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发表于 2014-3-28 06:38:07
|
显示全部楼层
本帖最后由 高楼小生 于 2014-3-28 06:56 编辑
回复 16# 波波young
神农更多说法是远古三皇之一,历史很早了,而炎帝黄帝战蚩尤明显在之后
二、炎帝与神农 下来我们来看炎帝和神农的关系。长期以来,人们都习惯于把神农和炎帝看成是一回事、同一个人。《史记·五帝本纪》:“神农氏世衰”下,《集解》 引皇甫谧曰:“《易》称庖牺氏没,神农氏作,是为炎帝。”又引班固曰:“教民耕农,故号曰神农。”《正义》引《帝王世纪》云:“神农氏,姜姓也。母曰任姒,有蟜氏女,登为少典妃,游华阳,有神龙首,感生炎帝。人身牛首,长于姜水,有圣徳,以火徳王,故号炎帝。初都陈,又徙鲁,又曰魁隗氏,又曰连山氏,又曰列山氏。”《国语·晋语四》:“昔少典娶于有蟜氏,生黄帝、炎帝。黄帝以姬水成,炎帝以姜水成,成而异德,故黄帝为姬,炎帝为姜。”韦昭注引贾侍中云:“少典,黄帝、炎帝之先。有蟜,诸侯也。炎帝,神农也。”又引虞、唐云:“少典,黄帝、炎帝之父。”《左传》昭公十八年:“梓慎登大庭氏之库,”杜注云:“大庭氏,古国名,在鲁城内,鲁于其处作库。”孔疏云:“先儒旧说,皆云炎帝号神农氏,一曰大庭氏。”《礼记·月令》:孟夏之月“其帝炎帝,其神祝融”下,孔疏引《春秋说》云:“炎帝号大庭氏,下为地皇,作耒耜,播百谷,曰神农也。”《礼记·祭法》云:“厉山氏之有天下也,其子曰农,能殖百谷。”郑注曰:“厉山氏,炎帝也。起于厉山,或曰有烈山氏。”《国语·鲁语》:“昔烈山氏之有天下也,其子曰柱,能殖百谷百蔬。”韦注:“烈山氏,炎帝之号也,起于烈山。《礼·祭法》以烈山为厉山也。”或者认为炎帝是神农,但黄帝所伐为其后裔。如《史记·五帝本纪》:“神农氏世衰”下,《索隠》云:“世衰,谓神农氏后代子孙道徳衰薄,非指炎帝之身,即班固所谓‘参卢’皇甫谧所云‘帝榆罔’是也。” 实际上,炎帝不是神农。这个问题,崔述在《补上古考信录》卷之下的《炎帝非神农氏》中已经论述过: “《汉书·律历志》以炎帝为神农氏,太皥为包羲氏,后之学者编纂古史皆遵之无异词。以余考之 不然。《易传》曰:‘包羲氏没,神农氏作;神农氏没,黄帝、尧、舜氏作。’是庖羲、神农在黄帝之前也。《春秋传》曰:‘黄帝氏以云纪,故为云师而云名;炎帝氏以火纪,故为火师而火名;共工氏以水纪,故为水师而水名;太皥氏以龙纪,故为龙师而龙名。’是炎帝、太皥在黄帝之后也。庖羲、神农在黄帝之前,炎帝、太皥在黄帝之后,然则庖羲氏之非太皥,神农氏之非炎帝也明矣。《史记·五帝本纪》曰:‘轩辕之时,神农氏世衰,诸侯相侵伐,暴虐百姓,而神农氏弗能征。’又曰:‘炎帝欲侵陵诸侯,诸侯咸归轩辕。轩辕乃修徳振兵,治五气,艺五种,抚万民,度四方,教熊罴貔貅貙虎,以与炎帝战于阪泉之 野。三战,然后得其志。’夫神农氏既不能‘征诸侯’矣,又安能‘侵陵诸侯’?既云‘世衰’矣,又何能待‘三战,然后得志’乎?且前文言衰弱,凡两称神农氏,皆不言炎帝,后文言征战,凡两称炎帝,皆不言神农氏,然则与黄帝战者自炎帝,与神农氏无涉 也。其后又云:‘诸侯咸尊轩辕为天子,代神农氏’,又不言炎帝,然则帝于黄帝之前者自神农氏,与炎帝无涉也。《封禅书》云:‘古者封泰山,禅梁父者七十二家,而夷吾所记者十有二焉;神农封泰山,禅云云;炎帝封泰山,禅云云。’夫十有二家中既有神农,复有炎帝,其为二人明甚,乌得以炎帝为神农也哉?《战国策》曰:‘神农伐补遂,黄帝伐涿鹿而擒蚩尤。’亦列神农于黄帝前而不云炎帝。《晋语》曰:‘黄帝以姬水成,炎帝以姜水成。’亦列炎帝于黄帝后而不云神农。《春秋传》云:‘炎帝为火师,姜姓其后也。’与《国语》‘炎帝姜姓’之说合,皆云炎帝,不云神农。《孟子》书有许行者,为神农之言,并耕同贾之说语虽不经,然亦因神农有作耒耜,为市廛之二事托之,亦云神农,不云炎帝。盖自《史记》以前,未有言庖羲风姓为龙师,神农姜姓为火师者,亦未有言太皥画八卦,作网罟,炎帝制耒耜,为市廛者。然则庖羲氏之非太皥,神农氏之非炎帝也明矣……[9]” 《礼记·曲礼》:“太上立德”下孔疏亦云:“谯周以为伏牺以次有三姓始至女娲,女娲之后五十姓至 神农,神农至炎帝一百三十三姓,是不当身相接。” [10] 按神农氏和燧人氏、伏羲氏一样,本是上古时期一个时代的称号而已。《风俗通义》卷一《三皇》云:“遂人以火纪,火大阳也,阳尊,故托遂皇于天。伏羲以人事纪,故托羲皇于人,盖天非人不因,人非天不成也地。”《礼记·月令》季夏之月“毋发令而待,以妨神农之事。”“水潦盛昌,神农将持功。”《吕氏春秋·季夏纪》同。《庄子·胠箧》云:“昔者容成氏、大庭氏、伯皇氏、中央氏、栗陆氏、骊畜氏、轩辕氏、赫胥氏、尊卢氏、祝融氏、伏羲氏、神农氏,当是时也,民结绳而用之,甘其食,美其服,乐其俗,安其居,邻国相望,鸡狗之音相闻,民至老死而不相往来。若此之时,则至治已。”《盗跖》:“神农?曰弗知。弗知者以天下王为无义者邪,其有义者而足下不知邪?则 答之以神农。” 很明显,之世,卧则居居,起则于于,民知其母,不知其父,与麋鹿共处,耕而食,织而衣,无有相害之心,此至德之隆也。然而黄帝不能致德,与蚩尤战于涿鹿之野,流血百里。”《商君书》卷四《画策第十八》:“神农之世,男耕而食,妇织而衣,刑政不用而治,甲兵不起而王。神农既殁,以彊胜弱,以众暴寡,故黄帝作为君臣上下之义,父子兄弟之礼,夫妇妃匹之合,内行刀锯,外用甲兵,故时变也。”《春秋繁露》卷七《尧舜不擅移,汤武不专杀第二十五》:“今足下以汤武为不义,然则足下之所谓义者何世之王也以古人之描述,神农不能解释为人名和某一个领导人。是以徐旭生先生就在《中国古史的传说时代》中说:“神农一名可以有五个不同的解释:据 《吕氏春秋·季夏纪》的说法,它不过是主稼穑的神祇或为主农事的官员;据《庄子 ·盗跖》篇的说法,它可以为指时代的称号;据《战国策·秦策》及他书的说法,它可以解释为氏族的名称;据庄子受学于老龙吉的说法,它又必须为个人的名字。除个人名字仅属庄子寓言,农官称号或由于高诱的误会,可以不计外,神祇的说法当属古义,但不久就为后两种说法所代替。” 然而,虽然炎帝和神农并非一个人,但古人之所以将其合并为一也有其原因。那就是神农氏是农业时代的部族,而炎帝正是后来农业部族的首领。 |
评分
-
1
查看全部评分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