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 航
查看: 18695|回复: 33

从另一个视角看上海都市圈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18-12-3 14:19:51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1、长三角与城市群四重奏
    长三角最开始提的倒不是什么上海都市圈,而是长三角城市群,但这样的提法尽管也有所谓的三省一市高级别会议,但其实并没有被真正的看重。究其原因,过大的、远超过正常产业和创新传播强半径的地理面积)(21万多平方公里)毫无疑问是一个方面;而区域内复杂多变的地缘政治、阻碍交通的地理环境,以及更深层次的经济社会差异则是另一个方面。城市群,作为区域经济的一种特殊定义,相互关联程度要远弱于一个城市内部各区县之间。有兴趣可以考察苏州内部,相比长三角的差别,苏州至少各区县相互间经济社会文化差异甚小,即便如此至少到现在都难以有现代意义的交通一体化,如何敢奢求长三角城市群的深度融合。
    这就是为什么提出来的时候很高大上,但其实具体实施的时候却艰难的原因。
    长三角不可能短期内被由上海牵头深度融合。因此能做的如我们解决所有重大难题一样,将问题分解,分成几个区间,在局部区间内逐步深度融合,然后再诉诸大范围一体化。
    从这个视角看,以南京为中心的南京都市圈或者现在主要提扬子江城市群;杭州为中心的杭州湾;G60科创走廊;以及现在的上海都市圈1+7就可以被恰当的认为是并列分解的几个部分(尽管并没有谁从长三角全局视角来如此统筹),而不是如一些人认为的那样互相拆台竞争。
    因此我不认为所谓上海都市圈,就是不带杭州、南京玩。看看上海都市圈的浙江几个城市,宁波勉强算是二线强市,但湖州嘉兴,连二线弱都说不上,无论处于何种考虑,他们在产业经济方面与都市圈内其他较强城市连基本的差异化竞争都没有,不过是接受转移。因此既作为上海都市圈一员,也作为杭州湾一份子,双重身份只会让他们活的更好。除接受经济辐射,交通、基础设施、甚至科教文卫的一部分共享,正是他们的强烈需求。
    因此,如上面说的,现在的上海都市圈、杭州湾、扬子江群甚至G60科创走廊,短期内不仅不会激烈竞争,而恰恰是长远看形成真正长三角城市群的唯一方式。多点开花,而不是一点辐射。因此我实在看不上版内的一些人,小孩子一样的,说些上海带我们玩了,不带你们玩了的言论。
    我们真正需要关注的问题不是谈带谁玩不带谁玩,打压谁或者抬高谁,而是作为上海都市圈,苏州应该占据什么样的位置,或者希冀自己占据什么样的位置。
2、奥港澳大湾区中的协调与分工

评分

1

查看全部评分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8-12-3 14:59:25 | 显示全部楼层
赞同LZ的看法,很多人谄媚于上海,对南京杭州不屑,实属可笑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8-12-3 16:19:01 | 显示全部楼层
其实最害怕的是苏州府复兴崛起,时刻担心被边缘化,其次是杭湾区,某首位度;所以行之有效的策略是北上(盐、通),南下(甬、舟山),西拉或打压(苏)。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8-12-3 16:19:52 | 显示全部楼层
分析的好,赞乌合兄!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18-12-3 16:34:22 | 显示全部楼层
2、竞争性的奥港澳大湾区中的协调与分工
       我们可以从与长三角有竞争的奥港澳大湾区,看所谓都市圈或者城市群的真正含义,以及城市在城市群中应该如何寻找自己的定位。
       粤港澳大湾区是指由香港、澳门两个特别行政区和广东省的广州、深圳、珠海、佛山、中山、东莞、肇庆、江门、惠州等九市组成的城市群。总面积约5.6万平方公里。其实这样的面积也足够大,但进一步看,澳门几乎忽略不计,香港占地1100平方公里,开发面积不超过300平方公里;深圳2000平方公里,开发面积约800平方公里,三个最重要的经济体中的两个加起来地域面积没有上海的一半,开发面积远少于上海。即便外加广州,区域总面积10000平方公里左右,开发面积不到3500平方公里。因此区域内无论产业创新传播抑或是关联融合,都有最合理的基础条件。
       11座城市,从创新与经济视角看,可大略的分为三个一线(广州、香港、深圳) ,三个二线 (佛山、珠海、东莞),其它为三线和澳门。在大湾区中,各自的定位与大分工又有不同,因此很能看出来湾区经济或者城市群经济的特点。
       一线城市,整体强化创新与参与全球竞争;相互间强调竞争性融合
       即便奥港澳湾区有11个城市,但国家发改委新闻发言人孟玮在11月15日的新闻发布会上直言,国家发改委将积极吸引和对接全球创新资源,建设以“广州—深圳—香港—澳门”科技创新走廊为主轴的粤港澳大湾区发展创新极。澳门比较特别,暂先不论。说明,即便是奥港澳这样5.6万平方公里范围,但湾区的终极发展,需要进一步政策聚焦与创新集聚。这既是经济正确,也是政治正确。
       香港、深圳、广州,区域面积和发展程度,决定了既是竞争又可以有部分融合,是谁也无法取代谁的一线城市。
       香港没有产业土地,这似乎天然的减少了一线城市间的高端工业产业竞争;但其独特的国际化现实,是吸引高端人才最好的地方。作为仅700万人口,1000平方公里的城市,专注金融、贸易、服务、旅游购物,以及足够吸引富豪居住的环境和科教文卫,在大湾区融合中除了金融产业外,会天然的增强其它部分产业。
       而深圳已经逐渐成为创新之都,技术创新已经是深圳在大湾区的立身之本,并逐步处于核心位置,但它地理位置和开发面积限制,将越来越多的出现产业甚至是高端产业的转移,这并不是影响而恰恰是聚焦了深圳的核心竞争力。尽管金融方面与香港有竞争,但现在国家层面已经越来越注重联通与融合,这方面其实是真正值得期待的,一体化的金融是真正成为纽伦港(深),参与全球金融创新与服务的最大资本。
       广州,似乎在大湾区中处于并不明显的位置,这可能恰恰是由于广州的历史轨迹和需要承担的责任来看的,但作为广东省的科教文卫高地、政治、文化、经济中心(之一),且现在广州将开发程度最低的南沙作为真正参与湾区融合的桥头堡,很值得期待。
       二线城市,注重差异化与产业分工竞争以及承接高端产业的部分转移是城市的主体定位。
       不必说广佛是国内的两个城市间真正意义上的一体化,并且几十年发展,产生了佛山的民营资本与多样化的广州经济体的分工融合;而东莞,也从过往的一个性都,越来越变为深圳广州等城市高端转移的主营地,而且多是研发与高端制造的转移;相比而言珠海的发展较为独立,这恰是由珠海的地理位置决定的,说明交通等基础设施对经济发展的某种作用,港澳珠大桥的通车被如此的重视,并且连着大湾区概念重新进一步讨论,可以想见珠海会更多的参与珠江湾的发展,并有极大的协同。
       三线城市,接受转移支付,提高基本生活水平与就业环境。
       以上并非单纯的划分,而是想说明所谓城市群,城市需要明确自己的定位。即便在城市定位中既有主体功能,又有部分重合。城市不只是经济一方面,还有社会、城建、基本服务、环境宜居等多方面需求。这也是纽约湾区百年来会有四次规划的原因,尤其最近的规划强调产业放置于卫星城。注重宜居、环境、绿化与交通,而非仅仅是中心集聚;这也是东京湾区的典型特征。
       或者我们可以这样说,无论是一家独大的都市圈,还是多家领先,定位层次分明的城市群和湾区经济。在技术与创新传播允许范围内,领袖城市高度集约式发展或持高度开放式产业转移态度,以及各城市历经不同产业和市场发展的历史轨迹, 是实现都市圈融合的根本。领先城市高度集约使得产业转移充分;各城市有不同产业与市场发展轨迹,则更容易实现专业化分工与竞争性融合。
       以此论,上海,全产业链,服务、金融、政治、交通、科教文卫全部典型领先于都市圈内其它城市一到两个层次;却有6000多平方公里面积,超过2000平方公里的开发面积,已经很难说集约,并因为相比较而言很难说是开放式的态度,使得自身在高端甚至部分中端工业上面都更多是虹吸,因此除了基本的交通以外,如何能开放自身作为都市圈的共享基础呢,更何况科教文卫。
       而苏州,如果说十年前还更多是接受上海的辐射,现在主城区已经更多是与上海有产业竞争了。而苏州也是全产业链,并且没有的部分如互联网等也是一直艳羡和追求的目标。既不能像湖州、嘉兴一样可以如奥港澳湾区的中山、惠州一样接受理所当然的转移,但大部分产业都低上海1-2个层次,如何给自己定位并有竞争性融合呢。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8-12-3 16:42:26 | 显示全部楼层
是的,说到心里去了,有时候看到一些言论感觉争相献媚上海似的,还蛮不舒服的,明明嘲来讽去的才是一个省份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8-12-3 16:42:50 | 显示全部楼层
小浅 发表于 2018-12-3 16:24
有些人捧自己一定要踩别人几脚 杭州莫名其妙躺枪

3楼网友其他帖子里说的很好,杭州介于南京和苏州之间,有着超越南京的经济实力和超越苏州的政治地位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8-12-3 17:15:08 来自手机 | 显示全部楼层
提示: 该帖被管理员或版主屏蔽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8-12-3 17:17:07 | 显示全部楼层
乌合者说 发表于 2018-12-3 16:34
2、竞争性的奥港澳大湾区中的协调与分工
       我们可以从与长三角有竞争的奥港澳大湾区,看所谓都市圈或 ...

看看粤港澳的分工合作。

深圳发力国际金融中心,拉中大建校区建医院,清北哈工大一个不拉,补齐科教文卫短板,随时谋求直辖(瓜分惠州东莞)

香港反对港珠澳大桥双Y设计接深圳,抢建赤腊角三跑逼停深圳机场

广州争取上交所南方总部,争取期交所,阻挠深中通道,广汕短路沿海,广河截流赣深,打包佛山中山建南沙港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8-12-3 17:18:46 | 显示全部楼层
iboyou 发表于 2018-12-3 17:15
LZ明白人,昨天随便翻了下上海版的帖子,我们版个别版主,看到人家版主说了一些偏苏州的话,立马接上话茬, ...

是蛮无聊的,管好自己板块就可以了,干嘛非要到别人板块去发表这样的言论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8-12-3 17:52:23 | 显示全部楼层
最早的城市群算不算重庆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8-12-3 18:06:02 | 显示全部楼层
别说什么跪舔不跪舔的,都是普通老百姓,无非希望自己居住的城市发展得更好。还是安安静静看楼主后续文章吧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8-12-3 18:30:32 来自手机 | 显示全部楼层
苏州与天津深圳有相同又有不同,很多顶层设计的政策这三个城市大同小异。不过深圳更受非顶层高层的喜欢,挨着港澳,什么原因也都懂的。楼主说的很有道理,又非全部,有利的政策照单全收就行。不利的尽量去克服。没必要都要依着一个模板来发展,版主做的没有错,楼主说的也没错。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8-12-3 18:30:34 来自手机 | 显示全部楼层
sophyzsy 发表于 2018-12-3 18:23
理想的苏州人这么多啊,前段时间高喊以我为主,现在又为一个圈健忘了。

刚找到定位,目前又彷徨中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8-12-3 18:33:27 来自手机 | 显示全部楼层
icekevinfire 发表于 2018-12-3 18:06
别说什么跪舔不跪舔的,都是普通老百姓,无非希望自己居住的城市发展得更好。还是安安静静看楼主后续文章吧

同感!无非为自己生活的城市鼓与呼!习总说过,老百姓对美好生活的热切期盼!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小黑屋|手机版|高楼迷

GMT+8, 2025-2-8 20:19 , Processed in 0.044336 second(s), 3 queries , Redis On.

Powered by Discuz! X3.4 Licensed

© 2001-2013 Comsenz Inc.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