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 航
查看: 6092|回复: 13

[转载] 2016包河区政府工作报告全文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16-2-1 14:37:39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本帖最后由 sangguo 于 2016-2-1 14:43 编辑

——2016年1月12日在合肥市包河区第三届人民代表大会第五次会议上



代区长   葛  锐



各位代表:

现在,我代表区人民政府向大会报告工作,请予审议,并请区政协委员和其他列席人员提出意见。

一、“十二五”及2015年工作回顾

      “十二五”时期是包河发展史上极不平凡的五年。五年来,在市委、市政府和区委的坚强领导下,在区人大、区政协的监督支持下,我们全面贯彻落实党的十八大和十八届三中、四中、五中全会精神,积极应对复杂多变的宏观环境,主动适应经济发展新常态,抢抓机遇、奋发进取,全面完成了“十二五”规划确定的各项目标任务,在跨越发展、弯道赶超的征程上迈出了坚实的步伐。

——过去的五年,综合实力跨越赶超、“百强城区”争先进位。

地区生产总值连跨“5个百亿级”,由384.1亿元提高到718亿元,年均增长11.2%;区级财政收入由21.9亿元提高到40.1亿元,年均增长12.9%,其中地方级收入由14.7亿元提高到28.3亿元,年均增长14.1%;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突破千亿大关,由575.7亿元提高到1035亿元,年均增长12.4%;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接近“翻两番”,由158.7亿元提高到434亿元,年均增长18.6%;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农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分别提高到37500元、21300元,城乡居民收入实现倍增。我区连续3年被市政府表彰为全市经济发展目标考核优秀责任单位;2013年首次跻身“全国综合实力百强区”和“全国最具投资潜力百强区”,2015年综合实力晋级第54位、2年跃升9个位次,投资潜力稳居第13位,实现了从经济总量全省第一、到综合实力全省第一、再到全国百强城区的“三级跳”。

——过去的五年,转型升级率先突破、经济结构明显优化。

现代服务业增势强劲,第三产业增加值提高到488.8亿元,年均增长13.1%;新增商务办公楼宇380万㎡,成功打造综合税收“亿元楼”9个、“千万元楼”16个;现代金融、现代商务、文化创意等服务业产业放量增长,万达文旅城、宝能城、恒大中心、绿地中央广场等大型城市综合体拔地而起,罍街、中隐于市、后街等特色街区竞相绽放。都市工业优化升级,连续2年荣获“全市工业发展目标考核优秀单位”;包河经开区完成扩区规划,成功晋级省级开发区,综合竞争力跃居全省城区工业园区之首,“产城一体、一区多园、园区互动”的都市工业发展新格局加速形成。农业转型与生态旅游深度融合,春色滨湖旅游节等“三大节庆”创响品牌,环巢湖生态旅游风生水起,全区旅游总收入提高到131.7亿元,年均增长16%。三次产业结构由1.2:38.9:59.9优化为0.6:34.12:65.28,服务业主导地位更加突出。

——过去的五年,改革开放不断深化、发展活力加速释放。

坚持先行先试改革,多项重点改革示范全省。在经济领域突出“发挥市场配置资源的决定性作用”,扎实推进国企改革,滨投集团法人治理结构不断完善;在全省率先推行商事登记改革,民营经济对经济增长贡献率达60%以上;建立全省首家“政府采购网上商城”,荣获“市政府工作创新奖”,经验全面推广;预算管理、投融资、政银担合作等改革取得新突破。在管理领域突出简政放权,率先建立区、街镇“权力清单、责任清单”管理制度,承担全省城区街道“两单”模板编制工作;创出滨湖新区“大综管”、合肥南站地区“编组委托执法”、城市“3+1”分类管理等新模式;探索大社区、街道社区化等社区管理服务新体制;形成政务服务“两集中、两到位”新格局。在社会领域突出惠民高效,统筹推进文化、教育、卫生、就业创业、社会保障、计划生育、公共安全管理和社会治理改革,加快形成更高水平、便民利民的公共服务体系。狠抓招商引资第一要事,累计完成引资总量2050亿元,年均增长17.4%,实际利用外资10亿美元,年均增长20.3%;相继引进日本瑞穗银行、麦当劳、屈臣氏、中国神华等30多家世界500强、中国100强企业区域总部,成功申报招商大项目76个,招商引资工作连续5年全市先进。

——过去的五年,城市建设纵深推进、包河形象大为提升。

累计完成各类征迁突破1000万㎡,占全市城区总量的36%。滨湖新区自建设以来共完成投资1779亿元,路网围合面积达40平方公里,常住人口超40万,成为全省在建工程最多、房屋销售面积最大、人口集聚最快、生态环境最优的城市新区。滨湖中心、合肥南站、合肥港国际集装箱码头二期等一批重大项目从无到有,环湖大道、繁华大道、包河大道高架等一批重要道路建成通车,轨道交通一号线、全国第八大汽车客运中心等一批重大工程快速推进。先后完成城中村、棚户区改造项目27个,促进约3000亩成熟地块上市;建设复建点28个,已建在建780万㎡,累计安置群众近5万人;实施老旧小区综合整治69个,改造小街巷24条,新建、改造标准化农贸市场34座;建设雨污管网150公里;建成50条城市支路和农村公路,总里程66.7公里。

——过去的五年,生态建设示范引领、美丽包河展露英姿。

新建提升绿化面积545万㎡,成片造林3.5万亩,连续4年荣获“全市造林绿化工作先进县区一等奖”;滨湖新区园林绿化面积达1480万㎡,绿化考核蝉联全市第一;全区森林覆盖率、绿化覆盖率分别由14.2%、41.2%提高到24.7%、45.5%,人均公园绿地面积由12㎡提高到14.2㎡。节能工作连续5年获市政府表彰。在全市率先推行“河长制”,“五河共治”成效显著,清沟清渠经验全市推广,全域水质不断改善;建成塘西河、派河藻水分离站,创出蓝藻打捞和处理的成熟经验,环湖岸线实现臭味管控,为巢湖生态文明先行示范区建设作出重要贡献。大气污染防治成效明显,“三线三边”环境整治总成绩连续2年全市第一。成功打造东大圩、大张圩、牛角大圩三颗“绿色明珠”,先后创成中国人居环境范例奖、国家森林公园、国家水利风景区等6个国字号生态品牌;16.8公里黄金湖岸线声名鹊起,大湖生态、湿地森林、草原花海、特色小镇等景观次第展开,成为“大湖名城”的靓丽名片。

——过去的五年,文化事业发展繁荣,文化产业异军突起。

深度挖掘文化资源,重点在夯实基层基础、强化公共服务、发展群众文化、打造特色品牌上下功夫,文化事业亮点纷呈。渡江战役纪念馆、安徽名人馆、市群众文化活动中心、滨湖国际会展中心建成开放,省城乡规划馆、省科技馆、安徽美术馆、安徽百戏城即将建成,包公园成为全国廉政文化基地和中国华侨国际文化交流基地,大圩镇农民文化乐园创成国家级人文社会科学普及基地,农民工文化驿站经验做法入选中宣部创新案例,精品文艺创作获全省“五个一工程奖”,“全国文化先进区”通过复评。组建区文产办,加快建设全国唯一的“国家广播影视科技创新实验基地”,国家广电总局“三院”安徽分院落户,先后引进20个重大文化项目,创成2个国家级、2个省级文化产业示范基地,2个全省重点扶持文化产业示范园区,全区近3年文化产业投资累计完成300多亿元,约占全市总量的1/3。扎实推进精神文明建设,志愿服务创出全国品牌,网络精神文明建设进社区形成“包河模式”,成功获评“安徽省首届文明城区”,为合肥创成“全国文明城市”作出突出贡献。

——过去的五年,民生事业蓬勃发展、幸福指数节节攀升。

始终坚持民生优先的施政导向,累计投入82亿元,大力发展与“第一城区、首善之区”相匹配的民生和社会事业;先后实施150项民生工程,连续4年获评全市民生工程组织实施工作杰出奖和先进单位。建成区人力资源市场和全省首家临工集散中心,五年新增城镇登记人员就业11.2万人、就业岗位15万个,城乡低保、被征地农民养老保障实现应保尽保;探索公建民营敬老院管理运营方式,居家养老创出“包河模式”,“救急难”工作全国试点,“三社联动”、“公益创投”成为社区管理服务新亮点;新建、改扩建中小学校30所,党政领导干部教育督导考核全市第一、全省优秀,获评“全国义务教育发展基本均衡区”;完善公共卫生计生服务体系,创成“全国慢病综合防控示范区”、“全国计划生育优质服务先进单位”;扎实推进军民深度融合发展,国防和武装工作取得新成效。先后荣获“全国科技进步先进区”、“全国和谐社区建设示范区”、“全国残疾人康复示范区”等省级以上荣誉近200项。区综治维稳信访中心模式在全省推广,“天网工程”实现全覆盖,综合指挥中心“八合一”功能完善、运行良好,“平安包河”建设扎实有效,治安综治、安全生产工作连续5年全市优秀;统筹抓好人防民防、应急、防震减灾等工作,社会大局和谐稳定,人民群众安居乐业。

各位代表,刚刚过去的2015年是“十二五”决胜之年,也是压力最大、困难最多的一年。我们始终咬定既定发展目标,在城市建设、改革创新、生态建设、民生和社会事业等领域强力攻坚、全面突破,顺利完成区三届人大四次会议确定的各项任务,实现了“十二五”的完美收官。一年来,我们主要抓了八个方面工作:

(一)保持经济平稳较快增长。率先在全市通过并实施《加快经济创新转型升级发展工作实施意见》,及时出台“1+6”产业扶持政策体系,着力强化规划、土地、资金等要素保障,推动经济发展稳中有进、提质增效。预计,全年地区生产总值、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区级财政收入、地方级收入分别增长9%、15.5%、13.1%、12%、11.9%;完成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111亿元,战略性新兴产业产值56亿元;完成进出口总额13亿美元;净增限上服务业企业64个,主营业务收入增长18.2%。在市政府考核的15项主要经济指中,我区有11项总量位居全市城区第一。

(二)积极扩大有效投入。新引进亿元以上项目24个,其中市认定招商大项目10个,完成引资总量476亿元、增长9.4 %,实现外商直接投资2.66亿美元、增长6.4 %。全年新建续建5亿元以上大项目110个,实现年度投资320亿元。中信银行、新华保险等金融服务业项目,软通动力、来网科技等高技术服务业项目,中石油安徽区域总部、中物华商等现代服务业项目,国轩新能源等战略性新兴产业项目扎堆入驻;无中生有谋划中科大国际金融学院,成为全市“八大协同创新平台”之一。设立政府投资引导基金、文化产业发展引导基金、安元投资基金,开展银政担合作试点,引导各类金融机构扩大信贷投放;培育主板拟上市企业4家、境外上市企业1家,新增新三板挂牌企业2家、省股权托管交易中心挂牌企业2家,实现股权融资2.2亿元。推动园区转型发展,包河经开区成功获批“国家新型工业化产业示范基地”和全省第一批战略性新兴产业集聚发展基地(新能源汽车),安徽青年电子商务产业园创成“国家电子商务示范基地”,中建国际、中国E谷、荣之联北斗数据产业园等10多个优质项目相继入驻、开工建设。积极争取各类建设用地指标,确保重大项目需求,全年新上市地块24宗、总面积3322.6亩,成交量位居全市县(市)区之首。

(三)全力攻坚城市建设。建立区领导包联、微信群调度等制度,成功销号解决13个项目征迁扫尾,有力保障了合肥南站南广场、畅通二环、郎溪路高架等重大市政建设;义城老街征迁全面启动,淝河片区征迁加快推进,常青休宁路片区、烟墩北涝圩征迁大头落地,全年完成房屋征迁182万㎡,总量连续5年位居全市城区第一。合福高铁开通运营,京福高铁全线贯通,交通枢纽地位更加凸显。繁华大道东延、望江路东段、花园大道等主干道路建成通车,姚公路等15条支路网项目开工建设、8条建成,城区“微循环”更加通畅。罍街早餐街正式开街,贡街整体方案获市规委会通过,精品城市建设亮点频出。启动刘东城中村等4个城改项目,完成18个老旧小区综合整治。新建在建安置房项目18个、建成213万㎡,滨湖顺园、滨湖竹园、大圩金葡萄家园有望春节前竣工交付。积极配合省民航机场集团,稳妥推进骆岗机场清迁工作。区“数字城管”监管有力,城市管理综合考核有望全市第一。

(四)稳步实施各项改革。圆满完成47项改革任务。加快政府职能转变和机构改革,区卫计局、区统计局成功组建,街道级方兴社区正式挂牌;以包公街道等单位为试点,探索街道层面“一门办理、一口受理、一站办结”的社区公共服务新模式。深化医药卫生体制改革,整合辖区优质医疗资源,大力建设“医联体”,深入推进“医养结合”模式创新,加快构筑新型卫生公共服务体系。实施教育集团化和学区化改革,成立师范附小、46中等6个教育集团和1个学区联盟,组建区“三大教师服务中心”,发挥名校名师优势,提升整体办学质量。设立全国首个“社区新媒体工作室”,媒体融合探索取得突破。巢湖渔业转型升级改革扎实推进;大圩镇试点不使用化肥农药的绿色生产模式,取得可复制、可推广的经验。

(五)整治优化生态环境。全年新增和提升绿化面积142万㎡,完成植树造林1200亩,打造芜湖路、繁华大道等4条绿化景观精品道路,有望创成“全国绿化模范先进县区”。滨湖岸上草原建成开放,湿地公园加快建设,“三大节庆”、合肥国际马拉松赛、环湖毅行、环湖骑行、玩石音乐节等重大活动成功举办,“三大圩”进一步创响品牌。立体推进“水、气、渣、藻”综合治理,完成“河长制”整治任务43项,5个市级考核水质断面达标;完成“三线三边”整治任务1041项,整改率达95%;完成大气污染防治任务382项,淘汰黄标车4556辆,全年空气PM10、PM2.5平均浓度分别同比下降18.9%、25%,优良天数达257天、同比增加89天,空气质量明显改善。

(六)积极推进“双创”工作。抢抓合肥建设全国“双创”基地城市机遇,大力推动“大众创业、万众创新”。着力发展创客平台,成功引进软通动力等重大项目,密切跟进清控科创等龙头企业,培育常青创客·梦空间等2家首批市级创客空间,合肥互联网产业园被认定为市级科技孵化器,目前全区已形成各类创新基地61个,培育创新创业组织2300余个。成功举办首届安徽创客大赛。加快“双创”成果转化,全年新增国家级高新技术企业20家,新增市级高新技术企业、创新型企业、知识产权示范企业共64家。

(七)大力发展社会事业。29项民生工程量质并进,区级财政投入同比增长26%,荣获2015年全省民生工程绩效奖补。统筹发展就业保障和科教文卫体事业,创成全省首个卫生城区,基本建成文化、卫生、居家养老等“十五分钟综合服务圈”,“乐助常青”专项救助基金在全国首创社会救助“PPP模式”。教育“三大国家试点项目”扎实推进,新建、改扩建10所中小学和4所幼儿园,新开工中小学数量占全市总量一半以上,教育资源布局更加优化,“学在包河”品牌进一步创响。扎实推进司法、综治、信访等大维稳工作,圆满完成“六五”普法教育,荣获“全国青少年普法教育示范区”;安全生产与食品药品安全等监管有力,社会大局安定有序。民族宗教、外事侨务、档案、科技、地方志、慈善、国防和后备力量建设等工作取得新成绩,工会、共青团、妇女儿童、工商联、残疾人、老年人及关心下一代等工作取得新进步。

(八)全面加强自身建设。扎实开展“三严三实”专题教育,巩固扩大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成果,全力解决事关群众切身利益的突出问题,完善作风建设长效机制。认真贯彻区委各项决策部署,严格执行人大及其常委会的决议决定,自觉接受人大法律监督,主动接受政协民主监督,虚心接受社会舆论监督,全年办结人大代表建议85件、政协提案154件,满意率分别为97.6%和97.4%。完善政府法律顾问、重大事项风险评估、重要项目听证和专家咨询等机制,提高政府依法决策水平,荣获“全国法治县(市)区创建活动先进单位”。积极推广市社管平台应用,提高行政服务窗口办事效率。包河门户网站完成改版升级。认真履行“两个责任”,强化重点领域和关键环节的监察、审计,完善审计监督和效能建设情况季度通报制度,不折不扣抓好巡视巡查反馈问题的整改落实,从严查处违规违纪违法案件,党风廉政建设取得新成效。

各位代表,回首“十二五”,我们以奋进的轨迹创出了一流的业绩,其中既有拼搏的艰辛,也有收获的喜悦,更有弥足珍贵的成功经验。五年来,我们登高望远,以“全省第一城区”为起点,跳出安徽敢与中部先发城区比学赶超,放眼全国敢与百强城区同台竞技,始终不满足、不懈怠,一次次拉高标杆,在率先发展的道路上实现了一次次弯道超越。我们敢走新路,以改革创新为根本动力,突破传统路径,打破条条框框,敢下深水,敢破敢立,创出了一大批包河“先行之作”,在创新发展的道路上化解了一道道难题、赢得了一个个荣誉。我们力行善政,以民需民盼为出发点和落脚点,财政投入向民生倾斜,便民惠民政策向民生倾斜,公共服务供给向民生倾斜,将社会事业“短板”一步步拉长,在共享发展的道路上为民办成了一件件实事,赢得了群众支持,汇聚了发展动力。我们砥砺奋进,“讲奉献、比贡献”蔚然成风,“不怕苦、不怕累”成为常态,“攻硬仗、打胜仗”善作善成,“一盘棋、大合唱”合力共为,凭借包河人特有的作风优势,一步一个脚印把包河的事业推向新的境界。

五年的发展历程波澜壮阔,五年的发展成就令人自豪。这是市委、市政府和区委坚强领导的结果,是区人大、区政协及社会各界大力支持的结果,是全区广大干部群众团结拼搏的结果。在此,我代表区人民政府,向全区人民,向各民主党派、工商联、人民团体和社会各界人士,向所有关心、支持、参与包河建设发展的同志们、朋友们,表示最衷心的感谢,并致以最崇高的敬意!

在肯定成绩的同时,我们也清醒地看到存在的矛盾与不足:经济保持高基数上高增长、增速超全市平均水平压力较大,产业结构仍需优化,发展质量和效益有待提高,转型升级任务艰巨;城中村、棚户区改造体量还很大,征迁、安置、维稳等多重压力有增无减;城市基础设施配套还没有完善,淝河、常青、望湖等区域历史欠账较多,生态与环保有待加强;城市管理的难点和细节问题依然突出,公共服务与群众期盼还有距离;对照新形势新任务,我们在发展理念、创新意识、工作标准、知识能力、人才储备等方面仍需进一步加强。对此,我们一定高度重视,采取有力措施切实加以解决。

二、“十三五”发展指导思想、奋斗目标和主要工作

“十三五”时期,包河仍处在省会发展的战略方向性空间,仍处在大建设大发展大创业的黄金机遇期。未来五年,历史机遇扑面而来。我国经济步入新常态,发展动力深刻转换、新型业态加速兴起,宏观经济将保持中高速增长、中高端演进的总体态势。合肥成为国家“一带一路”和长江经济带“双节点”城市,建设“长三角世界级城市群副中心”的举措更加扎实有力,加速崛起的步伐更为强劲,为我们集聚产业资本、提升综合实力创造了有利条件。未来五年,区位优势更加凸显。新的省级行政办公中心迁入滨湖,省市积极推进国家级新区规划建设,“米”字型高铁布局加快构建,合肥南站、全省最大城际铁路站和客运中心全面建成,境内地铁在全市站点最多、里程最长,合肥港将建成“江淮航运中心”和全球知名“国际内河港”,“一个新中心四个新时代”由工程全面建设期转入功能全面释放期;同时,滨湖国际金融后台服务基地、万达文旅城、合肥要素大市场等重大产业项目进入集中收获期,区位条件和引领优势更加得天独厚。未来五年,发展前景灿烂美好。刚刚闭幕的区三届二次党代会,审议通过了《中共包河区委关于制定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三个五年规划的建议》,科学描绘了包河发展的宏伟蓝图,激励着我们为创造更加美好的未来而不懈奋斗。我们要在区三届二次党代会精神的指引下,始终保持解放思想、与时俱进的精神状态,弘扬真抓实干、敢于担当的务实作风,树立追求卓越、勇争一流的工作标准,营造凝心聚力、团结干事的浓厚氛围,推动经济社会更好更快发展,努力在全市发展大局中多担责任、多作贡献。

“十三五”时期经济社会发展的指导思想是:深入贯彻落实党的十八大、十八届三中、四中、五中全会精神以及省委九届十四次全会、全省“调转促”动员大会、市第十次党代会2015年会议、区三届二次党代会精神,坚持“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理念,全面释放“一个新中心四个新时代”的功能效应,紧紧围绕“安徽新中心、品质首善区”的战略定位,实施滨湖引领、中心驱动、产城融合、品质立区,全面推进“六个率先、六大高地”建设,努力向着“实现五个一、挺进40强”的目标奋勇前行。

今后五年的奋斗目标主要是“实现五个一、挺进40强”:综合实力在全国城区中不断争先进位,经济增速在全市平均增速以上,在全市乃至全省转型发展中发挥龙头带动作用,生态文明建设在环巢湖地区标杆地位更为稳固,文化建设在全省的示范引领作用更加凸显,城市精细化管理显著加强,民生和善治水平大幅提升,勇当合肥长三角世界级城市群副中心建设的“示范区”和“领头羊”。具体是争创1个国家级开发区,服务业增加值和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跃居全省第1,GDP增速达到10%以上,财政收入增速达到10%以上,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达到1万美元左右,综合实力挺进“全国40强城区”。

实现“十三五”发展目标,我们要牢固树立“五大发展理念”,更加注重服务为本、生态优先、产城一体和开放包容,深入实施“四大战略”,确保经济社会发展不断取得新成就。

(一)实施滨湖引领战略,着力建设辐射全省、标杆示范的“安徽新中心”

始终把高效保障滨湖、服务全省作为最大的政治任务,坚持举区而为服务体制,助推滨湖新区进一步拓展建设、提升品质、彰显特色,成为新区开发建设的示范区、展示城市形象的新窗口。始终以滨湖引领包河未来发展方向,坚持政治经济文化整体推进,全力把包河打造成综合实力最强、城市功能最优、生态环境最美、民生水平最高的“安徽新中心”,重点打造金融商务、行政办公、文体旅游、生活服务、研发创意、要素交易等“六大中心”,切实发挥好引领、集聚、辐射“三大核心功能”,真正建成全国层面的安徽形象和窗口、全省层面的增长极和辐射源、全市层面的标杆和龙头。

(二)实施中心驱动战略,着力构建功能优化、业态高端的产业新体系

始终把高端产业作为“六大中心”建设的着力点,注重以中心建设集聚关键要素与核心资源,全力打造发展辐射源和产业制高点。突出发展现代服务业。按照扩张总量、优化结构、提升内涵的要求,重点发展金融商务、文体旅游、会展及要素交易、健康服务、生活居住、数字信息、创意设计及广播影视等产业,加快建成全省现代服务业第一强区。培育壮大优势产业主导、新兴产业引领、大企业支撑的都市工业体系。以包河经开区为主平台,重点发展新能源汽车、智能制造、新材料、机器人、节能环保等战略性新兴产业;围绕“中国制造2025”,运用“互联网+”等举措推进“两化融合”,提升改造汽车、建筑、制造业等传统产业,实现高端化、智能化、绿色化转型发展。

(三)实施产城融合战略,着力形成片区联动、综合开发的发展新格局

以滨湖新区发展为带动,借鉴先发地区“功能区”建设经验,推行“统一规划、统一政策、统一体制机制”,实施片区综合开发。积极推进包河经开区与淝河、大圩“一极两翼”联动发展,真正把园区摆上全区发展主平台的高度,真正实现管理扁平化、去行政化,真正实现“产城一体”,着力打造全省产城融合示范区和国际化引领区,力争尽快跻身国家级开发园区行列。在高铁片区突出现代商务、高技术服务和生活居住功能,同步推进骆岗机场板块规划建设,努力建成全国著名、华东领先的枢纽型商务商贸区。在老城区重点推进旧城旧村改造,大力发展楼宇经济和总部经济,力争“十三五”时期完成现有棚户区、城中村和危旧房改造任务;挖掘包公、卫立煌等历史文化资源,保留城市特有的地域环境、文化特色、建筑风格等“基因”,谋划打造一批特色文化商业街区。整体推进淝河片区开发改造,推动产业与功能布局一体化,建设新兴产业集聚区。统筹各大板块“错位发展、融合提升”,完善道路等基础设施互联互通,优化产业布局形态,强化项目载体支撑,形成以城促产、以产兴城的产城融合总体格局。

(四)实施品质立区战略,着力打造特色彰显、形神兼备的“品质首善区”

始终坚持“最美、最宜居、最现代化”标准,突出城市品质与特色,优化城市规划建设管理运营,南向以滨湖新区为主体打造安徽新中心,彰显城湖共生、都市与田园相得益彰的城市形象;北向以老城区为主体打造合肥精品区,引领精品城市建设,留住城市记忆,延续城市文脉,彰显历史与现代互融的城市形象。坚持以“环境”塑品质,秉承“善待环境”核心理念,全面提升交通、教育、医疗、生态、商务、休闲“六个环境”。坚持把“生态”作为包河最大的环境优势和最核心的竞争力,全面加强生态建设、环境治理和节能减排工作,努力走出一条经济社会发展、城市建设与生态保护相统一的新路子,实现“城湖共生、人水和谐”的美好愿景。

三、2016年政府工作安排

今年是全面实施“十三五”规划的第一年,我们要认真贯彻落实区三届二次党代会部署,坚持“稳中求进”总基调和“改革创新”总要求,率先推进经济服务化、城市品质化、发展绿色化、区域国际化、文明示范化和治理现代化,着力打造产业、生活、生态、开放、文化和善治“六大高地”;始终“从严治政”,切实加强政府自身建设,确保为“十三五”开好局、起好步。

今年全区经济社会发展的主要预期目标是:地区生产总值增长10%以上,固定资产投资增长10%以上,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增长3%以上,服务业增加值增长12%以上,财政收入增长10%以上,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增长12%以上,实现战略性新兴产业产值60亿元以上,地区进出口总额达到13亿美元,城镇常住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增长9%以上,农村常住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增长10%以上,城镇登记失业率控制在4.3%以内,每千名老人拥有机构养老床位数38张以上,人均公园绿地面积提高0.4区
㎡以上,河道化学需氧量、氨氮、总磷达到市年度目标值,单位GDP能耗下降率及主要污染物减排量达到市控标准。

实现上述目标,我们重点抓好以下六个方面工作:

(一)加快转型升级,增强产业核心竞争力

按照“一个产业链规划、几个大项目引领、多个招商平台跟进、一个人才基地支撑”的工作思路,着力培育业态高端、内生发展、竞争力强的产业生态,打造现代产业高地,当好全市乃至全省转型发展龙头。

更优层级发展服务经济。坚持把现代服务业作为转型升级的主攻方向,力促高技术服务业集聚化发展、生产性服务业高端化发展、生活性服务业优质化发展,打造都市型服务经济体系。今年要重点在四个领域取得较大突破,确保全年实现服务业增加值520亿元以上。现代金融业要高端演进。放大滨湖国际金融后台服务基地集聚效应,重点推进复星金融城、光谷金融港项目建设和产业链招商,加快中信银行等项目落地开工,着力引进中国人寿财险等区域总部,跟进保障中科大国际金融学院前期工作,推动金融总部、互联网金融、金融服务外包等业态竞相发展,力争全年金融业增加值增长20%以上。现代商务产业要扩量提质。紧紧依托滨湖新区、合肥南站、合肥新港、马鞍山路—包河大道等“四大商务服务基地”,促进总部经济、轨道经济、口岸经济等业态量质齐增;深入挖掘合肥要素大市场、滨湖国际会展中心潜能,着力打造全国性高新技术和知识产权展示交易中心,力争培育一批具有全国影响力的会展品牌。高技术服务业要集聚集群。今年要重点推进软通动力、荣之联北斗数据产业园、国家检验检测基地等项目建设,打造一批大数据、云计算、互联网优质企业扎堆入驻的集聚区;要着力在研发创意设计产业上取得实质性进展,力争引进3个千人以上规模的大公司区域性研发设计总部;提升包河经开区服务业发展水平,打造国家级高技术服务业基地。文化体育医疗旅游等生活性服务业要融合发展。以环湖区域为重点,以万达文旅城建成开业为牵动,加快海洋主题公园、电影主题公园、水上飞机等项目落地,继续办好合肥国际马拉松赛,全力承办国际铁人品牌赛,引爆环巢湖国际休闲旅游度假目的地;加快省立医院新院、上海长海医院合肥分院等优质医疗项目建设,推动健康、医疗、养老服务产业放量增长。

更高水平打造发展平台。优化“131”空间发展布局,着力建设一批“功能完善、产业高端、运营高效”的转型平台。做实服务业集聚区和战略性新兴产业集聚发展基地。今年要围绕金融、文化、旅游、通用航空等产业以及特色街区和专业市场,力争新打造2个以上省级服务业集聚区和2—3个市级战略性新兴产业集聚发展基地。省级新能源汽车产业基地要着力引进一批电源电控以及新能源汽车细分领域优质项目;国家广播影视科技创新实验基地要加快核心区建设,放大广电总局“三院”的品牌效应,打造国内一流特色影视制作基地和文化创意园区;全区“商务服务基地”要突出大型城市综合体带动,强化凤凰文化广场、绿地中心等重大项目支撑。做强现代商务楼宇。在滨湖新区突出抓好新建商务楼宇“招大引强选优”,建立新老城区楼宇招商接力分享、重点企业转移有效衔接的工作机制,实现资源、企业、信息、税源的高效配置。在高铁片区、淝河片区要结合区域规划和功能布局,重抓楼宇增量,拓展产业发展空间;在老城区要大力盘活老旧楼宇、单位办公楼宇等现有资源,加快功能置换、促进业态升级,力争新培育5个以上税收“千万元楼”乃至“亿元楼”。做优“园中园”平台。包河经开区今年要新建“园中园”和标准化厂房50万㎡;中建国际产业园、联东U谷、互联网产业园等主平台要突出主导产业招商选资;注重以市场化为导向,大力引进专业投资商、运营商和招商团队,提高“园中园”管理运营水平。

更大力度推进项目建设。始终把大项目作为包河发展的根本。扩大项目招商实效。围绕项目落地和企业引进,强化招商、规划、土地、属地和投资商“五个轮子一起转”机制,建立企业“档案”和优质企业甄选机制,瞄准世界500强、国内大型央企和知名民企、重点产业领军企业精准招商,着力引进“有实力、有品牌、有经验”的优质项目,力争全年招商引资520亿元以上、外商直接投资3亿美元以上、引进大项目在市下达任务的基础上翻一番。完善项目服务机制。抓细抓牢项目“储备、谈判、规划、供地、签约、开工、建设、投产”等各个环节,进一步优化定期调度、领导包联服务、规划土地建设联席会议等工作机制,重点推进华谊兄弟电影小镇、大连海昌海洋公园、首创奥特莱斯等重大在谈项目尽快落地,力争全年新开工5亿元以上项目超40个。强化要素保障。严格落实土地利用“双向约束”制度,提高节约集约用地效率,力争全年新增上市地块3000亩以上。强化“规划思维”,探索实施全区“四规合一”规划,促进重大项目有效落地。优化区级“三大引导基金”运行,跟进全市“基金丛林”和省政府壹号基金,多渠道拓展政银企对接,引导支持企业多板上市、发行债券、股权融资,利用多层次资本市场拓展融资渠道。

(二)深化改革创新,释放体制机制新活力

坚持先行先试,突出示范引领,全力打造改革先行区和“双创”核心区,进一步增强加快发展的源动力。

推进行政管理体制改革。以进一步理顺政府与市场的关系为方向,深入推进行政管理体制和机关事务改革。动态完善区、街镇两级“两单”管理制度,落实事中事后监管细则,加强政府权力运行监管。建立商事登记制度改革与信用监管相衔接机制,最大限度降低市场准入门槛,着力完善社会信用体系。启动区政府权力运行平台建设,推行四级联动网上服务新模式,完善全区政务服务体系,最大程度方便群众办事。创新社区治理服务机制,积极推广滨湖新区两级中心建设模式,制定标准化规范,打造街道级社区公共服务中心,提高综合服务能力。稳妥有序推进事业单位分类改革。加快推进公务用车改革,重点做好相关配套管理制度衔接,确保改革顺利实施。

深化重点领域改革。推进国有企业改革,适时组建区文投集团,促进省市区共同投资的安徽广电数字传媒公司实体运营。加快政府投融资平台改革,建立“财政资金支持、区属国企投入、社会资金参与”的复合型投融资体制。加快招投标领域改革,完善市、区公共资源交易平台双向合作机制,争创公共资源交易的全国样板。积极落实“律师属地管理”全市试点工作;全面推动涉法涉诉信访制度改革,建立法律程序导入、执法错误纠正、依法终结退出机制,实行诉访分离。继续深化教育、卫生、文化、就业保障等多个领域综合改革;统筹推进城市规划建设与管理服务一体、大建设调度、安置房分配和管理、社区体制改革分类推进、“三资”管理、滨湖功能区管理服务等体制机制创新,注重以制度固化改革成果,形成更多“包河版创新力作”。

推动创新创业发展。围绕“打造特色平台、引进一流团队、精准政策扶持、培育高新企业”等关键环节,扎实推进“双创”工作,努力在全市率先探出城区“双创”成熟模式。坚持点线面结合打造“众创空间”,重点打造软通动力乐业空间、鼎客众创空间等综合平台,引进更多行业领军企业,促进创业苗圃、孵化器、加速器一体化;放大辖区高等院校资源密集优势,定向打造中科大高科技广场、宿松路创客文化街等一批特色载体;鼓励街镇、村居利用“老厂房、老办公楼”打造小而精的“双创”平台,形成集群效应,今年要力争创成5个以上市级众创空间和2家以上科技企业孵化器。强化企业创新主体地位,突出抓好各类科技企业培育以及技术工程研究中心建设,力争新增高新技术企业30家以上、工程技术研究中心5家左右。坚持需求导向制定扶持政策,拓展全方位的综合服务和多层次的融资服务,营造一流的创新创业环境。

(三)突出品质至上,增强现代化城区承载力

坚持以“一尊重、五统筹”要求引领城市建设发展,始终把“品质”贯穿于城市规划建设管理运营全过程,按照“拆得掉拆得稳、建得好建得快、管得细管得精、重运营善运营”的要求,推进城市建设、发展空间、民生服务互动提升。

加快“大联通”。等高对接滨湖新区,着力推进上海路、淝河路、巢湖南路、锦绣大道等东南片区路网建设,促进花园大道、繁华大道、北京路等园区道路优化提升,启动桐城南路南延工程,实现滨湖新区、包河经开区、高铁片区、淝河片区互联互通,高效保障省级政务中心,推动片区融合发展。保障大枢纽建设,全力服务合肥南站南广场及绕城高速下穿工程、综合客运枢纽站、城际铁路站等重大项目,助力轨道交通1号线建成运营,开启合肥地铁新时代。加快建设畅通二环、郎溪路高架、休宁路等22条主干道路,以及太原路、黑龙江路等41条支路网,建成东大圩13条循环道等“三圩”畅通工程,统筹推进水、电、气、热等基础设施建设,进一步完善快速交通体系、拉开现代城市框架。

力推“大建设”。完善区大建办功能,加强对大建设大征迁统筹联动、调度推进。加大力度推进整体征迁,重点加快淝河片区、义城老街征迁;实施“征迁扫尾攻坚年”行动,力争完成35个以上项目扫尾、全年实施各类征迁超150万㎡。理顺安置房建设体制机制,探索“先建后拆”模式和货币化补偿安置办法,加快安置房建设进度,今年要实现太湖新村、青年新苑等12个安置房项目主体竣工,新开工王下份丝绸厂E地块、休宁路片区、淝河人家等7个安置房项目,总面积260万㎡以上,全年力争安置群众2.2万人以上。加快精品城市建设,今年要重点打造宁国路、芜湖路、黄山路3条精品道路,改造巢三巷等5条小街巷;以滨湖新区、生态旅游景点、合肥南站地区为重点推进城市国际标识建设,打好国际化基础。加快智慧城区建设,上半年要完成全区“行政服务大厅、公园景点、公立医院、文体场馆、交通枢纽”等五大类公共场所免费WiFi全覆盖。以淝河片区为试点、以庐州大道滨湖段为样板,积极推进“海绵城市”建设,完善城市承载功能。

精细“大管理”。创新“城市规划建设与管理服务一体化”模式,探索建立管理运营者提前介入城市规划建设机制。推进“3+1”分类管理,深化城管、市政、园林重心下移,扩大“数字城管”监管覆盖,完善网格化、数字化、精细化的城市综合管理体系。滨湖新区要深化重点区域“大综管”模式,调整优化管理体制,加快推进城管标准化中队建设,全面实行作业类项目市场化养护;合肥南站要围绕综合交通枢纽建设,优化“编组综合执法”机制,完善公共配套设施,提升运营品质,实现“全国一流站区管理水平”。主动跟进新建道路、游园景点、重大项目周边环境综合治理,积极导入“城市装修”理念,加强城市立面景观综合整治,打造一批展示窗口形象的“精品之作”。

(四)丰富生态内涵,彰显美丽城区新魅力

持续大力度推进生态建设,统筹做好“水”、“绿”、“气”、“游”文章,塑造人水和谐新高地,构筑绿美生态大空间。

坚持综合治理先行。严格落实“河长制”,扎实开展截污纳管、水质监测、清淤疏浚、点源共治等工作,持续推进“三大圩”景区以及“五河”等重点流域水环境综合治理,力争今年十五里河水质达到Ⅴ类标准。加快实施环巢湖生态示范区三期、四期项目,统筹管网改造、防洪排涝、雨水调蓄、污水处理等工程,重点推进东大圩水系治理、南淝河右岸综合整治项目,优化塘西河、派河藻水分离站运行,提高蓝藻打捞和处理能力,促进巢湖水质持续改善。以扬尘治理、渣土清运、黄标车淘汰、秸秆禁烧、混凝土企业关停并转为重点,深入实施大气污染防治“六大工程”,加快推广清洁能源利用等绿色低碳的生产生活方式,确保全年空气PM10、PM2.5平均浓度稳步下降。

突出绿化美化提升。坚持“挖潜培绿”与“增花添彩”双管齐下,实施成片造林、森林增长以及绿化美化彩化亮化系统工程,最大限度增加绿量、丰富色彩、提升品质,确保完成植树造林1000亩,新增和提升绿化面积130万㎡。继续办好合肥第三届花卉节;积极推进东大圩枫杨林带、彩林带建设,逐步降低全区杨树比重;大力实施垂直绿化、拆墙透绿、见缝插绿、庭院美化、鲜花上路,打造“一路一景、一路一花、一路一彩”的靓丽景观,实现城区精品立体绿化全覆盖。加快绿化美化向小区、社区、家庭、学校、机关内部延伸,创建一批“花园式单位”,每个街镇和居村都要建成一批园林绿化、游园绿地的亮点。丰富提升银河公园、繁华公园、塘西河公园、金斗公园绿化品质与内涵,加快建设高铁森林公园、淝河生态公园三期、滨水柏庄等一批精品公园和游园广场,让动车行走在森林花海,让广大市民“500米见绿地、1000米见游园、2000米见公园”。

拓展生态旅游功能。整体提升森林、花海、草原、湿地等环湖生态景点,全面丰富“吃住行、游购娱”旅游要素,倾力打造国际知名、国内一流的生态休闲度假区和旅游目的地。“三大圩”要以满足市民“四季休闲、特色体验”为方向,加快布局“互联网+创意农业”、采摘农事体验、绿色有机生产、特色田园民宿、圩区民俗文化等业态,系统完善旅游设施,策划举办品牌活动,着力引进优质项目,进一步提升美誉度与影响力。16.8公里黄金湖岸线要借势万达文旅城开业、滨湖湿地公园开园以及中英街、苏拐、塘拐等特色街区开发,联动滨湖“十大文化场馆”,串点成线发展环湖生态旅游,真正让市民游客“来了不想走、走了还想来”。整体推进包公园5A级景区、民国文化园等生态文化旅游景点以及罍街二期、贡街、绿地半生缘等特色街区建设,推出更多精品旅游线路,繁荣发展旅游市场,力争全年旅游总收入突破140亿元。

(五)持续改善民生,提升善治城区凝聚力

全面加强以改善民生为重点的社会建设,不断推进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提升城区和谐度,提高人民群众幸福指数。

完善就业保障体系。认真落实新一轮积极就业政策,注重以创业带动就业,努力提高就业质量,促进高校毕业生、被征地农民、外来务工人员、残疾人、“零就业家庭”、困难群体等充分就业创业,全年新增城镇就业岗位3.5万个以上。完善城乡居民养老保险、城镇居民医疗保险、被征地农民养老保障、城乡低收入家庭生活保障、城市困难家庭住房保障等社会保障体系,扎实推进全国“救急难”综合试点工作,切实兜牢民生底线。推进老龄事业与养老产业协同发展,新建和改扩建一批街镇敬老院和综合性社会福利机构,探索医养融合等养老新模式。

全面发展社会事业。坚持“提标、扩面、优质、高效”要求,优先实施民生工程。加快推进西递中学、61中等中小学校建设,保障7所新建学校高起点起步,引进1所国际学校,进一步推动教育优质均衡化、现代化、国际化,争创“全国中小学校责任督学挂牌督导创新区”和“全国社区教育实验区”。巩固扩大全省卫生城区成果,高标准实施基本公共卫生服务项目,推进城市医联体建设,完善区域卫生信息平台,加快建立“基层首诊、分级诊疗、双向转诊”的新型医疗服务体系。稳步落实“全面两孩”政策,大力关爱计生特殊家庭,促进流动人口社会融合,强化人口计生服务。密切跟进全市基本公共服务设施专项规划,着力推进常青睦邻中心、淝河社区卫生服务中心等社会事业项目建设,增强基本公共服务能力。

提升文化软实力。按照国家一级标准加快区“两馆一场”建设,全力保障“滨湖十大文化场馆”建设运营,试点公共文化服务外包,探索市场化配置文化资源。组建社区读书社联盟,提升农民文化乐园、农民工文化驿站服务功能,推进村居文化广场、活动室建设,打造全民阅读和群众文化平台。加大历史文化项目保护和利用,大孔祠堂建成传承文脉的“家风堂”,卫立煌故居力争今年对外开放。整合创作力量,推出文艺精品,争创省级以上奖项。加快区属媒体融合发展,打造“示范全省、闻名全国”的区域融媒体。大力弘扬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扎实推进公民思想道德建设,深入开展“市民素质提升”工程,培育家风家训等特色品牌,推选一批道德模范、“包河好人”、文明家庭;推进文明创建常态化,进一步探索实践网络精神文明建设的“包河模式”。

构建和谐稳定环境。创新社会治理方法,健全群众诉求表达、社会矛盾调处、信访积案化解和社会稳定风险评估“四大机制”。完善立体化、信息化治安防控体系,突出省级政务中心治安管理和铁路护路联防联控,着力加强“平安包河”建设。优化三级综治维稳信访中心运行,加强人民调解等联调联处工作,及时排查化解各类社会矛盾。扎实开展“七五”普法工作,构建法律援助、普法宣传、社区矫正为一体的基本公共法律服务体系。严格落实“党政同责、一岗双责、失职追责”等制度,保持安全生产良好态势。继续做好民族宗教、外事侨务、档案、人防民防、防震减灾、国防和后备力量建设、双拥等工作,推动妇女儿童、老干部、老龄、残联、慈善等事业再上新台阶。

(六)加强自身建设,提高政府工作执行力

引领新常态、加快新发展,我们要始终坚持在区委领导下,围绕“抓落实、抓执行”这个关键,不断加强政府自身建设,切实提高领导科学发展、推动改革创新、服务人民群众的能力,确保各项工作干在实处、走在前列、勇争一流。

办实事勤政为民。深入践行党的群众路线,牢固树立正确的群众观,始终把人民群众“满意、高兴、答应”作为政府工作的唯一标准,着力办好一批群众看得见、摸得着的实事工程,着力解决一批群众关切的热点难点问题。严格执行区政府领导班子成员(党组成员)联系指导基层等制度,建立完善密切联系服务群众的长效机制。政府全体人员要进一步强化宗旨意识,坚持深入基层、走进群众,多做打基础、利长远、群众普遍得实惠的事;要进一步增进民生情怀,以更大的力度、更多的精力发展民生事业,立身当“伞”,为群众遮风挡雨,俯首为“牛”,为百姓辛勤耕耘,让广大人民群众更多更好地共享发展成果。

勇担当攻坚克难。面对转型新任务、改革新要求和群众新期盼,政府必须时刻冲在一线、担当攻坚、创新突破。注重以学习增本领,多渠道开展前沿学习、实务培训、跟班锻炼,重点加强产业、金融、规划、土地、建设、城市管理运营等知识学习,不断提高政府人员的理论素质和业务水平。注重以责任求实效,实行政府工作清单式管理、项目化推进,着力压实每项工作、每个环节的具体责任,加大对项目落地、征迁安置、城市管理等重难点工作的攻坚力度,沉一线、勤调度、严督查、快推进,确保超额完成年度各项目标任务。注重以作风强保障,坚持“三严三实”标准,突出从严管理和从严执纪,重拳整治不作为、乱作为和“庸、懒、散、软”等衙门风气,确保政府系统始终保持勤奋务实抓落实、依法高效抓落实的良好工作状态。

重规范依法行政。全面推进法治政府建设,制定完善并积极落实《包河区法治政府建设指标体系》,充分运用法治思维和法治方式引领改革发展、推动民生改善、促进社会公正。严格执行“公众参与、专家论证、风险评估、合法性审查、集体讨论决定”等重大行政决策法定程序,探索建立重大决策终身责任追究制度及责任倒查机制,完善政府系统学法用法制度,普遍建立政府法律顾问制度,提高科学民主依法决策水平。严格按照法定权限和程序行使权力,认真贯彻人民代表大会及其常委会的决议决定,自觉接受人大依法监督和政协民主监督,主动接受司法、舆论、公众监督,认真办理人大代表议案、建议和政协提案,充分听取各民主党派、工商联、无党派人士和各人民团体的意见。加强群众公议、行政复议和应诉工作,落实行政执法责任制,规范行政执法行为。深入推进政务公开和办事公开,切实保障好群众的知情权、参与权和监督权。

严纪律清正廉洁。坚持把“守纪律、讲规矩”作为施政之基、履职之要和立身之本,严格执行中央八项规定、国务院“约法三章”等制度,深入整改“四风”、“小四风”和“不严不实”问题,形成抓常、抓细、抓长的高度自觉。认真履行“两个责任”,健全完善惩治和预防腐败体系,把党风廉政建设不断引向深入。扎实开展廉政风险防控工作,围绕财政资金、招投标、重大项目、征迁安置、村居“三资”管理、民生工程等重点领域强化审计监督,加大对巡视巡查反馈问题和审计发现问题的整改力度,坚决查处各类违规违纪违法案件,着力构建科学有效的监督管理制度体系,切实把权力关进制度的“笼子”。



各位代表,“十三五”绘就新蓝图,新征程期待新跨越。让我们在市委、市政府和区委的坚强领导下,凝心聚力,锐意进取,开拓创新,真抓实干,共同书写包河率先转型、跨越赶超的崭新篇章,为打造“安徽新中心、品质首善区”而努力奋斗!




政府工作报告名词解释



1.“两集中、两到位”:指为深化行政审批制度改革,建立规范高效的审批运行机制,提高行政服务效能,推进一个行政机关的审批事项向一个处室集中、行政审批处室向行政审批服务中心集中,保障进驻行政审批服务中心的审批事项到位、审批权限到位。

2. 国家广电总局“三院”:指国家新闻出版广电总局广播科学研究院、广播电视规划院、中广电设计研究院。

3. 区“1+6”产业扶持政策体系:区政府今年出台的保持经济平稳较快增长的政策措施,“1”即《包河区政府投资引导基金管理办法》,“6”分别为《2015年包河区促进金融发展若干政策》、《2015年包河区加快新型工业化发展若干政策》、《2015年包河区促进自主创新发展若干政策》、《2015年包河区促进现代农业发展若干政策》、《2015年包河区促进服务业发展若干政策》、《2015年包河区促进文化产业发展若干政策》。

4. PM10、PM2.5:分别指空气动力学当量直径≤10微米、2.5微米的可吸入颗粒物。

5.“PPP模式”:指政府与私人组织之间,为了合作建设城市基础设施项目,或是为了提供某种公共物品和服务,以特许权协议为基础,彼此之间形成一种伙伴式的合作关系,并通过签署合同来明确双方的权利和义务,以确保合作的顺利完成。

6. 教育“三大国家试点项目”:指农村艺术教育、“中国好老师”行动计划、青少年校园足球3个国家教育试点项目。

7.“三严三实”:2014年3月9日,习近平总书记在十二届全国人大二次会议安徽代表团参加审议时,关于推进作风建设的讲话中,提出“既严以修身、严以用权、严以律己,又谋事要实、创业要实、做人要实”的重要论述。

8.“中国制造2025”:是中国实施制造强国战略第一个十年的行动纲领,核心内容是通过努力实现中国制造向中国创造、中国速度向中国质量、中国产品向中国品牌转变,推动中国到2025年迈入制造强国行列。

9.“四规合一”:“四规”指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规划、城市总体规划、土地利用总体规划、生态环境保护规划。

10.“131”空间发展布局:指我区“一核三区一带”的发展总体布局。“一核”指滨湖新区,“三区”指包河经开区、高铁片区和老城区,“一带”指南淝河—环巢湖观光旅游带。

11.“一尊重、五统筹”:2015年12月20日—21日召开的中央城市工作会议要求,尊重城市发展规律;统筹空间、规模、产业三大结构,提高城市工作全局性;统筹规划、建设、管理三大环节,提高城市工作的系统性;统筹改革、科技、文化三大动力,提高城市发展持续性;统筹生产、生活、生态三大布局,提高城市发展的宜居性;统筹政府、社会、市民三大主体,提高各方推动城市发展的积极性。

12. 区“两馆一场”:指区文化馆、图书馆和剧场。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16-2-1 14:37:59 | 显示全部楼层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16-2-1 15:03:32 | 显示全部楼层
希望今年中国人寿区域总部能落实

放大滨湖国际金融后台服务基地集聚效应,重点推进复星金融城、光谷金融港项目建设和产业链招商,加快中信银行等项目落地开工,着力引进中国人寿财险等区域总部,跟进保障中科大国际金融学院前期工作,推动金融总部、互联网金融、金融服务外包等业态竞相发展,力争全年金融业增加值增长20%以上。现代商务产业要扩量提质。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6-2-1 15:03:39 | 显示全部楼层
安徽第一区。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6-2-1 15:27:16 | 显示全部楼层
淝河片区,,,,,,,,,,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6-2-1 16:40:11 | 显示全部楼层
区“两馆一场”在哪儿?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16-2-1 16:44:35 | 显示全部楼层
hefeiluyang 发表于 2016-2-1 16:40
区“两馆一场”在哪儿?


就是  凤凰文化广场    算是帮政府代建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6-2-1 18:10:39 来自手机 | 显示全部楼层
蜀山区包含两个开发区gdp多少?两千亿有吧?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6-2-1 18:23:32 | 显示全部楼层
一笑天涯 发表于 2016-2-1 18:10
蜀山区包含两个开发区gdp多少?两千亿有吧?

没有。大概在1600左右。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6-2-1 18:53:50 | 显示全部楼层
中科大国际金融是什么玩意

不要把科大牌子砸了,合肥就这个宝了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6-2-1 20:12:38 | 显示全部楼层
中国人寿和中国人寿财产保险股份有限公司是不一样的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6-2-2 07:53:22 来自手机 | 显示全部楼层
科大也高金融?不过滨湖确实少了高等教育科技型机构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16-2-2 10:17:20 | 显示全部楼层
hsfg8888 发表于 2016-2-2 07:53
科大也高金融?不过滨湖确实少了高等教育科技型机构



中科大金融专业也很牛的

中国科学技术大学上海研究院金融工程研究所(USTC-SIAS FEAM)中国作为一个生产基地已日趋成熟,拥有巨大的国内市场,其金融体制正经历着不断的改革与发展,在经过二十年的经济腾飞之后,中国正在向世人展现日益强大的实力。作为 WTO 的成员国,中国将全面开放它的资本市场;各大外资金融机构纷纷进入中国抢占先机;本国金融机构则加速体制改革以便在新环境下立于不败之地。充满历史传奇色彩和当代无穷魅力的国际大都会上海,正成为闪耀于世界舞台的最重要金融中心之一。在此背景下,中国科学技术大学在其上海研究院组建了一个研究机构 —— 金融工程研究所 (USTC-FEAM) 。FEAM 地处中国金融业的中心上海浦东,金融工程研究所将充分利用中国科学技术大学和华尔街的资源和人才,打造一个高水平的金融工程教学与研究中心,同时为国内外金融业界同行提供一个交流和互动的平台。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16-2-3 13:06:50 | 显示全部楼层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小黑屋|手机版|高楼迷

GMT+8, 2025-1-19 22:12 , Processed in 0.055508 second(s), 3 queries , Redis On.

Powered by Discuz! X3.4 Licensed

© 2001-2013 Comsenz Inc.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