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发表于 2015-2-5 23:01:56
|
显示全部楼层
埃比尼泽·霍华德的田园城市理论
埃比尼泽·霍华德(Ebenezer Howard),英国“田园城市(Garden Cities)”运动创始人。1850年1月29日出生于伦敦,1928年5月1日卒于韦林。他当过公司职员、速记员、记者,还在美国经营过农场。他了解、同情贫苦市民的生活状况,针对当时大批农民流入城市,造成城市膨胀和生活条件恶化,于1898年出版《明日:一条通往真正改革的和平道路》一书,提出了建设新型城市的方案。
在西方百年城市发展史中,英国人埃比尼泽·霍华德是异常关键的人物,他的“田园城市”社会改革理论自1898年10月成书后,成为影响全球城市化进程的指导性思想。在他的改革理论中,城市不再是一张无限摊大的钢筋水泥饼,而是被绿带环绕的无贫民窟、无烟尘的小城市群;城市道路不再是拥挤不堪且毫无人性关怀的城区切片,而是绿意盎然的林荫大道(boulevards);城市与乡村之间有便捷的穿越在田园景致上的道路,城乡一体化,城市与乡村之间不再有文明的差距。霍华德勾勒了一幅美好的图景,并在伦敦周边付诸实施。在《明日:一条通向真正改革的和平道路》发表后的100年间,其思想被包括中国在内的若干国家的若干城市学习效仿,建设田园城市也发展成一项世界性的运动。除了在英国伦敦郊区的莱奇沃斯(Letchworth)和韦林(We lwyn)两座田园城市实践外,在奥地利、澳大利亚、比利时、法国、德国、荷兰、波兰、俄罗斯、西班牙、美国、新加坡等国都建设了“田园城市”或类似称呼的示范性城市。在当今的城市规划教科书中几乎无不介绍了这本名著。
田园城市中的林荫大道
1898年,埃比尼泽·霍华德以《明日:一条通向真正改革的和平道路》公开了他的田园城市理念。1902年,《明日的田园城市》再版。在书中,霍华德描绘了一幅和当时污染严重的工业城市截然不同的图景:一个占地48平方公里、居民58000人的中心城市,统领着周围若干面积在24平方公里、居民32000人的小卫星城,共同构成一个由农业带连接起来的面积为264平方公里、总人口为25万的田园城市群。
在霍华德设想的田园城市中,有6条壮丽的林荫大道,每条宽36米,从中心通向四周,将城市划分成6个相等的分区。中心是一块约22260平方米的圆形空间,布置成一个灌溉良好的美丽花园;花园的四周围绕着用地宽敞的大型公共建筑——市政厅、音乐演讲大厅、剧院、图书馆、展览馆、画廊和医院。环绕中央公园的(不包括被林荫大道穿过的部分)是一个宽敞的玻璃连拱街廊,被称为“水晶宫(Crystal Palace)”。这是居民在雨天最爱去的地方之一。晶莹透亮的街廊建筑物中的信息近在咫尺,即使在最恶劣的天气也能吸引居民来到中央公园。工厂的产品在这里陈列出售,可供顾客尽情挑选。水晶宫的容量比购物活动所需的空间要大得多,整个水晶宫构成了一个最有魅力的永久性街廊式展会,其环形布局使它能接近每一个城市居民,即使最远的居民也住在离这里不超过600米的地方。
出水晶宫向城外走,跨过五号大街(F i f t hA v e n c e),它和城内所有道路一样植有成行的树木,沿着这条大街面向水晶宫,是一圈格局非常好的住宅,每所住宅都有宽敞的用地;继续前进,可以看到大多数住宅或者以同心圆的方式面向各条大街(a v e n u e s,环路都称为大街),或者面向林荫大道和向城市中心汇聚的道路。城市内有5500块住宅建筑用地,平均面积约为250平方米。住宅与住宅组群的装饰重点一般都沿着街道线或者适当退后街道线,建筑设计手法千变万化。市政当局对此实行严格控制,既严格规定必要的卫生标准,又鼓励独具匠心、充分反映个人的兴趣和爱好。
再向城外是宏伟大街(Grand Avenue)
这条大街正如其名称般宽阔,宽度为126米,是一条长达4800米的带形绿地,将中央公园外围的城市地区划分为两条环带。它实际上构成了一个约0.5平方公里的公园,这个公园与最远的居民区相距也只有200米左右。在这条壮丽的大道上有6所公立学校,每所占地约16000平方米,设有游戏场和花园。大道的其他位置可供各种宗教信仰的居民建设各种派别的教堂,其建设费和维护费来自各派信徒和支持者筹集的资金。在霍华德田园城市的规划图中还可以看到,面临宏伟大街的房屋并没有顺着总图确定的同心圆布置,而是按照月形布置,这样既增加了临街线的长度,又能使已经十分壮丽的宏伟大街在视觉上显得更宽阔。
在城市的外围是工厂、仓库、牛奶房、市场、煤场、木材场等,都靠近围绕城市的轨道交通线网络,这种布局使各种货物能够直接从仓库、车间装上货车,经铁路运往远处的市场或者方便货物直接从货车卸入仓库或工厂。这不仅大大节省了包装运输的费用,尽可能减少了破损,而且减少了城市道路上的交通量,从而明显地缩减了道路的维护费,在田园城市中严格控制了烟尘的危害。
当然,这不是霍华德田园城市改革的全部内容,在其著作中,霍华德对实现田园城市的社会制度,如行政管理、企业发展、收入与分配等有十分详细的改革建议。显然,霍华德考虑的并不是少数人的利益,更不是个人利益,而是针对当时英国大城市所面临的问题,提出了用逐步实现土地社区所有制替代私有制,建设城乡一体化的新社会。在田园城市的规划理念中,林荫大道的1/2以及街道的1/3是属于土地社区所有的公园性质。田园城市本身也是建立在“永久性农业生产地带环绕”基础上的小城市。从霍华德设想的规划图中我们就能想象到,12米宽的乡村道路两侧是大农田、森林、果园、农学院以及各种慈善机构,这不正是时下我们正在大力探讨的“低碳、人居城市”的模本吗?
霍华德于1899年组织成立了田园城市协会,宣传他的主张。1903年成立“田园城市有限公司”以筹措资金,在距伦敦56公里的地方购置土地,建立了第一座田园城市──莱奇沃思(Letchworth)。1920年又开始在距伦敦西北约36公里的韦林建设第二座田园城市。田园城市的建立引起了社会的关注,欧洲各地纷纷效法。霍华德针对现代社会出现的城市问题,提出了带有先驱性的规划思想;针对城市规模、布局结构、人口密度、绿带等城市规划问题,提出了一系列独创性的见解,是一个比较完整的城市规划思想体系。田园城市理论对现代城市规划思想起到了重要的启蒙作用,对后来出现的一些城市规划理论,如“有机疏散论”、卫星城镇的理论颇有影响。20世纪40年代以后,在一些重要城市的规划方案和城市规划法规中也能看到霍华德的思想。
尽管“田园城市运动”使霍华德饮誉全球,但他的终生职业依然是一名普通的速记员。而他的思想,正如其著作于1946年再版时序言中所说:“在读本书时要注意,我们正在研究的是一张近50年的蓝图。令人惊讶的不是它的边缘已经褪色,而是它的中心依然清晰、醒目。”现在,距离1946年又过去了64年,中国不合理的城乡结构却在愈演愈烈,人们的基本观念也没有发生大的变化,交通大发展的同时却缺乏对生态、人本的关怀。在这样的现实面前,霍华德的田园城市改革理论,难道不依然是极有价值的改革思想吗?
田园城市在中国的实践:长春《大新京都市计划》
正如城市规划理论家芒福德所说,新生代技术的人类文明社会,将向始生代技术(农业社会阶段)的生态传统回归。在中国,2009年底,成都市提出了建设“世界现代田园城市”的发展目标,在成都平原传统农业文明的基础上,建设城乡一体的现代休闲都市。哪怕在成都没有提出“田园城市”概念时,走在成都的城乡道路上,已然处处可见田园城市的雏形:建筑物的屋顶绿化、道路绿荫……无独有偶,“田园城市”在中国的实践,早在民国时期就开始了。在长春、青岛等半殖民城市的规划史上,已经深深烙下了霍华德的规划印记。其中,长春的《大新京都市计划》是最典型的例子。
《大新京都市计划》由日本城市规划专家设计,参考了19世纪巴黎的改造规划和霍华德的“田园城市”理论。在规划中,道路系统采用直角交叉与方格状结合,设置环岛广场,加宽道路设计,绿化带结合公园形成绿化系统。由于日本大力实施绿化,1934年新京(1932~1945年,长春改名为新京)整个城区已几乎全部掩映在绿海之中,因而获得了“城市山林”和“森林之都”
的美称。到1942年时,新京人均占有绿地2272平方米,超过华盛顿1倍,是日本大城市人均绿地面积的5倍,为世界大城市之冠。根据《大新京都市计划》,行政中心位于安民广场至顺天广场的顺天大街(今长春市新民大街)一带,这里有满洲国新帝宫、国务院及政府各部。城市中心位于大同广场,周围建有满洲中央银行、满洲电信电话株式会社、国都建设局和首都警察厅。文教区设于南岭及协和广场,建有亚洲最大的动植物园和综合体育中心。社交中心规划在盛京大路与和平大路上。铁路在市区内采用地下通行的方式,新京驿和南新京驿为交通中心,当时这两处被规划为大型的国际中心车站。
新京的干道网采用放射状、环状与方格状结合的多心形式,重要路口都设置了广场,如直径300米的大同广场和244米的安民广场。道路按不同功能分为主干道(宽26~60米)、次干道(宽10~18米)和辅道(宽4~5米)。干道被绿化带分隔为汽车道、公共汽车道、马车及自行车道,两旁为人行道。路旁建筑不得超过23米,办公楼和大型商业建筑要从道路界限后退10至15米。规划建设120公里的环城地铁和有轨电车道路,以及环城高速公路。主要街道的照明和电讯线路采用地下管线。
按照《大新京都市计划》,新京的公共建筑用地(包括帝宫、机关、道路、公园、运动场等)为47平方公里,居住、商业和工业用地为53平方公里。1940年时,新京人口已经突破了预定的50万。国都建设局在1941年对原规划进行修改,将市区面积扩大到160平方公里,取消帝宫保留地,在环城绿化带以外建设卫星城,规划人均用地200平方米。由于战争的影响,《大新京都市计划》并未完全实现。
尽管为长春带来霍华德思想的是殖民者,但财富却留给了这座城市。如今,长春人依然在享用“田园城市”思想带给他们的生态人居环境,徜徉在南湖公园周边的大路上所感受到的,我想绝不仅仅是花木茂盛的林荫道路,而是一位英国小人物的部分社会改革思想在这座远离其家乡8000多公里城市的再生。
|
本帖子中包含更多资源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帐号?注册
x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