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static/image/common/ico_lz.png)
楼主 |
发表于 2017-7-26 16:25:14
|
显示全部楼层
苏州古城12,13号街坊位于苏州古城东北隅,处于拙政园历史文化街区与平江历史文化街区之间。是苏州古城的重要敏感地区,也是周边几个重要旅游吸引点的过渡地带。地块周边历史文化资源丰富,基地北侧的拙政园、忠王府以及基地内的狮子林都是全国重点文物单位,已被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列入世界文化遗产。
规划通过对文化脉络的研究及现状特征的分析,将基地定位为“面向世界的文化展区,示范全国的创意园区以及活化古城的生活街区”。并结合基地的古典园林资源,通过借用古典园林的造园手法组织空间秩序,提出了“疏径,造景和构境”三大设计理念,把基地的历史文化资源、产业以及生活有机的“串”起来,“秀”出来,“活”起来。
1.“疏径”:规划结合基地文化本底资源,强化平江路北延伸段文化主题定位,并植入相关主导功能,形成不同主题功能段,同时将平江历史街区与拙政园以及忠王府等历史文化遗迹连接起来。
2.“造景”:因为基地位于重要的敏感地段,因此规划抛弃过去大拆大建式的盲目更新,而是对局部进行有针对性的特色提升,对拙政园停车场用地以及明清家具博物馆二期用地进行了梳理。 对于拙政园停车场用地,规划将原有停车空间引入地下,在地上部分打造一个集旅游服务及公共服务于一体的功能复合的旅游综合服务中心,提升拙政园周边旅游服务品质。规划不仅在功能上进行完善,同时也在空间上进行相应的织补。在建筑空间组织上借鉴苏州传统院落的体量及合院组合模式,形成与周边空间环境相融的城市肌理。
对于明清家具博物馆二期用地,规划在原有博物馆的基础上,打造苏式生活体验中心,以生活展示为主导,融合多种生活体验业态。在空间的处理上,规划引入园林的处理手法,更加自然地“柔化”新建建筑与周边保留建筑、植被的关系,借鉴私家园林模式,组织内部功能与空间,恢复历史空间意象。
3.“构境”:主要体现在历史建筑的活化以及历史功能的延续方面。规划通过功能演绎的做法,结合原有建筑功能,并根据现代发展需要,赋予历史建筑以新的公共性功能,在延续的基础上活化建筑。
在丰备义仓南侧广场的处理上,通过还原丰备义仓的内槽池,设置漕运主题雕塑,重塑当年漕运的景象。
在狮林寺广场的处理上,规划通过创新的方式来演绎传统空间,取代过去实体展示的方式,利用3D全息激光技术来演艺禅宗意蕴,重塑狮林寺景观意向。
![](http://ghgs.szghj.gov.cn/ghgs/BaseInfo/file/20170724/OriginalDrawing/20170724145039611.jpg)
![](http://ghgs.szghj.gov.cn/ghgs/BaseInfo/file/20170724/OriginalDrawing/20170724145037956.jpg)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