻了,曹操被救起,妙龄歌女被河水吞没。而在三国时期,杏花公园附近港汊密布、芦苇丛生,张辽与孙权军队大战时,曾将战舰隐藏于此,故有“藏舟浦”之称。”——转
|
本帖子中包含更多资源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账号?注册
x
评分
-
2
查看全部评分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