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发表于 2017-8-14 17:03:38
|
显示全部楼层
公元前195 年,东垣城突然间改名换姓,变身为“真定”
自约公元前381年中山国建东垣城,到此时,已有近200 年的历史,好好的“东垣”,缘何突然改为“真定”?
更名是伴随着金戈铁马来临的。就在这年的隆冬,在紧靠滹沱河南岸的东垣城上空,震耳欲聋的厮杀声,持续回荡了一个多月。厮杀声中,一向激荡的滹沱河水似乎都要凝滞了。
直到有一天,战马嘶鸣、枪戈碰撞声渐渐停息,取而代之的,是另一种时而激越、时而舒缓的异样声音,在街巷响起,铺天盖地地震荡着东垣上空。
“城头变幻大王旗”,东垣改天换地了,汉朝皇帝刘邦打进了东垣。这阵阵震撼人心的“咚咚”声,是由数十面叫作大鼓的玩意儿发出的。原来是刘邦命军士击鼓相庆攻克东垣的胜利。
说起来,这是刘邦二到东垣了,距他第一次到东垣仅隔了一年多。
汉十年(公元前197 年)八月,赵相国阳夏侯陈豨与匈奴勾结反汉,自立为代王。刘邦不辞辛劳,再一次亲自北上征讨,直打到十一年初冬,才打败陈豨反军。可是,反军没有全部肃清,在东垣,还盘踞着陈豨反军的余部。刘邦挥师东进,再一次来到东垣。
盘踞东垣的是陈豨的大将赵利。这临滹沱河而建的东垣城也太坚固了,尽管刘邦大军兵临城下,将东垣团团围住,整整打了一个多月,最后,孤立无援的东垣守军只得打开城门投降。
这一役,让刘邦领教了东垣地理位置的险要。作为军事重镇,东垣安定,燕赵一带便安定。于是,他下令,将东垣更名“真定”,取“真正安定”之意。
至此,“东垣”成为历史,“真定”登上舞台,开始了东垣—真定新的历史时期(汉武帝在此建立真定国,地辖四县;东汉建武十三年,废真定王国为侯国,改属常州郡。东晋末北魏初,常山郡移至安乐垒(今正定)。至此,东垣就失去其政治、经济、都会的地位,历史的热度逐渐冷却)。
东垣战役的胜利来之不易,不能不大大庆贺一番。刘邦命军士在东垣城内置数十面大鼓,“击鼓相庆,月无虚日”,也就是说,当初攻城战打了一个多月,现在击鼓相庆,大鼓也敲了一月之久。这给东垣
城增添了极大的喜庆气氛,也使东垣人耳濡目染,学会了敲锣打鼓,出现不少民间鼓钹手。从此,东垣大鼓便延续下来,如“常山战鼓”、“白佛花钹”、“藁城战鼓”等,现如今已成为享誉华夏的民间文化表演形式。
这也算刘邦留给石家庄滹沱河流域值得称道的功绩。
刘邦二进东垣,还有一个更大的收获。
这时候,对刘邦来说,建立大一统的汉室王朝,既有内部潜在的威胁需要消除,即来自中原诸侯贵族的反叛要平息,还有更棘手的问题,是如何处理和北疆匈奴、南疆南越的关系。
北疆的匈奴搅得汉王室不得安宁,南疆还有个南越国,也让刘邦寝食难安。
他也许知道,岭南因为地势险要,易守难攻。想当年,秦王朝派兵收岭南,50 万大军,直打了三年,也没有进入岭南。幸亏后来及时前线换将,以赵佗做主帅,才得以进入岭南,并站住了脚。
可是,在中原大乱之时,赵佗也趁机仿效中原六国贵族之后,扯旗自立,立国称王,做了南越王。
放任南越王自立,那必然使汉王朝版图缺一个大角。武力征伐,面对智勇双全的赵佗和复杂的岭南地理形势,恐怕比对付匈奴只能更难、更艰险。
有道是吉人自有天相。这一次到东垣,意外地了解到,南越王赵佗竟然是东垣人,他的亲戚、昆弟、家族墓都还在东垣。这让刘邦喜出望外,一个用和平办法解决岭南问题的决策就此诞生了。于是,从东垣班师回朝后不久,于这年的五月,便派文臣陆贾,没带一兵一卒,只带了一纸诏书,一枚诸侯王的玉玺,面见南越王赵佗,颁诏授玺,使南越王赵佗称臣归汉,和平统一了岭南,岭南纳入了大汉王朝的版图。至此,彻底改写了岭南的历史。
刘邦两次东垣之行,对东垣来说,得焉?失焉?赵美人和她儿子的悲剧,似乎让东垣蒙羞;而刘邦敇令东垣更名,也从此让“东垣”成为历史,似乎给东垣并没有带来什么好兆头。但是,从另一个角度考察,刘邦亲征,东垣一役,结束了中原的战乱,又成就了一番文治大业,也把东垣推上了一个历史的新高度。可以这样说,要不是第二次刘邦驾临东垣发现了赵佗,那么,岭南的历史可能要重写,赵佗的人生历史也说不定是什么样子的,那么,历史还能为东垣、为石家庄,留下赵佗这样的历史名人、一代英王吗?
|
本帖子中包含更多资源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帐号?注册
x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