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 航
查看: 4757|回复: 38

[原创影像] 杨立看常州----常州前后北岸历史文化街区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12-10-22 05:48:51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12-10-22 05:49:31 | 显示全部楼层


从常州古城厢图截取白云溪部分(河道水色是我涂的)


常州原来有条白云溪,位置在今天常州市中心的唐家湾、前后北岸历史文化保护区一带。白云溪的形状,是由河道分岔形成的三角地带,旧时称为“尖”。上图标有“孙氏馆”的那块即白云尖,我在图上将河道上色后就看得很清晰了,那儿像是毛笔尖。所谓尖,便是两河汇流呈尖形处,也称为“半岛”。白云尖是明清以后“常州三尖”(白云尖、八字尖和乌沙尖)中硕果仅存者。

白云溪的河道分叉,是因为当年城中开挖了一条新河——顾塘河。本来从城西水关人城的西蠡河,流到顾塘桥时,因“地格势禁,不可前往”,就折向北入关河去了。宋代知州李余庆于庆历三年(1O43),他提出在“小营前”开挖一条新河,沟通外子城河与前河漕渠,这就是“顾塘河”,“经大市益引惠明水东注之漕渠。郡人既以漕渠为前河,遂指顾塘河为‘后河’,以其在互市间,故亦日‘市河’云”。

后河向东穿城出东门入运河。此处位于后河北岸,旧称北岸街。新中国成立,后河填没,原北岸街逐称“前北岸”,东通县学街的路因位于前北岸之后而称“后北岸”。也有另一种说法,前后北岸的“北岸”由“驳岸”而来。据《武进掌故》记载,前后北岸明末清初时称为顾塘尖。其南面临顾塘河,顾塘河又称市河,也叫后河。其北面临白云溪河,其西呈尖端状,是顾塘河与白云溪的连接处,其东与县学街接壤,形成三面环水,一面着陆,呈半岛状的尖。尖的西南端有一顶石桥叫顾塘桥,斜跨在顾塘河上,当年除了东面的县学街外,这座桥是人们出入半岛的主要通道。道光《武阳合志·坊厢》仅记载“北岸”名称,不分前后。清光绪后才称前、后北岸。因当时居住在这个尖上的人家,大多是名人府第和世代簪缨的仕宦之家,其宅门大都是南向朝着顾塘河,后门通到白云溪河边,故前后门沿河均筑有驳岸,前门所在地称“前驳岸”,后门所在地称“后驳岸”。太平天国以后,逃亡在外的人纷纷返里。居民把兵火后的断垣残壁、碎瓦砖砾,垃圾废物纷纷倒入河中,白云溪南坡终于填高成陆,附近的平民百姓便在此搭盖浮房成家定居,遂形成街路。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12-10-22 05:49:57 | 显示全部楼层


现在的常州“前后北岸历史文化街区”。(我用红线标出的范围)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12-10-22 05:50:32 | 显示全部楼层


我对前后北岸只有很模糊的印象,引几幅汪柳萍先生的画作记。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12-10-22 05:50:54 | 显示全部楼层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12-10-22 05:51:19 | 显示全部楼层


“润之”是指“汤润之”。汤润之是清代著名画家,他的故居也在“前后北岸”街区,在2009年4月30日失火遭损。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12-10-22 05:51:43 | 显示全部楼层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12-10-22 05:52:01 | 显示全部楼层


1949年前,顾塘河河道已湮塞。1952年利用拆墙之土将顾塘河填没,并于1953年拓建成东大街——今延陵路小营前。

70年代利用白云溪河道修建人防工程,其上筑路。迎春桥南西河段从1971年4月动工,198O年形成土路,1982年改筑沥青路面,俗称人防路。从小营前回车场至邮电路口为机动车西向单行线,l987年拓建东西大街后,并人延陵西路。成全巷口至迎春桥段(即白云溪)辟作迎春商业贸易市场步行街。迎春桥至北水关河段人防工程于1983年动工,1984年填塞筑路,建粮油贸易市场。自此,白云溪胜景的两条河道全部毁没。(引自邵志强《常州古园林》)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12-10-22 05:52:54 | 显示全部楼层


旧时此间处于白云溪沿岸,风景佳丽,明清两代文人学士居此者甚多。现称“前后北岸历史文化街区”。经整修,古街新貌,新房子“故居”都空着,一时还不会开放于市民。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12-10-22 05:53:23 | 显示全部楼层


吕宫府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12-10-22 05:53:49 | 显示全部楼层


前北岸64号,是清顺治官至一品的吕宫故居。吕宫(1603-1664),字长音,号金门,常州人。明末中举,清顺治四年(1647)殿试获一甲一名。中状元后,官授秘书院修撰。顺治十年,授秘书省学士,闰六月,又擢升吏部侍郎,十二月,又升为弘文院大学士(相当于宰相,官居一品)。因升迁太快,遭人嫉妒,吕宫深知官场险恶,决意激流勇退。回常后,故意不住祖宅,而是在前北岸购下普通民房,且闭门不出。地方官或友人求见,概托病辞谢,以至吕宫闲居家乡十年,“里人不知有相国”。顺治十八年(1661)顺治去世,吕宫赴京奔丧,但丧事一完,又以病请假回乡。康熙三年(1664),吕宫在家中病故。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12-10-22 05:54:28 | 显示全部楼层


吕宫府及东侧建筑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12-10-22 05:54:56 | 显示全部楼层


后北岸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12-10-22 05:55:25 | 显示全部楼层


藤花旧馆——东坡终老地

前北岸61-70号,是藤花旧馆,此处原为“孙氏馆”。宋徽宗建中靖国元年(1101),苏东坡从海南岛贬所来常,借居于此。是年七月廿八病殁,享年66岁。

东坡仙逝后,孙氏馆屡易其主。后人因东坡曾在此手植紫藤,题名“藤花旧馆”。清时,紫藤犹盛,赵瓯北(赵翼)、洪稚存(洪亮吉)均作诗记其事。原建筑毁于火,除一般木结构房屋外,尚留有楠木厅三间,保存了典型的明代建筑风格。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12-10-22 05:55:48 | 显示全部楼层


藤花旧馆院墙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小黑屋|手机版|

GMT+8, 2024-11-18 11:22 , Processed in 0.070388 second(s), 4 queries , Redis On.

Powered by Discuz! X3.4 Licensed

© 2001-2013 Comsenz Inc.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