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知识链接:
杨桥老街街区又称杨桥历史文化街,位于常州市武进区前黄镇漕桥西北与运村的西南部锡溧河附近,保护范围:东至丁家塘以东18米、朱家浜东岸线,南至张宪浜以南至少18米,西至观音浜以西至少10米,北至牧斋院以北至少18米,保护区面积约4公顷。杨桥老街街区是以古南杨桥周围商业老街为核心,以杨桥浜(又名张宪浜)延伸展开的蕴藏丰富的明清建筑遗存和遗迹、人文景观、革命斗争史内涵的历史文化地区。
杨桥镇历史,起始于南宋,元末明初已成为江南行省常州府的重镇,它东西分别通达常州府的太湖和滆湖,以及镇江府的金坛县,是北上常州府城,南下宜兴县城及浙江湖州府城的必经之地。清代中期,杨桥镇成为常州府阳湖县和宜兴县交界地区的集市贸易中心,大批商贾云集于此,筑园造第,楼宇毗邻,其繁华一度超过宜兴县城,被称为“太湖首镇”。清末民初,虽然周边逐渐兴起一些市镇,但以杨桥老街为中心的商贸盛况仍居湖塘镇等街镇以上。
目前,从以南杨桥为中心地段形成的东、西、南、北等老街上,遗存的古典建筑及构件上,仍能反映出当年繁盛的概况。据当地人回忆,此地曾集中有饭馆、绸布庄、南北杂货、国药、木行、竹器、银匠店、渔行、肉庄、染坊、槽坊、豆腐坊、木匠店、茶馆、小吃店,甚至还有烟馆(鸦片馆)等各行各业商号店肆百余家,其中当年的同仁堂药店、白虎堂茶馆、丁家堂粮行、陈万隆烟店、全盛嫁妆铺、荣光客栈等老字号商铺更是名噪一时。而镇上开张的戏院和创设的中学堂也早于周边街镇。当时水路交通极为便利,每天有常州、无锡往返于宜兴、溧阳的轮船及不定期的班船泊于杨桥码头。至今无数遗存于保存完好的千余米长的石驳岸壁间的牛鼻孔缆绳石,见证了当时船只挤泊之情景。为了防止盗贼作案,老街四面街口均设置有昼开夜闭的栅栏门,并雇佣专职更夫巡逻报点。
杨桥还是一处抗日时期对敌斗争的重要地区。在1940年至1945年间,新四军、游击队多数以杨桥地区为通道,出入于宜兴、武进之间。该地区是武南共产党地下组织的主要联络跳板,如今南杨桥南堍西街今桥南新村24号,即是当年中共太滆地委新四军南杨桥地下交通站旧址。1945年5月,交通站负责人中共地下党员戴荣坤被日寇杀害于漕桥。
随着时光的流转,公路交通的发展,杨桥周围市镇的兴起与繁荣,处于边远地区的杨桥逐渐衰落,老街的繁华逐渐退出历史舞台,成为人们的记忆。然而,老街曾经繁盛的痕迹仍在,占地360余亩范围的老街上还保留着二万七千余平方米面积的老房子,街上花岗岩条石和青砖砌筑的路面依然保持原样。更有保存完好的丁家塘丁宅、百岁庄、牧斋院、中共太滆地委新四军南杨桥地下交通站旧址、南杨桥、太平桥等处属于常州市新公布的文物保护单位。尚有清道光年间的《重建杨桥碑记》石刻遗存、关王文昌阁、白虎堂茶馆遗址,修建于清代的古典石梁式庄基桥和东虹桥,始建于明代重修建于现代的保丁寺和太平庵寺庙庵堂。据传,著名的“火烧红莲寺”中的寺庙就在南杨桥东侧,数年前曾出土雕刻有莲花图案石经幢部件即是其遗物。区内尚有堵家塘、前后朱家塘等处多座保存完好的500余间古典民居建筑。如此丰富多彩的历史文化内涵,以及如画迷人魅力之景观的优越环境,在常州地区是不多见的。 |
本帖子中包含更多资源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帐号?注册
x
评分
-
1
查看全部评分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