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 航
查看: 11484|回复: 32

[公告互动] 【“中国制造2025”试点示范城市、国家自主创新示范区——泉州市!】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17-3-28 18:00:21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本帖最后由 美食者 于 2017-7-13 18:37 编辑

泉州市创建“中国制造2025”城市试点示范新闻发布会

3月28日上午,由福建省经济和信息化委员会、中共泉州市委、泉州市人民政府主办的泉州市创建“中国制造2025”城市试点示范新闻发布会在泉州迎宾馆举行。国家工信部、福建省经信委、省科技厅有关领导及泉州市四套班子领导出席发布会。

这是继去年11月获批创建“中国制造2025”试点城市后,泉州市政府首次正式对外发布《泉州市创建“中国制造2025”城市试点示范实施方案》。会上,国家工信部规划司一处处长贺晓文宣读了国家工信部关于泉州创建“中国制造2025”试点示范城市的批复。福建省经信委副主任兰文、泉州市长康涛分别在会上讲话。

泉州是福建省唯一一个创建‘中国制造2025’试点示范的城市,省委省政府非常重视,相继出台了系列政策措施,并安排了3000万元专项资金。下一步,省级切块专项资金将继续对泉州市予以重点倾斜,同时将积极争取更多的政策、专项、资金等资源支持泉州。”兰文表示,根据要求,示范城市将于3年后进行验收,希望泉州以此为契机,在未来三年里应把握试点示范工作要点、开辟泉州特色发展路径、健全组织实施机制,在更高起点上做好试点示范城市的创建工作。

泉州市市长康涛在新闻发布会上表示,“中国制造2025”城市试点示范的殊荣来之不易,泉州将努力朝着打造全国重要的智能轻工装备产业基地、整合资源打造跨区域协同合作的制造业创新中心、大规模推进传统产业数控化与智能化改造、实施人才“港湾计划”、加快发展服务型制造、深入实施品牌战略、加快培育新兴产业等七项任务而努力。

泉州市是全国创建“中国制造2025”试点示范的11个城市(群)之一,对泉州而言,创建“中国制造2025”城市试点示范是个系统工程。根据《实施方案》,泉州将围绕“一个核心目标、两大发展方向、三个实施途径、四大发展支撑”的总体思路,朝着建设制造强市阔步前行。一个核心目标,即基本建成先进制造业强市;两大发展方向,即推进信息化和工业化深度融合,提高产业供给侧的质量和效率;三个实施途径,即智能制造、服务型制造、绿色制造;四大发展支撑,即创新支撑、政策支撑、载体支撑、项目支撑。

泉州作为中国民营经济大市,传统制造业发达,形成纺织服装、石材、水暖卫浴、食品等10多个产业集群。一直以来,泉州主动对接、大力实施“数控一代”示范工程,在国务院印发《中国制造2025)》后,迅速响应,在福建全省率先发布并实施《泉州制造2025》,以智能制造、提升质量与品牌、服务型制造为三大主攻方向,进行探索产业转型升级。

2015年4月,李克强总理在泉州考察时,鼓励泉州在“中国制造2025”中走在全国前列。随后,工信部、科技部、中国工程院将泉州“数控一代”纳入创新应用示范工程,编入全国典型案例,从项目计划、经费安排、创新资源上给予扶持。
  
2016年9月初,工信部联合国家制造强国咨询委员会部分委员、中国工程院部分院士专家组成的联合工作组,现场考察、评估泉州“中国制造2025”城市试点示范创建工作。不到三个月时间,泉州正式获得国家工信部批准创建“中国制造2025”城市试点示范。

多年来,泉州始终专注实体经济,目前全市已有1800多家规上企业参与数控一代、智能一代工程,占全市规上工业企业数的40%。这些企业减少劳动用工30%,国产替代进口的装备降低成本50%,缩短产品开发周期40%。与此同时,泉州还大力倡导工匠精神,推动产品质量、工程质量、服务质量“三大质量”全面提升。目前,全市拥有省政府质量奖企业4家,参与制修订各类标准705项,位居全国地级市前列。此外,泉州的服务型制造,占比越来越重。去年全市电商交易额2817亿元、增长39%,快递业务量增长45%,获评国家电子商务示范城市、中国快递示范城市。全市90%以上制造业企业“触网”,演绎“互联网+”制造多样精彩。

截止目前,全国获批创建“中国制造2025”试点示范的城市,分别为泉州,宁波、长春、沈阳、武汉、青岛、吴忠、成都,以及苏南五市、珠江西岸、长株潭等城市群。

综合来源:人民网、东南网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17-8-23 18:25:21 | 显示全部楼层
泉州创建“中国制造2025”城市试点示范成效初显

上半年技改投资比增三成

泉州网8月23日讯

今年6月,泉州全面启动“中国制造2025”城市试点示范建设工作。记者从市经信委了解到,自实施“泉州制造2025”发展纲要以来,泉州持续加快传统产业数控化、智能化进程,智能制造成果初显——今年上半年,全市累计完成技改投资537.43亿元,与去年同期相比增加32.2%。

作为“泉州制造2025”发展纲要的重要组成部分,推进智能制造已成为泉州传统产业转型升级的重要抓手。不仅组织实施了350个试点示范项目,重点培育嘉泰、黑金刚等一批智能装备龙头企业,泉州还打造了56个智能工厂、数字化车间等市级示范标杆,泉州市“数控一代”示范项目产品已达293个。

数控产品和智能装备的应用带动了机械装备产业的持续发展。数据显示,今年上半年,泉州机械装备产业产值达785.16亿元,比增11.3%。而根据不久前实施的“百千5311”工程,泉州将在今年推广应用数字化生产线100条,生产、销售工业机器人1000台,推广应用国产数控系统5000台(套),打造智能制造示范生产线3条。

下一步泉州还将持续推进“机器换工”,继续加快“数控一代”创新成果产业转化,把实施的重点行业领域由原来的纺织鞋服、建材家居、数控机床和机器人三大领域扩大到机械装备、食品包装、纸业印刷和工艺品制造等主要产业领域。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17-3-28 18:03:31 | 显示全部楼层
中国制造2025”:试点城市泉州如何“创”

2017-03-28 16:29:40 中国新闻网  孙虹

中新社泉州3月28日电

福建泉州市官方28日首次正式对外发布《泉州市创建“中国制造2025”城市试点示范实施方案》。

“对泉州而言,创建"中国制造2025"城市试点示范是个系统工程。”泉州市长康涛在解读该方案时表示,泉州将大规模推进传统产业数控化与智能化改造、实施人才“港湾计划”、加快发展服务型制造、深入实施品牌战略、加快培育新兴产业,打造全国重要的智能轻工装备产业基地和跨区域协同合作的制造业创新中心。

多年来,泉州始终专注实体经济。从技术研发到推广应用,从产业培育到平台建设、政策保障,泉州智能制造的脚步不断加快,全市90%以上制造企业“触网”。

目前,泉州共有1800多家规模以上企业参与数控一代、智能一代工程,占全市规模以上工业企业总数的四成。据统计,这些企业平均减少劳动用工30%,国产替代进口的装备降低了50%的成本,产品开发周期缩短了40%。

近年来引发热议的智能马桶,是折射中国制造、智能制造的一个窗口。“九牧厨卫”自主研发应用的陶瓷智能生产设备一经投用,生产马桶从注浆到胚体成型的时间从原来的8小时缩减到30分钟,产品合格率从68%提升到96%。该企业相关负责人表示,这项拥有100多项专利的智能马桶技术并不输给国外,而且更适合国内的卫浴使用环境,正逐渐得到市场的认可。

作为泉州纺织行业的“元老”之一,泉州海天材料科技股份有限公司董事长王启明感慨良多。“以前想要卖100万件衣服,只是个效率的问题。而到了互联网时代,从生产的流程到智能化都要考虑消费者的需求,要了解100万穿你衣服的人,就是一个非常大的挑战。”

两年前,基于网络协同和大规模个性化定制,“海天”公司打造了纺织服装时尚梦工厂,构建起快速响应用户需求的纺织服装供应链体系,实现按需生产,有效解决了纺织服装业高库存的问题,2016年被列入国家智能制造试点示范项目。

根据上述实施方案,泉州将以推进信息化和工业化深度融合、提高供给侧的质量和效率为发展方向,实施智能制造、服务型制造、绿色制造,并以创新、政策、载体和项目为支撑,建设先进制造业强市。

王启明坦言,“这是个很好的机会,在大数据、云计算、人工智能发展迅速的今天,我们希望借助泉州创建"中国制造2025"试点城市的契机,在保持原有传统制造业优势的基础上,打通与消费者需求之间的屏障,实现企业真正的转型。”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7-3-28 19:44:57 来自手机 | 显示全部楼层
看看有什么政策倾斜吧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7-3-29 07:43:00 来自手机 | 显示全部楼层
泉州创建“中国制造2025”城市试点示范《实施方案》发布

我市召开新闻发布会

创建“中国制造2025”城市 试点示范《实施方案》发布

泉州网3月29日讯

28日,省经信委、泉州市委市政府召开新闻发布会,首次正式对外发布《泉州市创建“中国制造2025”城市试点示范实施方案》。

国家工信部、省经信委、省科技厅有关领导,市领导郑新聪、康涛、陈灿辉、朱团能、洪自强出席发布会。

近年来,在中央、省委省政府的鼎力支持下,泉州主动对接,大力实施“数控一代”示范工程,以智能制造、提升质量与品牌、服务型制造为三大主攻方向,积极探索和有效推进产业转型升级。目前,已有1800多家规上企业参与数控一代、智能一代工程,全市规上企业装备数控化率达40%。全市累计兑现财政扶持资金24亿元,撬动全社会投入1260亿元。

受市委书记郑新聪委托,市长康涛代表泉州市委、市政府向国家工信部、科技部、中国工程院和省委、省政府对泉州的关心帮助,向广大媒体给予泉州的关注支持表示感谢。康涛表示,泉州获批创建“中国制造2025”城市试点示范,我们有信心、有决心通过三年的努力,基本形成轻重并举、三产繁荣、深度融合的现代产业版图,努力走在全国前列。一是坚持数控化、智能化方向,打造新型制造业体系。紧抓制造业立市不动摇,推动数控一代示范工程提质扩面,加快发展与本地产业相配套的智能装备和工业机器人,培育壮大集成电路、光电等新千亿产业集群,逐步形成传统优势产业、重化产业、高新技术产业三大板块格局。二是坚持体制机制创新,建设国家自主创新示范区。深化政产学研协同协作,构建制造业创新中心,提高制造业自主创新能力;完善示范区配套政策,营造创业创新生态,努力让平台、人才等各种创新要素在泉州落地生根、开花结果。三是坚持“融合”“分离”并举,大力发展服务型制造。促进现代服务业与制造业融合发展,推动制造业向研发、设计、物流、营销、品牌推广、系统集成等高价值的生产服务环节延伸;促进制造业主辅分离,积极引导大中型制造企业将主业之外的环节分离出来,大力发展第三方专业化服务企业。四是坚持弘扬工匠精神,提升泉州制造的质量品牌,推动泉州产业品牌、企业品牌转化成城市品牌。

根据《实施方案》,我市创建“中国制造2025”城市试点示范总的思路是:“一个核心”,即基本建成先进制造业强市;“两大发展方向”,即推进信息化和工业化深度融合,提高产业供给侧的质量和效率;“三个实施途径”,即智能制造、服务型制造、绿色制造;“四大发展支撑”,即创新支撑、政策支撑、载体支撑、项目支撑。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7-3-29 07:44:12 来自手机 | 显示全部楼层
泉州开启“中国制造2025”新航程

建设制造业强市离不开企业的转型升级

记者从市经信委获悉,昨日,由省经信委、中共泉州市委、市政府主办的泉州市创建“中国制造2025”城市试点示范新闻发布会圆满举行。现场,泉州市人民政府正式首发《泉州市创建“中国制造2025”城市试点示范实施方案》(以下简称《实施方案》)。作为全省唯一的“中国制造2025”试点示范城市,泉州由此擎起“中国制造2025”这面大旗。

宏图已经绘就。根据《实施方案》,接下来,泉州将围绕“一个核心目标、两大发展方向、三个实施途径、四大发展支撑”的总体思路,朝着建设制造业强市的康庄大道阔步前行,以撸起袖子加油干的昂扬斗志,迎接2019年验收“大考”。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7-3-29 07:44:42 来自手机 | 显示全部楼层
一个核心目标

关键词

制造业转型升级 地方样板

《实施方案》明确,围绕基本建成链接台湾海峡、服务“一带一路”的先进制造业强市,全面推动泉州传统制造业改造提升、新兴产业做大做强,形成传统产业和新兴产业协同发展新动力,为中国制造业由大变强、转型升级提供地方样板。

两大发展方向

关键词

创新推动 “两化”深度融合

根据《实施方案》,把创新摆在制造业发展全局的核心位置,加快构建以企业为主体、市场为导向、产学研相结合的区域制造业创新体系,建设创新网络,推进“两化”深度融合和“一带一路”深化合作,重塑泉州制造业的国际竞争优势。

关键词

以改革 提高供给效能

全面深化改革,破除制造业发展中的体制性障碍,释放改革红利。完善产业集群协同创新机制,激活创新活力,促进资源共享或互补,改进资源配置效率,提高供给效能。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7-3-29 07:45:07 来自手机 | 显示全部楼层
三个实施路径

关键词

智能制造

《实施方案》指出,推进生产过程智能化,全面提升制造装备的数控化率,创新发展机床、工程机械、纺织机械等智能装备,大力推动智能产品研发,培育新型生产方式,全面提升企业研发、生产、管理和服务的智能化水平。

关键词

服务型制造

落实“互联网+”行动计划,加快新一代信息技术与制造业深度融合,形成新的生产方式、产业形态、商业模式和经济增长点,力争在精细化、个性化、定制化生产系统上闯出泉州特色之路,推进生产型制造向服务型制造转变。

关键词

绿色制造

构建节能减排奖惩机制,建立面向全生命周期的绿色制造研发公共平台。实施重点区域、流域、行业清洁生产水平提升计划,扎实推进大气、水、土壤污染源头防治专项。着力培育发展绿色企业,研发生产绿色产品,打造绿色工厂和绿色园区。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7-3-29 07:45:29 来自手机 | 显示全部楼层
四大发展支撑

关键词

创新支撑

《实施方案》明确,培育创新型企业群体、新型科研机构和重点创新基地,推进“机器换工”专项行动和智能化改造提升工程;实施人才“港湾计划”,加快培养科技领军人才、企业家人才、高技能人才队伍,打造实体产业人才集聚区;实施“提升质量品牌专项行动计划”,提升泉州制造业质量水平和品牌形象。

关键词

政策支撑

充分发挥市场在资源分配中的决定性作用,稳步推进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深入推进泉州国家级“金改区”、民营经济“综改区”、“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先行区”等建设;深化简政放权、放管结合、优化服务,加强战略、规划、政策、标准等的制定和实施,打造一流营商环境。

关键词

项目支撑

深入实施17个产业转型升级路线图,结合泉州传统产业转型升级,有针对性地引进“互联网+”及与“中国制造2025”相关的高端重大项目,发挥产业龙头的支撑和带动作用,进一步推动企业兼并重组。

关键词

载体支撑

结合泉州“一湾两翼”城市构架,加强重点区域园区布局,推动产城融合发展;按照泉州高新技术园区“一区多园”发展思路,规划建设新一代信息技术、新能源等新兴产业基地;加快推进泉州出口加工区综合保税区扩区整合;按照产业集中、资源共享的要求,规划建设现代服务业集聚区。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7-3-29 07:45:53 来自手机 | 显示全部楼层
六大创建目标

关键词 创新能力

《实施方案》提出,要不断优化创新环境,创新质量显著提高,对产业转型升级的支撑作用进一步增强。到2019年,研究与试验发展经费投入强度达到2.13%,每万人发明专利拥有量达到5.2项;省级以上工程(技术)研究中心、重点实验室分别达89家、16个;上市企业达131家,新三板挂牌企业80家。

关键词 质量效益

到2019年,全市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达到4000亿元,规模以上制造业全员劳动生产率27.85万元/人·年;质量品牌大幅提升,产品省级以上监督抽查质量合格率在94%以上;新增企业主导或参与制订国家、行业、地方标准、联盟或团体标准达100项以上;完善提升国家级检测中心2个、省级检测中心2个;100家以上企业实行先进质量技术和卓越绩效模式;泉州制造业质量竞争力指数达到85以上;获中国驰名商标150个。

关键词 优化结构

产业整体素质和综合竞争力全面提高,产业链条更加完善,优势产业在全球产业价值链中的地位不断提升。到2019年,纺织鞋服、石油化工、机械装备、建材家居四大主导产业产值分别超过5000亿元、2500亿元、2000亿元和3400亿元,年均分别增长6.2%、9.5%、10.0%和6.5%左右;食品产业、工艺制品、纸业印刷3大特色产业产值分别超过1200亿元、900亿元和730亿元,年均分别增长8.0%、6.5%和6.5%左右;物流业、金融业增加值分别超过638亿元和540亿元,年均分别增长10%和15%左右。培育形成主营业务收入超100亿元企业12家,其中超500亿元2家。

关键词 可持续发展

绿色制造技术得到推广应用,2019年,实现节能和环保产业产值达218亿元。单位GDP能耗下降到0.44吨标准煤/万元;万元GDP建设用地比2015年下降30%,万元工业增加值用水量比2015年下降21.59%;主要污染物排放量、能耗指标完成上级下达的目标。

关键词 “两化”融合

“两化”融合管理体系贯标通过企业达到30家以上,建设省级“两化”融合重点项目250个以上。建成国内同行业有影响力的数字化制造基地。自动化数字化制造推广应用率达50%,重点规上离散制造业中每万名工人中拥有机器人数量达到80台。开发出8项重大数字化智能产品;全面普及网络化和信息化管理应用;重点规上离散制造业关键装备数控化率达到50%;建设25个示范性数字化制造车间/企业,培育7个示范性智能制造车间/企业。

关键词 空间优化

土地集约利用,空间载体优化,产业空间布局更加合理。到2019年,建设先进制造业工业园区13个,建成配套完备的新兴产业基地13个,现代服务业集聚区40个;实现工业园区总产值占全市工业总产值比重75%以上,形成多层次、全方位的产业转型升级空间载体。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7-3-29 07:46:32 来自手机 | 显示全部楼层
十大试点内容

关键词 制造业创新体系建设

紧密围绕泉州优势行业,以华中智能制造研究院、中科院海西研究院、哈工大工程技术研究院等高端科研院所为主要技术力量,有序推进建设一批省级和国家级制造业创新中心。

建设一批服务于数控和智能制造的产业园区和基地,重点推动丰泽区形成以“数控一代科技创新中心”为支撑,华中科大智能制造研究院为核心的智能制造研发与创业孵化基地;洛江区形成以华数机器人、嘉泰数控机床等为核心的智能装备产业园;晋江市形成以中科院泉州装备所、哈工大机器人研究中心为核心,将建成全市智能装备、自动化产品的设计开发、落地转化和推广应用的重点产业园区;南安市形成以机械设备、数控机床和机器人的开发和推广应用为核心的滨江机械装备产业园。

发挥引进平台的重要作用,建设一批专业技术转移转化机构,促进一批符合产业创新发展的先进适用技术落地转化;建设一批产业针对性强的“专精特”科研院所和公共技术服务平台,形成市县协同、合作推动的科技创新平台支撑服务体系;着力“泉州品牌数据库”、“泉州云制造平台”、“质量服务平台”等部分重点平台建设。

关键词 制造业智能化发展

结合泉州传统产业发展特色,深入实施纺织鞋服、石油化工、机械装备、建材家居四大主导产业和工艺制品、纸业印刷、食品饮料三大特色产业转型升级路线图,每年实施一批示范企业和示范项目,建设一批智能工厂、数字化车间,形成一批个性化定制、“互联网+”为代表的智能制造新业态新模式试点示范;支持创建一批智能制造示范基地,根据各自特色产业组织实施智能制造示范项目。

完善智能制造公共平台,鼓励境内外高校、科研院所、数控和智能制造技术服务机构来我市设立数控技术和装备研发机构、设计中心、专业技术服务平台、虚拟研究院所,建设数控技术和机械产品创新发布和展示中心;支持本市企业与高校院所共建“实体办院、投管分离、市场化运营”的数控和智能制造领域的新型科研机构。

关键词 制造业绿色发展

纺织服装、制鞋、食品饮料等产业重点推广生态设计、绿色工艺材料、绿色包装;石材、瓷砖、卫浴、工艺制品、印刷行业重点提高加工过程的绿色化水平;机械装备和电子信息产业,在产品设计-材料-生产-包装-回收各阶段防止污染;化工、炼油、造纸、水泥生产企业要从生产源头和生产过程根治污染,加快生产设备的大型化、高效化、信息化、智能化改造,采用能耗和污染在线监控和联网装置,并建设节能降耗和低碳排放的绿色车间/工厂。

推进产业园区循环化改造,泉港石化工业园区、德化陶瓷产业园区等园区的循环化改造有序推进;着力建设福建海西国家级“城市矿产”基地,努力将其打造为我省规模最大的再生资源综合利用示范区;积极创建石狮市国家级循环经济示范县,大力推动绿色发展和低碳发展。

构建绿色金融服务体系,推动辖内银行业机构探索开展促进绿色信贷及相关业务,促使其提升绿色信贷技术水平,在业务流程中引入环境评价因素,从技术方面保证低碳经济政策在信贷业务中的落实,引导企业发展和项目建设更符合可持续发展原则。

关键词 工业强基

加强关键基础材料、核心基础零部件(元器件)、先进基础工艺、产业共性基础技术等产品和技术攻关,重点发展纺织鞋服、食品饮料、新一代信息技术等领域自动化(智能化)成套装备、生产线以及应用于装配、焊接、喷涂、上下料、搬运、包装等领域的智能机械和工业机器人;加快高端金属结构材料、特种金属功能材料、先进高分子材料、新型无机非金属材料、高性能复合材料、前沿新材料的研发和生产;提升高精度复合数控金切机床、大型柔性数控加工中心、大型数控成型冲压设备等高档数控机床及关键零部件(系统)的制造水平;积极发展高参数、高精度、高可靠性的轴承、液压及气动元件、密封元件、齿轮传动装置以及精密复杂模具等高端机械基础部件。

关键词 物联网和工业互联网创新应用

依托现有电子信息产业基础,推进微波通信业等产业开发。重点建设泉州国家级微波通信产业基地、海西电子信息产业育成基地、晋江众合联物联网产业基地,打造泉州物联网示范产业园。依托国内外高端科研院所,支持产品研发与创新发展,在智能制造、机器人、新一代移动通信、工业互联网等领域形成一批拥有自主知识产权的产品和解决方案。

关键词 制造业与互联网融合

传统行业“互联网+”改造,集中扶持纺织服装、休闲运动等优势产业的供应链采供销平台,引导平台由信息流服务向信息流、商流、物流和资金流结合的综合服务发展。

加大中国国际信息技术(福建)产业园、泉州软件园的招商力度,引进和培育具有核心竞争力的软件企业。依托制造业基础,聚集一批云制造平台、企业信息化等服务提供商,为促进两化深度融合和产业转型升级提供技术服务。

围绕建设“国家电子商务示范城市”,重点规划新建一批电子商务园区(基地),发展电子商务公共服务平台、代理运营服务、数据基础服务、咨询教育等产业。建设网商(虚拟)产业园,建设“泉州购”全营销体系平台。打造一批初具规模、基于泉州优势产业资源、在国内有一定影响力的垂直性电商平台。依托综合保税区,争创中国(泉州)跨境电商综合试验区。

关键词 质量与品牌建设

培育和扶持一批拥有自主知识产权和核心技术、市场竞争力强的品牌,形成一批产品优质、服务上乘、具有广泛影响力的民族品牌。鼓励实力的企业并购国外高端品牌,开展自主品牌商标国际注册,扩大品牌影响力。

建立质量监管与贸易便利化相统一的进出口消费品质量安全监管体系,建成覆盖全国口岸的进出口商品质量安全监测网络,加快进出口商品质量安全大数据处理与评价中心建设,提高风险预警和快速反应处置能力,推动建立跨国境、跨部门、跨行业的进出口商品风险和伤害信息监测与交流平台。

关键词 优化中小企业服务体系

支持建设中小企业公共服务平台,完善技术创新、质量管理、市场开拓、人员培训、创业辅导、融资服务、信息技术服务等公共服务供给体系,更好地服务中小微企业和大众创业、万众创新。优化特色众创空间布局,充分利用闲置工业厂房、商务科研楼宇、仓库等,以各类企业、投资机构、行业组织等社会力量为主构建市场化的众创空间,突出整合线上服务平台、线下孵化载体、创业辅导体系、技术与资本支撑等四大要素,推广创客空间、创业咖啡、创新工场、星创天地等新兴孵化模式。

关键词 壮大服务型制造

鼓励制造企业专注核心业务,逐步剥离或外包物流服务,大力培育发展一批技术水平先进、核心竞争力强的第三方物流企业;引导物流企业功能整合,改造物流流程,延伸服务链条,不断提升物流服务专业化水平,实现物流业与制造业联动发展。

鼓励和引导制造企业向前端研发设计、后端市场营销、售后服务、仓储物流、设备租赁等环节延伸拓展,提升市场快速反应能力,加速向“制造业服务化”转型。重点在纺织鞋服、石油化工、机械装备、建材家居、食品产业、工艺制品、新一代信息技术等行业,培育一批服务型制造企业。

关键词 重大政策先行先试

认真做好顶层设计,建设“1+X”政策体系,以《实施方案》为主体,全市有关部门将从微观角度入手,注重精准施策,陆续出台形成一系列涵盖面广、系统性强、针对性明确的政策措施组合拳。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7-3-29 11:34:48 | 显示全部楼层
我记得工信部说2025要让泉州成为中国工业十强市,有没有希望?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7-3-29 13:05:23 来自手机 | 显示全部楼层
泉州湾区 发表于 2017-3-29 11:34
我记得工信部说2025要让泉州成为中国工业十强市,有没有希望?

没什么希望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17-4-7 18:41:05 | 显示全部楼层
国家开发投资公司王会生董事长一行来泉考察项目

3月29日-30日,国家开发投资公司王会生董事长率领旗下国投创新投资管理有限公司、中国国投高新产业投资公司和国投融资租赁有限公司等业务板块负责人来泉对接洽谈合作项目

30日上午,市政府吕刚副市长主持与国家开发投资公司项目对接座谈会。市政府吕副市长表示,泉州拥有优良的投资环境和产业发展环境,欢迎国家开发投资公司一行来泉寻找双方合作机会;双方要建立合作机制,加强合作,欢迎国投公司在智能制造项目投资和基金合作等领域提前介入,深化对接。此外泉州还有一批设施待建,欢迎双方继续探讨合作,下一步各相关部门要与国投公司对口对接,确实推动项目合作。市政府王克思副秘书长,市发改委、经信委、科技局、金融局和市国投公司等领导参加会议。

此外,国投公司一行还考察我市“智能智造2025”暨国家“数控一代”创新展示中心、泉州市科技创新中心展示厅、泉州华中科技大学智能智造研究院和微柏数控技术有限公司。市政府农刚副市长陪同参观考察。

据了解,国家开发投资公司是国务院批准设立的国家投资控股公司和中央直接管理的国有重要骨干企业。目前,经国务院批准,由国家发展改革委、财政部、工业和信息化部牵头,中央财政资金与社会资本共同出资设立的先进制造产业投资基金正式成立,由国家开发投资公司下属国投创新投资管理有限公司作为普通合伙人负责基金的投资运营管理。基金首期规模200亿元人民币(其中中央财政出资60亿元),将通过市场化运作和灵活多样的投资方式,聚焦先进制造产业发达区域,聚焦骨干龙头及行业优势企业,聚焦工业机器人、新能源(电动)汽车、高端医疗器械和药品、现代农业机械、高端船舶和海洋工程、轨道交通和新材料以及相关服务领域等市场潜力大、关联程度高、带动能力强、产业基础好的产业方向,积极寻求符合产业发展趋势、掌握关键技术、有望短期内取得突破实现产业化的股权投资项目和产业布局的重大项目,加快培育高端制造业,促进传统制造业优化升级。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17-4-25 21:04:52 | 显示全部楼层
来自泉州市科技局的消息,为加快国家自主创新示范区建设,市级财政设立1亿元的科技型企业贷款风险补偿资金池,并结合信贷资金,以15倍系数放大后形成专项贷款,引导金融机构加大对科技型企业的纯信用贷款投放。截至目前,兴业银行已先期为25家高新技术企业提供授信金额1.983亿元。

为推动改革创新政策试点,泉州市围绕示范区海峡两岸协同创新、科技成果转移转化、科技创新重大平台建设、科技与金融结合、知识产权运用与保护、人才团队引进方面、创新创业服务体系建设等七大改革任务,推出23项全省乃至全国首创的创新举措。其中,科技创新重大平台建设方面,出台建设和发展新型研发机构等创新举措,集中资源在泉州建设36个新型研发机构,累计投入研发资金已达3亿多元。科技与金融结合方面,市财政设立1亿元的科技型企业贷款风险补偿资金池,与银行合作开展“高新技术融资业务”,发挥政府增信资金的效用,引导金融机构加大对科技型企业的纯信用贷款投放。创新创业服务体系建设方面,出台大众创业万众创新等政策,创新创业导师制度等制度,建成44家市级以上众创空间(其中国家级6家)、28家市级以上孵化器(其中国家级2家),服务初创企业498家、创业团队1028个。

众多利好政策的叠加激励下,泉州市科技支撑产业发展不断取得新成效。截至目前,全市高新技术企业达到311家,行业技术开发中心达164家。

以国家自创示范区建设为引领,今年,泉州将深入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着力推动创新链、产业链、资金链、政策链融合衔接,建设区域综合创新生态体系,确保全社会研发投入占全市生产总值比重增长20%以上,新增高新技术企业、科技小巨人领军企业100家以上,打造一个以上“国家队”创新平台,筹集自创区建设专项资金3亿元。

(摘自《泉州晚报》)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7-5-10 14:12:01 | 显示全部楼层
专注实体经济 福建泉州打造“中国制造2025”试点示范城市

近日,由福建省经信委,福建泉州市委、市政府主办的泉州市创建“中国制造2025”城市试点示范新闻发布会在福建泉州举行,工信部、福建省经信委、省科技厅有关领导出席发布会。据悉,这是去年11月获批创建“中国制造2025”试点城市后,泉州市政府正式对外发布《泉州市创建“中国制造2025”城市试点示范实施方案》。

“对泉州而言,创建‘中国制造2025’城市试点示范是个系统工程。”泉州市长康涛在解读该方案时表示,泉州将大规模推进传统产业数控化与智能化改造、实施人才“港湾计划”、加快发展服务型制造、深入实施品牌战略、加快培育新兴产业,打造全国重要的智能轻工装备产业基地和跨区域协同合作的制造业创新中心。

重点抓“百千五三一一”工程

康涛说,2017年是泉州市创建“中国制造2025”城市试点示范的第一年,泉州将重点抓“百千五三一一”工程,即在泉州各行业中,推广应用数字化生产线100条,国产机器人在泉州生产销售工业机器人达到1000台,推广应用国产数控系统5000台套,打造智能制造示范生产线3条,培养一批智能制造技术人才,培育一家以上的新型高层次研究机构。

福建省经济和信息化委员会副主任兰文在发布会上表示,实施“中国制造2025”具有重要的意义和使命要求。制造业是立国之本,兴国之器,强国之基,大力发展制造业对我国发展实体经济加快产业转型升级,实现百年强国梦具有十分重要的战略意义。目前全国只有少数省市获批“中国制造2025”试点示范,福建省只有泉州一个,这是对泉州的充分肯定和信任。泉州在“中国制造2025”试点示范中要带好头、做好表率。泉州要在这有限的三年时间里把试点要求变成具体行动,把具体行动变成实在成果。

为此,泉州市成立了推进“中国制造2025”城市试点示范工作领导小组,由康涛市长担任组长,由泉州市经信委主任黄国富担任领导小组办公室主任。黄国富告诉中国工业报记者,根据《实施方案》,泉州创建“中国制造2025”城市试点示范总的思路是:“一个核心”,即基本建成先进制造业强市;“两大发展方向”,即推进信息化和工业化深度融合,提高产业供给侧的质量和效率;“三个实施途径”,即智能制造、服务型制造、绿色制造;“四大发展支撑”,即创新支撑、政策支撑、载体支撑、项目支撑。

始终专注实体经济

针对接下来的工作,康涛提出四点要求,一是坚持数控化智能化的方向,打造新型制造业体系;二是坚持体制机制创新,建设国家自主创新示范区;三是坚持融合分离并举,大力发展服务型制造;四是坚持弘扬工匠精神,提升泉州制造的质量品牌。

泉州市长康涛表示:“此次泉州获批创建‘中国制造2025’城市试点示范,我们有决心、有能力、有信心通过3年的努力基本形成轻重并举、三产繁荣、深度融合的现代制造业体系,努力走在‘中国制造2025’的全国前列。”

据统计,截至目前全国获批创建“中国制造2025”试点示范的城市,分别为泉州、宁波、长春、沈阳、武汉、青岛、吴忠、成都,以及苏南五市、珠江西岸、长株潭等城市群。

泉州市经信委主任黄国富介绍,2013年底,在国家工信部、科技部和中国工程院的帮助指导下,在福建省委、省政府的支持推动下,泉州主动对接、启动实施数控一代示范工程。在国务院印发《中国制造2025》后,泉州迅速响应,在全省率先发布并实施《泉州制造2025》,以智能制造、提升质量与品牌、服务型制造为三大主攻方向,大刀阔斧地探索产业转型升级。

2015年4月,李克强总理在泉州考察时,鼓励泉州在“中国制造2025”中走在全国前列。工信部、科技部、中国工程院将泉州“数控一代”纳入创新应用示范工程,编入全国典型案例,从项目计划、经费安排、创新资源上给予扶持。

2016年9月初,工信部联合国家制造强国咨询委员会部分委员、中国工程院部分院士专家组成的联合工作组,现场考察、评估泉州“中国制造2025”城市试点示范创建工作。11月,泉州正式获批创建“中国制造2025”城市试点示范。

据悉,多年来泉州始终专注实体经济,目前全市已有1800多家规上企业参与数控一代、智能一代工程,占全市规上工业企业数的40%。这些企业减少劳动用工30%,国产替代进口的装备降低成本50%,缩短产品开发周期40%。同时,泉州大力倡导工匠精神,推动产品质量、工程质量、服务质量“三大质量”全面提升。

目前,泉州全市拥有福建省政府质量奖企业4家,参与制修订各类标准705项,其中国际标准11项、国家标准250项、行业标准253项;泉州全市现有国家工商总局认定的中国驰名商标148件,地理标志保护产品10个,位居全国地级市前列。

(本文来自中国工业报 )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小黑屋|手机版|高楼迷

GMT+8, 2025-1-13 06:32 , Processed in 0.055602 second(s), 5 queries , Redis On.

Powered by Discuz! X3.4 Licensed

© 2001-2013 Comsenz Inc.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