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 航
查看: 72080|回复: 215

[原创] 首邑原创 合肥一级行政区首城(今省级行政建制省会)历史辑录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20-2-19 23:39:22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20-2-19 23:40:20 | 显示全部楼层
本帖最后由 江南首邑AH芜湖 于 2024-9-7 16:57 编辑

~~~~~~





合肥一级行政区首城(今省级行政建制省会)历史辑录

作者:江南首邑AH芜湖(高楼迷论坛ID)
安徽省泾县人(生长、生活于安徽泾县)
籍贯安徽省繁昌县(今芜湖市繁昌区,
祖父生长、生活于繁昌,
父亲生长、生活于繁昌,后迁至泾县生活)

一、先秦(~前221)
前483年,合肥县名有考,为春秋时期诸侯国一级行政区治所(首城的意思)。
说明:先秦时期,地方行政区划属于萌芽时期;春秋时期,各诸侯国的一级行政区为县或郡;
战国时期,各诸侯国的一级行政区为郡,二级行政区为县;另一说秦朝置合肥县。

二、汉(前221~220)
建安五年(200年),曹操派刘馥任扬州刺史,立合肥为扬州州治(治是治所的简称,首城的意思),至延康元年(220年),为一级行政区扬州州治(治是治所的简称,首城的意思),共21年。
说明:西汉前期至汉武帝时期,一级行政区为王国,二级行政区为郡,三级行政区为县;
汉武帝至东汉末年时期,一级行政区为州,二级行政区为郡或王国,三级行政区为县或侯国或邑。

三、三国(220~265)
曹魏黄初元年(220年)至正始二年(241年),为一级行政区扬州州治(治是治所的简称,首城的意思),共22年。
说明:三国时期,一级行政区为州,二级行政区为王国或郡,三级行政区为县或侯国或邑;公元265至280年入西晋时期考证。

四、晋(265~420)
大兴四年(321年)至咸和五年(330年),晋征西将军戴渊为督司、兖、豫、并、雍、冀六州诸军事兼司州刺史,
在江淮间侨置一级行政区司州,有关侨郡、县属之,合肥为司州州治(治是治所的简称,首城的意思),共9年。
说明:两晋时期,一级行政区为州,二级行政区为王国或郡,三级行政区为县或侯国或邑。

五、南北朝(420~589)
1、南朝.宋
永初元年(420年),合肥县、汝阴县(两县同治;治所在汝阴县,外领合肥县)改属南汝阴郡,并兼南豫州州治(治是治所的简称,首城的意思)、南汝阴郡治(治是治所的简称,首城的意思),汝阴(今合肥)为一级行政区南豫州州治(治是治所的简称,首城的意思),至齐代宋(479年),共60年(422年,撤合肥县为侨置汝阴县,合肥县改名为汝阴县)。
2、南朝.齐
建元元年(479年),侨置豫州,又称西豫州,迁治于汝阴县(今合肥),仍兼南汝阴郡郡治(治是治所的简称,首城的意思)、北陈郡郡治(治是治所的简称,首城的意思)、汝阴县县治(治是治所的简称,首城的意思),至永元二年(500年),北魏占领汝阴县(今合肥),
为一级行政区西豫州州治(治是治所的简称,首城的意思),共22年。
3、南朝.梁
天监五年(506年),复汝阴,改南汝阴郡为汝阴郡,迁豫州治(治是治所的简称,首城的意思)汝阴县(今合肥),至普通七年(526年),为一级行政区豫州州治(治是治所的简称,首城的意思),共21年。
普通七年(526年)十一月,豫州迁治(治是治所的简称,首城的意思)寿春(今安徽寿县),迁南豫州治(治是治所的简称,首城的意思)汝阴县(今合肥),至太清元年(547年)为一级行政区南豫州州治(治是治所的简称,首城的意思),共22年。
太清元年(547年)七月甲子,改设合州治(以故合肥县名首字为州名;治是治所的简称,首城的意思)于汝阴县(今合肥),兼汝阴郡、汝阴县及南顿郡、南顿县等治(治是治所的简称,首城的意思),为一级行政区合州州治(治是治所的简称,首城的意思),共1年。
4、北朝.东魏、北齐
东魏及北齐初,汝阴县(今合肥)仍为合州州治、汝阴郡郡治、南顿郡郡治、南顿县县治及北陈郡郡治(治是治所的简称,首城的意思),东魏武定六年(548年)至永定三年(559年),为一级行政区合州州治(治是治所的简称,首城的意思),共12年;
北齐天保四年(553年),撤销南顿郡。
天嘉二年(561年),合州及侨郡、县由南陈复入北齐,仍其旧制(由北齐入陈时的旧制),至太建五年(573年)六月癸卯,复入陈,
汝阴县(今合肥)为一级行政区合州州治(治是治所的简称,首城的意思),共13年。
说明:太清二年(548年),合州入东魏,梁改治(治是治所的简称,首城的意思)江滨。
5、南朝.陈
永定三年(559年),合州、汝阴郡、县及北陈郡入陈,仍其旧制,至天嘉二年(561年),汝阴县(今合肥)为一级行政区合州州治(治是治所的简称,首城的意思),共3年。
【天嘉二年(561年),合州及侨郡、县复入北齐,仍其旧制】
太建五年(573年)六月癸卯,由北齐复入陈,仍其旧制,至太建十一年(580年)十一月,汝阴县(今合肥)为一级行政区合州州治(治是治所的简称,首城的意思),共8年。
6、北朝.北周
太建十一年十一月(580年),合州及所属郡、县入北周,至大定元年(581年)二月入隋,汝阴县(今合肥)为一级行政区合州州治(治是治所的简称,首城的意思),共2年。
说明:南北朝时期,一级行政区为州,二级行政区为郡,三级行政区为县。

六、隋朝(581~618)
北周大定元年(581年)二月,隋代北周,合州改属隋朝,仍其旧制。
开皇三年(583年),废郡,撤县,改合州为庐州,由汝阴县恢复为合肥县。
至大业三年(607年),汝阴县(今合肥),合肥县先后为一级行政区合州、庐州州治(治是治所的简称,首城的意思),共27年。
说明:开皇元年至三年,一级行政区为州,二级行政区为县;大业三年及之后,一级行政区为州,二级行政区为郡,三级行政区为县。

七、唐朝(618~907)
武德三年(620年),改庐江郡为庐州,仍治合肥,属贞观元年(627年)划设的淮南道(监察机构,非正式行政机构)地理区域。
至开元二十一年(733年),合肥为一级行政区庐州州治(治是治所的简称,首城的意思),共113年。
天复二年(902年)三月,唐封杨行密为吴王,原本以庐州(治合肥;治是治所的简称,首城的意思)为都,后改都扬州,庐州仍属吴;至唐亡(907年),吴自立,为一级行政区淮南节镇(藩镇) 治(治是治所的简称,首城的意思),共5年。
说明:初唐及盛唐,一级行政区为州,二级行政区为县;中唐及晚唐,一级行政区为道或军(节镇 藩镇),二级行政区为府或州或军或监,三级行政区为县。

八、五代十国(907~960)
1、吴国
庐州(治合肥;治是治所的简称,首城的意思)及其治所合肥先后属吴(902年三月至937年十月)、南唐(937年10月至957年11月)。
吴武义二年(920年),升庐州为德胜军,为节镇(藩镇),又称庐州节度使,均治(治是治所的简称,首城的意思)合肥。
至南唐代吴(937年10月),为一级行政区德胜军节镇(藩镇)治(治是治所的简称,首城的意思;德胜军节镇的治所在庐州,庐州的治所在合肥的意思,本帖作简化写明),共17年。
2、后周
显德五年(958年)三月壬寅,改德胜军为保信军节度,仍为庐州州治(治是治所的简称,首城的意思)及合肥县治(治是治所的简称,首城的意思)
,至宋代后周(960年),为一级行政区保信军节度治(治是治所的简称,首城的意思;保信军节度的治所在庐州,庐州的治所在合肥的意思,本帖作简化写明),共3年。
说明:960年~979年入北宋考证;后唐长兴二年(931年)闰五月癸丑,遥立庐州为昭顺军节度使驻地,实际上,后唐势力没有达到合肥,并无此设置;
五代十国时期,一级行政区为军(节镇 藩镇),二级行政区为府或州或军或监,三级行政区为县或军或监。

九、宋(960~1279)
南宋建炎元年(1127),改淮南西路治于庐州(治合肥)(治是治所的简称,首城的意思),为一级行政区淮南西路治(治是治所的简称,首城的意思;
淮南西路的治所在庐州,庐州的治所在合肥的意思,本帖作简化写明)
兴初,为避金兵,淮西路寄治(治是治所的简称,首城的意思)于巢县(今安徽巢湖)。
乾道二至五年(1166~1169),徙治(治是治所的简称,首城的意思)和州(治今安徽和县)(淮南西路的治所在和州,和州的治所在和县的意思,本帖作简化写明) 。
乾道五年(1169),淮西路复治(治是治所的简称,首城的意思)于庐州(治合肥)(治是治所的简称,首城的意思)(淮南西路的治所在庐州,庐州的治所在合肥的意思,本帖作简化写明)。
至德佑元年(1276年)二月入元,为一级行政区淮南西路治(治是治所的简称,首城的意思;
淮南西路的治所在庐州,庐州的治所在合肥的意思,本帖作简化写明),共147年。
[和州时期的1167年、1168年不计入;寄治(治是治所的简称,首城的意思)巢县(今安徽巢湖)为侨居它地,暂时治理,法定淮南西路仍治庐州(治合肥)(淮南西路的治所在庐州,庐州的治所在合肥的意思,本帖作简化写明]
说明:两宋,一级行政区为路,二级行政区为府或州,三级行政区为县或军或监。

十、元(1271~1368)
龙凤十年(1364年)七月,改庐州路为庐州府,府治合肥(治是治所的简称,首城的意思),合肥为红巾军起义政权“大宋”一级行政区江淮行省省会,至龙凤十二年(1366年),合肥为一级行政区省会,共3年。
说明:元,一级行政区为腹里或行省,二级行政区为路或直隶府,三级行政区为隶属于路的府、州或隶属于直隶府的的州或县。
另一种说法:
《中国城市与发展与建设史》(董鉴泓 2004-7 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中说到”用肃政廉访司道驻所更能反映省域中心城市的发展状况“,见:
4 宋元时期的城市
第87页“------4.2.4 以省会为中心的省级城市体系开始形成------考虑到行省面积过大,行省驻地的数量因此而较少,不能真正反映省级行政中心的发展,因此用肃政廉访司道驻所更能反映省域中心城市的发展状况。肃政廉访司是元代的监察机构,其巡视地区称之为“道”。元代全国共设有22道,这就较行省更接近于今天的省级行政区划了。表4.2列出了元代行省、肃政廉访司道的名称及其驻所。
从表中看见,今日关内省会在元时或省驻所,或为肃政廉访司道驻所的有济南、太原、合肥、成都、昆明、杭州、福州、南昌、广州、武汉、长沙等11个。------“。
第88页 表4.2 元代行省 肃政廉访司道名称及驻所中写河南江北行省,驻所在汴梁(今开封)辖四个肃政廉访司道,江北河南道,驻所在汴梁,淮西江北道,驻所在庐州(今合肥),江北淮东道,驻所在扬州,山南江北道,治所在中兴(今江陵);图中有一涉及安徽之处有误,江浙行省四个道中驻所在宁国(治宣城)的是“江东建康道”,并非是“浙东建康道”,见:行政区划网> 历史政区 > 元朝 > 第十八卷 江浙行省三·江东建康http://www.xzqh.org/old/lishi/11yuan/18.htm节选“江东建康道肃政廉访司:至元十四年(1277)置江东建康道提刑按察司,驻建康路;二十八年(1291)改置肃政廉访司;大德八年(1304)徙驻宁国府。”。
行政区划网 > 历史政区 > 元朝 > 第○卷
http://www.xzqh.org/old/lishi/11yuan/00.htm
凡例中写“1、元史地理因省过大,所以不以省为单位分卷,大体以诸道为单位分卷。”。
文章《 宣城是历史上十个王朝的“省会”城市 》(搜狐 2018-11-06 宣城历史文化研究)https://www.sohu.com/a/193429072_99949262
一文中亦说到”元代的情况比较特殊,本文将元代的地方二级政-府驻地视同今天的省会城市。“。
行政区划网 > 历史政区 > 元朝 > 第八卷 河南江北行省二·淮西江北
http://www.xzqh.org/old/lishi/11yuan/08.htm
节选“淮西道宣慰司:至元十四年(1277)置淮西道宣慰司,驻庐州路;大德三年(1299)省淮西道宣慰司,后复置;至正十二年(1354)改属淮南江北行省。
淮西江北道肃政廉访司:至元十四年(1277)置淮西江北道提刑按察司;驻庐州路,二十八年(1291)改置肃政廉访司。”。

庐州路治在合肥,可查明合肥为淮西江北道驻所的时间为1277年-1299年,1299年撤消淮西江北道,后复置,但在1354年之间是何年复置,年份难以查清,故不计入。
因为元代的情况比较特殊,可将元代的地方二级政-府驻地视同今省级行政建制省会,则合肥作为二级行政区(可视为一级行政区)淮西江北道驻所(首城的意思)共23年。


十一、明(1368~1644)
洪武元年(1368年)八月,庐州府(府治合肥;治是治所的简称,首城的意思)属中书省,为一级行政区;
十三年(1380年)正月,庐州府(府治合肥;治是治所的简称,首城的意思)直隶六部,为一级行政区,至永乐元年(1403年)改隶南直隶,为一级行政区;
合肥为一级行政区治(治是治所的简称,首城的意思),共36年。
说明:永乐元年(1403年)后,一级行政区为南北直隶或布政使司,二级行政区为府或直隶州,三级行政区为隶属于府的州、县或隶属于直隶州的县。

十二、清(1636~1911)
咸丰三年(1853年)四月二十三日,安徽省会迁驻庐州府(府治合肥;治是治所的简称,首城的意思),
合肥为一级行政区安徽省省会,至同治元年(1862年),共10年。
说明:清,一级行政区为省,二级行政区为府或直隶州或直隶厅,三级行政区为隶属于府的州或隶属于直隶州的县,少数民族地区未计。

十三、民国(1912~1949)
1945年安徽省政-府移出安徽省立煌县(今安徽金寨),迁驻合肥,至1948年8月,为一级行政区安徽省省会,共4年

十四、建国初期
1949至1952年,合肥为一级行政区皖北行署所在地,共4年。

十五、1952年至今
安徽省省会

说明:
1、五代十国时期十国等虽属于割据政权,但与五代对峙,且疆域与五代大致相当,可视其为正统政权,故本辑录中吴国可视作正统政权,计算一级行政区首城(今省级建制省会)年份时计算;红巾军起义政权大宋非正统政权,计算一级行政区首城(省级建制省会)年份时不作计算。

2 、先秦时期,地方行政区划属于萌芽时期;春秋时期,各诸侯国的一级行政区为县或郡,此时期合肥作为诸侯国一级行政区治所的年数无考,另一说秦朝设合肥县,故无法将此时期作为诸侯国一级行政区治所的年数计入合肥一级行政区首城(省级建制省会)总年数。

3、本辑录中的“合肥”,代表原合肥县,含今合肥市辖区(庐阳区、瑶海区、包河区、蜀山区)、肥西县、肥东县、长丰县南部。

4、合肥是《史记·货殖列传》中记载的27处经济都会(一说21处,见:中国论文网> 政治论文发表> 浅析《史记·货殖列传》中的九大经济都会https://www.xzbu.com/1/view-6799793.htm)之一;《福地合肥》中部分文字“西周置古庐子国”;《庐国》中部分文字: 《通典》载:“庐州,今理合肥县,古庐子国也。”(唐)杜佑《通典》,中华书局,1988年版第5册第4809页《风俗通义》称,古庐子国,後有庐氏。《通志·氏族略》在“以国为氏”目下载,庐氏,亦作“卢”,系庐戢黎之後。《通鉴地理通释》云:“《郡县志》:庐州,本庐子国,春秋舒国之地。”庐子国合肥市是也; 《合肥考释》中部分文字:东晋分合肥县置汝阴县(在今合肥市境内),北齐续设,与合肥县同属“汝阴·北陈”郡(治于汝阴,外领合肥县);《合肥建制沿革考略(先秦至清末)》一文作“公元前483年,合肥县名有考”。

5、皖北、皖南行署(一级行政区)时期,无安徽省行政建制;1952年后,皖北为宿州、淮北、亳州、阜阳、蚌埠、淮南六市,合肥为江淮地区,非皖北。

6、合肥在古代作为一级行政区(省级建制省会)首城的年份:汉朝21年+三国22年(减去重复年份220年)=42年+晋朝9年=51年+南朝宋60年=100年(减去重复年份420年,)+南朝齐22年=121年(减去重复年份479年)+南朝梁43年=163年(减去重复年份526年)+北朝(东魏、北齐)25年=200年+南陈11年=211年+北朝(北周)2年(减去重复年份580年)=212年+隋朝27年(减去重复年份581年)=238年+唐朝118年=356年+吴国(属五代十国时期)17年(减去重复年份907年)=372年+后周(五代十国时期)3年=375年+宋朝147年=522年+明朝36年=558年+清10年=568年;合肥在古代作为一级行政区(今省级建制省会)首城的年份共568年,加上作为民国时期安徽省省会的4年与建国初期的一级行政区皖北行署驻地的4年,在合肥重新成为安徽省省会的1952年之前(1952年为重复年份),合肥作为一级行政区首城(今省级行政建制省会)历史共576年。

因本辑录中已说明,因为元代的情况比较特殊,可将元代的地方二级行政区(可视为一级行政区)驻地(首城)视同今省级行政建制省会(具体说明见上),则合肥在古代作为一级行政区(省级行政建制省会)驻地(首城)的年份:汉朝21年+三国22年(减去重复年份220年)=42年+晋朝9年=51年+南朝宋60年=100年(减去重复年份420年,)+南朝齐22年=121年(减去重复年份479年)+南朝梁43年=163年(减去重复年份526年)+北朝(东魏、北齐)25年=200年+南陈11年=211年+北朝(北周)2年(减去重复年份580年)=212年+隋朝27年(减去重复年份581年)=238年+唐朝118年=356年+吴国(属五代十国时期)17年(减去重复年份907年)=372年+后周(五代十国时期)3年=375年+宋朝147年=522年+元朝23年=545年+明朝36年=581年+清朝10年=591年[ 因为元代的情况比较特殊,可将元代的地方二级行政区(可视为一级行政区)驻地(首城)视同今省级行政建制省会,可查明合肥为元朝淮西江北道驻所的时间为1277年-1299年,1299年撤消淮西江北道,后复置,但在1354年之间是何年复置,年份难以查清,故未计入)
合肥在古代作为一级行政区(今省级建制省会)首城的年份共591年,加上作为民国时期安徽省省会的4年与建国初期的一级行政区皖北行署驻地的4年,在合肥重新成为安徽省省会的1952年之前(1952年为重复年份),合肥作为一级行政区首城(今省级行政建制省会)历史共599年[ 因为元代的情况比较特殊,可将元代的地方二级行政区(可视为一级行政区)驻地(首城)视同今省级行政建制省会,可查明合肥为元朝淮西江北道驻所的时间为1277年-1299年,1299年撤消淮西江北道,后复置,但在1354年之间是何年复置,年份难以查清,故未计入)

评分

3

查看全部评分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20-2-19 23:42:56 | 显示全部楼层
本帖最后由 江南首邑AH芜湖 于 2020-2-20 00:12 编辑

~~~~~~


我原创发表于网大论坛
这个论坛2019年12月25日消失  20年 服务器到期 无续约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20-2-19 23:46:50 | 显示全部楼层
本帖最后由 江南首邑AH芜湖 于 2020-2-19 23:58 编辑

~~~~~~



本贴有时重新编辑~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20-2-20 00:00:28 | 显示全部楼层
不错。
以前在哪看过。好帖子估计被到处转载。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20-2-20 00:10:18 | 显示全部楼层
本帖最后由 江南首邑AH芜湖 于 2020-2-20 00:12 编辑
seanchung 发表于 2020-2-20 00:00
不错。
以前在哪看过。好帖子估计被到处转载。


~~~~~~



是我原创 原来发表于网大论坛(2019年12月25日此论坛已无)

有网友从网大转到了高楼迷合肥版 我进去已说

这次发的又是大幅度重新编辑后的版本

以后有些关于合肥战略地位的古人评价我会写于本贴后面的”说明“中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20-2-20 00:31:06 | 显示全部楼层
~~~~~~


转载
北宋时期全国各州府税收排名
【全国前十】
开封府(河南开封) 402379贯
杭州(浙江杭州)82173贯
秦州(甘肃天水)79959贯
楚州(江苏淮安)67881贯
成都府(四川成都)67580贯
梓州(四川三台)55078贯
兴元府(陕西汉中)54967贯
绵州(四川绵阳)54376贯
真州(江苏仪征)53536贯
苏州(江苏苏州)51034贯
【十一到二十名】
庐州(安徽合肥)50315贯
遂州(四川遂宁)48438贯
汉州(四川广汉)48399贯
江宁府(江苏南京)45059贯
利州(四川广元)43051贯
扬州(江苏扬州)41849贯
虔州(江西赣州)39887贯
真定府(河北正定)39590贯
衢州(浙江衢州)39383贯
湖州(浙江湖州)39312贯
【二十一到三十名】
大名府(河北大名)38628贯
京兆府(陕西西安)38445贯
眉州(四川眉山)38422贯
福州(福建福州)38400贯
河南府(河南洛阳)37943贯
邛州(四川邛崃)37456贯
广州(广东广州)37308贯
密州(山东诸城)36727贯
襄州(湖北襄阳)35467贯
潭州(湖南长沙)33939贯
【三十一到四十名】
晋州(山西临汾)33136贯
兴州(陕西略阳)33115贯
嘉州(四川乐山)32923贯
果州(四川南充)32478贯
郓州(山东东平)32444贯
渝州(重庆市区)31615贯
太原府(山西太原)30724贯
陕州(河南三门峡)30635贯
凤翔府(陕西凤翔)30462贯
德州(山东德州)30429贯
【四十一到五十名】
彭州(四川彭州)30196贯
简州(四川简阳)30128贯
越州(浙江绍兴)28916贯
洪州(江西南昌)28904贯
涪州(重庆涪陵)28385贯
应天府(河南商丘)27886贯
秀州(浙江嘉兴)27452贯
婺州(浙江金华)27280贯
棣州(山东惠民)26760贯
常州(江苏常州)26266贯
【五十一到六十名】
阆州(四川阆中)25741贯
岳州(湖南岳阳)25684贯
温州(浙江温州)25391贯
黄州(湖北黄冈)25067贯
润州(江苏镇江)25061贯
永静军(河北东光)23891贯
台州(浙江台州)23440贯
洋州(陕西洋县)22262贯
泗州(江苏盱眙)21682贯
资州(四川资阳)21389贯
【六十一到六十六名】
邓州(河南邓州)21370贯
夔州(重庆奉节)21292贯
怀安军(四川金堂)21148贯
泸州(四川泸州)20501贯
青州(山东青州)20316贯
明州(浙江宁波)20220贯
依现代区划,各省入选城市数额:
四川:18
浙江:10
江苏:8
山东:6
河南:6
陕西:5
重庆:4
河北:3
山西:2
江西:2
湖北:2
湖南:2
安徽:1
福建:1
广东:1
甘肃:1
说明:
【本帖只统计商业税值在城20000贯以上的府、州、军】
【所有数据均为各府、州、军的城区(即主城)数据,不包括下辖的县、镇、监数据】
【以下所有数据来自《宋会要辑稿-食货》一五至一七章节中所记载的北宋宋神宗熙宁十年之各地商税】

评分

1

查看全部评分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20-2-20 00:35:51 | 显示全部楼层
~~~~~~



寻访︱赤阑桥畔,南宋才子姜夔“合肥情遇”的女子何许人也?
(2017-08-26  来源:安徽日报)
http://mini.eastday.com/mobile/170826183119626.html#
我家曾住赤阑桥,邻里相过不寂寥。

君若到时秋已半,西风门巷柳萧萧。

南宋才子姜夔的这首《送范仲讷往合肥》,以及《淡黄柳》词序“客居合肥南城赤阑桥之西……”,都明白无误地道出了这位词人与合肥这座城市非同寻常的缘分。

南宋时期的合肥是一座边城(不远处的淮河北岸就是金人的地盘),而且宋金交战中,合肥两度沦陷,战后的面貌正如姜夔所描述,是“巷陌凄凉”。作为当时著名的作家,姜夔来这座凄凉的边城采采风倒是可以理解的, 他却多次往来合肥,据后人考证不下于五次,他自己更把合肥说成是曾经的“家”。可以设想一下,如果你到某个地方出差或旅游什么的,即便住上一两个月,你会跟别人说那里是你曾经的家吗?而姜夔不仅把他住过的赤阑桥称“我家”,而且跟邻里之间都有来往,可见这个地方至少曾给过姜夔一份家一样的温暖。

但又岂止如此,姜夔在合肥留下的,其实是一段让他刻骨铭心的凄婉爱情,词学界称之为“合肥情遇”。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20-2-20 00:38:03 | 显示全部楼层
~~~~~~


合肥之战

日期:
(第一次)208年十二月—209年
(第二次)215年八月
(第三次)233年十二月
(第四次)234年六月至七月
(第五次)253年四月至八月
地点:合肥
结果:东吴屡次攻城,均无功而返
参战方:曹魏(曹军)、东吴(孙军)
指挥官:
孙权(第一至四次)
诸葛恪(第五次)
(第一次)蒋济
(第二次)张辽、李典、乐进
(第三次)满宠
(第四次)张颖、满宠
(第五次)张特、司马孚
兵力:
(第二次)约100,000人
(第四次)号称100,000人
(第五次)约200,000人
(第二次)约7,000人
(第三次)约6,000人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20-2-20 00:41:44 | 显示全部楼层
~~~~~~



梁攻北魏合肥之战
梁天监五年(北魏正始三年,506年),梁将韦睿(史称韦虎)率军进攻北魏合肥(今属安徽)获胜的著名作战。
天监五年,南梁与北魏在淮水南北展开一系列攻防作战。五月,梁豫州刺史韦睿派长史王超等进攻北魏小岘(今安徽含山北),未克。魏军数百人出城外列阵。韦睿欲发动进攻,部将都不赞成,以为已军只备轻装,未作战备,只宜突袭,不可硬拼。如若进攻,需先回营穿上铠甲。韦睿则认为,小岘城中只有魏军2000余人坚守,敢以少数兵力设阵于栅门外,必有精兵勇将,若能打败他们,城池将不攻自破。遂出示符节,晓以军法,下令发起进攻。梁军作殊死战,大败魏军,占领小岘,继之乘胜围攻合肥。因梁右军司马胡景略等久攻不克,韦叡遂令在淝水上游构筑堤坝,使水位上涨。疏通水路。不久,梁水军陆续抵达战区。面对梁军的进攻,魏军在合肥东西构筑两座小城抵御。韦叡领兵先攻此二城。不料魏将杨灵胤率5万人马攻来。梁军惧,奏请增兵,韦叡指出,临城增兵不可及,师克在和,不在众。急派军主王怀静等部署在淝水两岸筑城,保护堤坝,以待魏军。魏军攻破梁军所筑新城,斩俘千余人,乘胜攻击梁军堤坝。韦睿领兵奋力搏斗,击退魏军,乘势在堤上构筑营垒,加强防护;同时起用主力战舰,舰与合肥城墙同高,四面包围合肥。魏守将杜元伦登城督战,被射死。梁军乘势发起总攻,拔合肥,俘斩魏军万余人,获牛羊万计。
此战,是中国历史上城邑攻坚战的典型战例,梁军在名将韦睿果断指挥下,奋勇攻击,一举攻占合肥。魏军因士气不振,反攻乏力,导致战败。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20-2-20 00:48:38 | 显示全部楼层
本帖最后由 江南首邑AH芜湖 于 2020-2-20 01:05 编辑

~~~~~~




庐州之战
宋嘉熙二年(蒙古窝阔台汗十年,1238年),在蒙宋战争窝阔台攻宋之战中,宋淮西制置副使兼转运使、知庐州杜杲守庐州,击败蒙古军大规模进攻的一次作战。
窝阔台攻宋之东路军攻安丰军失败后,仍不罢休,积极进行战争准备,制做大量攻城器具,于嘉熙二年九月,由马步军都元帅察罕率号80万大军,再次攻宋淮西,进围庐州(今合肥),欲克庐州后,造舟巢湖(今合肥南),以窥长江。
知庐州杜杲利用其丰富的守城经验,积极备御。事先已制作了千百间串楼,列于濠岸。这种串楼以二三尺围栗枣榆槐木作竖木,入土五六尺,高丈余,上施横木,中设箭窗,下缭以羊马墙、每楼可御三炮。蒙古军于城外,筑土城60里围城,又筑台高过串楼,以制城内。杜杲令军以油灌草,焚烧其台,并于串楼内立雁翅七层,置炮轰击蒙古军高台,击中一将,蒙古军惊骇。杜杲乘胜出击,宋将赵时哽率民兵500赴援,蒙古军死伤甚重。杜杲还派遣舟师及精锐守卫淮水要点,以阻蒙古军归路。察罕见庐州屡攻不克,乃转军东进,攻陷滁州(今安徽滁州),万户张柔鼻中飞石;至天长县(今安徽天长市),遭知招信军余蚧截击;攻泗州(今江苏盱眙西北),被城周濠水所阻,激战多时不克。察罕见屡战不利,遂北撤。
此战是中国战争史上城邑防御战的典型战例,宋将杜杲守城谋划有方,善于用兵,屡挫蒙古军,取得守城的胜利。蒙古军则缺乏攻城经验,屡战屡败。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20-2-20 00:52:38 | 显示全部楼层
本帖最后由 江南首邑AH芜湖 于 2020-2-20 16:22 编辑

~~~~~~





三河之战
http://www.baiven.com/baike/224/267693.html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20-2-20 01:02:24 | 显示全部楼层
~~~~~~



洪迈:张辽走孙权于合肥,郭淮拒蜀军于阳平,徐晃却关羽于樊,皆以少制众,分方面忧。

叶适:孙权十万攻合肥,守者七千。旁无近援,固已不自保。而辽乃募士八百,击其未合,以至尾追,几获大丑。非操之智,无以使张辽;非辽之勇,而明亦不能自任。胜负成败,盖诚以人,不在众寡。士常如此,则立于积衰甘弱之地,为预怯莫前之说,以自附于明哲者,可察矣。

黄道周:魏围昌豨,粮尽欲归。辽请少缓,当中有机。屡视以目,发矢又稀。似可挑诱,因示德威。先附大赏,豨降不违。军中忽乱,绝不惊疑。不反安坐,反者自知。有顷有定,首谋杀之。魏恐贼至,封教相遗。贼来开教,教意颇微。唯辽有识,力战破围。孙权败走,安守合肥。为将若此,方称出奇。

毛宗岗:①张辽之守合淝,其真大将之才乎!大将之才三:既胜而能惧,是其慎也;闻变而不乱,是其定也;乘机以诱敌,是其谋也。宜其为关公之器重欤!惟大将不惧大将,亦惟大将能知大将。  ②晃之战沔水,与张辽之战合淝,仿佛相类。两人皆有大将才,故关公与之友善。然(张)辽能救(关)公于患难之中,(徐)晃独穷(关)公于患难之际,则(徐)晃之为人殆逊于(张)辽。

赵翼:其以少击众,战功最著者,如合肥之战,张辽李典以步卒八百,破孙权兵十万。

曾国藩:孙仲谋之攻合肥,受创于张辽;诸葛武侯之攻陈仓,受创于郝昭;皆初气过锐,渐就衰竭之故。

王歆:曹魏多名将,而张辽为第一。从征柳城,格斩蹋顿;并镇合肥,突权麾下。以八百破十万众,贲育不过其勇也。合肥之战,胜不侥幸,乃得‘急’、‘裂’二字。急者,料敌于先,乘敌不备,破敌未合。权以重兵来犯,以为当者披靡,城守皆深沟高垒,不敢出应,是以惰将统骄卒。逆而击之,安得不破?裂者,募敢死士,以寡凌众,以强践弱,前指渠魁,立夺三军气也。设权杖槊当道,被矢不退,小大之势在,则辽必无功矣。不体天,不察地,不知我,不料敌,是权在合肥之谓也。辽既破贼,长屯居巢,以慑吴人,是魏武之能用人也。世多名将,鲜能终始,时移势易,胜负难以逆料。而‘张辽虽病,不可当也’语,是真畏敌也。辽能全功,或端赖权之功耶?一笑。


本帖子中包含更多资源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账号?注册

x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20-2-20 09:05:04 | 显示全部楼层
总结得很清晰,谢谢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20-2-20 09:06:23 | 显示全部楼层
楼主芜湖人吗?对合肥的了解总结比大多数本地人都深入啊。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小黑屋|手机版|高楼迷

GMT+8, 2025-1-27 15:10 , Processed in 0.047806 second(s), 2 queries , Redis On.

Powered by Discuz! X3.4 Licensed

© 2001-2013 Comsenz Inc.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