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0年没破防!苏州古城为啥能“摒牢”24米天际线? 14.2平方公里古城“水陆并行、河街相邻”“小桥流水、古迹名园”,荣膺全球首个“世界遗产典范城市”的苏州,是世界眼中的江南名城。 高光亮眼的数字,印证的是一个精彩活力的苏州; 苏州之所以成为苏州,传承历史文脉,有机更新保护,让千年古城展现江南文化的独特魅力,才能让苏州更好走向世界、面向未来。 “名城四十年跻一流,建区十春秋护雄州”,这副平江路20号大门上的对联,其撰写者名叫阮湧三,已年逾古稀,从1976年调回苏州工作之后,一直扎根“建设口”,是一位深谙古城保护来龙去脉的见证者、亲历者、参与者。 这一副对联想要表达的,就是他对于古城保护的体会。在阮湧三心目中,苏州古城坚持摒牢的24米天际线,应当被看作古城保护的一种表征,可以从多个维度来观察、审视和解析。
⊙ 变与不变,在“气质”和“颜值”的拿捏之中见功夫
“一个调研挽救了一座古城”,说的就是这个事。
1986年,《苏州城市总体规划(1985-2000 )》提出“保护古城、发展新区”,确定了苏州 “全面保护古城风貌,积极建设现代化新区”,苏州成为全国唯一的一个全面保护古城风貌的历史文化名城。 全面保护古城风貌,意味着必须拿捏好苏州古城的“气质”和“颜值”。 借用专家的话来说,就是要让人们一走进苏州古城,就能体验到是来到了苏州而非其他地方。这就要求苏州在探索和实践中处理好“变与不变”的辩证关系。 按照“视觉走廊”的要求,要想达到全面保护古城风貌的成效,其中的关键点是必须做到坚守苏州的天际线。为确保古城整体风貌无任何高大建筑阻挡视线,古城区限高24米, 14.2平方公里的范围内没有一幢10层以上的高楼。 40年来,苏州一直牢牢坚守这条天际线,北寺塔、瑞光塔、双塔以及虎丘塔之间的视觉廊道得以控制。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