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 航
楼主: NUFD

[项目进度] 中国国家版本馆广州分馆文沁阁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22-8-1 17:02:55 | 显示全部楼层
西门小官人 发表于 2022-8-1 16:33
真系想去的话到东风站打部车去就是

估计以后会有地铁接驳专线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22-8-1 17:39:57 | 显示全部楼层
没明白版本馆是存什么内容的。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22-8-1 17:47:52 | 显示全部楼层
enclub 发表于 2022-8-1 17:39
没明白版本馆是存什么内容的。

国宝收藏馆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22-8-2 00:56:49 | 显示全部楼层
中国工程院院士何镜堂接受媒体采访,阐述广州国家版本馆的设计理念。

岭南印象

从镇海楼中提取创作元素

作为广州国家版本馆的主体建筑,文沁阁主楼如何提取“岭南印象”?何镜堂解密道,文沁阁主楼设计从始建于明代的广州镇海楼(俗称五层楼)中提取元素,推陈出新,“从外面看文沁阁与镇海楼一样都是五层,有着高高翘起的飞檐,实际上文沁阁内部有着七层构造。”

文沁阁内部的七层构造,分别是名为“文明基石”的下中庭与名为“面向未来”的上中庭,寓意历史与未来的连接。负一至四层运用大块石头造型错落堆叠,象征中华文明基石累积高耸。五到七层为上中庭,特别在七层设计了一个宽敞的瞭望观景平台,放眼望去,远处的群山尽收眼底。

就着文沁阁主楼的设计理念,何镜堂谈及了自己对岭南文化的理解,并对建筑设计理念进行了一个总结。在他看来,岭南文化是中华文化、南粤文化与海外文化在不断交融和碰撞中形成的,开放、包容、多元、创新、务实是岭南文化的特质,这种特质、性格也反映到了岭南建筑本身。

“我们团队在长期实践中总结出‘两观三性论’理论,即建筑要有整体观和可持续发展观,设计要体现地域性、文化性、时代性。广州国家版本馆是对这一理念的充分实践,是体现文化、地域、时代三者完美融合的作品。”何镜堂说。

文沁阁主楼前,格木古树苍劲挺拔、绿意盎然,与建筑相融相生。楼前池水清澈,缓缓流淌,倒映着古树与建筑,天光云影共徘徊。一阵清风徐来,水面泛起层层波纹,美不胜收。

“我特别喜欢水,水充满了灵气,水善万物而不争,包容万物,和岭南文化兼容并包的精神相契合。”何镜堂说,水池底使用黑石材质,黑如墨。池中还放置了一方来自肇庆的巨型端砚,希望借此营造出水墨丹青的意境,把建筑最美的一面通过水这面镜子展现出来。

为了让建筑、山水、自然更好地融为一体,在何镜堂的笔下,建筑的着色均为淡色,“浅灰、深灰和黑灰,与墨色相衬,呈现出诗情画意的水墨世界”。

广州国家版本馆在项目建设过程中,认真贯彻新发展理念,为保护项目原址中200多年的二级格木古树,对建筑空间布局进行了优化调整,并组建由省林科院专家牵头的专家工作组,对古树生长状况进行实时保护、管养,让古树与建筑相融共生。

何镜堂说,在设计之初,他们便明确这棵树是整个建筑群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在最初布局的时候,这棵古树位于中轴线之上,为了建筑群与古树布局和谐,便决定把整个建筑群稍微向东平移了一些。


https://www.sohu.com/a/573352296_132336?scm=9010.8000.0.0.1214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22-8-2 10:56:46 | 显示全部楼层
文沁阁中华版本概览展区,全景式呈现中华版本发展概览图卷

https://v.oeeee.com/video/NVNrbiXGBrGN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22-8-2 11:14:34 | 显示全部楼层
国家版本馆广州分馆文沁阁: 水光相“沁”,打造跨时代文化殿堂
2022-08-02 09:34 来源:大洋网
       大洋网讯 中国国家版本馆广州分馆以“文沁阁”命名,筑建于青山绿水之间。由何镜堂院士领衔的设计团队将对“沁”字的理解融入整体建筑的设计理念之中,从环境布局、建筑构造到馆内细节,所见之处均彰显对“沁”的诠释和表达。



       以水为媒:将蓝天绿意映衬于岭南建筑之中
       中国国家版本馆“一总三分”,分别为中央总馆文瀚阁和西安分馆文济阁、杭州分馆文润阁、广州分馆文沁阁。广州国家版本馆面朝流溪河,背靠凤凰山,建筑群以“中华典藏、岭南山水、时代新韵、文明灯塔”为总体构思,整体布局依山就势,层次递进,传承中华传统礼轴形制,四周环绕人文与自然交融的岭南园林,打造传世经典的中华文化殿堂形象。
       站在主馆七楼的观光平台上眺望,眼前的“大山大水”秀美风光一览无余。为了让“沁”字所代表的南粤特色和地域精神得以展现,设计团队通过建筑采取了多种表达,借鉴岭南园林手法,让建筑人文的气息与岭南山水环境高度契合。



       “我们所设计的作品,凡是重要建筑几乎都离不开‘水’。”国家版本馆广州分馆总建筑师、中国工程院院士、华南理工大学建筑设计研究院首席总建筑师何镜堂在接受采访时表示,“水”最大的特点就是有灵气、有生命力。之所以在文沁阁的设计中大量运用这一元素,就是要通过水的独特形态,将蓝天绿意映衬进文沁阁建筑的环境中。“广东本来就是一个各方面文化能相互交融的地方,拥有海纳百川的气度和量度。而水利万物而不争,能把蓝天绿意与建筑合为一体,展现出美好的一面。”
       登顶回望,广州版本馆整体布局从桥到亭,从园到阁,整体设计基调皆融入青山绿水的意境之中,从中国传统最深的文化沉淀,到充满现代气质的新体验。
       以光为介:展现“过去”和“未来”的时空对话
       “沁”出新意、“沁”出绿意。国家版本馆广州分馆以“文沁阁”命名,设计团队对“沁”字的理解和表达,除了体现在“水”元素的起承转合之外,还有对光影构造的精雕细琢。
       据国家版本馆广州分馆副总建筑师、华南理工大学建筑设计研究院何镜堂创作院副院长张振辉介绍,文沁阁“天光相沁”的建筑设计,首先体现在外墙的立体浅雕刻横线条肌理,使建筑体量的“历史掌纹”在一天阳光变化中产生光影的呼吸感;同时建筑深远挑檐刻画细长的开槽,把天光引下到凉庭冷巷的阴影中;建筑屋顶中部开有窄长的天窗,墙面多覆盖石材百页,使其不但能透光、能观景、能遮阳,还能让现代光晕流淌进整个传统建筑之中。除檐部外,建筑内中庭和穹顶的分层设计也独具匠心。



       主馆采用双中庭设计,分开上下两个层次。从负一层往上到五层,是一个巨石交错形成的文明基石大厅;五、六、七层是一个自然光浸润的开扬中庭。站在历史的基石上展望未来,来一场“过去”和“未来”的时空对话,这是设计团队想要打造的中庭概念。张振辉表示,借助文明基石巨构这样一个构想,对标文明高地的理念。下中庭往上,是拥有通透天窗的上中庭。“下部的基石中庭,体现着深厚的历史传承积淀,而上部的开扬中庭则更加明亮,能够一览流溪河畔的秀美风光,预示现在和未来,由此构成一种对仗的时空关系。”
       抬头仰望,光线从穹顶沁入,透过中庭,一直照到文明的基底,这是一个非常恢宏的殿堂。“希望大家通过中庭的设计感受到我们的用心,这道光是文明之光、自然之光,同时也是生态绿色之光。”
       值得一提的是,设计团队对于“文沁阁”的理解和表达,不仅体现在大的建筑布局上。无论是在风雨廊的廊壁处、主馆大门的扶手处、中庭地面大幅图案的纹理处、上下中庭间的天窗处,还是场馆内各层转角和目所能及的细微之处,都能看到以印章效果呈现的“沁”和“文”字,以及“文沁”二字的合体。



       “这是一种用艺术化方式来展现的抽象篆体印章图案,这是一个恢宏的文化殿堂,但任何一个细节也都是重要的。”张振辉说。
       以典为据:匾额中“文沁阁”三字集自《九成宫醴泉铭》
       在广州国家版本馆主馆正门上方,悬挂着提有“文沁阁”馆名的匾额。据了解,“文沁阁”三字集自欧阳询被誉为“天下第一正书”的《九成宫醴泉铭》。
       《九成宫醴泉铭》是欧阳询晚年得意之作,历来为学书者推崇,视为楷书正宗。《九成宫醴泉铭》结体修长,中宫收紧,四边开张,左敛右纵,化险为夷。字形随势赋形,左右结构作相背之势,上下结构上窄下宽,间架开阔稳定,气象庄严。其布白匀整,字距、行距疏朗,为九宫最准者,全碑血脉畅通,气韵萧然。
       据介绍,作为新时代标志性文化传世工程,广州国家版本馆对书法字体严加遴选,以“政治性、人文性、经典性、艺术性”作为入选原则。入选书法家既需要有杰出的书法造诣,也需要有高尚的道德情操。欧阳询最终从多位古今书法名家中脱颖而出。
       值得一提的是,在广州国家版本馆四大长设展览之一的“千秋写印华夏有章——中华版本概览”展区里,就能欣赏到匾额上“文沁阁”字体的溯源版本——“唐《九成宫醴泉铭》拓片·唐贞观六年(632年)”,由魏征撰文、书法家欧阳询书丹。
       保藏在广州国家版本馆“中华版本概览”展区的这则碑文,记述的是九成宫的来历和其建筑的雄伟壮观,歌颂了唐太宗的武功文治和节俭精神,介绍了宫城内发现醴泉的经过。该展区内的珍贵典藏,以中华版本形态嬗递之序,从版本源流、材质更新、技术进步等角度出发,既展示了中华版本的演变历史,同时也彰显中华文化的独特魅力。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22-8-2 11:28:24 | 显示全部楼层
中国新闻网:中国工程院院士带你探访广州国家版本馆

https://www.baidu.com/link?url=Q ... dea0000000662e89727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22-8-2 12:00:21 | 显示全部楼层
中庭那颗树挺有特色的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22-8-2 20:49:36 | 显示全部楼层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22-8-2 21:29:23 | 显示全部楼层
广州国家版本馆:“藏展结合”,履保藏传承之责
2022-08-02 20:55 来源:大洋网
       作为中华文化种子基因库,广州国家版本馆拥有中华版本保藏、展示、研究、交流四大核心功能,开馆后将全面履行国家版本资源保藏传承职责。从布局规划、硬件设施到保藏工作,广州国家版本馆将“藏”和“展”相互结合,做好版本资源征集保藏和特色版本资源体系建设。
       空间序列分明:为版本打造专业“保藏”地
       目前,广州国家版本馆总设计藏量2500万册(件),如何将“藏”和“展”更好地结合,是设计团队需要在建筑设计上考虑的问题。走进广州国家版本馆大门,沿着中轴线步入其中,迈过文沁桥、走过文沁亭、穿过文沁湖,就来到广州国家版本馆的主要展示区域——位于建筑群中心的主馆文沁阁,而肩负保藏职责的藏书阁“明德楼”,则于建筑群北端靠山而立。“除了面向公众开放的展馆之外,保藏空间的设计意义也非常重大,因此我们希望能够在空间和序列的建筑设计上,体现中华和岭南建筑特有的韵味。”国家版本馆广州分馆副总建筑师、华南理工大学建筑设计研究院何镜堂创作院副院长张振辉说。



       广州国家版本馆开馆后,将围绕四大核心功能,打造中华版本区域典藏中心、展示中心、研究中心和交流中心,成为文化强省建设中高水平文化供给体系的重要支撑、成为新时代广东的重要文化地标。张振辉告诉记者,除了融合中华型制和地域特色,考虑建筑群的布局和朝向之外,以各功能需求为准则,组织建筑功能分区也很重要。“需要将负责保藏和展示等不同场所划分在合适的区域,才能满足各部分的功能定位和需求。”他说,“例如保藏和展示,两个区域既分又有合,藏品区有独立区域,也有藏展结合区域,可与展览区域联动起来”。
       建筑群之间风雨无阻的风雨廊以及建筑内四通八达的连通道,井然有序地让各建筑和功能区域连接贯通、相辅相成,共同担起国家版本资源保藏传承的职责。



       现代技术加持:为特殊藏品“保驾护航”
       中国国家版本馆中的版本是广义的概念,从古籍、碑帖到书画、青铜器,甚至粮票、货币,古今中外,凡是留有中华文明印记的载体,都可以视为版本资源。可以说,国家版本馆是集图书馆、博物馆、展览馆、档案馆、美术馆等于一体的综合性文化机构。广东省立中山图书馆副馆长潘咏怡表示,广州国家版本馆的核心功能,首先是保藏,其次是展示,接下来是研究和交流。
       版本征集入馆后需要相关的技术支持和环境支撑,因此广州国家版本馆内现代化技术的运用,也在设计团队的考虑之列,比方说现代化空调技术的运用。为了实现藏品长久保存的恒温、恒湿所需,库房会根据藏品种类而做出不同的环境设定,设有常规库房和特殊库房,仿照博物馆的藏品环境管理体系,满足各类型版本不同的物理空间需求。



       此外,针对不同的藏品特性,馆内还专门设置了冷藏库。“藏品中有部分特殊的纸张容易遭遇虫害等环境影响,因此在保藏前会先对版本进行冷藏处理,将表面附着的微生物消除后,再入库去储存。”据张振辉介绍,馆内的技术处理区也在“保藏”区域的功能设计中。在建筑用料和专业技术上,设计团队也花费了不少心思。张振辉告诉记者,在这部分建筑的设计方面,吸收了一些新的材料技术的做法,包括建筑的防火防潮、恒温恒湿等方面,从技术上为保藏工作提供坚实支撑。



       据介绍,在主动技术方面,设计团队采用了国内先进的智能化管理体系,整个建筑的能源、机电的使用、安保、消防等,都可以统一在系统平台上检视。“可以说,在集中的平台上将能源智慧化利用起来,也是整个建筑被赋予时代性的特征之一。”张振辉表示,从建筑本体解决防潮、遮阳、隔热、通风等问题,就是对绿色环保理念的最好体现。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22-8-2 23:27:49 | 显示全部楼层
这个馆对公众开放参观的吗?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22-8-3 08:41:17 | 显示全部楼层
应该是免费参观吧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22-8-3 10:08:20 | 显示全部楼层
看建筑外形就很想去参观一下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22-8-4 21:44:48 | 显示全部楼层
广州国家版本馆: 岭南文化遇见时代新韵
2022-08-04 11:34 来源:光明日报 王忠耀 吴春燕
  【走进国家版本馆】 
  岁在壬寅,时值季夏,在羊城北部的山林之间,有着广州母亲河之称的流溪河千百年如一,清丽蜿蜒,静静地哺育和滋养。
  在凝结着广州人无数情思的流溪河畔,由古朴庄重的青灰色建筑群组成的广州国家版本馆,日前在凤凰山脚下落成开馆。在同一方天地里,母亲河水与文明灯塔,青山翠谷与长桥卧波,竟能组合得颇为相得益彰,物我两忘。
  走进广州国家版本馆时,天空正飘着毛毛细雨。以粤北五岭为造型的馆名石首先映入眼帘。“中国国家版本馆广州分馆”几个金色大字铁画银钩,与五岭石很是相配。向前行进,就到了两端卷起,形似书卷的文沁桥。立于桥面,观远处凤凰山上的云山雾罩,真应了诗句“水光潋滟晴方好,山色空蒙雨亦奇”中的意境。还未及馆舍,便美得叫人出神。
  从空中俯瞰,铺开在山脚下的建筑群被一条清晰的轴线贯穿。一桥、一亭、一池、一阁,依次排列,井然有序。在文沁亭中放眼望去,视野开阔,天光照在文沁池的水面上,微风徐徐,波光粼粼。水面一角置有一方砚台,水中还有一抹绿色的倒影格外吸睛,这就是已有200多岁的二级格木古树。
  参与设计广州国家版本馆的华南理工大学建筑设计研究院副院长张振辉介绍,为保护古树,广州国家版本馆在项目建设过程中,对建筑空间布局进行了优化调整。以古树为中心,形成了格木亭,其中还设有旋转而下的阶梯。
  曾立于山林之间的古树,如今化为建筑文化的基石,焕发新芽,更添了“植根中华”的新意,与文沁阁内保藏的上百万文化版本一起,存续文化底蕴,赓续中华文脉。远看青砖黛瓦的文沁阁,熟悉广州的人脑中总会生出几丝似曾相识。张振辉介绍,在设计过程中,他们从广州镇海楼、中山纪念堂和一众广东古代学堂、学宫中,得到了不少启发。
  “我们这次以‘中华典藏、岭南山水、时代新韵、文明灯塔’为总体设计理念,融合中华制式与岭南特色,从礼乐格局、大国气象、岭南风物、地域气候等角度,对岭南传统建筑工法进行了现代化转译。”领衔设计广州国家版本馆的中国工程院院士何镜堂表示。
  “传统的殿堂式建筑风格、清晰贯穿的主线,体现了中国古代书院、传统殿堂式建筑的文化内涵。我们还借鉴了岭南骑楼的传统理念,用现代手法设计了风雨廊,通过它将整个建筑群落与园林串联起来。可以说,整个建筑群既处处传承体现岭南文化精神,又敢于创新运用现代材料、技术和审美观念,形成与时代的紧密契合。”何镜堂介绍。
  何镜堂认为,建筑要有整体观和可持续发展观,设计要体现地域性、文化性、时代性的融合。广州国家版本馆是对这一理念的充分实践,是体现文化、地域、时代三者完美融合的作品。“可以说,整个建筑群就是版本馆的第一件展品。”他笑着说。
  据了解,作为中华文化种子基因库,以及中华版本文化展示的一扇窗口,目前,中国国家版本馆广州分馆推出了“伟大时代的印记——改革开放以来精品出版物专题展”“千秋写印 华夏有章——中华版本发展概览”等四个常设展览,以及“岭南风骨——广东美术名家典藏作品展”“时代留声 传世之音——中国黑胶唱片版本展”等四个专题展。
  位于文沁阁负一楼的“千秋写印 华夏有章——中华版本发展概览”展区,充分利用了多媒体和物联网技术,为观众提供沉浸式、情景式的藏品信息展示。
  其中,在“传世”多媒体板块,通过实物造型与投影技术相结合,展现了版本早期四阶段的形态;在“承扬”多媒体板块,地面仿活字印刷术的矩阵与仿纸卷弧幕联动,播放了影片呈现印刷术的发展历程;在“雅集图”多媒体板块,以“窗”为元素,设计了大型LED屏,选择中国古代绘画中著名的“雅集”题材画作为创作内容,动态演绎了古代文人的文化交流场景,可使人们从中一窥中国古代版本形态;在“中华版本荟萃”多媒体板块,则采用了裸眼3D技术打造中华版本数字多宝阁,栩栩如生地展示了中华版本的十大类型。
  而走进位于文沁阁5楼的广东非遗云浮石艺展厅,广州国家版本馆展陈的时代性扑面而来。印有“北京”字样的老式黑色提包、颇具年代感的老式收音机、分布着弹孔的行军水壶……不细看绝难以发现它们都是石雕作品。“这次展品反映的主题体现了时代变迁,从革命战争年代到当下,希望能更好地映衬广州国家版本馆展陈的时代韵律。”展品创作者、广东非遗(云浮石艺)代表性传承人梁建坤表示。
  据介绍,广州国家版本馆总设计藏量达2500万册(件)。开馆伊始,通过采购、接受捐赠版本、法定呈缴等多种方式,目前版本入藏量已达256万册(件)。其中收藏重点历史文献、岭南文化、侨批侨刊、票据票证、音响唱片、科学技术等各类特色版本20余万册(件)。
  馆内现收藏了“原大、原样、原色”的影印版《文津阁四库全书》版本,收集了《四库全书》相关的《续修四库全书》《四部丛刊》等正式出版物版本,“四库学”版本规模初具。广州国家版本馆还征集到国家图书馆藏《永乐大典》影印本162册、台北故宫博物院藏《永乐大典》影印本62册,以及海外图书馆博物馆藏《永乐大典》影印本等,基本收齐现存各类《永乐大典》影印本。馆内还完整收藏《中华再造善本》第二辑及第一辑的大部分、《原国立北平图书馆甲库善本丛书》等。
  探访结束时,正值雨过天晴,落日的余晖斜照在文沁阁的屋檐,为这座本就大气古朴的文化殿堂,披上了一层金色“薄纱”,让它更显得格外恢宏与庄严。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22-8-4 21:49:06 | 显示全部楼层
岭南美术经典云集文沁阁,以笔墨丹青为中华文化殿堂添彩
荟萃名家力作 勾勒岭南文脉
2022-08-03 08:55 来源:南方日报 杨逸
  ■聚焦国家版本馆广州分馆
  日前,在国家版本馆开馆之际,中共广东省委宣传部、广东省文化和旅游厅、广东省文学艺术界联合会共同举办的“岭南风骨——广东美术名家典藏作品展”在广州分馆文沁阁正式拉开帷幕。本次展览选取了岭南美术近现代百名艺术家的百幅画作,力图勾勒出岭南美术的发展脉络和精神特质,集中呈现其独特的思想性和艺术性。
  美术以图叙史、状物述志、写景抒怀,是中华文化版本的重要组成部分。岭南美术是中华文化版图中璀璨的明珠。李劲堃团队创作的青绿重彩画《潮起珠江》、林蓝《春天》、陈永锵《意气纵横》、苏百钧《凤凰晨韵图》等多幅当代岭南名家力作在国家版本馆广州分馆逐一亮相,为岭南传世经典的文化殿堂增光添彩。
  “纪传体”呈现
  广东近现代美术史

  纵观广东美术发展史,敢为人先、观照现实、锐意创新一直是岭南美术的文化传统。从“二高一陈”、黎雄才、关山月、黄新波、杨之光、潘鹤等,到新时代以许钦松、李劲堃、林蓝等为代表的新一代美术工作者,各时期美术家始终坚持文化自觉,紧扣时代脉搏,用绘画艺术反映现实生活,以笔墨丹青描绘人民精神。
  “这次展览既是一部纪传体的广东近现代美术史,也是一部广东社会发展史、岭南文化演进史。”广东省美术家协会副主 席、广东美术馆馆长王绍强介绍,参展作品立足经典性和艺术性,通过广泛征集、层层评选,每名作者仅展出一件:“可以说,本次展览是一次浓缩版的广东美术百年大展。”
  “岭南风骨——广东美术名家典藏作品展”分为三大板块:“大家巨作、时代经典”由广东美术百年大展评选出的广东美术百年史上21位大家以及雕塑大师潘鹤的经典作品共同组成;“激情岁月、人民画卷”生动绘就中国人民在中国共 产 党的领导下进行社会 主 义革 命和建设的壮美画卷;“守正创新、筑梦未来”充分展现了党和国家事业取得的历史性成就、发生的历史性变革,呈现出多样化展现主旋律的艺术面貌。
  美术经典是社会发展变革的缩影。策展团队以“图像证史”,通过美术作品的梳理反映时代变迁和文化演进。李桦《怒潮组画》、李铁夫《冯钢百像》、陈金章《龙腾虎跃》、许钦松《屏间雪练空中落》、李劲堃《珠江故事》、林蓝《天长地久》、王绍强《青山明月》……体现出岭南美术发展的历史脉络。
  展览集结何香凝美术馆、广州美术学院美术馆、岭南画派纪念馆、广东画院等多家机构馆藏精品。比如,深圳市关山月美术馆藏《秋溪放筏》是关山月上世纪80年代创作的珍品。作品以中国传统的重彩敷色,又兼容西洋画的色彩构成,使笔墨的力道与色彩的浓淡相得益彰,将祖国的大好河山描绘得淋漓尽致。
  充分吸收岭南非遗
  “双创”成果

  世之经典,藏诸名山,传之其人。国家版本馆广州分馆的建成,为传承中华文脉、弘扬时代精神提供了重要的枢纽型平台,也成为岭南美术瑰宝荟聚的殿堂。步入文沁阁主楼大堂,青绿重彩画《潮起珠江》分外引人注目:十三行、镇海楼、古城墙、三石三塔,屋舍鳞次栉比掩映其间,珠江两岸绿野平畴,北面重峦叠嶂,山间白云缭绕。
  这幅1.9米×8米的巨制由中国美术家协会副主 席、广州美术学院院长李劲堃带领青年创作团队黄涛、林杨杰、莫菲共同创作。《潮起珠江》以18世纪初哥德堡号远洋商船远航至广州为时间节点,表现广州“千年商都”欣欣向荣的景象。作品采用青绿山水的手法创作,山青水绿,墨线勾勒,画面金碧辉煌。
  李劲堃向记者介绍,创作团队通过了解史料,走访相关史地专家,到博物馆、美术馆查证历史地图及多方面的材料,构制出18世纪时期广州的地形地貌、城市布局、人文景观。从“三塔三关锁珠江”的古城格局到“岭南第一胜览”镇海楼,珠江两岸的人文地标与各国商船往来如织的景象,在画家们的笔底一一展现。
  广州美术学院集美设计公司设计总监赵千山介绍,为充分展现中华文明的传承发展,国家版本馆广州分馆遴选并邀请岭南画坛老中青名家代表,以“寻根溯源”“文明基石”“兴盛未来”空间布局为故事主线,进行艺术创新演绎,而《潮起珠江》讲述的就是岭南文化碰撞交融的故事。
  漆画家苏星的漆艺壁画《春华》《秋实》也在文沁阁主楼同场展出。两幅作品分别刻画枝繁叶茂的春天与果实累累的秋天。“漆艺在中国已经有8000多年历史,而且可以保存千年不变,形象表达‘文明基石’内在的时间赓续,也传达出中华文化种子传承的意义。”赵千山说。
  值得一提的是,文沁阁的艺术创作和景观设计也充分吸收端砚、木雕、粤绣、陶塑等岭南非遗“双创”(创造性转化、创新性发展)成果。陈放在文沁阁主楼前的一方端砚,就是端砚制作技艺国家级非遗代表性传承人杨焯忠的杰作。重达15吨的端砚“盛世龙腾”最大限度保留自然形态,与200多年的二级古树格木隔水相望,清泉从砚堂缓缓流入墨池,象征文明涓流不息。
  南方日报记者 杨逸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小黑屋|手机版|高楼迷

GMT+8, 2025-1-27 14:41 , Processed in 0.075264 second(s), 2 queries , Redis On.

Powered by Discuz! X3.4 Licensed

© 2001-2013 Comsenz Inc.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