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发表于 2018-4-12 00:40:55
来自手机
|
显示全部楼层
无意间搜索到这个帖子,看完以后很有感触,深为楼主对河北以及石家庄高教事业的殚精竭虑而感动。同时,作为山东高教界的从业者,对于楼主帖子里面对于山东高等教育发展的推崇,甚感惭愧。其实在层主看来,山东与河北高等院校相比较,只是半斤对八两。由于两所一流高校的存在,山东可能目前略好,但差距不大,依旧难以称得上教育强省。虽然楼主选取的三个比较对象,山东貌似都占据了优势。但实际上,河北最强的省属院校应当数河北工业大学与燕山大学。而山东的省属院校与这两个学校相比,甚至可以说略处下风,所以河北的朋友们也不必妄自菲薄,应对未来充满信心。尤其是燕山大学,这所以机械专业闻名的工科院校,在最近一轮学科评估中能取得一门A级学科,这在省属院校中相当不容易。看到很多回贴的朋友们都关注于搬迁河工大,其实在层主看来,搬迁燕山大学更有益处。一来燕大实力不亚于,甚至强于河工大; 二来燕大所在的秦皇岛恐怕经济条件不会好于石家庄,相比与从天津搬迁河工大,阻力会小很多。以山东的经验来看,能够实现学校搬迁的,都是从弱市搬向强市,双方实力相当都很难。比如山科从泰安搬去青岛,中石油从东营搬去青岛,滨州医学院从滨州搬往烟台,以及最近的泰山医学院从泰安搬到济南。而山东大学从济南搬往青岛一小部分就受到了极大的阻力,未来山大青岛校区如何发展还未可知。所以层主认为,与搬迁河工大相比,搬迁燕山大学是更为可能的一个方案。不过看了大家的回贴,层主感觉燕大似乎很跟中石油在山东有些类似。很多讨论的时候,大家都有意无意的忽略掉这个学校,可能因为是后来搬进来的缘故,大家对他们的认同感比较低。
另外,有些网友认为省内缺乏211高校,导致优秀高中毕业生流向外省。这确实是一个问题,但也并非无药可解。层主不太了解河北的情况,但以山东为例,很多行业实际上都有潜规则,在就业的时候会照顾本地学校。比如山东的四大行招聘,山财毕业生与211毕业生一个待遇。山师的毕业生,在省内初等中等教育界找工作的时候也不会遇到211壁垒。山东的煤矿行业则由山科毕业生占据主导。以上这三个学校都非211,但由于在本行业根深蒂固,校友众多,所以就业的时候障碍比较少。这种现象一定程度上缓解了山东211学校不足的情况,也为这些学校提供了比较优秀的生源。
至于楼主推崇的省研究院与高校合并的模式,山东目前推行的有三个,涉及医学,工业与农业行业。省医科院与泰山医学院合并,搬到济南成为齐鲁医科大学。这个学校实力以及前景最被大家看好。医科院实力较强,合并的省立医院也是全国前50的医院,泰山医学院只是借其本科生教育资质,原泰医人马不占主流。这也是为什么这所学校在济南而不是泰安。由于济南在建设国际医疗中心,所以这所学校未来将会有进一步的发展。但这所学校现在面临的主要问题,一是名称无法定下来。校名初选华东医科大学遭上海方面反对,后选齐鲁医科大学遭山大反对。另外还涉及到与山东大学以及济南大学的利益纠葛,目前比较难产。齐鲁工业大学与省科学院的合并最为实质。目前双方已经完成了合并,并且发展迅速。但由于省科学院在工科方面其实不具有太强实力,原齐鲁工业大学也只是在轻工业方面发展的比较好。因此这所学校未来发展前景颇受大家质疑。能否完成学校提出的未来发展成为全国工科50强学校,只能拭目以待吧。最后一个是省农科院与山东农业大学的合并。这本来是一个强强联合的选项,但可能由于双方彼此实力相近,谁也吃不下谁,目前这个事情已经没了消息,估计已经偃旗息鼓了。由此可见,如果科研院所与高校合并,必须一方强势一方弱势,两方实力接近则不太好办。
山东其实还有一个更大的举措,就是筹办中国能源大学。但是这个学校如何筹办,设在哪里,目前都是众说纷纭,尚无定论。
莎翁说过,幸福的家庭都是相同的,不幸的家庭各有各的不幸。作为同是高考大省兼高等教育弱省的冀鲁两省,其实有着很多相似的地方。但楼主说的一个观点我很赞同,那就是行动总比不行动好。河北高教错过了高校大合并的时代,山东虽然慢了半拍,但也进行了很多高校合并的举措,比如山东大学合并了山东医科大学和山东工业大学,青岛大学的合并组建等等。尤其是前者,颇受楼主推崇。但层主作为山大的校友兼内部人士,对这个合并其实有些一言难尽。这个合并虽然保证了山大一流大学建设中不掉队,但其中存在的问题,从合并之初一直到现在非但没有消除,反而愈演愈烈,并不像楼主描述的那么成功。在双一流建设方兴未艾的起点上,同为高等教育弱省的冀鲁两省,都面临着挑战与机遇,也存在着相似的问题。如果有人愿意看的话,我愿意单独开一个帖子,为石家庄的朋友们介绍山东高等教育的现状与思考,其中存在的成功的经验与失败的教训,供大家参考与交流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