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 航
楼主: 逸雪霁蓝

2025年高质量发展建设共同富裕示范区---杭州经济城建发展综合(禁止政治人事讨论)

  [复制链接]
 楼主| 发表于 2025-3-20 11:01:43 | 显示全部楼层
杭州深圳携手 城西科创大走廊成立科技成果转化基地

       杭州与深圳,这两座位于长三角城市群和粤港澳大湾区的重要城市,正加紧“牵手”。3月19日,西湖区环大学创新生态圈“一圈一试点”启动大会暨西湖云创科技成果转化服务基地开园仪式顺利举行,在与会嘉宾的共同见证下,西湖区“双湾科技成果转化合作创新策源地”正式启航,西湖云创科技成果转化服务基地成立。

       西湖云创科技成果转化服务基地由紫金港科技城、西湖云创集团与深圳力合求是三方联合共建,承担着打通“创新策源——成果转化——产业孵化”全链条的核心使命。该基地将立足杭州湾,链接深圳湾,依托西湖区高校创新资源与力合科创产学研深度融合的科创服务体系,为硬科技项目提供技术验证、资本对接、场景开放、政策扶持等从实验室到产业化的全周期支撑。

       现场,西湖云创科技成果转化服务基地迎来首批合作机构与创新项目的正式签约。后续,西湖区将以基地为创新策源地,持续推进双湾科技成果转化和实现创新资源、创新技术、创新项目的交流互通。按照计划,2025年,西湖区将落地成果转化项目200个、推动超200项专利产业化,技术交易额突破200亿元。西湖云创科技成果转化服务基地作为双湾联动的“创新枢纽”,将以点带面,为城西科创大走廊及长三角一体化贡献科创力量。

       “深圳涌现出大疆无人机、华为等硬科技,是全国知名的科技创新高地。浙江和杭州民资活跃,在人工智能、数字经济等赛道抢占先机,杭深两城完全可以在创新资源和产业、市场版图形成很好的互嵌。”力合求是有关负责人说。据他介绍,力合求是所属的力合科创,隶属深圳市国资委,是深圳科技服务业的龙头机构,已累计投资高科技企业近500家,培育上市企业30多家。

       加快产业协作。开园仪式上,力合求是分别与西北工业大学航天学院、树兰医疗同创健康、杭州创投协会等高校机构签约,旨在深化重点新兴领域技术产业化合作,继而持续推动杭州湾、深圳湾的科技成果转化。创新资源共享。当天,玄创机器人、九英氢能、绿建智联等来自全国的优质成果落地杭州,涵盖智能装备、新材料、生物医药等前沿方向。

        “杭州在新能源产业多元化布局,涉及新能源汽车、光伏、氢能等,生态完善、注重技术创新,非常适合我们发展。作为专注于氢能产业关键材料的公司,我们会进一步补齐新能源产业链的部分环节,前两天已成功链接到产业链下游的电解水装置企业,准备一起打开市场。”深圳九英氢能创始人、深圳大学材料学院副教授朱光明在签约后表示。

       “未来,西湖云创科技成果转化服务基地将和浙江大学启真创新概念验证中心、杭州石虎山机器人概念验证中心等成果转化机构建立战略合作,发挥力合科创在成果概念验证、项目直投、场景链接、创业陪跑等综合性科创服务优势,进一步完善西湖区‘环大学创新圈科创’生态,让更多科研成果转化为新质生产力。”西湖区科技局成果转化中心有关负责人说。

       当天,紫金港科技城管委会还发布“国际科技交流中心试点计划”,以“全球创新资源枢纽”为定位,立足人工智能、合成生物、机器人等未来产业赛道,力争到2027年环紫金港国际科技交流中心全面建成,打造为“国际科研合作交流承载区”“科技成果转化标杆区”“产才融合示范区”;招引“十”个亿级重大项目,落地“百”个优质国际合作项目,形成“千”亿级产业集群,推动创新要素全球化流动。

        活动现场,西湖区还启动了“五大环大学创新圈”年度任务,并向创新圈各圈主单位颁发“创新令”,进一步锚定人工智能、生物医药、空天地海等未来产业的攻坚方向。“接下来,我们将基地立足杭州湾,链接深圳湾,依托西湖区高校创新资源与力合科创产学研深度融合的科技创新孵化体系,致力于成为长三角与大湾区科技互动、产业共生的战略支点。”西湖云创科技成果转化服务基地有关负责人说。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25-3-20 20:36:51 来自手机 | 显示全部楼层
1至2月杭州社零增长6.8% 增速浙江省第一

全力推进以旧换新、政策矩阵带热车市、扩大平台消费优势……消费潜力的挖掘和释放,在数据上体现明显。今年1至2月,杭州市实现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以下简称“社零”)1424.4亿元,同比增长6.8%,增速位居浙江省首位。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25-3-20 20:40:24 来自手机 | 显示全部楼层
雀巢集团高层到访菜鸟杭州总部,双方探讨多领域合作机会

据菜鸟官微,3月19日,雀巢集团亚洲、大洋洲和非洲(AOA)大区供应链副总裁LucaFichera、大中华区供应链及采购副总裁SuanWinLee一行到访菜鸟杭州总部,菜鸟集团CEO万霖与其进行深入交流,双方围绕全球供应链仓配、仓储自动化、RFID等领域的合作机会展开探讨。
据介绍,菜鸟与雀巢的合作始于2016年,彼时双方首次在B2C仓配领域展开合作。此后,合作范围持续扩大,涵盖徐福记、惠氏等品牌的B2C、B2B业务、绿色供应链以及物流科技等多个领域。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25-3-20 20:51:36 来自手机 | 显示全部楼层
中科院多个研究所接入阿里千问QwQ-32B


潮新闻记者今日获悉,国 家天文台、中国科学院青藏高原研究所、中国科学院南海海洋研究所等多个中科院研究机构已接入阿里通义千问QwQ-32B,用最前沿的推理大模型提升科研效率。

此前,依托通义千问大模型,国 家天文台打造金乌大模型,用于分析、预测太阳耀斑,在X级耀斑的预测上,达到了95%的准确率和100%的真实阳性率;中科院青藏所打造洛书大模型,实现对径流的溯源和预测,准确率已达98%(SOTA级别),未来将逐步应用于多个能源场景;中科院南海所打造的瑶华大模型,能对珊瑚种类、覆盖率及底质组成的智能识别,支持珊瑚礁生态系统的动态监测和健康评估。通义千问已服务300多家科研院所和高校,包括复旦大学、山东大学、东南大学、中科院地化所等,推动科研创新和大模型应用落地。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25-3-20 20:56:13 来自手机 | 显示全部楼层
速卖通AliExpress登顶澳大利亚购物App下载榜

速卖通AliExpress三月周年庆大促已于海外时间3月17日零点正式开卖。据外媒报道,速卖通3月冲上澳大利亚购物下载榜第一名,超越Temu、亚马逊等多个跨境电商平台,成为澳大利亚人最喜爱的购物平台。
3月周年庆大促期间,速卖通还为澳大利亚消费者提供了巴厘岛之旅、超值折扣、专属优惠等大促福利,预计将吸引大批海外消费者下单,为中国跨境商家带来一波海外新流量。

本帖子中包含更多资源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账号?注册

x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25-3-20 20:57:27 来自手机 | 显示全部楼层
大江大河坎 发表于 2025-3-20 20:56
速卖通AliExpress登顶澳大利亚购物App下载榜

速卖通AliExpress三月周年庆大促已于海外时间3月17日零点正 ...

今年temu的势头明显放缓,速卖通长久战的优势慢慢显现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25-3-20 21:00:14 来自手机 | 显示全部楼层
李开复:DeepSeek掀起变革,三家中国公司四家美国公司将主导行业


IT之家3月20日消息,据彭博社今日报道,零一万物创始人、风险投资人李开复表示,DeepSeek掀起行业变革彻底颠覆了人工智能行业的发展模式,中国市场最终可能只剩下三家主要的AI模型公司。

他看好DeepSeek、阿里巴巴和字节跳动在中国市场的领先地位,并预计xAI、OpenAI、谷歌和Anthropic四家公司将主导美国市场。

DeepSeek自今年1月发布以来,推动了全球AI研发的加速。李开复指出,这家中国初创公司证明了开源框架的可行性,并吸引更多开发者采用这一模式。

他认为,美国对华芯片制裁反而加速了中国AI公司的创新。从DeepSeek到月之暗面、智谱AI,再到Minimax和百度,这些企业都在寻找替代方案,以应对无法获得英伟达高端芯片的困境。

李开复表示,“DeepSeek反而因资源受限而更加高效,训练和推理成本仅为OpenAI的五分之一到十分之一。”

“OpenAI今年的运营成本预计高达70亿美元(IT之家注:现汇率约合506.26亿元人民币),而DeepSeek可能只花了其中的2%。OpenAI这种模式还能维持下去吗?”

相比之下,DeepSeek要么免费开放,要么以极低价格提供服务。“面对这样的竞争对手,奥尔特曼现在的压力恐怕不小。”

他还表示,眼下无论是在美国还是中国,风险投资人都在减少对基础AI模型的投入,转而关注AI基础设施、应用公司以及面向企业和消费者的AI应用。在中国,地方**也开始加大AI领域的投资力度,北京早已将该行业列为优先发展方向。“AI投资仍在高速增长。只是资金不再流向基础AI模型了。”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25-3-20 21:13:01 来自手机 | 显示全部楼层
大江大河坎 发表于 2025-2-12 18:29
关键是AI六小龙,背后都有阿里的投资,所以这一波AI浪潮,阿里绝对是大赢家。
另外就是豆包了,国内的AI ...

特意把之前的帖子挖出来,李开复的观点跟我算是所见略同,都觉得最强的就是deepseek,阿里(qwen),字节(豆包)。
不过我还是保留腾讯是变量的观点。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25-3-20 21:18:21 | 显示全部楼层
本帖最后由 黑山老妖怪 于 2025-3-20 21:36 编辑

截至2024.11   杭州总部企业数量达643家,千亿级、百亿级总部企业数量再创新高


作为创新活力之城,杭州总部企业规模正不断扩大。近日,杭州正式发布2024年度杭州市总部企业榜单,杭实集团、传化集团、阿里巴巴、海康威视等643家企业上榜,全市总部企业数量较上年度增加175家。

“根据综合评分,今年我市评定五星级总部企业20家、四星级总部企业30家、三星级总部企业50家、星级一类总部企业200家、星级二类总部企业322家。”市发改委相关负责人介绍,今年还有11位五星级总部企业负责人被选树为2024年度杭州市卓越贡献总部企业家。

杭州的千亿级、百亿级总部企业数量再创新高。根据总部企业营业收入规模,今年杭州评定千亿级总部企业11家、百亿级总部企业72家。







上面这份榜单漏了微医集团,这时候还没上市呢,估值490亿元



另:个人觉得,深度求索应该是千亿级别企业。


本帖子中包含更多资源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账号?注册

x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25-3-20 21:22:04 | 显示全部楼层
大江大河坎 发表于 2025-3-20 21:13
特意把之前的帖子挖出来,李开复的观点跟我算是所见略同,都觉得最强的就是deepseek,阿里(qwen),字节 ...

腾讯的生态注定可以每年丰衣足食,所以微信后进取心都不大,领先科技界是不可能的,

但是看到同行发力,觉得会落后,腾讯又马上会跟进,属于跟进型科企,

你所说的变量可能缘于此。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25-3-20 21:33:15 | 显示全部楼层
本帖最后由 黑山老妖怪 于 2025-3-20 21:34 编辑

30家资本,投出杭州最大IPO:微医集团   


新浪财经
2025-03-15 13:21
来源:投资家网站


聚是一团火,杭州闪耀中国。作者 | 老高来源 | 投资家(ID:touzijias)

聚是一团火,杭州闪耀中国。

投资家网获悉,“全球规模最大在线诊疗平台”微医已踏上港股IPO征程,招银国际为独家保荐人。IPO前,微医投后估值达到490亿元。若顺利,杭州也将迎来2025年最大IPO。

微医在创投圈久负盛名,由全球医疗、科技大牛、“传奇”创业者廖杰远成立。廖杰远是与字节跳动创始人张一鸣、美团创始人王兴齐名的“龙岩三杰”。在成立微医之前,廖杰远已在创投圈声名显赫,他曾与刘庆峰等人成立科大讯飞,在科技行业又连续创办多家公司。

得知廖杰远有新目标了,资本就像疯了一样涌入杭州。截至2024年,微医获得9轮融资,吸引了红杉中国、五源资本、高瓴、启明创投、联新资本、元禾控股、中投中财、交银国际控股、友邦保险、建银国际、中泰国际资产等超30家VC/PE、产业资本入局,盛况空前。

在“杭州六小龙”未崛起时代,微医撑起了杭州科创一片天。



2025年,杭州火了。过往印象中,杭州是中国互联网发源地,这里有鼎鼎大名的阿里巴巴。“全民直播带货”时代到来,杭州又成了各路豪杰争相闯入的“直播带货大本营”。可要提到科创,外界首先想到的是深圳,很少会有人把杭州跟科技扯上关系。但在2025年一切变了,杭州雄起。目前,市面上大热的科技公司基本来自杭州。“杭州六小龙”更是席卷全球,AI大模型、人形机器人、智慧大脑、AI眼镜等一批科幻片里的“黑科技”走入凡间,引爆全民热情。除了互联网、科技火爆,杭州医疗健康产业也很强大,汇集了云健康、丁香园、明度智云、卓健科技、华卓信息、医贝云服、健培科技等一众明星公司。根据AI大模型DeepSeek数据显示,杭州在医疗健康产业拥有超1800家知名公司,医疗健康已是杭州一大支柱产业。2024年,杭州医疗健康产业发生112起融资事件,惊艳创投圈。杭州不光要壮大科技、消费(电商、直播带货),也要医疗健康产业争得一席之地。现在的杭州,要全面爆发了。2025年,杭州即将诞生的最大IPO微医,是杭州发力医疗健康产业的重要贡献者之一。凭借“全球规模最大在线诊疗平台”带来的鲶鱼效应,杭州得以建立完善的医疗健康产业链。微医的故事也很精彩,原本廖杰远没想在医疗方向创业,一次意外经历改变了他的未来。在创投圈,廖杰远是一位极具“传奇”色彩的创业者。他的职业轨迹格外“独特”。早年,廖杰远是一位从事林业研究的工作者,每天面对的是“大自然和植物”。面对大自然,廖杰远思考了很多事情,要追求另一种活法,于是他告别“铁饭碗”,踏上追求梦想的旅途。既然他有林业经验,该在林业创业吧?没,他“跨界”研究科技了,把自己变成了“专家”并跟一帮技术专家成了朋友。1999年,他跟着朋友圈里的能人刘庆峰等成立了科大讯飞。林业到科技,廖杰远完成了人生的职业大跨步。



在科大讯飞,廖杰远跟刘庆峰一同度过了早期创业的艰辛时刻。公司渐渐步入正轨,廖杰远又有想法了,他想去通信产业闯荡,开始恶补通信知识。2003年,廖杰远又成了通信“专家”,在新公司做到了总经理的位置。彼时,互联网在中国兴起,阿里巴巴创始人马云是万千创业者的“偶像”,这激发了廖杰远改行互联网创业的热情。他离开通信公司,在杭州创业。第一次创业,廖杰远就接触到了美国发展成熟的VC/PE。他创办的中国绿线拿到了红杉资本(美国)、赛伯乐、今日资本等总计超2000万美元融资。按着DeepSeek的解读,当年的中国绿线有望成长为中国最大的“互联网+通信网”公司。廖杰远很可能是“互联网+通信网”第一人。然而,一次突如其来的意外经历再次改变了他的想法。廖杰远很疼爱的侄子,病了。他陪着家人兜转了7家医院、折腾了10个月。结果,医院给出的诊断结论是,误诊。这段伤神的经历,让廖杰远格外气愤,他要改变未来。“如果我这辈子还能做一件事,那就是用自己熟悉的技术,让天下人看病不再那么难。”这是廖杰远创立微医时说过的一句话。他又转行了转到了医疗。在杭州成立了“挂号网”。“挂号网”是微医的前身。廖杰远认为,“医疗的第一步是挂号”。在中国绿线,廖杰远给员工开了次意味深长的大会。他带着一些精兵强将闯入医疗行业,跟各大医院专家打交道。切到医疗行业,廖杰远团队马上就遇到了困难,“医院对外部公司合作意愿不高”。他用6个月时间,才跟一家医院建立联系,“将挂号网的数据与医院连接”。这段过程,廖杰远团队搞得异常辛苦,一边要说服医院合作“提升医生看病的效率”。另一边,还要说服看病的患者,线上挂号。过程的繁琐度就像马云推广“中国黄页”一样,“别人觉得你是个骗子”。用了4年时间,“挂号网”终于逐步打通线上、线下,跟900多家医院建立了合作关系。2014年,在“双创”的带动下,人们拥抱新事物,“线上买东西不认为是骗局了”。加之智能手机的普及,廖杰远预测做大医疗在线平台的机遇来了,他让团队做了个名叫微医的APP。“微医比挂号网听着高大上”,一年后,“挂号网”更名微医。



更名微医,“互联网+医疗”的概念就清晰多了。犹豫的资本也不犹豫了,它们来到杭州,听着廖杰远的“传奇”经历,疯狂抢投微医。这是一级市场真正意义上的抢投,9轮融资,进来超30家“顶流”VC/PE、产业资本。红杉中国、高瓴、启明创投、五源资本、联新资本、元禾控股、中投中财、友邦保险、建银国际等,中国医疗投的最猛的机构,都来了。这些机构促成了中国医疗健康的顶级资本盛宴。在一轮轮投资加码下,微医的投后估值达到了490亿元。当然,微医能取得很高的估值,不单是线上挂号、问诊。廖杰远的优势是,融合能力。用各种“跨界”经验,配合研发,搞出新技术。微医建立了一套“原创”技术体系,技术体系与庞大用户群支撑着微医的估值。2020年,全球“黑天鹅”突然袭来,在线诊疗跃升互联网最大风口之一,微医火了。它们跟各大城市建立了“超深度”合作关系,拿到了城市级的大订单。“一个城市的上百家医院是微医的客户”。2024年,微医已连接1.15万家医疗机构,连接31.8万名注册医生。微医则如愿晋级“全球规模最大在线诊疗平台”,用平台的鲶鱼效应反补杭州医疗健康产业。2025年,微医向港交所发起IPO征程。创投圈十分期待,微医经港股市场辐射全球。期待归期待,微医的业绩充满变数。招股书显示,2021年、2022年、2023年、2024年上半年,公司营收分别为9.62亿元、13.68亿元、18.63亿元、18.18亿元。对应净利润分别为-25.7亿元、-37.7亿元、-14.8亿元、-4.3亿元。规模不断扩大的微医仍是一家亏损公司。不过,微医的亏损在收窄。一位VC投资人曾总结过互联网平台的玩法,“先烧规模”。平台公司的特点是,“账期较长,对上下游关系强势,即便财务亏损也不影响公司运营。”阿里巴巴、京东等互联网王者,前期就是“边烧边亏”,烧成了“老大”还怕没钱赚吗?港股IPO若顺利,坐拥65亿元财富的廖杰远,身价也将进一步暴涨。以前杭州有“三宝”:电商、直播、短视频。如今,杭州有“三宝”:互联网、科技、医疗健康。关键,杭州这波点燃了年轻一代创业者的奋斗激情,中国越来越多的城市,正迸发出朝气蓬勃的创新景象。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25-3-20 21:42:51 | 显示全部楼层
年入350亿,杭州将要跑出一个“轮胎龙头”IPO        (估值485亿)

融资中国
2025-02-23 11:54
北京

又是杭州。
又一家“巨星系”公司正在冲刺IPO。
近日,国内“轮胎一哥”中策橡胶集团股份有限公司(以下简称“中策橡胶”)的IPO之路迎来关键节点。上交所官网显示,中策橡胶主板IPO于2月17日提交注册。
作为“巨星系”的重要一员,中策橡胶的二级市场征途自2023年其IPO申请获受理后便一直备受关注。毕竟作为国内轮胎行业的龙头企业,中策橡胶的上市进程不仅关乎其自身发展,也牵动着市场对整个轮胎行业的预期。
尤为关键的是,中策橡胶一旦成功IPO,这也将成为浙商富豪仇建平继巨星科技、杭叉集团、新柴股份之后的第四家上市公司。
此次IPO,中策橡胶计划募集资金48.5亿元,主要用于高性能子午线轮胎绿色5G数字工厂项目、泰国高性能子午胎项目建设等。而在此前,中策橡胶曾计划募资70亿元,其中28.5亿元用于补充流动资金,但该计划在最新招股书中被取消。
尽管如此,在国内轮胎行业深耕多年的中策橡胶凭借多年的发展,已成长为中国最大的轮胎制造商,并连续三年蝉联中国橡胶工业协会“中国轮胎企业排行榜”榜首。2023年,中策橡胶以47.72亿美元的销售额跻身《轮胎商业》全球轮胎十强,位列第九,中国第一。
头顶“国产轮胎TOP1”桂冠的中策橡胶,正在资本市场开启新的征程。与此同时,中策橡胶的上市不仅是企业自身发展的关键一步,也是仇建平名下“巨星系”资本版图的重要扩张。
眼下,中策橡胶的IPO进入了最后冲刺阶段,而“并购狂人”仇建平的资本传奇也还在继续书写。

“轮胎一哥”,年赚350亿

在中国轮胎行业,中策橡胶无疑是无可争议的领军者。
招股书显示,2021年、2022年、2023年和2024年上半年,中策橡胶的收入分别为306.01亿元、318.89亿元、352.52亿元和185.18亿元,同期归母净利润分别为13.75亿元、12.25亿元、26.38亿元和25.40亿元。
如此业绩规模自然远超同业。2024年上半年,玲珑轮胎、三角轮胎等合计8家A股轮胎公司的收入和归母净利润的中位值分别为40.76亿元、3.57亿元,显著低于中策橡胶。
作为“轮胎一哥”,中策橡胶的业务涵盖轮胎的研发、生产和销售,产品包括全钢子午胎、半钢子午胎、斜交胎及两轮车胎等多个品类。凭借成熟的技术和大规模生产优势,公司已成为全球领先的全钢子午胎生产企业之一。其产品不仅在国内市场占据重要份额,还远销全球160多个国家和地区。
公司旗下拥有“朝阳”“好运”“威狮”等多个知名品牌,其中“朝阳”品牌早在2004年就被评为“中国驰名商标”,成为国内轮胎行业的知名品牌之一。
近年来,中策橡胶在全球市场上的影响力不断扩大。根据美国《轮胎商业》的榜单,中策橡胶以43.8亿美元的销售额位列全球轮胎行业第八名,是中国轮胎企业中排名最高的企业之一。公司凭借出色的产品质量和完善的售后服务,与比亚迪、吉利、一汽解放等多家知名车企建立了长期合作关系,进一步巩固了其在行业内的领先地位。
然而,中策橡胶的发展之路并非一帆风顺。近年来,随着玲珑轮胎、赛轮轮胎等竞争对手的崛起以及先中策橡胶一步登陆资本市场,国内轮胎市场的竞争愈发激烈。中策橡胶的市场份额虽然依然领先,但也面临着一定的挑战。同时,公司还面临着原材料价格波动、环保政策压力以及国际贸易摩擦等多重外部因素的影响。
此外,尽管中策橡胶在业绩表现上优于行业平均水平,但资产负债率却远高于行业平均水平,2021年—2023年及2024年上半年,中策橡胶资产负债率(合并口径)分别为69.15%、68.58%、63.81%和62.62%,主要负债为应付账款及各类银行借款。同期,行业可比公司均值分别为51.94%、51.66%、50.39%、49.69%。

图/与可比公司主要偿债能力指标对比情况(节选)
对此,中策橡胶表示,主要原因是其为非上市公司,融资渠道单一。囿于此,中策橡胶在一定程度上将降低资产负债率依赖于本次IPO募集资金,“公司本次募集资金到位后,资产负债率预计将有所降低。”
为了应对上述挑战,中策橡胶过去几年也在不断加大技术创新和产业升级的力度。除了持续投入研发资源,致力于开发高性能、低能耗、环保型轮胎产品。中策橡胶近年来还在绿色制造技术、智能工厂建设以及新材料应用等方面取得了显著进展,通过引进先进的生产设备和工艺,不断提升生产效率和产品质量,进一步增强了市场竞争力。
在全球化布局方面,中策橡胶也展现出积极的姿态。公司早在2013年就开始布局海外市场,通过在泰国等地建立生产基地,逐步拓展国际市场份额。此次IPO募集资金将主要用于绿色制造和全球化布局,包括泰国高性能子午胎项目和全钢胎生产线扩建等。这些项目的实施将进一步提升公司的生产能力和技术水平,增强其在全球市场的竞争力。
在全球轮胎市场中,中策橡胶的崛起不仅体现了中国轮胎行业的进步,也为国内企业在全球化竞争中树立了榜样。随着IPO的成功,中策橡胶也有望借助资本市场的力量,进一步提升其在全球市场的影响力。

63岁“并购狂人”已有3个IPO傍身

“轮胎一哥”的背后站着一位“并购狂人”仇建平。
中策橡胶并非仇建平一手打造的龙头企业,其历史可以追溯到1958年成立的杭州海潮橡胶厂。一直到2019年,彼时,中策橡胶的股东之一中信产业基金已满5年准备退出,寻找买家“接盘”之际,因仇建平旗下杭叉集团过往和中策橡胶一直保持着合作关系,中策橡胶也由此进入仇建平视线,并被后者以57.98亿元的现金对价拿下中策橡胶46.95%股权,并跃升为公司实控人。
在并购一事后,仇建平在接受媒体采访时坦然回答了“我为什么要收购中策橡胶”——“我非常看好中策橡胶的轮胎产业链,国际上普利司通和米其林等轮胎品牌已做到了近300亿美元。未来10年,我们中国的轮胎产业有很大的发展机会,轮胎产业会整合,集中到领先的几个品牌上面。中策有优秀的管理团队,有朝阳牌驰名商标,有强大的生产能力和经销网络,相信我们一起努力将中策更上一个台阶做到百亿美元。”
与此同时,双方在产业上的协同互补,也是仇建平最为看重的。
从国际市场来看,巨星科技的手工具主要依靠国际大型连锁超市作为销售平台,而中策橡胶的轮胎在这个销售渠道上尚未开拓,给后者带来不小的市场空间。从国内市场来看,中策橡胶一直深耕汽车后市场,拥有4万家线下经销门店,巨星将在市场渠道方面与中策橡胶建立深度合作,以进一步扩大在汽车后市场领域的产品布局,为客户提供汽车修理及养护的一体化服务。
此外,对于将轮胎作为其主要产品核心零部件的杭叉集团来说,中策橡胶可充分发挥其在轮胎研发、生产等方面的优势,为杭叉提供更高技术含量及定制化的轮胎产品,从而提高工业车辆产品的附加值及竞争力。同时,杭叉在智能化领域的探索,也有助于中策技术化改造提升。
事实上,中策橡胶也不是仇建平第一次操盘上市的公司。
在中国商界,仇建平的名字早已与“并购狂人”紧密相连。这位63岁的浙江富豪,凭借其敏锐的商业眼光和卓越的资本运作能力,成功打造了一个涵盖工具制造、叉车、柴油发动机、轮胎等多个领域的庞大商业帝国——“巨星系”。
“并购狂人”的故事始于1993年。这一年,30岁的仇建平放弃了在浙江机械进出口公司稳定的工程师工作,毅然下海创业。凭借从国外筹集的30万美元,他在杭州大厦租下了一个20平方米的单间,创办了杭州巨星工具有限公司,也就是巨星集团的前身。当时,他从手工具外贸领域入手,凭借出色的销售能力,迅速在市场上站稳脚跟。成立当年,巨星工具的销售额就突破了1000万美元。
2010年,巨星科技成功登陆深交所,成为仇建平在资本市场的第一个里程碑。此后,他开启了疯狂的并购扩张之路。2011年,仇建平收购了杭叉控股98.8%的股权,成为杭叉集团的实际控制人,并于2016年推动杭叉集团成功上市。2017年,他又斥资4.65亿元收购了新柴股份99%的股权,并于2021年推动其在创业板上市。
至此,仇建平旗下的“巨星系”已拥有三家上市公司,总市值逼近700亿元。若中策橡胶顺利上市,那么仇建平的“巨星系”总市值有望突破千亿。
换言之,资本市场又一“千亿帝国”呼之欲出。

杭州,又将新增一个IPO

顺着仇建平的“资本帝国”身后望去,不得不提一座充满活力的创新之城——杭州。因为,除了中策橡胶外,仇建平名下的巨星科技和杭叉集团,同样来自杭州。
在中策橡胶向二级市场发起冲击之际,同样来自杭州的多家企业,也在2025年纷纷冲刺IPO。
2025年2月14日,来自杭州的群核科技正式向港交所递交招股书,冲刺“全球空间智能第一股”。招股书显示,群核科技在全球市场占据重要份额,其产品不仅在国内广泛应用,还拓展至美国、韩国、日本及东南亚等海外市场。
值得一提的是,群核科技正是今年春节以来火遍全网杭州“六小龙”中的一员。杭州“六小龙”指的是DeepSeek的主体公司深度求索、宇树科技、游戏科学、云深处科技、强脑科技、群核科技这六家杭州新技术前沿领域企业。这些企业均在人工智能、机器人技术、脑机接口等领域取得了显著成就,成为杭州科技创新的代表。
除了群核科技,杭州的另一家科技企业“盘兴数智”也在2025年2月向港交所递交了上市申请。盘兴数智专注于智能电商SaaS运营解决方案,近年来营收增长态势明显,尽管盈利能力有所下滑,但其在行业内的地位依然稳固。
除了科技前沿领域,在医疗健康领域,杭州同样展现出强大的创新实力。2025年1月,估值高达490亿元的微医向港交所递交了上市申请。微医作为国内领先的AI医疗企业,连接了超过1.15万家医疗机构和31.8万名注册医生,其业务涵盖AI医疗服务和数字医疗平台两大板块。微医的上市,不仅是杭州医疗健康产业的突破,也标志着中国在AI医疗领域的崛起。

无论是杭州“六小龙”的走俏网络,还是IPO热潮袭来,于杭州而言绝非偶然。

近年来,杭州政府积极推动产业升级和创新发展,出台了一系列支持政策,吸引了大量高科技企业和创新人才。同时,杭州的数字经济、生物医药、智能制造等新兴产业蓬勃发展,为企业的成长提供了肥沃的土壤。
最新一幕就发生在近日,今年2月,杭州推出新一轮的“8+4”经济政策,即《杭州市人民政府关于推动经济高质量发展若干政策(2025年版)》。
新发布的政策有四个突出特点——政策“加量”,新增12条政策条款,总共57条政策条款;力度“加码”,对21项存量政策进行“加码”,新增支持战略性新兴产业等18项政策;资金“加持”,市级财政资金从去年的490亿元增加到502亿元,其中15%的产业政策资金将集中投向通用人工智能、人形机器人等未来产业;兑付“加快”,按照“应上尽上、应兑尽兑、免申即享、即申即享”的原则,加速政策资金直达快享。
正如杭州市发改委相关负责人所介绍道,“‘8+4’经济政策市级财政资金从去年的490亿元增加到502亿元,杭州市专门统筹15%的产业政策资金,集中投向优质新质生产力,加大对通用人工智能、人形机器人等未来产业支持,希望培育更多类似于DeepSeek、宇树科技这样的创新企业。”
在2025年,势必将有更多独角兽和IPO从杭州跑出。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25-3-20 21:43:58 | 显示全部楼层
2025年上半年杭州三大IPO:微医,群核科技(六小龙之一),中策橡胶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25-3-20 21:52:25 | 显示全部楼层
本帖最后由 黑山老妖怪 于 2025-3-20 21:54 编辑

智谱落子钱江新城二期 杭州城投“抢滩”布局AI领域


钱江晚报        2025-03-19 16:26

潮新闻客户端 记者 黄伟芬 通讯员 俞璐 高阳


近日杭州城投产业基金联合上城资本,与北京智谱华章科技有限公司(以下简称“智谱”)正式签署投资落地合作协议,开启了杭州市城投集团与上城区政企携手“抢滩”布局AI领域的新篇章。
潮新闻记者获悉,新设立的浙江智谱新篇科技有限公司(以下简称“浙江智谱”将落户在钱江新城二期。这是继平安、西子、菲诺集团后,钱江新城二期迎来的又一重磅企业,意味着区域数字经济产业生态再添强援。
智谱起步于2019年,由清华大学计算机知识工程实验室的技术成果转化而来,是国内最早专注于生成式基座大模型研发的AI领军企业。



目前,智谱AI研发了有国产独立知识产权的GLM大模型预训练架构,在基座模型、推理模型、Agent和多模态模型方面有完整布局。除了在技术上持续迭代,该企业在产业生态构建、商业转化上也积累深厚,智谱MaaS开放平台支撑70余万企业和应用开发者,服务金融、医疗、教育、政务等万余家企事业单位,2024年实现商业化100%增长;2025年开年首月,实现业务数倍增长。
据悉,此次合作除了以“真金白银”助力浙江智谱轻装上阵之外,杭州城投还将与上城区分别给出包括办公空间资源、上下游产业链优厚待遇、人才政策等“诚意大礼包”,一方面助力浙江智谱继续推广大模型应用,打造政务、教育、跨境电商等垂直大模型示范项目,另一方面围绕钱江新城二期“高端商务区、总部集聚区和高层次人才汇集地”的发展定位,聚焦杭州“五大产业”生态圈,共同孵化和支持大模型产业链上下游企业落地杭州,营造一流的人工智能创新生态。


“之所以落地杭州,不仅看中了杭州这边**‘无事不扰、有求必应’的营商环境,杭州城投积极探索对接的协作场景也非常吸引我们。”智谱相关负责人介绍,结合杭州城投的实际场景资源,浙江智谱将重点在智慧交通、智慧能源、智慧环保等城市服务运营中落地人工智能应用,推动城市治理的数字化升级,提升智慧城市建设水平,助力杭州打造“数字城市服务运营第一城”。
此次合作,杭州城投联合上城资本对智谱完成新一轮战略投资,也标志着杭州国资在人工智能领域迈出更进一步。杭州城投相关负责人表示,未来将围绕高水平实施“人工智能+”行动,牵手浙江智谱与知名高校共建人工智能联合实验室,聚焦人工智能前沿技术研发,推动产学研深度合作,围绕推动产业升级、优化产业布局、培育产业生态、加强技术创新等方面展开深度合作,共同推动杭州乃至长三角地区人工智能产业高质量发展。
(图源杭州城投)

本帖子中包含更多资源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账号?注册

x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25-3-20 21:55:51 | 显示全部楼层
黑山老妖怪 发表于 2025-3-20 21:18
截至2024.11   杭州总部企业数量达643家,千亿级、百亿级总部企业数量再创新高

哈哈,这个是以前的创投估值,现在不一样喽,
按现在的上市估值:
阿里云:     5000亿
Deepseek:3000亿
宇树:         800亿
云深处:      450亿
强脑科技:   450亿
游戏科学:   300亿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小黑屋|手机版|高楼迷

GMT+8, 2025-4-30 02:39 , Processed in 0.053822 second(s), 3 queries , Redis On.

Powered by Discuz! X3.4 Licensed

© 2001-2013 Comsenz Inc.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