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6月17日,“国际门户 塔尖城市——国家中心城市(郑州)发展论坛”在郑州举办,建业集团董事局主席胡葆森出席并发言。
在胡葆森看来,将郑州建设为国家中心城市是大势所趋,也是众望所归。“历史的经验告诉我们,郑州这样一个省会城市,1亿人口的省会城市,是必然要做大的,并且会与开封、许昌、新乡进一步融合。”
“形势所迫,对于所有的城市来说,只有三种选择,一种是自己做大,一种是被边缘化,第三个选择被大城市融合。”胡葆森笑称。
他对未来做了一个推测:2030年郑州达到2000万人,2040年郑州有可能在2500万—3000万。这就使得城市间融合、协同,最终形成一个城市群,把开封、许昌、巩义,甚至焦作等周边的县并入到郑州大的城市群内,甚至可以把半径扩大到80公里甚至更多区域。而20年以后,河南120个城市将有1/3的城市被边缘化,互相成为新的融合。
郑州为什么要做大?规律使然形势使然
胡葆森认为,首先是规律所使,郑州必然要做大。
他表示,在历史上,就有得中原者得天下的口号,河南1.08亿人口,首选居住城市肯定是郑州。首先,城市生活效率高、效益高、医疗水平等都有保障,香港80%的人均居住面积不到15平方米,人均寿命却达到85岁以上,是全世界现在寿命最高的城市之一。从这个角度来看,人们愿意居住在大的城市。
另外,从历史的经验来看,作为一个1亿多人口的大省,它的中心城市必然要做大,比如东京、伦敦、巴黎中心城市。而郑州也必然要做大的。
国家为什么支持郑州来做国家中心城市?“因为郑州如果成为不了国家中心城市中部就塌陷,另外从均衡发展共同富裕的角度,国家不允许1亿人口的河南省省会城市成为一个经济发展的塌陷区。”
胡葆森分析,目前武汉在整个湖北省的首位度达到37%、成都达到36%、西安达到32%,而郑州只有20%。这意味着郑州必须加强核心地位,否则中原城市群将成为空壳。
此外,他也建议加快推进郑汴一体化,表示如果郑汴一体化不能实现,郑许一体化也很难实现。如是,黄河之隔的郑新一体化,中原城市群“一个半小时的汽车驾驶经济圈”里九个城市的概念也将落空,中原经济区这个概念也就缺乏内涵。
“形势所迫,对于所有的城市来说,只有三种选择,一种是自己做大,一种是被边缘化。我判断20年以后河南120个城市将有1/3的城市被边缘化。第三个选择被大城市融合,像开封、许昌跟郑州实现新的融合,包括周边的县城。”胡葆森推测。
郑州能做大吗?软环境是最大的难题
胡葆森认为郑州已经完全具备了做大的条件,因为“天时地利人和”的成功三要素已经具备。
天时:战略机遇期,正好国家现在支持郑州建设国家中心城市,这是天时。包括各种政策,从中原经济区到自贸区、航空港经济综合实验区,以及五区叠加、六区叠加,郑洛新创新示范区等等这些政策,也支持郑州作为国家级中心城市建设。
2016年,河南GDP去年达到4万亿,全世界国家的GDP的排名中,仅次于阿根廷排在第21位,总人口排在第12位。此外,中国现在已经进入了城镇化的中期,去年年底中国的城镇化率接近57%,河南2017年大概会达到50%左右。另外郑州的城镇化率才刚接近70%,厦门的已经达到90%,南京达到80%,所以城镇化率提高也是势所必然,郑州要做成国家中心城市也是大势所趋。
地利:区位优势、交通优势、文化优势。资源优势,这里面包括劳动力资源,包括矿产资源,包括所有的资源。
人和:河南外出人口多、劳动力多、市场大,这个优势之外,但软环境的建设,是郑州建设国家级中心城市过程中最大的一个难题。
如何做大郑州?共识 主导 开放 内生
胡葆森认为,一件事情能不能做成,首先要看意识上、在认识上能不能统一。
第一,共识非常重要。共识、共担、共创,在过程中实现共赢,最后共享。“五个共”让每个人认识到郑州建设国家中心城市跟自己有关系,并为之做一点有意义的事情。
第二,三种主导力量。推动社会的要有三种主导力量,政治家,科学家和理论家,再一个就是企业家。如今,政治家就是政府;科学家理论家可以理解为社科院,政府的政策研究中心、发展研究中心等;企业家决定这个时期的资源配置水平和最终效果,这三种力量合力非常重要。
“现在北京要做小,从2170多万人用五年时间减到2000万人以下,雄安新区就是分流。有些代表建议能不能借助这个机会,把北京的一些医院、大学、央企总部吸引到郑州来,因为高铁两个小时,这对我们来讲是一个机遇。”胡葆森举例说明,协同发展,也是郑州能不能做大的非常重要的一环。
“我预测在2030年郑州达到2000万人,2040年郑州有可能在2500万—3000万。这个规模单靠郑州的力量是不够的,需要融合,需要协同,需要最终形成一个城市群。把开封、许昌、巩义、焦作等周边的县并入到郑州大的城市群内,甚至可以把半径,扩大到80公里甚至更多区域。”胡葆森说。
第三,开放和内生度。
“武汉现在有领事馆五个,成都有16个,郑州一个也没有。为什么?因为郑州没有外国人居住。我觉得开放和内生相比,现在开放度不够。”胡葆森认为,光强调开放度还不够,还要有内生动力,要引进和培育优秀企业。
“自贸区一站式服务大厅,每天70家企业在那里注册,但是多少精力是关注已经注册的、全省几十万家企业的生存情况怎么样?生下来的企业,注册完了之后怎么样培育,可能这个难题是考验下一步政府作为服务型政府建设方向的一个最重大的课题。”
在发言最后,胡葆森建议:政府设立企业服务日,建设定期的对话机制,帮助现有企业解决难题,改善软环境,因为软环境建设才决定国家级中心城市最终能否建成的成败。 |
评分
-
1
查看全部评分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