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楼主 |
发表于 2017-7-19 16:59:50
|
显示全部楼层
澳大利亚画家的罗星塔情缘

15岁那年,李查·林顿从书上读到19世纪海上贸易的故事。书中所描述的国际茶港马尾,引起了少年的好奇心。“我一直很想知道书中描绘的马尾港和罗星塔是什么模样。”于是,此后的四五十年里,他查阅了大量的文献资料,不断丰富着脑海中的画面。
这让他爱上了航海,热衷于各种航船的研究。其间,他到过英、美、法、西班牙等多个国家,甚至有过沿着哥伦布发现新大陆的航线出海的经历。但最让他向往的,还是那个在东方古国中国沿海叫做“塔锚地”的港口。他还成为著名艺术家,画作多次获得奖项。
【1869年,繁华而美丽的港口景致】
61岁那年,他终于得到机会,来到福州马尾港,看到了罗星塔的真实容貌。1996年,他在福州一共逗留7天。大部分时间他就站在罗星塔上俯瞰闽江,手上拿着1896年的照片不断进行对比,观察着从清晨到傍晚光线的变化、景色的差异,并用照相机一一记录。
“回国后,我花了整整一年时间用铅笔一点点画下草稿,然后再用4年的时间画完了这幅画。前前后后差不多耗去了6000个小时。”他打趣地说道,“我女儿看得不耐烦了,说这是一幅永远画不完的画。” 2001年,李查·林顿终于将1869年一个夏天夕照下,繁华而美丽的港口景致,完整呈现在2.9米长的画布上。此后,这幅画就一直挂在他家中,十几年未动。其间,他的很多画都被机构或收藏家所收购,但唯独这幅他舍不得出售。
【2014年,福建船政学堂展出画作照片】
2014年9月23日,李查·林顿在墨尔本家中,迎来了来自罗星塔下的客人。时任马尾区委书记的福州市副市长林飞,在访问澳大利亚期间,抽空专程看望了李查·林顿,并送上印有罗星塔标志的脱胎漆器。李查·林顿回赠以画作的影印品。当年10月,这幅画作以照片形式,第一次回到了画作的发源地——马尾,展示于复建后的福建船政学堂内。
2015年8月10日,辽宁省福建商会对这幅《在闽江上》画作展开收购,以此回赠家乡。起初,李查·林顿因为不舍,而不愿出售。经过马尾区的沟通协调,得知画作将被捐赠给罗星塔下的中国船政文化博物馆,不舍的情绪逐渐消解,交易最终达成。李查·林顿表示:“这幅画几乎就等于我的一生,我想没有哪儿比得上马尾更值得收藏它。”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