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本帖最后由 lyc998 于 2024-8-16 13:13 编辑
德国的运河模式设计得非常聪明,几乎完美利用了自己国家的自然条件优势。
德国有莱茵河、多瑙河、易北河等天然的水系网络。他们全年降雨比较均衡,流量也比较稳定,基本不会出现暴雨涨水,或者干旱干涸。德国人利用这样的自然优势,修建了大量的运河,把全国各个水系和大城市区域全部打通。
1500吨级的货船,可以在德国全国的运河网络中随便开,核心大城市和工业区都能去。靠着发达的运河网络,即便是内陆城市,也能做到四通八达。工厂不需要刻意迁移到沿海地区,也不需要集中到一起,大家的物流成本都很低。
像宝马、西门子等德国工业大厂的总部,都设立在内陆城市慕尼黑。德国鲁尔区的科隆,从煤炭、钢铁到高科技、电子产业,可以轻松转型。这种经济发展的“自由度”,离不开发达的运河支撑。
德国的内陆大城市,靠着运河串联起来的河道网络,不仅可以走基尔运河进入波罗的海,还能直通世界第一大港荷兰鹿特丹,再进入大西洋,运往全世界。
此外,德国还可以通过多瑙河,连接欧洲十国,直通黑海,通过莱茵河,连接法国、奥地利等。这些天然河道网络,在大量运河的串联下,让德国的内陆城市也能通江达海,大公司根本就不需要集中在沿海地区。
德国用事实证明,运河能极大降低内陆物流成本,推动沿海产业向内陆扎根。这便是中国内陆大修运河的根源所在。
国运之战!中国,正在疯狂挖运河
永远不要低估,一条河的力量。1869年,苏伊士运河的打通,让欧洲和亚洲的航程至少缩短7000公里,抹平了这个地球的距离。13世纪末,京杭大运河完成了中国经济重心南北转移的最后一步。李约瑟在《中华科学文明史》中叹道,这个概念“如此大胆”:在一个大部分河流自西向东流的国度里,有了这么一条南北流向的人工河道。大运河与长江一起,在18世纪使中国成了一个比欧洲面积还大的半自由贸易区。有人甚至把大运河称为中国经济的“龙脉”。今天,神州大地上沉睡的“龙脉”似乎再次被唤醒了,向着广大的腹地延伸,一条接一条,打通长江、珠江两大水系。
所谓先富带后富,最终实现共同富裕,核心在于沿海产业得向内陆转移。投资最大的是江西,计划斥资3200亿元,打造一条串联长三角和珠三角的浙赣粤运河。该运河建成后,从长江到珠三角的船,不用再到东海绕那么一大圈了,路程直接缩短1200多公里。
广西投资680亿打造平陆运河,预计2026年建成。届时,中国西南地区的经济贸易,不用再去广州绕一大圈了,可以直接从北部湾出海,连接印度洋和太平洋。河南一口气规划了47个运河项目,整体投资1400多亿,核心目标就一个,打通淮河,直接融入长三角经济圈。
此外,还有湖北的荆汉运河,湖南的湘桂运河,安徽已经建成的江淮运河,都是各省的大手笔运河基建项目。
这些运河有两大共同的战略意义。一是因地制宜,巧妙地把周边自然水系连接起来了,通江达海,极大降低内陆物流成本。
一般的铁路货运列车,一趟能拉3500吨的货物,已经算是性价比相对不错的货运方式了。然而运河的水运成本,还能比铁路便宜一半,是公路运输的五分之一。航空运输就更不用说了,水运的成本只有航空的二十分之一。
|
本帖子中包含更多资源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帐号?注册
x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