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 航
查看: 15792|回复: 112

【长春·记忆】历史上的长春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13-7-1 18:35:33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本帖最后由 米汤987 于 2013-7-1 18:51 编辑

斯大林大街

这条街道,最早被日本人按中国式地名命名为“长春大街”。1922年,日本殖民当局,把满铁附属地的街路名一律改成日本式名称,因此更名为“中央通”,意为中央大街。北段的这个名字,沿用到1945年日本帝国主义投降为止。
抗战利后,苏军进驻长春,在人民广场中心为自己修起一座空军纪念塔,把这条街更名为斯大林大街。1946年5月国民党占据长春以后,把街道分成两段,改北段为中山大街,南段则按蒋介石的名字改为中正大街,中心广场也同时改为中正广场。1948年10月,中国人民解放军解放了长春,从此,长春这座美丽的城市又重新回到了人民的手中。1949年3月,为了表达中国人民与苏联人民的友好关系,这条大街又以苏联国家元首斯大林的名字命名为斯大林大街。1996年5月1日更名为人民大街。



这条街道的建设,先后历时百年,经过了几个不同的历史时期。远在清光绪三十三年(1907年),日俄战争后,日本从俄国人手中夺取了南满铁路(长春至大连间)。为了对其进行经营管理,开始有规划的市区建设。在长春头道沟(现长春火车站一带)购置土地,修建了长春火车站,并在车站前修建了直径175米的街心广场,初建时命名为“大广场”,后按当时长春内所有广场的方位改名为“北广场”,由广场向南修建了一条长约900米的大街,也就是现在人民大街北段(站前至胜利公园东北角,头道沟北沿的一段),这一段仅占整条大街的十三分之一,这就是人民大街的最初雏形。

按当时日本人的规划,将长春站前至七马路规划为“满铁附属地”。

规划设计的当时,在道路宽度上有过多次反复。当初的设计主持人是满铁土木课课长、工程师加藤与之吉。他根据当时日本东京的标准,设计这条街道宽度只有几十米,遭到首任满铁总裁后藤新平的批驳。加藤再次提出展宽到28.8米,又遭到后藤的斥责,并被后藤派往欧美考察去了。最后确定路宽36米。客货运输都处在以马车为主的时代,按当时日本东京的标准,也是最宽的。路型修成以后,对于只有几千人口的长春“满地附属地”来说,显得过分的空旷,当时很不为人们所理解。

东北沦陷以后,长春成为日本帝国主义统治东北的中心,日本人进行了大范围的城市规划和建设。为接续已经建成的“中央通”,作为市区的纵向中央干道,决定向南延伸,并且命名为“大同大街”。从胜利公园门前往南,路宽扩展到54米,分成快慢车道,有4条行道树组成的绿化带(也是分车带)。因为日本人在规划上采用了环状平面交叉的体制,所以在这条大街上共有6座圆形广场,既是回车岛,也是绿地。

沦陷时期工程的施工,是由北向南推进的。开始是跨越头道沟,,工程量大,所以在30年代使用过铁路翻斗车,铲运机等先进的施工机械,这在当时是前所未有的。


工程大体是:1932年开工,1933年修到人民广场附近;1935年至1936年到达解放大路口;1937年至1938年到南端的卫星路口;1939年以后,无大变化。工农广场以南的路段,只完成了快车道,没有绿化,人民广场以南的人行道,没有铺装路面。车道全部采用灌注式的沥青路面。大部分是碎石基础,局部采用无筋混凝土基础。1941年以后,日本人因经费短缺,只能维持原状了。尽管这条大街最先采用了电力、电讯线路地下化的新技术,但直到日本帝国主义投降为止,还是一条没建成的街道。人民广场以南建筑物稀少,以北地段,除了三中百货店(今百货大楼)和日本毛织株式会社(今省建筑设计院)两处商店外,基本上都是官衙和企业的办公楼,所以日本人称这条街为“办公室街”;又因为这条街集中了银行和日本的金融企业,日本人又自诩为“满洲的华尔街”。



本帖子中包含更多资源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账号?注册

x

评分

1

查看全部评分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13-7-1 18:39:13 | 显示全部楼层
本帖最后由 米汤987 于 2013-7-1 18:49 编辑

人民广场

后面建筑为伪满电信电话株式会社旧址

国民党军进驻长春时


人民广场座落于城市中心的人民大街中段,最早为依据霍华德的田园城市理论建于1933年的大同广场;1945年苏军进驻长春,改称斯大林广场;1946年改称中正广场;长春解放后,改称为人民广场。广场直径300米,占地7万多平方米;中心岛直径为220米,面积达3.8万多平方米。中心岛内花木繁盛,是著名的街心花园。广场中心原为伪满洲国的水准原点。

位于长春市人民大街2599号的吉林省通信公司长春分公司办公大楼。和人民广场周边的其它建筑比起来,它丝毫不起眼:一侧是人潮涌动的工人文化宫,一侧是庄严的长春市公安局大楼,再加上树木和栏杆的遮挡,它似乎远离尘嚣,独自沉浸在自己的天地之中了。
这座黄色的大楼,曾是伪满洲国电信电话株式会社的办公场所。书中也好,老长春人的口述也罢,伪满电信电话株式会社更多时候是以另外一个名字出现的,即“电电会社”。“电电会社”是沦为日本殖民地的中国东北地区的电报、电话与广播的中枢,是日伪经营管理电信、电话、广播及其它电气通信事业的统一机构。

这座钢筋水泥结构的建筑,大致可以分为两大部分。一部分在人民广场西侧,黄色瓷砖贴面,高五层,平面呈“凹”形,正门向东,两侧立有麒麟石雕。另一栋在它的西北面,中间是东西走向的西安大路,以浅青色瓷砖贴面,高五层。除主楼外,还有营业大楼等附属建筑物。今天与电信大楼相连接的楼体侧面,即位于西安大路242号的楼体,是吉林人民广播电台的办公楼,伪满时这里是伪中央教育局所在;旁边是中国电信西安大路营业厅,也是曾经的伪满洲国电话株式会社附属楼。
40年代,这里曾是亚洲最大的电讯大楼。

本帖子中包含更多资源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账号?注册

x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3-7-1 18:47:16 | 显示全部楼层
果然很有历史感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13-7-1 18:55:11 | 显示全部楼层
本帖最后由 米汤987 于 2013-7-1 18:57 编辑

满洲时的胜利公园
建于1915年

胜利公园:历史喧嚣外的一隅静谧

长春老建筑——胜利公园

本帖子中包含更多资源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账号?注册

x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13-7-1 18:58:07 | 显示全部楼层
本帖最后由 米汤987 于 2013-7-1 19:00 编辑

西广场,如今水塔还在

西广场水塔是长春市第一座外国人修建的供水塔,也是当时长春市区最高的标志性建筑。时至今日,西广场水塔仍为长春地标性建筑。

据《长春近代建筑》记载,满铁附属地西广场地势西高东低,南北逐渐低落形成缓坡,1912年,日本人在广场的制高点建造了一个钢架水塔,包括机房及室内的一般供水设备,为附属地供水。水塔于1913年开始储、供水。建成之初,在空旷的土地上,西广场水塔鹤立鸡群。

长春市地方志编委会编审王国范说,西广场水塔高30米,由塔基、塔身、塔顶三部分组成。底部为钢板制成的圆形水槽,容量为10万英加仑(1英加仑大约等于4.5升)。塔身由8根钢板铆成的柱子支撑,8根钢柱之间又有钢板将其联成一个整体。塔顶为储水池,储水池为钢筋混凝土结构。塔顶部上方设有避雷针。


本帖子中包含更多资源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账号?注册

x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13-7-1 19:03:41 | 显示全部楼层
在蓬莱町三丁目(现浙江路)看西广场水塔



在祝町(现珠江路)上看西广场水塔

本帖子中包含更多资源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账号?注册

x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13-7-1 19:07:18 | 显示全部楼层
一商店(满洲时)

长春的“一商店”,在今大马路与西四马路交会处。70多年前,它的名字叫“泰发合”,是长春著名的百年商号“益发合”的重要分支机构,也是长春历史上第一座由中国人出资开办的综合性百货商场。

据年过八旬的刘益旺老先生(“益发合”的财东“京东刘家”的后人)介绍说,泰发合于1932年开业,当时因西四马路的营业大楼尚未建成,于是暂在铁北一路东栈营业。1934年,西四马路大楼建成后,“泰发合”即开业开展综合性业务。“泰发合”业务以市场零售为主,也兼制造。

本帖子中包含更多资源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账号?注册

x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13-7-1 19:09:05 | 显示全部楼层
本帖最后由 米汤987 于 2013-7-1 19:23 编辑

南广场


南广场历史文化街区是东北历史上因铁路而形成的最早的城区之一,是满铁附属地长春段保存最完整的区域。她不仅是长春市城区历史建筑最集中和保存最完整的区域,更是堪称长春最具历史完整性和历史真实性的典型街区。

南广场历史文化街区是长春历史上第一块具有现代意义的城区。南广场从一建成,即成为商业和金融发达的地域,并形成了“放射状道路+方格路网+圆广场”的街路格局。
  
该街区应和了20世纪的世界规划潮流,即圆广场加八条放射路网的街路格局,构成了长春市城市空间框架的基础要素,在全国城市街路空间中独具特色。
  



本帖子中包含更多资源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账号?注册

x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13-7-1 19:11:27 | 显示全部楼层
文化广场(50年代)

文化广场前身为地质宫广场,历史上地质宫广场曾是伪满州国的国都广场,始建于1933年,名为“帝宫广场”、“顺天广场”,建国后,地质宫广场作为我市的大型集会广场,在全市的政治生活中有着不可取代的作用。八十年代初期,广场东半部被改造成城市公共绿地。
地质宫的历史连同它前面的文化广场可以追溯到1938年。 伪满洲国成立后,日本人着手规划长春。不久,他们便把今天的解放大路以北,东、西民主大街之间的这个区域定为“宫廷建筑用地”。
地质宫位于“八大部”建筑中心区—新民大街北端,是长春科技大学(原长春地质学院)教学楼,地质宫曾为日伪新宫内府所在地。地质宫是作为溥仪的正式“皇宫”来修建的。1938年9月动工,因太平洋战争爆发,财力紧张而停工,只完成地下部分,而金碧辉煌的宫殿系50年代完工。
1953年,在原来基础上修建了这座绿色瓦顶,宫殿式建筑,建筑面积三万平方米。因为是长春地质学院教学楼故名“地质宫”。地质宫是典型中国古代建筑风格门前广场有18万平米,称文化广场。地质宫内设有地质博物馆,从各种珍贵钻石,矿产直到各种古生物化石标本,恐龙化石等应有尽有,如矿物的标本,有宝石和象牙,化石,还有恐龙化石,真骨含量百分之七十。还有古老的三叶虫,恐龙骨架。里面的陈列给人一种古朴沧桑的感觉。在那里会让人感觉沉浸在历史的长河里。没有豪华的装修,红色的木地板,朴素的陈列柜,但每一件藏品都很珍贵。是六大自然科学之一,地学胜地。
殿前的草坪广场可容50多万人集会。站在宫殿的中轴线上向南眺望,一条宽80米的笔直的新民大街直向南湖公园延伸,中线花坛为松、柏、丁香树风景带和两侧的高可钻天的杨树,形成1500米的绿色长廊,伪国务院及下属“八大部”的办公室全部坐落大街两侧,形成一个菱形景区,建筑各具特色,绝无雷同。


本帖子中包含更多资源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账号?注册

x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13-7-1 19:17:26 | 显示全部楼层
长春日本邮便局和日本警务署,位于现在人民大街与珠江路的交汇处,建成当初均属满铁的相关行政单位。邮便局于1907年11月竣工、警务署1908年10月竣工,堪称当初满铁附属地双子座。


本帖子中包含更多资源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账号?注册

x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13-7-1 19:19:07 | 显示全部楼层
邮政是一个比较特殊的行业,因为广及民生,在战火纷飞的年代里,各国特别是万国邮政联合会的成员国,只要身穿绿色制服的邮递员,在一般情况下可以不分敌我地通行于各地,确有一定意义上的和平性。日俄战争后,为保证关东州和各满铁附属地的通讯需要,设立了关东都督府所属的各级邮便局所,长春日本邮便局便是那个时期所设。

  在附属地内设立日本邮便局的合法性问题上,中日历来意见对立。经多年交涉,附属地内外的两国邮电局之间的关系,按照1910年中日缔结的邮政条约处理,即完全作为国际间业务联系处理。日本人先在附属地内设立邮便局,继而向附属地外扩张,其关注的绝对不止邮政经营那么简单。在1921年的华盛顿会议上,通过了关于撤销在中国的外国邮政机构的决议,日本撤消了在满铁附属地外11个地区建立的邮政局。长春这家日本邮便局因处于附属地内,一直保留到了“满洲国”的成立……

  1932年“满洲国”成立后,这家邮便局仍然是属于日本管辖。1937年11月5日,随着关于撤销治外法权和移交满铁附属地行政权的《日满条约》的签订,满铁附属地通信行政权力也移交给了“满洲国”政府,满洲邮政接管了122处日本邮电所,这所日本长春邮便局也变成了满洲中央邮政局所属的邮便所。

  迄今100多年过去了,警察署在九十年代长江路的综合改造的过程中,草率地拆除了,随着盖起了到现在也没完全竣工的烂尾楼!有幸的是邮便局完整保留了下来,在原老建筑的右手边,接了一段楼,还好,整体风格没破坏,后来经过整修,房顶的造型不见了,似被砍头一般……




本帖子中包含更多资源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账号?注册

x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13-7-1 19:20:02 | 显示全部楼层
七马路

本帖子中包含更多资源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账号?注册

x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13-7-1 19:27:02 | 显示全部楼层
吉林大学白求恩医学院基础教学楼


伪满洲国国务院旧址外形与同时期日本国会大厦具有共同的“兴亚”式风格,具有历史、艺术、科学价值。建筑设计风格仿日本国会大楼。
整个建筑物呈“山”字形,塔式屋顶,屋顶葺以烟色琉璃瓦。南北西各有大门,地面主体五层,两翼各四层。
始建于1933年2月,原为总务厅和参议院的办公楼。伪满洲国国务院是伪满洲国的中枢机关,掌理行政事务,在东北沦陷的那些年中,伪满洲国国务院成为日本军国主义奴役东北的一个机构。
主体建筑共五层,两翼各四层,在出入口门厅处,立着二根方边柱和四根圆柱。楼顶以棕色琉璃瓦覆顶,外墙饰以咖啡色瓷砖贴面。

本帖子中包含更多资源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账号?注册

x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13-7-1 19:30:13 | 显示全部楼层
本帖最后由 米汤987 于 2013-7-1 19:37 编辑

新民大街

遍数长春市所有被称作“大街”的街路,仅1446米的新民大街,长度最短。但是,在伪满时期,大街的两侧却聚集了一个伪满国务院、四大部和一个综合法衙。
以新民大街与解放大路交会路口为中心,东南角和西南角,各有一栋古建筑。

它曾是伪满洲国时期的政治中心。大街两侧,矗立的历史建筑十余栋,保存完好。
新民大街不但是伪满皇宫的中轴线,还是伪满国都的政治中心、“中央大道”。1933年建成后,取名“顺天大街”,出自《圣经》“人应顺天”;1946年国民党时期改为“民权大街”,是根据孙中山先生的三民主义而命名,新中国成立后改为新民大街,沿用至今。




本帖子中包含更多资源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账号?注册

x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13-7-1 19:31:15 | 显示全部楼层

本帖子中包含更多资源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账号?注册

x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小黑屋|手机版|高楼迷

GMT+8, 2025-1-28 02:25 , Processed in 0.048808 second(s), 4 queries , Redis On.

Powered by Discuz! X3.4 Licensed

© 2001-2013 Comsenz Inc.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