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 航
查看: 17319|回复: 82

[互动] 持续更新——【合肥故事】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16-11-1 23:35:38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本帖最后由 sangguo 于 2016-11-2 08:08 编辑

偶尔逛逛一些旅游和文化论坛看到合肥一些历史照片和介绍合肥历史的贴子,才知道原来自己对这座城市的过去了解的太少太少.....今晚没事干整理一些介绍合肥历史的贴子,发到论坛上,由于用QQ输入法打这么多字。。。由于楼猪文化水瓶低。。。所以内容仅供参考 。。。如果有大神发现那些内容不对的话请指出我修改,还有请那么喜欢抬杠喜欢抠字眼钻牛角尖的人直接无视我的贴子谢谢。。。。贴子内容大部分来自蚂蜂窝网的大神就是爱玩写的一篇合肥介绍贴,还有一些百度和安徽文化网和楼主自己写的。镇楼图据说是合肥一位老人凭记忆手画的1948年合肥地图

本帖子中包含更多资源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账号?注册

x

评分

3

查看全部评分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16-11-1 23:44:17 | 显示全部楼层
开更前先介绍一下合肥这个名字来源,合肥名字的由来有很多说法,其中有几种说法比较可信第一种是北魏郦道元所著《水经注》载:“夏水暴涨,施合于淝,故曰合淝。”通常把施水叫南淝河,肥水叫东淝河,这是一种说法,还有一种说法是唐代有人提出另一种说法,淝水出鸡鸣山,北流二十里分而为二,其一东南流(南淝河),经过这里入巢湖;其一西北支(东淝河),二百里出寿春入淮河。《尔雅》上指出“归异出同曰肥”。二水皆曰淝,合于一源,分而为二,故曰合肥【以上内容来自新浪爱问】很多人说合肥名字难听改名庐州其实合肥这个名字只是经过了几千年不断变化的漫长时光,现代人已很难理解“合肥”二字在古代的字义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16-11-2 00:07:55 | 显示全部楼层
20世纪80年代以来,随着和县猿人遗址、银山智人遗址和凌家滩遗址相继发现,巢湖流域被公认为是古人类最早的发源地之一,打破了长期以来长江和巢湖流域被认为不可能是人类发源地的历史论断。距今约30万年的和县猿人、 约20万年的银山智人和5500年前凌家滩遗址,印记了人类祖先从猿人到智人,再到现代人的进化历史,展示了从旧石器到新石器时期人类创造的古代文明,包括有巢氏【详情百度有巢氏】所开拓的原始时代由穴居进入巢居的文明时代。尧时期有巢氏氏族先民们茹毛饮血,最早开发巢湖流域的渔、牧、农、商诸业,获得了迅速繁衍与兴旺壮大的先机,夏代之前便形成了自己的氏族方国——有巢国,简称巢国。随着氏族兴旺壮大而向四周扩展,主流趋势是沿长江北岸土肥水丰的平陆地带东西双向蔓延,并往大别山麓发展。其疆域广袤,大约包括今巢湖市(1区4县)、合肥市(城区和3县)、六安市(市城区和六安、寿县、舒城、霍山等县)和安庆市(桐城、枞阳等县)、滁州市(市城区、全椒、来安等县)南京市江北地区在内的方圆几千里的原野、水泽、山林,夏王朝时期,地宜物丰的南巢,吸引着其它氏族部落(如皋陶氏后裔偃姓部落)从东方、北方不断徙入,作为土著氏族有巢氏热情友谊地欢迎外族并让出巢湖西方、西南方地域(今六安市六安县、舒城县一带)许以定居,便渐渐形成了以巢国为中心的部落联盟,在巢湖流域、江淮之间广袤大地上生活、居息和垦植,中原人以地理方位称其为“南巢氏”,简称“南巢”。成汤战败夏桀,夏桀逃往南巢,南巢以接纳夏桀为条件,与成汤成协议,南巢与商王朝分疆而治,和睦相处,几百年间无战事。周代商而立,则多次遣师征讨并战胜了巢国,视巢国地大势强不便控制,遂将其地析分为巢、庐(庐,房屋,与巢同义)二国,因赐爵位不同,而分别被称为“巢伯国”、“庐子国”,庐国新都于今合肥城城区,巢国仍都于今巢城城区。史入春秋,巢国疆域先后遭遇“群舒”(舒、舒庸、舒蓼、舒鸠、舒龙,在今舒城、庐江一带)、橐皋(今巢湖市居巢区柘皋镇及肥东县东部一带)等众小国的侵略和蚕食。楚、吴相继强盛,使得位处“吴头楚尾”的巢国,长期成为楚、吴二强国掠夺对象和交兵战场,时为楚属,时为吴属。历来注重经济建设,睦邻友朋而忽略军事的巢国,便在这种军国主义横行、列强称霸的恶劣环境中渐次衰微,直到被吴(前518年)灭亡。图片是西周初期的诸侯国来自百度百科庐子国

本帖子中包含更多资源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账号?注册

x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16-11-2 00:10:27 | 显示全部楼层
本帖最后由 人在江湖丶淡定 于 2016-11-2 03:09 编辑

20世纪在今天的四里河立交桥和武警医院的西面一带发现了始建于公元前六世纪,春秋晚期的城市遗址,遗址中有市集、手工作坊和居民区的遗存,出土了春秋战国时期的青铜器,铁器、陶器、漆器、玉器和货币。城市当时名为“宋胡”。春秋晚期,楚国很可能占据了合肥地区,或者庐国的文化当时接近于楚,有古代小说上说庐国是楚国的属国,末代庐国国君因为效仿楚国推行礼乐教化而不修武备,导致灭亡。公元前六世纪的出土器物大部分具有典型的楚文化特征。史料记载前518年庐子国被吴国所灭,另一种记载是前513年,吴王阖闾打败楚国,合肥被吴国占领。前473年越国灭吴,此地又被越王勾践还给楚国,楚国迁都寿春以后,合肥作为江淮物资中转站,城市进一步发展。【此楼内容来自http://www.mafengwo.cn/i/1277401.html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6-11-2 00:36:03 | 显示全部楼层
为楼主点赞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16-11-2 00:37:54 | 显示全部楼层
本帖最后由 人在江湖丶淡定 于 2016-11-2 05:20 编辑

这里重点介绍几个历史事件第一个开凿鸿沟【详情百度鸿沟】东周末期战国魏惠王十年(公元前360年)开始兴建鸿沟【详情百度鸿沟】。修成后,经过秦代(公元前221年~公元前206年)、汉代(公元前206年~公元23年)、魏、晋、南北朝(公元220年~公元581年),一直是黄淮间中原地区主要水运交通线路之一。它西自荥阳以下引黄河水为源,向东流经中牟、开封【当时是魏都大梁】,折而南下入颍河通淮河,而颍河入淮口下游对岸就是古都寿春,(公元前241年),楚“东徙都寿春,鸿沟的开通和楚国迁都寿春极大的推动了寿春的发展,战国末期寿春已经发展成为淮上的通都大邑,鸿沟成为沟通黄河和淮河两大水系的线路,在当时大运河未开通,邗沟经常淤塞的情况下,当时长江支流南淝河就在合肥城边,淮河支流东淝河的源头就在合肥城西北20多公里处。因当时是长江与淮河两大水系距离最近的地方而逐渐兴盛,合肥城在春秋时期作为长江淮河之间的物资中转站而产生,秦朝时或者秦汉之交,合肥正式建立“合肥县”(《汉书》记载合肥建县于秦始皇二十六年,公元前221年),经过两汉长期相对统一安定时期,尤其是西汉时汉武帝平定闽越国反叛之后,以"东越狭多阻,闽越悍,数反复""终为后世患"为由,下令将闽越民众全部迁往江淮间安置,大量的移民填充江淮的人口,合肥发展迅速进入了历史上第一个经济发展顶峰期,西汉司马迁所著《史记 货殖列传》记载,“合肥受南北潮,皮革、鲍、木输会也。”意思是合肥作为长江淮河两大流域水运的节点,是南北皮革、咸鱼、木材的转运站。在当时大运河未开通,邗沟经常淤塞的情况下,由于地处长江、淮河两大水系运输节点的位置使得合肥成为《货殖列传》中记载的全国十八个商业都会之一。史记里记载当时的大都会,东南地区只有寿春、吴【苏州】、番禺【广州】和合肥,东汉刘秀升合肥为侯国,封坚谭为合肥侯,合肥最早的城墙在坚镡时代围绕春秋以来形成的城市被建造起来。坚镡家族在合肥一共延续了四代,后来被汉朝撤封。他们在合肥修建了最早的公立学校“合肥候学”。城内设有侯府、兵器作坊、马场和档案馆。汉灵帝即位以后曾封其弟弟为合肥侯,后来王芬曾策划以合肥侯取代汉灵帝当皇帝,最后失败。这位现在已不知名字的合肥侯结局不得而知。到了东汉末年,袁术的军队将合肥城毁为废墟,曹操消灭袁术后任命刘馥为合肥太守,刘馥单骑赴任,招揽流民,大兴屯田、兴修水利、发展生产,重建了城市,曹操更是把合肥连胜两级成为汉末三国时期曹魏的扬州治所【这是合肥第一次成为国家一级行政首府】。以上内容来自【http://www.mafengwo.cn/i/1277401.html】以下图片分别是鸿沟经行图、战国末期形势图、三国形势图、图片来自百度

本帖子中包含更多资源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账号?注册

x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16-11-2 01:19:22 | 显示全部楼层
本帖最后由 人在江湖丶淡定 于 2016-11-2 05:24 编辑

结束了两汉大一统相对安定时期,中国进入了三国两晋南北朝混乱时期,江淮更是南北政权主战地区,合肥处于江淮地理中心自然各政权争抢的目标,惨烈程度可想而之,合肥虽然政治军事地位在这时期空前提高【先后做过扬州、南司隶州、南豫州、合州的首府】,但是年年战乱合肥也结束了第一次经济鼎盛时期,不过随着五胡乱华,晋室南渡后,大量的北方中原人南迁,合肥地区在先秦时代原本密布森林和水域,耕作方式原始,生产力较为落后。,合肥迎来了来自中原的大批移民,他们带来了先进的技术文化,开垦森林,排干水泽,变蛮荒的土地为耕地。逐步改变了合肥的自然环境。合肥的农业和手工业生产水平得到极大提高。这时天气转寒,全球降水量减少,加之移民大量排干水泽,南淝河和东淝河的水量减少,夏季汇合的风景不再,【以上内容来自http://360.mafengwo.cn/travels/info_qq.php?id=1277401】以下图片分别时合肥之战淝水之战,图片来自百度

本帖子中包含更多资源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账号?注册

x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16-11-2 01:21:15 | 显示全部楼层
合肥城“南临江湖,北远寿春”,在魏军的坚守之下,吴军多次来攻,虽未取得重大的胜利,但是它的舟师“据水为势”,可以直抵城下,往往对城防造成较大的威胁。寿春的援军,因路程较远,有时也不能及时赶到。公元233年,魏都督扬州诸军事满宠,便在城西约十五公里处的鸡鸣山东麓,建一新城。这座城就是有名的合肥新城。这个新城的遗址,至今还有一些遗迹可见。这里,既有险可依,又距肥水可行舟处较远,由寿春来援,也较近便,吴军来攻就更感困难了。

魏明帝曹睿说:“先帝(曹操)东置合肥,南守襄阳,西固祁山,贼来辄破于三城之下者,地有所必争也。”这种“必争”的地理形势,正如后世的论者所说,合肥是“淮右噤喉,江南唇齿”,在南北战争中,具有重要的战略作用。

魏晋之际,由合肥东出涂水直逼建邺的通路,也有所发展。公元250年,吴在堂邑(江苏六合)堵塞涂水,围筑涂塘,以淹北道,指的就是这一通道。当时,王凌在寿春,正想乘机起兵,便请求出兵伐吴。司马懿知道他有异谋,没有允许。只有涂水上游修建了滁阳城(约在肥东梁国镇东北二十公里处),加强守备。到公元280年平吴时,琅邪王司马出涂中,就是由这一路进军的。

东晋南北朝时,合肥是建康西面的门户。公元321年,晋元帝以尚书戴渊为镇西将军镇守合肥,就是北防侵及淮上的石勒,西备荆州的军阀势力王敦。公元506年,北魏军攻占了合肥城,梁豫州刺史韦睿堰肥水浸灌城垣,战胜了北魏军。从此,这座古城因地势过于低洼而逐渐趋于荒废【此楼内容来自http://csrc.hfuu.edu.cn/8a/d3/c3857a35539/page.htm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16-11-2 01:23:06 | 显示全部楼层
(注:345年后赵曾经占领合肥,350年被东晋收复,今天的长丰县北部曾是383年东晋前秦的淝水之战的战场,500年北魏乘南齐内乱占领合肥,505年南梁韦睿与北魏的合肥之战,梁军引南淝河水破城,夺取合肥。548年东魏趁梁朝侯景之乱占领合肥,559年陈武帝陈霸先派兵收复合肥,561年南陈合州刺史因为暗中与北齐使者来往,怕陈文帝猜忌而率城市投降北齐,573年陈宣帝派吴明彻收复合肥,580年北周占领合肥,581年合肥成为隋朝领地。南朝宋曾经分封孝武帝的儿子为淮南王,宋文帝的儿子刘祎为庐江王,南陈曾封陈宣帝之子陈叔彪为淮南王都以合肥为封地)【此楼内容来自http://www.mafengwo.cn/i/1277401.html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16-11-2 01:55:37 | 显示全部楼层
本帖最后由 人在江湖丶淡定 于 2016-11-2 02:08 编辑

隋朝开皇三年(583年),因为传说合肥是庐子国的所在地,合肥地区设立庐州,589年的隋朝灭陈战役中,隋朝大将韩擒虎率军5万从合肥出发攻克建康俘虏陈后主,结束了自西晋八王之乱以来中国将近300年的分裂局面。隋炀帝时,由于大运河开通,扬州的繁盛超过合肥,取代了合肥的江淮物资中转站地位。然而合肥仍然是江淮西部的中心城市。唐高祖曾经分封宗室李瑗为庐江王,以庐州为封地。李瑗受王君廓挑拨,在唐太宗刚即位时意图谋反,被王君廓抓住,被杀并追废为庶人。隋唐时期,南北统一,合肥经济走向复兴。唐朝贞观初年(约626-630年)唐太宗李世民派尉迟敬德在今天的市中心修建新的庐州城,唐代到南宋的城市遗址大体上北到今天的淮河路南的金斗河,南到庐江路,西到金寨路以西的九曲水,东距合肥环城东路约二三百米。城市中心转移到现在的老城区。唐朝中前期,江淮地区的社会经济出现前所未有的繁荣景象。合肥作为庐州治所,其农副业、手工业和商业贸易都有长足进步。唐玄宗天宝初年,庐州三县户43323,口205396,人口在淮南道中仅次于扬州,远多于安徽江淮地区其他各州。唐代宗贞元年间(785-804)庐州刺史路应求为城墙包上了砖石。877年王仙芝、黄巢起义军经过庐州,城市又受到很大破坏。唐末合肥人杨行密以庐州为根据地,最终割据江淮,江东,建立吴国。杨行密在位时大力发展江淮农业生产,安置流民,合肥经济复苏。唐末五代时期很多庐州人跟随杨行密建功立业,形成了合肥历史上第一个人才高峰期。五代十国时,合肥先后属于杨吴、南唐和后周。后周与南唐的淮南之战中,庐州和舒州(潜山)是受到战乱破坏较少的州,后周与南唐的战争中周世宗柴荣手下大将李重进带兵包围庐州。958年周世宗柴荣迫使南唐将长江以北的国土割让后周,合肥城被南唐交给后周。(注:唐代庐州物产丰富,除稻、粟、麻、茶丰产外,其他农副产品和工艺品也较丰富。单贡品就有丝布、绸缎、绢、花纱、麻、茶、酥、糟点、酒器、鹿脯等多种。在庐州贡物中,丝织品比较突出,《新唐书·地理志》云:“庐州土贡有花纱、交梭丝布等。”据《唐六典》记载,当时庐州所产的布、火麻的质量在全国名列前茅。合肥地区在隋朝和唐代前期文化发展水平原本较为落后,进士数量和名人数量不如北方关中、中原、齐鲁和南方太湖流域,有很多迷信落后的民俗,到了唐代9世纪中期以后,进士数量大增,出现了第一个状元李群。唐朝末年杨行密在合肥城内的府邸位于今天的蒙城路西省邮电局宿舍,明清时期都称那一带为大府第,同时在大蜀山上建有行宫,今天的百花井据传是杨行密女儿百花公主府的梳妆井,杨行密死后葬于吴山镇。唐末五代时期庐州名人除杨行密外有袁袭,高勖,戴友规,田珺,朱延寿,陶雅,骆知祥、王茂章(王景仁)、台濛等是当时智谋出众,能力超群,人品较佳的地域集团)【此楼内容来自http://www.mafengwo.cn/i/1277401.html
图片分别是隋灭陈之战和五代十国前期地图,图片来自百度

本帖子中包含更多资源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账号?注册

x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16-11-2 02:10:45 | 显示全部楼层
本帖最后由 人在江湖丶淡定 于 2016-11-2 02:25 编辑

960年庐州成为宋朝领土。自唐朝末年杨行密占据庐州以来直到1129年金军入侵,合肥没有遭受大的战火破坏。“昔年吴魏交兵地,今日承平会府开。”宋代是合肥第二个繁荣期,北宋时1077年的一项收税记录记载,全城所收商税超过10万贯,居全国前列。北宋神宗熙宁年间(1068-1077),庐州城市人口已突破10万。南宋初年,合肥成为淮南西路治所,中间虽然经过1129、1141、1160年三次金军短暂占领,然而因为金朝统治者想在庐州建立统治,争取民心的企图,只有1129年的破坏较大。1129年完颜兀术率领的金军南下,庐州知州李会献城投降,金军轻易占领了庐州,他们杀人放火,大肆抢劫、奸淫妇女,并且到处挖掘官僚富豪的墓葬。在1130年名将岳飞曾经带领岳家军击败金兵,收复了合肥。南宋时期作为淮西中心城市、重要物资集散地以及南北政权贸易的中转站,以及宋王朝的大力经营,城市的经济持续繁荣。1169年宋孝宗命令淮西帅郭振扩建庐州城,在今天的环城马路修建城墙,扩建城市,形成了今天合肥老城区的初貌。合肥老城区的面积达到5.6平方公里。(这面积超过明和清近代以前很多省城的规模,是宋朝到清朝安徽圈地面积最大的古城墙)合肥地方志记载1229年合肥全县人口245096人,庐州城的城市人口为户23811,人口110364,是江淮西部最大的城市。1238-1276年蒙元军队先后6次攻打作为南宋淮西首府的庐州城,在南宋末年庐州抗元的这些战役中最值得记载的是1238年南宋将领杜杲指挥的庐州之战,战役中宋军部署得当,指挥有方,以少胜多,成功守住了城市,被后世作为城市攻防战的典型案例。1275-1276年庐州一直坚守了9个月,直到元军攻占南宋都城临安后,宋淮西制置使夏贵投降,献出了南宋淮西全部土地。宋末元初的战火中合肥受到很大破坏,人口减少大半,经济受到严重破坏,以至于元朝占领庐州后,元世祖忽必烈能在昔日鱼米之乡人口稠密的合肥圈占大片田地作为军马的牧场。元朝曾分封宗室孛儿只斤 撒墩为荣王,元世祖忽必烈孙子孛儿只斤  帖木儿不花为宣让王,都以庐州为封地,帖木儿不花是当时元朝宗室中少有的清醒贤能的藩王,对地方多有贡献。他在合肥一直居住到1354年,后来因农民起义而逃亡大都,1367年加封淮王。1368年还曾在元顺帝逃跑后代理“监国”,不久明朝大将徐达攻克大都,帖木儿不花不屈而死,时年83岁。元代一些蒙古人和色目人来庐州定居,他们中有些最后融入汉族,一些色目人与唐代迁入的少量西域人成为合肥土著回族的祖先,元代兴起,扬州因为南北统一而复兴,合肥城市走向衰落。元末战乱,庐州被红巾军合肥人左君弼部占据,左君弼后来联合张士诚,而从1356年开始朱元璋与张士诚、左君弼在庐州地区展开了长达八年的拉锯战。最后在1364年农历七月明朝大将徐达、常遇春攻克庐州。长期的战争造成合肥地区十室九空,人口损失殆尽,全城几乎片瓦无存。【南宋时期,庐州城形成了金斗河沿岸商圈,当时,今天的杏花公园、城隍庙和四牌楼已经形成了三大商业区,城外北边的白水坝是宋金互市的榷场所在,而城西的草市街(今天的老城区内蒙城路的南段,是当时的一个季节性贸易市场,每年冬季农闲时节举行贸易,四乡居民多来交易,宋朝时合肥编纂了四部地方志,然而都已亡佚,只存部分引文】【此楼内容来自http://www.mafengwo.cn/i/1277401.html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16-11-2 02:16:46 | 显示全部楼层
本帖最后由 人在江湖丶淡定 于 2016-11-2 02:46 编辑

唐宋以来,沿用庐州的建制不改。唐初,在故城东约四公里的肥河南岸一片高地上,开始营建新城,称为“金斗城”,沿城北的一段肥河也称为“金斗河”。经唐宋两代五百多年的发展,到南宋时期,城北沿河两岸,成为商栈和手工业作坊比较集中的市场,市面比城内繁荣,形成了“镇大城小”的现象。同时,金人渡准南侵,庐州首当其冲,多次为金军所骚扰。1169年,南宋朝廷下令促修庐州城,知庐州郭振在朝廷诏令的督促下,就较大规模地扩建这座州城,把城垣扩大到河北,使金斗河水和两岸的市场都包括在城内。在河水出入城垣之处,后来又修建有东西两个水关。这座城垣,称为“斗梁城”。元明两代,又不断加以增修和加固,1511年,刘六、刘七领导的农民军转战淮北,庐州震动,当地官府惟恐农民军前来攻城,便急忙加固城防,将东西水关封闭,使河水改从城外北濠流过。这就形成了现代合肥旧城的规模。

宋金战争中,庐州为淮西要地,南宋爱国军民常在这一城下打击渡淮南侵的金伪军。例如1131年,庐州知州王亨领导城中军民大破伪齐军。1134年,岳飞部将牛皋增援庐州,在城下追击金兵。1141年,杨沂中,刘、王德诸路军会集于柘皋,大破金兀术的铁骑十万之众,取得有名的柘皋大捷,乘胜收复庐州。到南宋末的1238年,蒙古大将察罕,帅兵号称八十万围攻庐州。南宋守将杜杲率领城中军民坚守,火烧攻城的高坝,又在城中筑高塔架炮轰击敌、军,再乘胜出击,敌军败去。这些战役,闪耀着这座历史名城的光辉【此楼内容来自http://csrc.hfuu.edu.cn/8a/d3/c3857a35539/page.htm】以下是两宋时期的行政图,图片来自百度

本帖子中包含更多资源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账号?注册

x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16-11-2 02:44:47 | 显示全部楼层
本帖最后由 人在江湖丶淡定 于 2016-11-2 17:16 编辑

随着隋朝大运河修通以及宋朝以后国家的政治经济中心不再是关中或中原地区,这个处于中原江南长江淮河之间的合肥无论是水路还是陆路的交通地位都大大降低,经历宋朝合肥历史上第二个经济繁荣期后,合肥再也没有重新崛起,元末明初, 很多庐州人加入朱元璋的队伍,有十几个人被封为公、侯爵位。形成合肥历史上第二个人才高峰期。1364年朱元璋占领庐州。1364年朱元璋曾短暂设立江淮行省,以合肥为省会,1366年撤销该省,并入江浙行省,1368年庐州划入南直隶。1368年明朝建立后,朱元璋从中国各地迁徙百姓到合肥定居,这些移民主要来自江西北部、苏南和皖南,今天所说的合肥土著大部分就是来自于这次移民。朱元璋多次鼓励江淮地区农桑发展,建立了明朝初年较为有效的赈灾和福利制度。这大大促进了庐州经济发展。明清时合肥为庐州府治,故又别称为“庐州”。明清时期合肥的农业较前代有巨大的发展,出产的稻米、鱼虾水产、蔬菜等大量供应外地,明代,庐州等安徽南部五个府州与苏南五个府供应全国漕粮的一半。庐州出产的庐阳花布大量出口到国外,被英国人和法国人称为“南京蓝布”。庐州户籍记载的人口由1371年的11万多人,增加到明朝万历初年的60多万,实际上到明代末年庐州八县人口可能已达到100多万。当时的庐州商人活跃在全国很多地方,尤其以安徽省内、南京、淮安、扬州等地为重。明清时代庐州府人口密度位居天下州府第五。然而,因为天灾战乱和交通地位下降,明代合肥工商业已不复宋代盛况,明代庐州城的人口一直没有超过5-6万,商品经济与沪宁杭地区相比已逊色很多。1486年,明朝弘治皇帝分封其堂叔朱见楠为庐江王,庐江王府一直在合肥直到明朝末年。明朝正德年间,合肥商业中心从金斗河沿岸,迁移到今天的淮河路步行街、长江中路一带。明末1635年高迎祥、张献忠曾围攻庐州,1642年张献忠攻克庐州,1642年南明黄得功部驻防庐州,本来是为了作为抵御农民军的力量,清军入关后这支军队是南明在江北的一支主力部队,然而南明各部之间内讧不断,1645年黄得功军因为左良玉与南明朝廷的内斗,而被南明朝廷派去攻打左良玉,离开庐州。1645年清朝兵不血刃占领庐州。1658年,郑成功发起长江之役,张煌言率军1万余人,占领庐州境内的巢县、舒城、无为、庐江,围攻合肥城,庐州知府奉天人王业兴组织守军防御,不久,郑成功在南京失败,主力退出长江,张煌言不得不解围。在退守巢湖不成的情况下,率残部撤退。经历了明末清初的战乱破坏后,1680年代,庐州的经济恢复到明代最盛时的水平。到鸦片战争以前,庐州商品经济较明代有所发展,商品交换日趋活跃,在纺织业、竹编业、碾米业、杂货业、酒店业、典当业很多行业出现雇佣劳动、合伙入股等资本主义萌芽,出现了职业经理人“掌柜”和资本所有者“东家”的分离,城市人口超过了10万。然而总体上仍然是以自然经济为主,随着清代安庆芜湖的崛起合肥 此时已成为普通府治。清咸丰年间,因当时的安徽省城安庆被太平军占领,1853-1862年,合肥曾为安徽省省会。在太平天国时期合肥曾经三次被太平军短暂占领,1853-1854年之交太平军胡以晃部与清安徽巡抚江忠源在合肥激战1月,1854年1月14日太平军第一次攻占庐州时,屠城、抢劫2日,据清朝史料记载从1月14日早上一直到1月16日中午总共杀死数万人,尸体堆积让金斗河、护城河为之断流,第三天中午太平军主将胡以晃才下令停止,此战前,清安徽巡抚江忠源为守城下令焚毁城外街道民房,而太平军视中国传统信仰为异端,在占领庐州期间大肆摧毁寺庙宫观和祠堂,并且在屠城后在城内放火,很多古迹毁于这次战争。1861年李鸿章回到故乡合肥,招募组建了淮军。清末以合肥人李鸿章为首,多数主要成员为庐州人的淮系集团影响晚清政局40年。后来淮系集团很多人最后成为了资本家。1911年津浦铁路的通车使得原属合肥集散的物资又转移到蚌埠浦口等地。1911年10-11月合肥新军在孙万乘领导下,策划和举行起义,在1911年11月9日推翻合肥的清朝地方政府,响应辛亥革命。晚清时期合肥开始走向近代化。【此楼内容来自http://www.mafengwo.cn/i/1277401.html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16-11-2 02:58:10 | 显示全部楼层
【注:清朝中期的庐州城,城西北部是政务军事区,庐州府衙、合肥县衙、3座粮仓(内仓、漕仓、永丰仓)、火药局、武器库、卫衙大关(驻军军营和教场)、庐州府学文庙都在城西北部,而文教单位主要分布于城东南,合肥县学、庐阳书院、魁星楼、包公祠都在这一区域。寺庙道观主要分布在城东北部,如明教寺、宝莲寺、白鹤观等,富豪住宅主要集中于城市的南半部,如环翠山房、澄园、中和堂、三至堂、宜园、西岩书堂、安边堂、逸圃等。商业区主要集中于东大街(淮河路步行街)、前大街(长江中路)、庐州府城隍庙、十字街(老城区内的宿州路)一带,其中以四牌楼(与今天的四牌楼不同,当时是指今天淮河路和宿州路的交叉口)一带为合肥的商业中心。当时合肥已经形成了四牌楼、城隍庙、三孝口三大商业区,而城外坝上街农产品集散地,同时是安徽在芜湖开埠以前的最大米市。当时合肥七座城门除了水西门以外在城外都有关厢(民房区),而城外西边的二里街(今天的长丰路一部分)是当时的一个棉花,棉布市场,农闲季节会举行集市,交易会上有各色小吃、瓷器杂货、出卖桌椅板凳、衣服布料。而大东门、小东门外是客运码头的所在,当时的庐州百姓多在那里上船到外地。文昌宫(今江淮大戏院)一带是合肥的“天桥”。说书的、表演杂技的、唱戏的、表演庐州大鼓的。表演口技、木偶戏的艺人集中在那里。城南游艺园(今天省立医院老区东面)则是合肥另外一处文艺表演集中的场所。城内的福利机构有养济院、育婴堂、广益局等。晚清时期合肥的著名饭店主要集中于今天的淮河路步行街、宿州路、长江中路一带,著名的饭店有会宾楼、大雅楼、佛照楼、万华楼、广寒宫、快活林、段万和、刘鸿盛、吴鸿发、复兴园、青云楼等。清朝中期的合肥城有金斗(合肥本地)、徽州、泾县、旌德、金陵(南京周边)、姑苏(苏州周边)、宁绍(宁波、绍兴)、镇扬(镇江、扬州)、山陕(山西、陕西)、山东、福建、江西、广府(广州周边)、潮汕(潮州汕头)、两湖(湖南、湖北)龙游(浙江衢州)等地商人的会馆。最大的纺织工场,双井巷(今天育新小学所在的小巷)的顾氏工场拥有织机三四十张,雇工百余人。万寿寺机房的万寿绸远近闻名,老字号企业很多合伙入股分红,雇佣劳动,出现了自由劳动力,不同于封建工商业劳动者雇工一般是家庭成员、好友、学徒、伴作、家奴)
1871年刘铭传等人创立的肥西书院是合肥有近代教育之始。1878年合肥成立”合肥商业行业公所“。1893年合肥成立庐州电报局,为合肥有近代通讯工具之始。1894年李鸿章家族成立"李栈”(地点就在小东外,1898年改为利济轮船公司),建立了合肥从水路到达芜湖的轮船航线。1897年建立合肥第一所小学(今南门小学)。1898年合肥建立第一座西式医院“柏贯之医院”(今天安徽省立医院的前身).1899年合肥建立“庐州邮政局”(地址就是今天位于青云楼旁边的四牌楼邮局)。1902年建立合肥第一所中学庐州中学(在今天的合肥九中,它是合肥一中、四中、九中的前身)。】【此楼内容来自http://www.mafengwo.cn/i/1277401.html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16-11-2 02:58:54 | 显示全部楼层
1911年底-1913年合肥在支持辛亥革命的安徽督军柏文蔚控制下,1913年二次革命中被北洋军阀占领,在1914年合肥电厂的建立是合肥近代工业之始。1916年袁世凯死,北洋军阀内部分裂,合肥成为皖系军阀,合肥人段祺瑞的地盘,段祺瑞派倪嗣冲为安徽省长,1919年之后北洋军阀间展开了内战,1920年直皖战争中直系获胜,同年直系曹锟控制合肥,1924年张作霖击败直系,控制合肥,1925年孙传芳击败奉军占领合肥。经过了民国初年的军阀混战之后,1927年3月国民党政府占领合肥,在1927年4-5月奉军张宗昌部十万军队曾经围攻合肥,国民革命军马祥斌部1万多人死守城市,最后击退奉军。在1927-1937年的十年间,合肥经济短暂的得到恢复,一些小的民族企业在这时建立起来。近代交通也得到发展。抗日战争中,自1937年12月14日日本军机第一次轰炸合肥开始,直到1938年5月14日,合肥在经历了5个月的轰炸和争夺战后被日军占领,其中争夺合肥城的战争从1938年4月23日开始持续到1938年5月14日,日军占领合肥后在城内大肆屠杀中国军民,仅合肥红十字会在城市陷落后的数天之内即掩埋尸体5000余具。抗战战火和随后7年多的日本殖民统治对城市造成了严重破坏,原先很少的近代工业几乎全部被毁。武汉会战中,日军四个师团云集合肥从北面迂回进攻武汉,导致武汉会战失败。1943年蒋介石决定将安徽省会迁到合肥。1945年8月21日合肥被国民党军收复。1945年8月抗日战争胜利后,国民政府将安徽省省会从立煌县(金寨县)迁入合肥,1948年12月国民党安徽省政府在国民党淮海战役的溃败中撤离合肥逃亡安庆和皖南,1949年1月21日合肥解放,同年2月合肥建市,皖北行署在合肥成立。1952年,新中国安徽省人民政府正式在合肥市成立。【此楼内容来自http://www.mafengwo.cn/i/1277401.html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小黑屋|手机版|高楼迷

GMT+8, 2025-1-18 16:06 , Processed in 0.052446 second(s), 4 queries , Redis On.

Powered by Discuz! X3.4 Licensed

© 2001-2013 Comsenz Inc.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