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一、背景解析
项目概况:长春建城200多年,宽城区历史至少有150年。本项目区位坐落于宽城区铁南区域,一个拥有丰富历史资源、承载了长春大部分历史的老城区,这里拥有众多的长春之最和历史建筑……如今,全市唯一一个中心广场拥有八个路口的,就在宽城区的南广场。同时,这里也是社会环境最为复杂的区域。
项目区位:项目位于长春市宽城区,铁南区域东北角长白路以南、珠江路以北、人民大街以东、亚泰大街以西。
占地面积:规划总用地面积11.59公顷。
二、区位分析
历史地位:长春建设历史上第一块融入了西方现代城市规划思想,并完全在规划指导下进行建设的现代城区。长春城区的第一个水塔、第一座电厂、第一个公园、第一座全套设施俱全的西式旅馆均坐落于此。
改革开放以后,铁南区是以居住和商贸为主的综合性城区,也是长春市最繁华的地带之一。”商业居住区”城市结构完整,交通发达,历史资源富集,商业氛围浓厚是铁南的重点区域。
今天铁南区域优势不再明显,已不复从前的繁华,商业氛围依旧存在,但不成体系,使长春站前出现了多年的杂乱无序的城市形态。
(1)毗邻城市中轴线人民大街
与城市中心联系便捷,是中轴线的一部分,未来城市发展打造的重点区域;
(2)紧邻长春火车站
由站前广场多个路径可进入区域内方便快捷,可以说是长春市的门户与形象展示区;
(3)紧邻地铁1号线、轻轨3号线
地铁1号线、轻轨3号线站点虽然不在区域内,但便捷的轨道交通增加了区域交通的通行能力;
(4)城市快速路亚泰大街
亚泰大街与长白路交会有高架桥的入口,可以迅速疏解区域内人流,交通便捷。
三、规划难点
(1)都市更新难度大
人口:流动人口最集中。铁南区域总人口64256人,核心区12202人,占19%;铁南区域流动人口13161人,核心区4332人,占33%。开发改造回迁人口问题的解决是重要的问题之一。
商业:重要商业节点最密集。铁南之所以为长春的商业黄金地带,因为它拥有诸多商业商贸,周边特色街路等重要商业节点,都市更新能否保证现有繁华业态,也是规划难点之一。
夹缝中建设难:新建建筑对南向建筑遮挡严重。
(2)历史街区保护问题
街区内限制要素:历史街区有其控制性指标,如历史建筑保护、建筑高度的控制、建筑风格等,因此历史街区内部的都市更新建设显得格外敏感,可塑性小。
街区外协调要素:历史街区周边区域的建设,也应考虑与街区内协调,包括建筑形式、建筑高度等。
(3)商业氛围营造
划定核心区范围内有多条具有长春市特色的专业街路,它们自发形成,随着历史的演变保留了下来,一定程度上反映了老长春的民俗风情。如何在都市更新的情况下不破坏原有商业氛围,使其更有特色,有秩序的发展下去,是本次规划的难点。
四、发展定位
规划理念
发展构想:立足于全省政治中心的区位优势。依托城市传统空间肌理和历史建筑资源。突出城市文化内涵和商贸业特色。按照“提升、改造、保护、盘活”的思路。提升商贸业态,推动传统商贸业向现代商贸业转变。改造棚户区和重点地块,建设高标准、多功能的城市组团。保护历史建筑和历史街区,提升铁南城市文化特色。盘活区域内闲置楼宇等资源,大力发展商务、商贸服务业。
五、现状调查
建筑现状:区域建筑主要以90年代之前建筑为主。商业建筑栋数占总建筑栋数的26%,但是商业建筑面积占总面积的46%。多数居住建筑临街一层功能已为商业功能,处处为商。区域建筑主要以6层及以下低矮建筑为主,高层建筑分布散乱。
人口现状:男女人口比例均等;流动人口占总人口数的近40%,人口成分较乱,流动性强不稳定;文化程度较低,本科学历以上仅占1.8%;老龄化严重,50岁以上占45%。
交通现状:道路基础设施良好。路网的空间层次好,便于展开多种服务功能。
大多数路段属于通畅状态。区域内共有40多条公交线路,出行十分便捷。区域内的停车需求大于出行需求。步行设施缺乏。交通组织互相干扰。交通管制相对粗狂,缺少管制设施。
市政状况:给水基本满足区域内使用要求,但部分管径小、腐蚀老化;排水普遍存在管径偏小,管线老化问题;燃气基本满足生活需求,管网改造基本完成;部分地块供热不佳,一次网、二次网超出使用年限亟待翻建;电力基本满足使用需求,但由于用地限制不适宜增容;通信设施基本完善。
产业现状:产业类型成集聚、成规模、成片发展。医药批发零售、服装批发零售、餐饮行业已成为三大主要业态。企业规模以中一型(中一型企业指从业人数在300- 2000人,销售额3000-30000万元,资产总额在4000-40000万元的企业)为主。
六、设计方案
道路路沿石线调整:该区域属于历史街区历史保护敏感区域,在规划改造的时候,道路车行道路面可保持原宽度不变,人行道最少退路沿石线6米,以保证后期开发管线的铺设以及整体新区街路尺度的营造。
建筑保护:建筑控制线统一退道路红线6米。保留历史建筑——被国家评为文保建筑、历史建筑、风貌建筑的建筑,严格保留;复建历史建筑——被拆除的历史建筑应原样原地复建;建议保留建筑——具有历史价值且保留完好的历史性建筑,在规划中建议保留。
调整后土地利用:由于考虑现状用地情况及未来该区域城市发展需要,对现状土地利用给予调整。同时考虑地块的特殊性及城市作用,现将用地调整为多数商业用地,局部存在商住混合用地、文物用地及市政基础设施用地。
七、方案解析
功能布局 :“文化引领” 、“有序混合”
宽城老街:“转外入内” 、“街街相连”
绿化景观 :“化整为零” 、“珍珠串联”
八、方案实施
开发强度策划:历史街区内开发强度由于高度、城市风貌等限制,强度较小;街区外与周边建筑相协调。整体开发强度在1.0到2.29之间。黑水路北侧开发强度较大。
建筑高度策划:历史街区内建筑高度严格按照南广场历史街区规划进行控制,黄河路北侧由于商务办公职能的需要,且与黑水路北侧建筑相对应协调,规划设计为高层综合体。
地下空间策划:以远景年完成的十条地下轨道交通为骨架,在都市区范围内重点打造能够体现城市文化和特色的11处重点发展区,同时形成地下道路、地下铁路及地下步行系统等网络化地下交通体系,以及配套完备的地下市政基础设施。
成本测算:
|
本帖子中包含更多资源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帐号?注册
x
评分
-
3
查看全部评分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