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 航
查看: 9024|回复: 29

[鸠兹古韵] 大成殿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21-11-27 11:17:16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21-11-27 11:18:42 | 显示全部楼层
书香致远 文脉赓续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21-11-27 11:20:16 | 显示全部楼层
屋脊高耸 曾是古城文化高度


       在芜湖古城东南隅,原芜湖市第十二中学(以下简称十二中)校园里,一座镌刻着900年光阴的古建筑——大成殿,掩映在古木林荫里,于静默悠远中散发着隐隐的神秘。

       这就是芜湖学宫的大成殿。是当年芜湖文庙建筑群中的核心建筑,也是芜湖古城内规格最高的建筑之一。

       芜湖大成殿坐北朝南,为6楹5间抬梁式木结构建筑,面阔16.20米,进深14.12米,高15.8米。正面屋檐下有红底金字竖匾,上书“大成殿”。孔子为“大成至圣先师”,“大成”一词,源出《记记·学记》,“知类通达,强立而不反,谓之大成”,是学习的最高境界,又见于《孟子·万章》:“孔子,圣之时者也。孔子之谓集大成。”

       大成殿前有石砌露台,长16.50米,宽10.55米,东西两侧有大理石栏杆围护;南面设五级台阶,以一对石狮分隔成两部分。这种布局,与清代康熙年间颁诏天下尊孔祭圣的统一规制有关。大成殿采用45度角梁做法,是歇山屋顶古建筑四角度高高翘起飞檐的需要。殿内墙体粉白,与漆成红色的木构梁架形成鲜明的对比,这是文庙普遍采用的建筑风格。殿内的石柱础,尤其是前檐的方形柱础,雕刻细致精美。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21-11-27 11:21:26 | 显示全部楼层
      据原芜湖市建筑设计院院长刘华星介绍,芜湖大成殿严格遵照当时的营造法则修建,是反映封建等级制度的“活化石”。同时,它又具有鲜明的个性:大殿屋面为重檐歇山顶,大成殿高挑的正脊两端有螭吻,脊正中有葫芦形宝瓶。对照梁思成1934年所著《清式营造则例》可知,芜湖大成殿不仅规制力求严谨,且具有略高的等级。四个垂脊上,除了垂兽,尚有7个仙人走兽,相比最高等级的11个仙人走兽,这里的规格对于县级大成殿也算较高。由于芜湖离古徽州很近,大成殿的雀替、卷棚顶、木构件透雕等,都有明显的徽派建筑风格。这也是芜湖大成殿独具特色之处。

     芜湖市规划设计研究院顾问、原总工程师葛立三认为,作为文庙的主体建筑,大成殿在建筑法式、施工技艺等多个方面,是芜湖现存历史建筑的典范,有着重要的学术价值和极高的文物价值。正因如此,1982年9月,芜湖市人民府公布大成殿为市级文物保护单位。2012年被安徽省人民府公布为省级文物保护单位。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21-11-27 11:24:18 | 显示全部楼层
      记者在大成殿采访时,恰逢包括文庙在内的芜湖古城三处重点工程开工之际,据市重点工程建设管理处工程师江义介绍,接下来将用三年左右的时间,对大成殿周边的芜湖文庙建筑群进行全面复建,最大限度还原其历史原貌,力争尽快形成以大成殿为核心的芜湖文化旅游新地标。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21-11-27 11:24:55 | 显示全部楼层
砖石无语

奠定芜湖人文底蕴


      初冬的暖阳穿过树叶缝隙,在大成殿山墙上洒下一片摇曳的光影,让这座从岁月深处走来的建筑平添沧桑感。古老的台阶、斑驳的山墙,还有殿前那对蹲守近千年的石狮,不知经历了多少风风雨雨,看惯了多少学子往来其间的身影。风雨和光影,流连在大成殿的今世前生里。

      芜湖大成殿是芜湖文庙仅存部分。文庙,又称孔庙,或夫子庙。作为儒家文化的重要物质载体,是最为重要的儒学传承之地。从“庙学合一”以及民众的文化信仰与认同来看,文庙包含着政治、文化及教化功能,不仅是一种重要的历史符号、城市文化守望的标志,而且是自有文庙以来士人的精神殿堂。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21-11-27 11:25:53 | 显示全部楼层
        文庙大多和学宫、贡院等教育设施建筑在一起,即所谓的庙附于学。有时又将文庙和学宫视为一体,统称学宫或文庙。芜湖的文庙亦是如此。查民国八年(1919)《芜湖县志》可知,当年文庙“东至城根为界,北至北门大街为界,西以官沟沿、龙须沟为界,南至金马门外大河为界”。占地面积达72亩,有一组等级森严、规制极为严格的庞大的建筑群:沿中轴线从南至北,依次为大成坊-泮池-棂星门-大成门(戟门)-大成殿-明伦堂-尊经阁。东侧则有讲堂-教谕署-训导署-崇圣祠,西侧有斋舍-射圃。按照文庙在西、学宫在东的布局,两者紧紧相依,让以大成殿为核心的所在区域成为芜湖一地文化高地。

        芜湖文庙建成以后,屡毁屡建,大成殿也是如此。明崇祯三年(1630)曾大规模扩建文庙,修葺大成殿,并配制了大量的礼器。清咸丰三年(1853),芜湖文庙毁于太平军与清军的战火中,同治十年(1871)重建。我们今天所看到的大成殿,总体保持了这一时期的模样。民国三年(1914),“因大殿椽梁毁坏,倾覆堪虞”,鲍实、周弼忠等人呈请筹款重修大成殿。如今,整个文庙建筑群中,唯有作为文庙主殿的大成殿得以保留。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21-11-27 11:27:34 | 显示全部楼层
       保留下来的还有芜湖的一脉教育。以大成殿为核心的芜湖官办教育芜湖县学继续传承,直至科举废除,县学停办,继之以私立襄垣中学、芜湖县立初级中学。1949年以后,原址改为芜湖师范学校、1969年改为芜湖钢铁厂五·七中学、1972年改为芜湖市第十二中学,直到2009年12中全部搬迁至城南新校区。几百年的书声琅琅,书香弥漫,浸润了每一个在此停留的身影。十二中校长张冬梅介绍,大成殿不仅是一座古建筑,更是一种精神的凝聚,它是芜湖昌明文化的象征,是芜湖官办教育的肇始。十二中全体师生一直将传承历史、延续文脉视作自己义不容辞的责任。尽管学校搬迁十数年,但对大成殿的那份精神层面上的认同感,今天依然在一届届学子中传承。张冬梅说,学校2001年被评定为安徽省示范高中,借助多种形式和渠道,引导全校师生建立“儒林新韵”文化价值共识,该校的“儒林新韵”校本课程项目已经成为芜湖市特色课程。

       十二中学副校长葛国祥介绍,当年大成殿主要用作学校图书馆兼阅览室。这期间,学校对大成殿的保护也是极为重视的。至2007年12中迁址前,有关部门先后于1985年、1997年和2002年对大成殿进行过三次维修,1997年那次维修,葛国祥是学校的总务处副主任。他告诉记者,当时发现大成殿屋顶有一些瓦片脱落,不时地往下掉,加上漏雨严重,于是立即向市教委和市文化局汇报。据时任文化局局长孙栋华回忆,接到学校的报告后,“在市府领岛的关心下,由市文化局、市教委负责的大成殿维修工程于当年7月18日正式开工。由合肥义兴建安古建工程处施工。12月20日完工”。孙栋华说,因为大成殿是文保单位,当时还特意邀请了省考古研究所古迹研究室主任方成达教授担任此次维修的技术总顾问,方教授专程来到维修现场,帮助制订修复方案。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21-11-27 11:28:33 | 显示全部楼层
       纵观历史,时间风雨兵火,历经近千年,大成殿得以留存至今,固然有着复杂的历史和社会原因,但从古至今一直得到一批“身边人”的精心呵护,应该是一个重要因素。

       说起大成殿,其东西两侧碑廊内保存的宋代至清代碑刻是个绕不开的话题。这其中有省级文物保护单位宋代《太平州芜湖县新学记碑》、明代《谦卦碑》。此外,还有市级文物保护单位《文章华国碑》《四箴注释碑》《萧云从墓碑》等。这些碑刻,不仅是艺术瑰宝,也是不可多得的地方史料。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21-11-27 11:29:59 | 显示全部楼层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21-11-27 11:31:06 | 显示全部楼层
本帖最后由 2015612dhuhi 于 2021-11-27 11:34 编辑



张晋2001年摄于大成殿前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21-11-27 11:35:16 | 显示全部楼层
儒林新韵 薪火相继

       千年大成殿,一直矗立在青弋江畔,以挺拔的身姿和厚重的历史,影响着从这里走出去的一代代学子。

       市十二中语文教师张晋,出生于大成殿附近,中学六年就读于十二中,毕业后同样就职于十二中。生于兹、长于兹、立于兹,与大成殿有着扯不断的情缘。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21-11-27 11:36:55 | 显示全部楼层
缘系一面


      张晋与大成殿的缘分可以追述到她的幼年时期。

      张晋出生于1980年,幼年时随父母住在金马门附近。从她4岁上幼儿园开始,母亲每天都要牵着她的手穿过老十二中。“妈妈经常对我说,等我长大以后,会在这所学校上学。”张晋说,在母亲的描述中,这是一所环境优美的学校,古木参天、松柏苍翠,特别是校园里有一座“很大很古老的庙”,“妈妈并不清楚大成殿的历史,但丝毫不影响她对这座古建筑的崇敬之情。”

     正是受母亲的影响,张晋在幼年时已对这所学校和大成殿充满了神往。

     中学,张晋如愿进入市十二中就读,第一次见到了妈妈经常念叨的“很大很古老的庙”。“震撼”!即使过去这么多年,张晋还清晰地记得当时看到大成殿第一面的激动心情。在之后的六年中,“一面之缘”变为“朝夕相伴”,这种感觉愈加浓烈。

     大成殿一直被市十二中作为图书阅览室向学生开放。张晋平时很喜欢去那里看书,她觉得,坐在大成殿里,心便会安静下来,非常适合读书学习。“甚至一靠近这座建筑,同学们会自觉保持安静。你要嘈杂,你都感觉打扰了历史。”张晋说。

     这或许就是一座古建筑的魅力,历经千年沉淀,让靠近它的每一个人都从内心油然生出对历史的敬畏感。同样,因为这座古建筑,整个校园也被笼罩在一层历史的烟云中。

     张晋回忆,大成殿后面原有一处小花园,周边散落着许多石鼓、石柱,没有同学了解这些构件的来历,反而激发了同学们无尽地猜想,“那个时候在校园里散步就像寻宝,一不留神,可能就会和文物来了一个亲密接触。”

     此后这么多年,张晋辗转考察过国内很多名校,愈发感受到,历史遗存对于一所学校的文脉传承和文化涵养有着非常重要的作用。这也成为她后来在教学工作中,坚定地接续大成殿文化的原因。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21-11-27 11:47:48 | 显示全部楼层
一颗种子


      对于张晋来说,大成殿不仅是历史遗存、学校文脉,更是决定她人生选择的重要载体。张晋的回忆再次回到高中时代:“我印象特别深的一件事,特别重要,可以说影响我的职业选择。”

      在张晋上高二时的某一天,午饭后,她和同学们像往常一样在大成殿附近散步,走到立于大成殿旁的碑林后,几个小姑娘驻足在米芾的《县学记》碑前,小声讨论着。“碑文已经模糊了,我们艰难地辨认着上面的文字。”

      时任十二中副校长的孟宪禹爱好历史和书法,对大成殿和石碑研究颇深。那一天,恰巧他值班巡查校园,看到几位学生对石碑饶有兴趣,便耐心地向她们讲解了其中的奥秘。“那天,孟校长从碑文谈到汉字演变,从米芾延伸到北宋历史,从大成殿讲到芜湖县学修建历程……”精彩的讲解深深吸引着张晋,不仅激发了她对历史的兴趣,而且在她心中重新塑造了一位睿智博学的教师形象。

    “那时的孟校长更像一位文人和学者,谈吐举止优雅从容,风度翩翩,你就觉得他头上有一圈光环,那一刻特别崇拜老师,也希望自己成为一名像他一样的语文老师。”张晋坦言,那一刻起,梦想成为语文教师的种子已然埋藏在她内心深处,静待发芽。

      时光荏苒,流年几度,理想之花在张晋高考那一年悄然绽放。

       高考填志愿时,张晋选择了安徽师范大学,毫不犹豫地选择了中文。

    “可能是孟校长给我的印象太深,我在平时的举止谈吐中,总会有意无意地模仿他。”在大四实习期,张晋回到母校实习。

       在指导老师们的鼓励下,张晋以实习生的身份上了一次公开课,授课的题目是《一面》。

      这篇课文对她有着深远的意义。“我和大成殿的这一面,和孟校长的这一面,老师们热心关爱下的这《一面》,让我情定语文教学。”张晋感慨道。

      那次公开课后,一向是乖乖女形象的张晋,做了一个大胆的决定,按她的说法,是“人生中最冲动的一件事”:她毅然放弃留校的机会,舍弃了去往更好学校发展的机会,决定回到母校任教。

       如今,当她回忆这一段往事时,内心仍很激动,她坦言,大学期间,她时常为自己临摹人生画像,临摹的对象便是孟校长这样博学儒雅的语文教师形象,而这幅画像的背景,一定是大成殿。“对我来说,一心想来十二中,不仅仅因为这里是母校,更因为有这座大成殿——这个文化的磁场,时刻牵引着我。”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21-11-27 11:52:27 | 显示全部楼层
赓续传承


       2002年,张晋顺利考入十二中任教。在教学过程中,她越来越感觉到,语文教学效率低下的根源在于学生们忽视课外阅读。于是,她结合自己曾经的学习经验,每周五下午开设一门课外阅读课,引导学生们自主阅读。

       在张晋看来,大成殿所营造出的文化氛围,非常适合沉浸式的阅读。“我把学生带到大成殿旁边上阅读课,随便找个台阶坐下来,学生们围一圈,有时候自主阅读,有时候共读,效果非常好。”张晋说,学生们身处大成殿的氛围中,都可以安静地读书,根本不用担心纪律。

      2007年,十二中开始整体搬迁至新校区,张晋和其他老师一样,对老校区、大成殿恋恋不舍。2009年,送走了老校区最后一届毕业生,张晋也和大成殿告别。

      时间,并不意味着遗忘。历经十余年,大成殿的形象、大成殿的文脉依然清晰,并在新的校园里继续谱写。

       如今,大成殿的物态形象已经延续到新的校园中,校训墙的浮雕、校园碑廊中的复刻版石碑、校史馆里的大成殿模型……处处营造着老校区的古韵氛围。而大成殿的文脉也通过一代代教师的接续,得到传承与发扬。

     “ 那时候我在大成殿里,感受到的文化来自方方面面,有历史的,有文学的,有人的情怀,有社会风俗……太多太丰富。”张晋认为,文化像五色石,不同文化集合在一起,才能拼接出美丽图案,所以,“文化大成”是她这么多年一直遵循的教学之道。

        自2016年起,张晋创新地着手打造“儒林新韵”语文课程体系,旨在赓续大成文化和儒林精神,随着几年的推广,如今已经成为芜湖十二中各学科共建的文化品牌,在全市乃至全省都享有盛誉。“当年在大成殿旁求学的经历给了我深深的影响,让我懂得教师的工作不仅是教授知识,更是传承文化。我希望能给我的学生也提供全面的、立体的文化课程。”张晋介绍,2018年,她曾和同组的语文教师研究,开设了“古韵新声”课程,将传统戏曲、音乐和语文诵读结合在一起,让学生们感受传统文化的魅力。随着几年经验的积累,近期,张晋刚刚指导组内教师立项了一个市级课题,将语文和音乐两个学科整合,使传统文化走进校园、落地生根。

       去年,刚刚40岁的张晋获评中小学正高级教师,今年又获评安徽省最美教师,作为芜湖市名师工作室主持人、芜湖市中学语文教研组长,她又肩负起培养骨干教师的重任。“和大成殿的一面,成就了现在的我,如今,我将继续将大成殿的文化和语文教学经验推广给更多优秀的教师,以此教育更多学生,让他们可以沐浴着文化、优雅地生活。”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小黑屋|手机版|

GMT+8, 2024-12-29 02:54 , Processed in 0.076001 second(s), 4 queries , Redis On.

Powered by Discuz! X3.4 Licensed

© 2001-2013 Comsenz Inc.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