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 航
楼主: xinyi1

[轨道交通] 优先统筹推进G240新会段建设,提升江门区域协调发展水平的建议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21-4-16 09:40:15 | 显示全部楼层
其实G240的规划走向是不是定了(有规划图吗?)?具体是怎么走法?几车道?立交是用什么方式(高架?平交?)。是什么时候开建,什么时候完成,最重要是资金到位了吗?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21-4-16 10:28:08 来自手机 | 显示全部楼层
讲句不好听的,现在三镇年轻人还有人认自己是新会的?别自作多情了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21-4-16 10:30:06 来自手机 | 显示全部楼层
zgl0826 发表于 2021-4-16 10:28
讲句不好听的,现在三镇年轻人还有人认自己是新会的?别自作多情了

应该是说四镇才对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21-4-16 10:51:04 | 显示全部楼层
举一个例子吧

家中有老人,是当年开平与三埠合并时的干部

两者的融合过程他都经历过

要想一个地方的人快速有归属感,最重要的是要有Jetso

所以当时开平在新昌,是按市中心来建设,文教卫的资源都在那里堆,然后工业就堆在荻海


问一下家中长辈就知,以前的城镇户口和国营单位工作是多么的吃香

所以很快,当地人就有归属感了,什么情意结都比不上现实吃饭重要


引申开来,棠下=新昌,荻海=3镇,还是这个玩法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21-4-16 12:40:27 来自手机 | 显示全部楼层
jony1206 发表于 2021-4-16 09:40
其实G240的规划走向是不是定了(有规划图吗?)?具体是怎么走法?几车道?立交是用什么方式(高架?平交? ...

招标文件已公布了,里面说得很清楚,自己找找看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21-4-16 12:49:36 | 显示全部楼层
jiawa 发表于 2021-4-16 10:51
举一个例子吧

家中有老人,是当年开平与三埠合并时的干部

我关心的是,开平水口镇会不会合并成水口区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21-4-16 15:28:02 | 显示全部楼层
jiawa 发表于 2021-4-16 10:51
举一个例子吧

家中有老人,是当年开平与三埠合并时的干部

当时新昌、荻海优于长沙,发展新昌、荻海有基础,正常操作。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21-4-16 16:16:23 | 显示全部楼层
禅邑人 发表于 2021-4-16 15:28
当时新昌、荻海优于长沙,发展新昌、荻海有基础,正常操作。

消化一个地方的另一个要诀,就是稀释人口构成比例

按照县城建设,自然除了二埠原本的几万台山人,开平各地的人也会向这两个地方聚集

人口构成丰富了,只要一两代人,就融合了,反正我生活中不认识祖上三代纯正新昌荻海人想过要回归台山的

其实会城的本土意识还这么强,就是因为新会人比例还是太高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21-4-16 17:08:19 | 显示全部楼层
jiawa 发表于 2021-4-16 16:16
消化一个地方的另一个要诀,就是稀释人口构成比例

按照县城建设,自然除了二埠原本的几万台山人,开平 ...

新昌、荻海成为开平市区一部分,况且台山经济有客观原因。当然引不起这些人兴趣。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21-4-18 13:17:37 | 显示全部楼层
jiawa 发表于 2021-4-16 16:16
消化一个地方的另一个要诀,就是稀释人口构成比例

按照县城建设,自然除了二埠原本的几万台山人,开平 ...

江门外地人多,本土意识不强么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21-4-18 13:46:59 | 显示全部楼层
zgl0826 发表于 2021-4-16 10:28
讲句不好听的,现在三镇年轻人还有人认自己是新会的?别自作多情了

普通高中是大部分学生入读高等院校的必由之路。但自10多年前市直两区高中学校大力度整合后,市直两区公办高中数量不增反降。观察近十年江门市直和各市、区中考录取分数线发现,蓬江、江海两区的中考录取最低分数线比大部分市、区高几十到两百多分不等。

以2020年为例,蓬江区就读高中的最低分数线是637分,江海区是588分,新会区是466分,鹤山市598分,台山市407分,开平市442分,恩平市380分。市直两区与其他市、区录取分数差值最高达208分。这样一来,市直两区低于588分(甚至稍高于588分)的考生就不能在本地就读高中了,只能跑到新会、台山、开平等地报读高中。部分其他市、区的学校在公布成绩当天出现中心城区考生、家长排长龙的现象,而且报读要高出分数线几十分不等,择校费用也高。这所学校报不上,还要找其他学校,学生家长四处奔波,意见非常大。每年有很多学生因为就读不了普通高中只能报读职业学校。因职业学校学位也有限,部分连职业学校也读不了的学生只能提早进入社会工作或待业在家。这部分学生由于年龄较小,心智还不成熟,离开了学校的管教,容易误入歧途。

以上数据和现象反映出,市直两区学子入读普通高中难,高中教育资源分布不均衡问题日益凸显。造成该局面的主要原因在于自十几年前学校撤并后,新学校建设跟不上,导致蓬江区内普通高中学位缺乏,学位供需不平衡。随着粤港澳大湾区战略推进,村级工业园升级改造推进、后续外来务工人员不断增加、学生就读普通高中意愿逐年提升等因素,市直两区高中学位短缺矛盾将日益加剧,扩大市直两区公办高中学位建设已迫在眉睫。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21-4-18 13:47:49 | 显示全部楼层
本帖最后由 xinyi3 于 2021-4-18 14:06 编辑
xinyi3 发表于 2021-4-18 13:46
普通高中是大部分学生入读高等院校的必由之路。但自10多年前市直两区高中学校大力度整合后,市直两区公办 ...


原来大城市读高中这么难的吗?难怪大城市的人口素质这么差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21-4-18 13:57:51 | 显示全部楼层
新华社长春4月15日电题:莫让“名校”学区房坑了楼市害了教育!

新华社记者张建

近期,在一些地方,“名校”成了新城区土地出让、招商引资的工具——在土地出让之前,公布附近学校建设的消息,吸引地产商和消费者。“除了学校,没啥配套”“名校冠名,一挂就灵”等乱象层出不穷。对此,有关方面应有所警惕,莫让“名校”学区房坑了楼市害了教育。

首先,新城区批量复制的“名校”,不少只是名校冠个名——很多一线教师都是刚毕业的大学生,几乎没有任何教学经验。某大学教育集团负责进行管理、运营和资源服务的学校已达80多所,分布在全国20余个省份。如此庞大的布局,其教学是否过硬也不禁让人打个问号。

这类“名校”抬升了土地、楼盘价格,但对教育丝毫没有贡献,也影响了好学校的声誉。而如果是真的把高质量教学资源抽调到新学校,老校的教学质量如何保证?教育自有其发展规律,盲目、无序扩张,到头来只会害了教育。

再看这种发展模式,虽然能带来卖地收入迅速增长、追逐“名校”的人口流入、房地产市场短期繁荣等利益,但如果缺乏产业支撑,一旦“名校”光环褪去,剩下的就是难卖的楼盘和贬值的房产,最后埋单的恐怕还是百姓。这样的发展难以为继,透支的是整个城市的未来。

有关地方要把精力放在抓实经济发展上,加大义务教育投入力度,加快落实义务教育阶段教师轮岗交流常态化、机制化。这样,楼市、教育才能互相促进,良性发展。(完)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21-4-18 14:17:16 | 显示全部楼层
xinyi3 发表于 2021-4-18 13:17
江门外地人多,本土意识不强么

事实是因为五邑各地的本土文化太强,显得蓬江本地文化弱

五邑各地都有能吹的ip,新会有梁启超和陈皮,台山有海岸和铁路,恩平有温泉和冯如,开平有碉楼和红线女,鹤山最劲,易联联不知是多少人的偶像

相比之下,蓬江一直找不到什么好ip去宣传自己

别的地方不了解,以开平为例,小朋友自小就学这套教材,幼儿园小学初中三个版本

哪怕籍贯是黑龙江,这样学十几年,肯定有文化认同了



本帖子中包含更多资源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账号?注册

x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21-4-18 14:22:09 | 显示全部楼层
jiawa 发表于 2021-4-18 14:17
事实是因为五邑各地的本土文化太强,显得蓬江本地文化弱

五邑各地都有能吹的ip,新会有梁启超和陈皮, ...

挺好的,昨天在抖音看有个四川还是哪里的,在新会定居二十年了,也说讨厌江门

有时候想想大城市也蛮可怜的,说是市区,但什么文化都靠别人,之前那个什么网络经济学家到大城市某个超大型楼盘站台,一来就说新会陈皮很出名,也不知道下面的城市人怎么想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小黑屋|手机版|高楼迷

GMT+8, 2025-1-16 16:04 , Processed in 0.051963 second(s), 2 queries , Redis On.

Powered by Discuz! X3.4 Licensed

© 2001-2013 Comsenz Inc.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