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发表于 2022-7-13 14:14:12
|
显示全部楼层
本帖最后由 zimmer89 于 2022-7-13 14:30 编辑
Xxy41902 发表于 2022-7-13 11:44
说句实话我对这个方案不是很满意,主要有以下几个点:
首先是站场规模过小,只有4台8线,城际场要同时兼顾苏锡常城际和如苏湖的始发终到,有必要有更大的站场。其次就算是从面子上来说,如果是4台8线,在江苏省内规模不仅小于南京南和南京北,也不如徐州东站。
2,园区站2台6线规模也比原有规划少1台1线。作为两条铁路和两条地铁交汇车站,这个规模同样过于局促,原有的设计方案是3台7线,不清楚是什么原因
3.桑田岛站的两岛两侧式站台也非常奇怪,只需要两个岛式站台就能实现相似的功能,而且这样设计会使得原有的同台换乘变得麻烦,也不清楚是什么原因 ...
你的3个问题的答案,在文件里都有。
1. 这些全部都是江苏省自主运营。自主运营的城际,与地铁模式基本相同,到发能力远高于国铁,所以不需要那么多站台,与南京南、南京北、徐州东这些国铁车站没有可比性。参考钟南街地铁站,仅1台2线,每天到发折返200多趟次,最短间隔2分钟,一点压力没有。如果只是苏锡常和如通苏湖的过路站,苏州北站城际场仅需要2台4线;另外多出来的2台4线,是专注用于始发终到的。在到发能力已经充裕的时候,站台过多,只会增加乘客换乘的复杂度。
2. 园区站的问题根源也是,这些全部都是江苏省自主运营,连园区段与国铁共线区段都咬定运营权不给上海局。原有3台7线的设计,是通苏嘉和沪宁全都是国铁,所以可以混合场共用3台7线。而现在在园区站的设计上,要求“产权明晰”,所以如通苏湖要独立出来,旅客动线不能与国铁有重合。这样就导致国铁场由之前的2台4线,最多只能扩充到2台6线,不能与如通苏湖共用站台。在“产权明晰”“动线不重合”的前提下,去重新看这个设计图,就能完全理解了。
3. 桑田岛站的设计,我也不是完全理解。不过文件里有解释,因为换乘的人少,所以不需要太多考虑换乘的问题。无论是淀山湖、还是吴中吴江过来的车次,都有直达苏州北站的,不需要在桑田岛下车换乘。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