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发表于 2021-6-22 12:55:57
|
显示全部楼层
这座桥有颜值,也是“技术范”
2021-06-22 09:36 来源:大洋网
大洋网讯 广州首座珠江两岸人行桥目前已经基本完工,“琴鸣绢舞、岭南花舟”的“广式”设计概念,使其成为珠江水上最新、最亮的“明珠”。人行桥的建成,是广州近年来城市建设的高速度、高质量和高颜值的一个缩影,是广州贯彻落实“人民城市人民建,人民城市为人民”理念,全力推动精品项目建设提速增效,推动各项事业取得新成就的真实写照。
广州首座珠江两岸人行桥的建成,离不开何镜堂院士这样的建筑设计大师的神来之笔,更加离不开近一年来不辞劳苦、挥汗如雨的建筑工人的日夜赶工。广州日报·新花城记者了解到,人行桥它不仅有颜值,更是“技术范”——人行桥建设投入建筑工人和技术人员近500人,在克服多个施工难点的同时,更是处处尽显“科技范”,在防蚀、抗压上,采用高科技技术克服难关,更有采用了我国桥梁建设史上首次运用的超高性能混凝土新材料抗压技术,树立起科技建桥的时代标杆。近日,记者独家专访了人行桥的建设方中铁广州工程局集团的负责人和建筑工人,了解了建设背后的故事。
科技攻关,充满技术范的人行桥
“一桥飞跨珠江岸,天水一色映朝晖。”谈起广州首座珠江两岸人行桥,中铁广州工程局集团党委**、董事长唐云首先就用一句诗词描绘了该桥的美妙之处,可他话锋一转,就让人感觉到建设过程中一点都不轻松:“该人行桥是世界最大跨度的斜拱曲梁人行桥,具有主梁结构呈曲型、拱肋横向侧斜、桥梁跨度大三大特点,具有梁拱制作安装精度高、线形控制要求严、运输吊装风险大、施工水域及周边区域环境复杂四大难点。因此,该桥实际上是一座科技攻关桥梁。”
唐云说,他自己心里很清楚该桥的“份量”,是广州的全新地标,全广州上下都聚焦关心该桥,对它寄予了厚望。而为了克服工程难度和技术把关,他自己都不知去了现场多少次。“我们为了这次人行桥建设,选配了具有深水大跨桥梁丰富施工经验的管理团队,项目人员曾参建汕头海湾大桥、武广高铁武汉天兴洲长江大桥、沪昆高铁北盘江特大桥、广州珠江黄埔大桥等工程建设,有丰富的施工经验。”唐云说,工程队强化施工现场和企业后台高效联动协作,坚持“三同步、一到位”,即水陆同步、主辅同步、前后场同步,以及前期施工策划到位,有力保障了广州珠江人行桥的施工安全质量和进度。
唐云说,坚持品质至上是人行桥建设的唯一标准。“由于桥梁拱肋约一万三千块构件形状尺寸均不相同,我们选用国内质量性能最优的拱肋钢梁原材料,运用三维成像技术和BIM技术,确保节段间的完美匹配。”唐云说,桥梁在拼装的精准程度,可谓是“毫米不差”。据介绍,施工人员采取出厂前对梁拱进行实体预拼装,施工过程中采用支架法,为了更加精准,更是利用三维成像系统,确保空间位置的精准对位,精确实现毫米级工程质量管控。
“我们就是发扬工匠精神,使出绣花功夫,既注重主体工程质量和结构安全,更注重桥梁工程的外观、线条、色泽等每一个细节的完美。要达到质量和美观相统一,着力打造美丽珠江上的艺术桥。”唐云说,这些都与广州这座城市的精神特质一脉相承的,广州人做事实在、务实、精确,因此要打造一座体现广州品质和质量的桥梁,施工技术上也丝毫不能马虎。
四个全新技术,功能施工难题
有着建设国内大桥的经验和成绩,中铁广州工程局的建筑工人和技术人员发挥专业优势,处理了各种难关,破解了多个难题。
广州首座珠江两岸人行桥的桥梁曲梁斜拱结构复杂,技术人员经过反复比选施工方案,精确计算施工过程中的动载、台风、涨落潮、施工货载等影响因素,在高空56米、水下20米的水域环境及受限的岸上区域中,采用水上平台立体化流水作业,使用360度全回转的600吨浮吊,筑牢安全生产防线。
同时,为了环保施工,工程中使用旋挖钻,避免施工产生噪音,采用支架法保护两岸原有地形地貌,创新围堰工艺防止工业废水排入珠江,全力打造魅力花城的民心桥。
“人行桥也有四个全新技术创新,攻克了系列施工难点。”唐云说,施工中采用承台围堰组合钢板桩新工艺,在加固基坑的同时,防止江水进入围堰;采用抗压强度可达到150兆帕的超高性能混凝土新材料,是普通C30混凝土抗压强度的5倍,最大限度地降低了江水对拱脚的侵蚀,这在我国桥梁建设史上尚属首次运用;另外,还采用主墩基础抗剪锚固型钢体系新技术,增强了桩基的受力性能,确保结构稳定;采用宝峨46型旋挖钻新设备,保证成孔质量,提高工效,树立起科技桥的时代标杆。
建筑工人:建成后也要带着孩子到桥上走走
建桥过程艰辛,但施工工人的凭借坚强的毅力,在拼搏与奉献精神的支撑下,各项节点目标得以顺利完成,使项目实现了安全“零事故”、质量“零缺陷”、环保“零投诉”、施工“零封航”。
在众多建筑工人中,项目副经理刘丽生可算是广州的建筑“老手”,他是从南沙港铁路龙穴南水道特大桥项目转入到人行桥建设。为了确保生产指挥,他吃住都安排在了现场,24小时守在工地。他每天每时每刻、哪怕休息几个小时的时间,也采用听、看、观察的方式,监护着桥梁的安全质量,尤其是遇到了台风,他也时刻留着机械设备在桥上的安全。其中,有一次风雨中,他听到了桥上有异响声音,感觉到有拉力和声音,赶快起来去观察和查看,最终发现是正常的拼装发出的声响,他才放心。
在刘丽生身上,大家说他有三件“宝”:一个电话要便于方便指挥,一个喇叭便于喊周边的同事都能交代,还有一个草珊瑚,就是把嗓子喊哑了,他要用这个药片来保护自己。实际上,像刘丽生这样的建筑工人,在人行桥施工现场,可谓是比比皆是,人人都彰显出担当,坚守责任使命,践行中国中铁开路先锋精神,确保人行桥施工安全,高质量完成这一珠江水上的大型艺术品。
说起自己300多天的施工经历,刘丽生腼腆地说“再辛苦都值得”。“以后我也要带着我的孩子来桥上走走,看看爸爸和同事们一起建造的珠江上的这座超大规模的艺术品,让我们的后代也能感受到幸福生活的真谛。”刘丽生自豪地说。
文/广州日报·新花城记者 全杰 通讯员 王建国、李守钦
图/广州日报·新花城记者 苏俊杰
[ 编辑: 何雯飔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