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自己的发言,就在我的这个眼镜里。”一个月前,杭州灵伴科技(Rokid)创始人祝铭明戴着自家AR眼镜,向外界宣告:“虚拟与现实的边界将被打破。”这场演讲在全网刷屏,让Rokid Glasses火爆出圈。有人称这是 “中国AR的高光时刻”,但也有人质疑,在“参数神话”背后,是否只是一场营销狂欢?更多人想知道,未来,如果人人都戴 AR 眼镜,我们手里的手机会成为“古董”吗?今天,我们与祝铭明面对面,揭开爆款背后的野心与答案。
当然,火爆的背后也给了他对产品的信心,“市场的接受程度如何,这次传播就是一块试金石。至少可以看出,大部分普通老百姓和用户对这个产品有着极强的好奇心与认同感,所以才会有这么大的传播量。”他告诉潮新闻记者,曾有人给他带话,只要能拿到第一批货,愿意出双倍甚至几倍的价钱。他知道,这次突然爆火,很关键的一点就是超出了用户的期望,“原来 AR 眼镜已经能做到这种程度了”。但传播越广,如果产品质量不佳,负面评价就会反噬品牌,“这无形中对我们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那么,未来 AR 眼镜会取代手机吗?祝铭明的观点是,让手机彻底消失不太现实,但眼镜会改变手机的使用方式。在他看来,不久的将来,或许手机不需要频繁拿出来,它可能放在身边、包里、车里或者办公室,主要承担计算或通信功能。“如果从交互频率和使用时长来看,我认为AR眼镜会超过手机。至于什么时候能实现取代,我之前和王坚院士讨论过,我说5到10年,王坚院士说20年。其实,仔细看前提条件,会发现我们的观点并不矛盾。王院士说的20年,是指最终理想状态下的产品。”
“我觉得人生就像打怪升级,要不断提升自己的目标。”爆火的背后,也藏着一位青年对梦想的执着与狂热。2012 年,祝铭明还在阿里工作,谷歌发布首款 AR 眼镜时,大多数人只把它当作一个炫酷的玩具,而他却从中看到了信息交互方式的革命。两年后,阿里即将上市,期权价值不菲,但祝铭明却做了一个看似疯狂的决定——辞职创业。
3 月 10 日消息,进迭时空(杭州)科技有限公司今日发文宣布,其 RISC-V AI CPU K1 累计量产超 5 万颗。截至 2024 年 12 月,进迭时空 8 核 RISC-V AI CPU 芯片 K1 累计量产交付量突破 5 万颗,是量产速度最快的 RISC-V 高算力芯片,目前在工业、电力、机器人、运营商、消费电子等多个行业完成量产应用。附该芯片应用情况如下:
开发者单板计算机(SBC)-各生态伙伴基于 K1 芯片打造的单板计算机(SBC),凭借 RISC-V AI CPU 的创新架构及其 2TOPS 融合 AI 算力,可快速接入 Deepseek、通义千问等主流 AI 大模型生态;基于其丰富的 PCIe、USB、GMAC、CAN-FD 等高速接口,以及工业级标准品质,可直接应用于网络存储、工业控制、边缘计算、智能机器人、云电脑等领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