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青岛因胶州湾而兴盛。宋代时,胶州是中国五大通商口岸之一,北方唯此一家,有“金胶州”之美誉。青岛的前称即为“胶澳”。
城隍庙位于胶州老城区的兰州东路北侧,为明洪武二年(1369年)知州张恭主持重建修复,平常主要作为祈祉福的场所。此后明朝大修四次,清朝大修五次,民国大修一次。城隍庙占地2500多平方米,建筑面积为1063.8平方米,迄今已有640年历史。它是胶州市唯一保存较为完整的一所古建筑。解放后,胶州城隍庙成了政府部门的办公地点,还曾经做过图书馆。1986年改为胶州博物馆,现博物馆移到几百米外的新馆。
城隍庙庙址南北跨105米,南端东西跨约30米,北段跨度不齐,最长约45米。主要建筑有正门、大生殿、广生殿、灵官殿、戏楼、灵佑侯府、瑞星殿、寝殿、东西廊房等。正门外立铁铸狮子一对,正门内额“不由人算“四个字。门厅二檩有南北横梁。正门厅两边各有耳房,耳房内各塑泥马一匹、泥马夫一人。大生殿在庙区东南角,内祀本地乡贤。广生殿在庙区西南角,与大生殿对称,内祀送生娘娘,因此双俗称:“子孙殿”。民国时期,一位陈旅长驻胶州,把两殿的神像统统清除,扔进水湾,在西廊陈列动植物标本,以示破除迷信,提倡科学之意。在广生殿与两廊房之间,有灵官殿,内祀王灵官,为守卫庙宇之神。向南,在广生殿后有土地庙。旧时,富人家死了人“送盘缠”到土地庙殿,穷人家“送盘缠”则到土地庙前。进城隍庙正门,不远处有一座砖砌雕花精制的照壁。照壁前有弯月形形花坛,照壁后戏楼一座。戏楼前额悬有横匾“神听和平”。民国时期,“四大名旦”之一张君秋来胶县时,曾在此戏楼演唱。戏楼正北,建有灵佑侯府,是胶州城隍庙的主建筑,俗称大殿。通厅五间,中间一间神台上龛内有铁铸金面城隍一尊,身后有二侍人站立,四上判官分列两边。继而左右分列的还有雨师、风伯、雷公、电母、牛头、马面、日游神、夜游神等。大殿前面两边各有小班房一处,内塑听差鬼卒。班房门前有香炉和火池,东有钟架,架上有铁钟一口,传说专为冤魂屈鬼告状之用。大殿前面,东西两侧建有廊房各十间,内塑十殿元君,阎罗天子,十八层地狱,墙上画着地狱的各种刑罚及神话。出大殿北门,正前方建有二殿,供奉主管丰收祥瑞的星宿,所以又称“瑞星殿”。殿之北建有三殿,是城隍的寝宫,有木雕城隍像及城隍奶奶、丫环等。旧时,在城隍庙举行的祭祀活动有春秋二祭、三出巡,此为大典,相当隆重热烈。另外,每逢春节、端午时,也举行一些仪式。平时求雨祈晴、禳灾、还愿等,又可随时选定吉日而行。每适典礼祭祀,则大多伴随着唱戏。
|
评分
-
1
查看全部评分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