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楼主 |
发表于 2013-12-8 11:23:22
|
显示全部楼层
光“徽”时代③:徽州大道的路标老去 谁来接力未来?
合肥热线·365地产家居网 讯 “快30年过去了,百货大楼还是这么高。”这是安徽人王永红的感慨,因为百货大楼在过去的年代就是徽州大道,甚至是合肥的标志建筑。但当岁月化作成过往的时间符号时,不变的事物在当下就会显得格格不入。[合肥西一环之变①:4年仅一宗土地出让 地荒下房荒何处逃?>>>]
“徽州大道缺少标志建筑”
开着车奔跑在徽州大道上,王永红愈发的觉得两旁的建筑不和谐的存在,“一眼望过去,没有多少高楼大厦,这是大建设下的合肥”?实际上,他并不是合肥人,只是因为家人的关系,合肥是他经常的目的地,才多了几分了解和感悟。
“我还是个小伙子的时候厂里组织来合肥学习,觉得合肥没有什么可逛的,就只有百货大楼,还有旁边的新华书店。”这就是王永红对徽州大道的最初印象,对于生活在小城市的人来说,六七层高的大厦或就是那个时代的“摩天大楼”。
(徽州大道一瞥 365地产家居网资讯中心)
就如时间不是静止不动的一样,岁月的变迁改变更多的是人们对事物的印象,过去的“高”或就是现在的“低”,过往的“繁华”就可能是当下的“破落”。
徽州大道亦是这样,一成不变就是一种退步。
的确,徽州大道有着曾经属于自己的“光荣”,百货大楼、安徽大剧院等等都是流传甚广的名字,那全新的徽州路又有谁承接未来的“梦想”?
“徽州大道缺少标志建筑,甚至没有记忆深刻的地方。”
“不能浪费了地段”
就是因为百货大楼,也因为新华书店,徽州大道是王永红在合肥最亲切的地方,“就像路标一样存在,开着车不用导航经常会走错路,但只要回到徽州大道再出发就不会出错。”
只是这个路标也有渐渐退色,老去的时候。
2011年,工作了53年的四牌楼新华书店退出历史的舞台,如果把新华书店也比作一个人的话,20岁的时候上班,53年也到了早该退休的年龄,一个时代过去了,是到了要变的时候,只是速度稍显的慢了。
四牌楼西北角已沉寂许久,设计32层的建筑也最快也只能两三年完工,空荡荡的土地稍显孤独,这或是在为未来积蓄能量。
但长江路开始,沿着徽州大道一路南行,“高楼不多,就算是电信大楼这样的高层建筑也显得旧了,尽管有历史的东西要保有时代感,但现代化的改变仍在步步推进。
好在,城市可以延伸,新区可以全新亮相,徽州大道在这样的情景下起到的就是纽带作用,连接主城与新城滨湖,城市中心有四牌楼,徽州大道的南端如今有滨湖启动区的繁华,一头一尾呼应,绽放着属于各自的光亮。
但徽州大道的中间地段又将何去何从?
当城市中心土地的稀缺,且难以复制,只能用拆迁重建的方式来满足当下的需要。“徽州大道这样的地段不能浪费,建就好建成标志性的。”
回家逛街也能成为一种习惯
但实际上,除了滨湖外,徽州大道上没有一个真正的综合体。
市中心的四牌楼有着不落寞的繁华,但始终没有归属感,那里的只有来去匆匆的过客,每一天每一刻都迎来不同的人群,没有市井般的问候,更没有小城市那样亲切的熟悉感,一切都显得功利,去那里的目的很直接,只是为了逛街和消费。
过去的徽州路盛极一时,但当下却有不同的境遇,甚至不比马鞍山路沿线有现代感,徽州大道究竟缺少了什么?或就是居住与消费融为一体的体验,徽州大道缺少一个大型社区,有住宅,有商业,有办公,多功能的融合,这样的“生态”或才是现代化的一种表现。
当快节奏的生活成为常态时,便利性要求变得更加的实际,不愿意被堵车所困,不愿意赶往市区的商场只为买一件心仪的衣服,时间成本关乎到的是个人生活的幸福感。
幸运的是,一切都在朝好的方面发展。
回家逛街也能成为一种习惯,这是大城市里的“奢侈品”,但一切皆有可能。
徽州大道与太湖路交口,118亩的地块成为徽州大道上唯一的在建项目,且定位为综合体项目。说是综合体,但更高于综合体,“不像新城区,一个综合体只能算是孤零零的存在,这也是周边居民唯一能享受到的消费便利,但城中心的地段就有区别,综合体内的居民获益更多,不只有家旁边的商业,还有周边的一切资源。”合肥某业内人士说。
本站了解到,这块占地118亩的土地由宝利丰地产开发,仅商业部分就有25万方,“这是宝利丰北上合肥的第一个项目,未来开发的住宅将引入物联网,相信科技改变生活的力量,而且区域的升级亦迫在眉睫。”
从徽州大道一路走来,与长江路交口是四牌楼,芜湖路是安徽大剧院,南一环上有多栋写字楼的聚集,向南便是太湖路,有苏果超市,但仅以商超支撑起来的区域商圈或是不成熟的,徽州大道的未来远远不止这些……(365地产家居网 王堃)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