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 航
楼主: ncpczb

[经济发展] 2400多年城市发展史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17-5-18 07:17:40 来自手机 | 显示全部楼层
有些人为了宣传已经进入魔道,石门才是石家庄城市的原点坐标,而融合包容才是石家庄的特点,正定很好历史也很悠久,但在并入石家庄市区之前正定就是正定,就算以后并入石家庄他也是石家庄的一部分,也不能代表石家庄,最多就是给石家庄增点彩。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17-5-19 00:27:05 | 显示全部楼层
华章名城
    翻开浩瀚的历史典籍,历朝历代的文人墨客留下了大量关于真定(正定)的诗文,其中不乏著名的文人大家和政治人物。如唐代的卢照邻、高适、韩愈、刘禹锡、李商隐,宋代的欧阳修、苏轼、范成大、文天祥、沈括,金元时期的元好问、王若虚、赵梦頫,明清时代的石珤、王世祯、袁宏道、赵南星、梁梦龙、魏裔介、梁清标等。特别值得一提的是13世纪著名的意大利旅行家马可·波罗在真定留下了足迹,也留下了对真定的精彩记述。

        一、盛赞真定形胜
  滹沱河孕育了一方文明,是真定的母亲河。不论是远自千里水乡的游子,还是生于斯长于斯的乡贤,面对滹沱河,无不发出由衷赞叹,因此,历代文豪墨客吟咏赞颂滹沱河成了历久不衰的主题,或赞叹滹沱河真定一带形胜之地,或描绘滹沱河如画景致,或抒发怀旧叹古的情怀。我们从那些或激昂、或感伤的文字中,能感悟到石家庄久远的历史沧桑。这是血与火洗礼了数千年的土地,这是处于扼燕晋咽喉、居南北通衢要冲的交通要道,这是从春秋战国时期就开始的兵家必争的军事重镇,这是物产丰富、轻纺工业发达的战略要地。
  在众多的赞叹滹沱形胜的诗文中,不乏历代大文豪的诗作。如,宋代欧阳修过滹沱河中渡桥留下的诗作《过中渡二首》,描绘了中渡桥边十里长堤,残冬时节“断冰残雪满河流”,和初春时节“中渡桥边柳拂头”的景致;有文天祥渡滹沱河所做的《渡滹沱河二首》,开首两句写道:“过了长江与大河,横流数仞绝滹沱。”写出了滹沱河的恢宏气势。
  通过诗文,概括和反映真定(正定)的战略地位,佳作连连。
  有代表性的诗作,如唐代与李贺齐名的诗人李益,在真定滹沱河畔见“蕃使”(即外族使节)的一首感怀诗:
       临滹沱见蕃使列名
    漠南春色到滹沱,边柳青青塞马多。
    万里江山今不闭,汉家频许郅支和。
  由诗的描述可见,真定作为中原和大漠的连接地,滹沱河便成为中原的屏障。
  清代顺治朝詹事府詹事兼翰林院侍读学士沈荃在《渡滹沱河》中,是这样描绘滹沱河的:“滹沱秋水莽滔滔,落日轻装上小舠。东下津门千里阔,西来岳色乱峰高。”
  清代吏部尚书、保和殿大学士魏裔介,这位从真定恒阳书院走出的大学士,对滹沱河、对真定,感悟自然更深一层,在他的七律《正定府》中,仿佛听到了战鼓咚咚、号角声声:
      成德军声震若雷,长亭矗立古烽堆。
    山分恒岳奔天马,水绕滹沱到海隈。
    砧杵千家严画角,梯航万里走舆台。
    遥看剑气冲牛斗,知有三都作赋才。
  而金文纯的诗作却放眼高远,感慨古今,充满浩然荡气:“百战河山在,严疆古镇州,恒峰邀堞耸,滹浪蹴城浮。立马人呼渡,吹萧客倚楼。旺泉流降普,弥望足青畴。”
  在赞颂滹沱河、真定的文人墨客的大军中,自然也少不了本乡本土的文化人。最有代表性的要算清代正定贡生容丕华的首了:
      起伏沙冈一郡环,唐藩成德汉常山,
    西抱恒岳千峰峭,南载滹沱百道湾。
    中国咽喉通九省,神京锁钥控三关。
    地当河朔称雄镇,虎踞龙蟠燕赵间。
  正定城的重要战略地位昭然若揭。
  除了诗作,还有赋。最有气势的,要算明代阁老石珤的《泛滹沱河赋》了。在他的笔下,滹沱河在山间,“气吞万壑”,入平原,“迂回侵延”,于是,“千城借其润色,万亩资其灌溉”,滹沱河孕育出富饶之乡;于是,在漫漫的历史长河中,在滹沱河周遭上演了一幕幕历史活剧,孕育出源远流长的历史文化;于是,滹沱河“异气蕴郁,孕为贤良”,在滹沱河流域走出了一个个成就了“辉煌事业,灿烂文章”的名流贤士。
  另外著名的,就是清代顾祖禹的《读史方舆纪要》对真定战略地位的论述了。顾祖禹,江苏无锡人,博览群书,尤好地理之学。清兵入关,顾祖禹耻于追名逐利走入仕途,长期躬耕授业,过着“子号于前,妇叹于室”的清贫生活。经过30余年的笔耕奋斗,约在康熙三十一年(1692年)前,在他50岁左右时,完成了《读史方舆纪要》的著述。在这部举世闻名的历史地理巨著中,顾祖禹用了近2000字的大篇幅,从真定的地理位置,到起春秋迄清代,在滹沱河流域真定一带发生的历史事变,论述了真定的战略地位。
  顾祖禹是这样概括真定的地理位置的:“府(真定)控太行之险,绝河北之要,西顾则太原动摇,北出则范阳震慑。若夫历清河,下平原,逾白马,道梁宋,如建瓴水于高屋,骋驷马于中逵也。盖其地表带山河,控压雄远。”寥寥数语,就把真定据南北通衢,扼冀晋、控中原的战略要地的地理形势表露了出来。正因为如此,“河北有事,滹沱、井陉间,马迹殆将遍焉”,真定成了兵家必争之地。从春秋战国时期,到秦汉大一统后的历朝历代,在诸侯争霸、群雄并起、金戈铁马的年月里,谁占据了真定,谁就占据了先机。正如宋代龙图阁学士、翰林学士承旨宋祁所说:“河朔天下根本,而真定又河朔之根本。其地河漕易通,商贾四集,屯田潴水,限隔敌骑,进战退守,绰然有余,故常倚为北面之重。”

       二、感叹历史沧桑
  在众多的以滹沱河为题的诗文中,在赞叹滹沱河形胜和如画景致外,还有不少诗文是借滹沱河抒发怀旧叹古的情怀。字里行间,重现了曾发生在滹沱河沿岸真定域内那些金戈铁马的历史活剧,感叹历史沧桑,从而折射出了真定(正定)作为雄踞河朔重镇、兵家必争之地的历史地位。
  西汉末年、东汉初年,发生在真定滹沱河畔的光武帝刘秀“走国”的故事,因其壮怀激烈,且带有浓厚的传奇色彩,便成为历代文人墨客滹沱河怀旧争相选取的题材。
  比较有名的,如唐代诗人胡曾的诗:
           渡滹沱河
    光武经营业未兴,王郎兵革暂凭陵。
    须知后汉功臣力,不及滹沱一片冰。
  诗中感怀的是在这一带广为流传的王朗赶汉光武帝刘秀的故事。传说刘秀经略河北,讨伐王郎,败退至滹沱河,无舟可渡,前锋王霸恐军心动乱,诡称河水结冰。刘秀督军赶到,河水竟真的结冰,刘秀军踏冰而过,王郎兵赶到时,冰却融化,从而救了刘秀。
  同样的题材,在宋代著名爱国将领文天祥那里,是另一番意味。他在“过了长江与大河,横流数仞绝滹沱”的滔滔河水面前,发出的是“萧王旧事今何在?回首中天感慨多”,和“始信滹沱冰合事,世间兴废不由人”的感慨,期间透露出的无奈情绪,谁能说不是这位民族英雄对个人境遇的感慨?
  文天祥还有一首和真定历史有关的诗作,24行长诗《平原》,记述了唐朝安史之乱时,平原太守颜真卿和常山太守颜杲卿联兵抗击安史叛军,壮烈殉国的事迹,抒发一个爱国将领、民族英雄的心声:“乱臣贼子归何处,茫茫烟草中原土。公死于今六百年,忠精赫赫雷行天。”
  而宋代著名诗人范成大使金过真定,同样以刘秀渡滹沱河的内容作七绝《呼沱河》(呼沱河即滹沱河),面对“闻道河神解造冰”而扶助刘秀中兴的滹沱河,而今却沦落异族之手,不仅发出“如今烂被胡膻涴,不似沧浪可濯缨”的感叹。
  同样的诗作,还有元代陈孚的《早发滹沱感冰合》:“征鼓连天战血红,存亡只寄寸冰中”;有明代阁老石珤之兄、户部尚书、太子太保石玠的《过滹沱》,面对“千年形胜此滹沱”,引发的是“冰坚尚忆萧王渡,坂古曾闻太守过”的怀古,感慰的是“此日太平无夜警,村村渔火映闲蓑”。
  而真定的其他历史事件和人物,也不时见诸于诗文中。
  唐代安史之乱之后,藩镇割据,成德军独大。唐大诗人李商隐就开成二年(公元837年)唐文宗将绛王女寿安公主下嫁成德军节度使王元逵一事,成《寿安公主出降》一诗,忧愤之意蕴含在诗作的字里行间。
  元代曾任翰林国史编修的陈孚,有一首七律《真定怀古》:
      千里桑麻绿荫城,万家灯火管弦清。
    恒山北走见云气,滹水西来闻雁声。
    主父故宫秋草合,尉佗荒冢暮烟平。
    开元寺下青苔石,犹有当时旧姓名。
  在滹沱河畔,撩入眼帘的是一派清平气象,远去的是曾经发生在这里的那些历史风云,赵武灵王所筑神女楼、赵佗先人墓、开元寺石碑,都没入荒草、暮烟和青苔中。
  同样感怀赵佗的,还有梁梦龙的《赵佗先人冢》。这位明代真定名宦,对和自己同样从滹沱河畔走出而功成名就的同乡,自然多了一份骄傲:“功成七郡归真主,事去千年留故乡”。而赵佗先人墓,“高冢叠叠列道旁”,便成了故乡真定的历史标记。
  东垣城,滹沱河孕育出的地域中心城市,曾几何时,是怎样的辉煌。可是,说不清何年何月,又被奔流不息的滹沱河水冲刷进了黄土泥沙中。历史沧桑,留下多少无奈,引发了文人墨客多少感慨。为此,  清代容丕华的一首《东垣城怀古》,很有代表性:
      偶过东垣感慨增,离离禾黍满沟塍。
    水流哽咽君知否,欲向行人说废兴。
  时移事变,昔日古城今安在?满眼禾黍,一腔感慨,历史废兴,全埋藏在奔腾不息的滹沱河流水中。
  感叹东垣(真定)历史沧桑的,还有以赵武灵王伐中山国,克东垣,夜梦和神女幽会而筑神女楼的历史典故为题材的诗作,如清初诗人、刑部尚书王士祯和正定诗人劳勋成,都曾以《神女楼》为题赋诗,发出“神女楼空雁塞孤”、“吴娃主父无穷恨”的感怀。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7-5-19 06:56:50 | 显示全部楼层
夜郎自大!靠挖祖坟找自信的城市能有什么出息!其他兄弟省会城市都在甩开膀子搞创新谋发展,石家庄可不能再固步自封了。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17-7-24 20:31:54 | 显示全部楼层
我市自2014年3月1日正式实施商事登记制度改革以来,全市新登记市场主体339007户,平均每天新登记526户。截止到今年六月末,全是各类市场主体总计75.32万户,注册资金总额1.75万亿元,目前企业数量占全省近4分之一,万人拥有市场主体744户,居全省首位,是我省唯一万人拥有市场主体户数超过全国平均水平的城市。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7-7-24 20:41:29 | 显示全部楼层
发展是硬道理,不要老是想着考古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7-7-24 22:12:59 | 显示全部楼层
本帖最后由 高情逸兴 于 2017-7-25 13:10 编辑

建城史2400年?真够令人作呕!
作为一个老石家庄人,我只认同火车拉来的城市——这段建城史。
不要问我为什么!
石家庄是石家庄,正定是正定。石家庄的历史不等于正定的历史。
人人都说常山赵子龙,你说石家庄赵子龙就不对,会被老师打板子;
古栾(栾城)出了苏味道,才有了三苏,你要说苏东坡苏澈是石家庄人,就扯了淡!
1949年你盖了一间房,数年后院里打井,挖出一个汉代古物,你丫非说你家房有2000年的建成史,淡扯疼了还不知?!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7-7-24 22:32:35 | 显示全部楼层
有些人,吹捧正定简直到了丧心病狂、令人发指的地步!

原来我对正定印象挺好的,觉得是石家庄一块人杰地灵、底蕴深厚之宝地。
现在总有人将它凌驾于石家庄之上,大有没有正定就没有石家庄之意,
这就叫人非常的反感!

数千年来中国的古县古城多如繁星,每个地方都有其久远的历史,站立在文明潮头的未必都是历史文化名城,现如今更是如此!一个正定,相对一个邯郸,历史和文化底蕴就不能相比,更何况邯郸也未冲其辉煌悠久的历史而对石家庄龇牙咧嘴。正定这个小县,两千年来其光芒也不过尔尔,近代更是默默无闻,如今在一些人的不安分中,总想一笔挥就成历史名城,令人啼笑皆非!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7-7-25 10:48:34 | 显示全部楼层
c75665 发表于 2017-5-16 12:01
幽州卢龙军镇城墙36里 成德镇州城墙30里 魏博军魏州城墙更是达到40里的巨型规模 这才是史上正宗的河朔三 ...

我擦...哪来的数据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7-7-25 11:14:58 | 显示全部楼层
鲜虞国都,中山国都,后唐北都,大辽中京,这玩意还不好吹?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7-7-25 14:00:35 | 显示全部楼层
高情逸兴 发表于 2017-7-24 22:12
建城史2400年?真够令人作呕!
作为一个老石家庄人,我只认同火车拉来的城市——这段建城史。
不要问我为 ...

赵子龙和赵佗都是,东垣人,现在的长安区东古城村,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17-7-29 21:47:35 | 显示全部楼层
颜 杲 卿
(宋)文天祥
常山义旗奋, 范阳哽喉咽。
明雏一狼狈, 六飞入西川。
哥舒降且拜, 公舌膏戈铤。
人世谁无死, 公死千万年。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7-8-1 15:25:41 | 显示全部楼层
我们的历史,何时能真正重视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7-8-1 16:54:31 | 显示全部楼层
海南建省之前,石家庄是一般是这样被描述的:全国最年轻的省会城市,新兴的工业城市,国家重要的纺织、电子、机械、化工工业基地。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7-8-1 16:58:21 | 显示全部楼层
任重而道远。。。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7-8-1 17:37:38 来自手机 | 显示全部楼层
为什么这么热衷于给石家庄找历史?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小黑屋|手机版|高楼迷

GMT+8, 2025-4-4 07:04 , Processed in 0.033592 second(s), 2 queries , Redis On.

Powered by Discuz! X3.4 Licensed

© 2001-2013 Comsenz Inc.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