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发表于 2017-11-13 10:57:55
|
显示全部楼层
明太原县城的前世今生
王春生
明太原县城,东临汾河,西拥龙山,南壤晋源新区,北接晋阳宫城遗址。是明洪武八年(1375)建在古晋阳城遗址南关村基础上的一座城池,迄今已有642年历史。在六个多世纪中,它历经世事变迁,沧海桑田。
明太原县城的前世
。。。。。。
明太原县城的今生
明太原县城从始建到兴盛再到衰落,历经坎坷磨难,但是城内的九街十八巷的城建格局保留下来。街巷、主要历史建筑的脉络、架构,仍完整地保持着明清特征,四条动脉大街东街与西街,南街与北街,纵横都不成一条直线,而是皆稍曲延伸交汇于十字街,一是从平面上体现着“凤凰城”凤凰翱翔时,东西两翼翅膀展开的状态和南尾北身躯摆动的姿势美,二是从传统的风水观上讲,东为避水怪,西为克山精。更主要的是,明太原县城承载弘扬了晋阳文化,使得太原2500年建城史得以延续。因此,在2011年太原市被列入中国历史文化名城名录时,明太原县城成为国家级历史文化街区,成为太原市申报国家级历史文化名城的重要支撑节点。由此,也给明太原县城复兴的今生,提供了基本保障。
明太原县城现有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晋源文庙一处;有太原市重点文物保护单位龙天庙、东岳庙(太山庙)两处;有晋源区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太原县城门、晋源关帝庙(老爷庙)、西街玉皇庙、晋源基督教堂、晋源财神庙、隆恩寺以及秦氏民宅、陈畏三故居、朱氏民宅等20处寺庙宅院;有太原市政府挂牌列入历史建筑的民居宅院47处;有从明清到民国年间保存较完整,具有历史价值的宅院179处等。尤其是宅院,主要有官宅、商宅、民宅三种类型,充分体现了北方黄土高原地域特点,主要有多进式三合、四合院落,单进式三合、四合宅院,前为商铺后为居室的宅院建筑形制。这些合院,中轴对称,两厢建房,有的还建有倒座,门楼照壁随宅院类型不同,而有繁简、高低的区别,充分体现了天人合一、长幼有序的传统思想。这些宅院及城内外的寺庙,构成了明太原县城的肌理,是不可或缺的历史文化元素和农耕文化元素。
2012年6月26日,是一个难以忘怀的日子,这一天,明太原县城的复兴工程正式启动。从工程启动到编制规划设计、宣传动员拆迁,再到复兴工程的建设,整个过程中,太原市委、市政府,晋源区委、区政府主要领导非常重视、支持,明太原县城的复兴工程被列为太原市重点工程。
从明太原县城复兴工程启动及今的五年时间中,市、区相关部门,晋源街道党工委、街办,晋源东街、西街、南街、北街四个村两委等上下配合,形成合力,有条不紊地开展了拆迁补偿安置方案的制定、包户宣传动员、宅基地实测核实、协议签订、拆迁、安置、复兴工程建设等阶段的工作。截止2017年6月底,在党员干部带头下,3010处宅院的居民服从大局,舍小家顾大家,认识到明太原县城的复兴是千秋大计,早搬迁早受益,相继签订了《拆迁补偿安置协议》,为明太原县城的复兴作出了贡献。
2013年按照复兴工程程序及先考古后复建修缮的原则,先行对压占城墙基址的宅院进行搬迁拆除后,即行考古发掘,收集城墙基础和城墙马面等数据资料。对于寺庙、楼、宅院等也采取同样的措施。依靠考古发掘的成果,以及《太原县志》、遗存的老照片等,进行高标准设计,做到修旧如旧。
2014年11月中旬,明太原县城的城墙、城门、瓮城修复工程启动,到2016年11月6日,东南西北四堵城墙合拢。仅用短短的两年时间,便完成了以往横跨明、清两个朝代,为时273年的城墙建设,并且宏伟壮观程度远超于明清之时。
修复后的明太原县城,城墙底宽13.5米、上宽9.7米、高11米,并在城墙外缘直立砌城陴垛口高2.06米,在城墙内缘直立砌女儿墙高1.02米。东城墙长737米、南城墙长1149米、西城墙长678米、北城墙加一小段东北处挡煞城墙(当地称王琼的纱帽翅)共1144米,总计周长为3708米。东城墙建有马面七个,西城墙六个,南城墙12个,北城墙13个,共计38堵马面,其中在36堵马面之上均复建了明代形制的二层砖木构敌台(敌楼),超过了明清之时共建敌楼32座的记录,且敌楼的建筑体量、建筑材料亦超越之。在城墙的东南巽位的一堵马面之上,复建了一座绿琉璃瓦覆顶的三重檐六角魁星楼,以恢复城邑之文风。在东北隅向东延伸的一小段挡煞城墙的马面上,建了一座砖木构的方形五层烽火楼,其高大雄伟程度远胜于旧楼。在东南西北四个城门上,各复建了一座重檐歇山顶城门楼,在东北、东南、西南、西北的四个城墙“L”形转角上,也各复建了一座重檐歇山顶角楼。城门楼、角楼均仿明代建造形制,“如鸟斯革,如翚斯飞”。四座城门外的瓮城、瓮城门洞、门额匾书也一如旧制。为适应现代防火、疏散、运输等需求,在四座城门或左或右处,设计建筑了各两个砖券的宽敞高大的便于应急的,与内环路相通的安全通道门洞。在四个内城门一侧,依古制各复建了一条上下城墙的马道和马道门楼等。
从2013年始到2017年6月,相继复建了城内外的秦家大院、太山庙、北瓮城玄帝庙、老爷庙(关帝庙)、春秋楼、三代阁、段氏祠堂、隆恩寺、窑神庙、财神庙、神召会教堂、文庙、鼓楼、宝华阁、龙天庙、姚氏道台府第,以及南街财神庙周围两处仿明清式四合宅院群组、西街西北角文化魅力区一部分仿明清建筑等19处寺、庙、楼、宅院。城隍庙、三官庙、县衙、布政分司、按察分司、察院、玉皇庙等正在进行扫尾工程。被太原市政府挂牌保护,较完整具有历史文化价值的45处宅院和护城河工程、金牛湖工程等,也正在规划修缮建设当中。
与此同时,位于晋源新区东区的万人安置小区,也在与明太原县城复兴工程同步进行征地、规划、设计、建设,一座座18层高楼已拔地而起,明太原县城内的居民不久将在配套工程竣工后,高高兴兴入住新居。
现今形似“丹凤朝阳,展翅飞翔”“城池凤翔余”的明太原县城已获新生。
2017年6月21日,经过修改的明太原县城的保护规划开始公示,保护范围将扩大,并将重点恢复传统街巷的肌理结构,恢复和再现原有的历史风貌,在保护过程中,将建成文化魅力区、生态引力区、商娱动力区、里坊活力区。按照《太原历史文化名城保护规划(2015—2020)》,整个复兴工程完工后,明太原县城将成为一处集休闲观赏、民俗风情、游客体验于一体的综合性历史文化旅游区。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