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 航
楼主: tony1980

[综合其它] 湛江综合新闻帖(新闻资讯都发在此帖子里)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20-8-24 22:26:09 来自手机 | 显示全部楼层
@

本帖子中包含更多资源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账号?注册

x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20-8-25 09:31:51 | 显示全部楼层
本帖最后由 cyx8280 于 2020-8-25 09:33 编辑

“全球最大客货滚装码头”拟10月开港
将更好地对接海南自贸港,催生广阔前景
2020-08-25 08:55 来源:湛江日报 作者:文/见习记者 杨雅丽 记者 曹龙彬 特约通讯员 谭总 图/记者 李忠分享到:
8月20日,记者走进湛江港徐闻港区南山作业区客货滚装码头(简称“徐闻港项目”),在碧海蓝天之间,徐闻港综合交通枢纽大楼雄姿尽展,银光闪闪,形如一只展翅高飞的海鸟,又如一条展翅跃回大海的鲨鱼。8条突堤码头列队延伸入海,1条防波堤如巨龙盘旋,将一湾碧波拥于怀內,气贯长虹。



晴空下的徐闻港的8号停泊位。

据了解,截至8月15日,徐闻港项目累计完成投资约18.18亿元,占总投资的106.2%。综合交通枢纽现场施工基本完成,剩余的屋面装饰板和幕墙精调平正在整改。目前,航标布设、港池及航道疏浚、水工工程、陆域形成软基处理、陆域配套建筑单体、U型桥、场地铺砌工程、电气设备工程、8台旅客登船桥、16座液压升降桥、2套TC-SCANFMG运输货车安检系统等已通过交工验收。环保设施及消防管线安装具备交工验收条件,计划近日验收,同时枢纽中心、给排水、智慧港口、绿化工程、交通标识工程等项目正在交工验收,将于10月1日开港运营。

勠力同心,铸就海峡新港

2017年1月1日,徐闻港码头正式开工,项目总投资约20亿元,如今全部工程已进入交工验收阶段,全体职工正勠力同心,正在完成设备及系统的联调联试,9月上旬开始模拟运营、开展实载试航,争取9月下旬完成项目竣工验收,确保10月1日开港运营。



工程技术人员正在调试汽车通过的检查设备。

据湛江徐闻港有限公司董事长张金虹介绍,徐闻港项目填海造地面积约为76公顷,港池面积56公顷,其中,建设有16个5000吨级普通客货滚装泊位和1个5000吨级危险专用滚装泊位,配套建设防波堤、航道、危险品检测站、综合交通枢纽、车辆待渡场、恶劣天气停车场及综合服务区等配套设施,是目前全球最大客滚轮渡码头。

徐闻港最引人注目的莫过于港口海陆交接处那亮红的液压升降码头。“旅客登船桥能根据潮水高低及船舶类型进行智能伸缩升降,也是技术含量满满的专利产品。”湛江徐闻港有限公司总经理陈德丰告诉记者,通过自动辅助船舶靠泊系统,可计算出船舶发出后吃水深度和重量,从而计算出适合在哪个泊位停靠,自动设计好停靠路线和泊位。海水有潮汐涨落,船舶有不同大小,这些“聪明”的旅客登船桥会根据潮位和客舱所在位置前后伸缩、上下调节、进行坡度调整,方便旅客上船。

智慧之港,提供便捷服务

当天,记者站在徐闻港综合交通枢纽大楼前,看到港口客运站、长途汽车客运站、城市公交、的士站、私家车接送点等路标。在该楼候船大厅,记者亲自感受体验了新港口多方式的验票通关,如直接凭借二维码和身份证或者“刷脸”验票,让旅客进港乘船更加便捷。



徐闻港候船大楼。

徐闻港的旅客登船方式与到机场登机相差无几,8个登船口如同机场的登机口,候船区到船舶之间有廊桥连接。无论是旅客购票、检票登船,客车购票、查验登船,还是货车购票、称重、查验登船,全过程都能在智能设备上完成,方便顺畅。

“综合交通枢纽大楼大门两侧就是自助售票机,购票后往前走几十米就能在智能设备上自助扫码验票,‘刷脸’进行人证比对,进入候船区。别看综合交通枢纽大楼很长,但经过动线设计优化后,8分钟以内旅客就能走到登船口。”项目负责人介绍,客货车过海,司机可以提前在手机上买好船票,开车进港后,只需要把车开过检测仪器就能完成查验,如没问题就能直接把车开上船。货车查验是在一栋小楼里进行,车开进去后,仪器会自动扫描车内货品,称重计算过海费用。检查人员根据扫描成像马上就能看出是否有夹带危险货品。车主还可绑定车牌号,无感支付车票。

徐闻港是广东省重点项目,徐闻港与海口新海港相距12海里,预计航程为1小时,仅为现在轮渡过海时间的一半。该项目设计车辆年通过能力为320万辆,旅客年通过能力为1728万人次,能满足琼州海峡2030年车辆、旅客吞吐能力的需求。

“目前,工人正在调试小车检测线等设备,通过智能检测过往车辆是否携带危险品等。进入码头,小车只需排一次队,20余秒即可通过。”该公司总经理陈德丰说,港口还预留未来接入高铁的接口,实现水路、陆路、铁路、城市公交的无缝对接,将徐闻港打造成一体式综合交通枢纽。

连心之桥,成就美好愿景

徐闻港将打通琼州海峡新通道,在综合交通枢纽大楼的“月亮门”实现“海上生明月”的美好愿景。



进入候船大厅的第一道检查设备,记者尝试已设置好的人脸识别设备。

记者走进候船大厅,跃入眼帘的是那独特的“月亮门”,与楼外海上的晴空浑然天成,既有“天空之镜”的惊艳,亦有“海上之镜”的深邃,可谓是“海天万顷碧玻璃”,即将成为湛江网红打卡景点。

据了解,徐闻港综合交通枢纽大楼是该项目的核心工程,其建筑面积约77000㎡,建筑风格设计与海洋文化、侨乡文化有机结合,传承广东居民的传统“嵌瓷”建造技艺。以纯粹、独特且具有东方古建筑传统设计元素的“月亮门”,呈现出“海上生明月,天涯共此时”的意境,将成为中国大陆最南端的“海角地标”,途经琼州海峡旅船的“明月”。

徐闻港的建设融合了岭南特色和海洋文化的设计风格,以打造环境友好型的绿色港口为目标,建设绿色环保、资源合理利用、低能耗、低污染的新型港口。以“智慧港口”理念,实现船舶停靠便捷化、旅客登船人性化、客运转接无缝化、车辆过检集成化、信息管理智能化,构筑跨琼州海峡的车、客、货黄金通道,建设“三位一体”的现代化水陆交通运输综合枢纽。

项目负责人表示,徐闻港可以真正实现公路、水路、铁路、城市公交的无缝对接,进一步提高客货滚装运输效率与服务质量,为过往大陆与海南岛的车辆、旅客提供安全、优质、环保、快捷的服务;同时,提升城市生活品位,促进徐闻港口经济发展,为湛江的大发展增加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徐闻港建成后,将成为国际一流、功能齐全、具有示范性的新一代客滚运输港口,也能更好地对接海南自贸港,催生广阔前景,成就“海上生明月,天涯共此时”美好愿景。
本文来源于湛江新闻网:http://news.gdzjdaily.com.cn/zjx ... ntent_2513688.shtml

本帖子中包含更多资源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账号?注册

x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20-8-25 10:21:21 | 显示全部楼层
zzd090852 发表于 2020-8-21 17:03
宝钢又做大了,宝武钢铁和山西太钢合并,无偿获得太钢51%股权

预计宝钢是要做全球钢铁老大,明年7月1日要投产湛江钢铁3号高炉,同时开工湛江钢铁4、5号高炉,届时总产量将达到2000万元吨钢铁。
近期多次看到湛江的官方媒体提到建设湛江汽车产业园,同时看到省的官方媒体说湛江要发展海工装备产业,现在搞不清楚湛江到底是想重点发展什么产业,难道想全面开花吗?
昨天省的新闻重提会给更多的政策给汕头和湛江,建设汕潮揭和湛茂都市圈,重点发展沿海经济带,看来省的发展方向有所调整,重新回归到支持沿海都市的建设轨道来。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20-8-25 12:46:11 | 显示全部楼层
cyx8280 发表于 2020-8-25 10:21
预计宝钢是要做全球钢铁老大,明年7月1日要投产湛江钢铁3号高炉,同时开工湛江钢铁4、5号高炉,届时总产 ...

什么新闻?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20-8-25 13:03:48 来自手机 | 显示全部楼层
cyx8280 发表于 2020-8-25 10:21
预计宝钢是要做全球钢铁老大,明年7月1日要投产湛江钢铁3号高炉,同时开工湛江钢铁4、5号高炉,届时总产 ...

今天省委会议,希望有亮点。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20-8-25 13:56:58 | 显示全部楼层

广东加快形成高质量发展区域经济布局
“一核一带一区”在各自跑道“赛龙夺锦”
2020-08-25 06:50 来源:南方网 骆骁骅字号减小字号增大
  粤港澳大湾区主要城市间1小时通达的交通体系正在快速铺建,湛江巴斯夫、惠州埃克森·美孚等一批引领性、标志性重大产业项目在沿海经济带接连落地,粤北南岭山区山水林田湖草生态保护修复工程纳入国家第三批试点……随着构建“一核一带一区”区域发展新格局向纵深推进,广东经济地理格局正在迎来深刻重构。

  作为贯彻落实ZSJ对广东重要讲话精神的重大举措,2018年6月,SW十二届四次全会作出构建“一核一带一区”区域发展新格局的重大部署,突破行政区划局限,全面实施以功能区为引领的区域发展新战略,成为我省新时期推动区域协调发展的总抓手。

  两年来,广东加快形成主体功能明显、优势互补、高质量发展的区域经济布局:珠三角核心区一体化进程明显加快,高质量发展动力源不断增强;东西两翼增长极逐步壮大,沿海经济带成为新时代广东发展主战场;北部生态发展区生态环境不断优化,生态屏障“家底”更厚更实。

  在各自跑道上“赛龙夺锦”,“一核一带一区”区域发展新格局渐次成形,广东区域协调发展取得新进展。

  今天(25日),SW十二届十次全会在广州召开,对加快构建“一核一带一区”区域发展新格局作进一步部署,将为我省推进区域协调发展吹响新号角、注入新动力。

  新布局▶▷

  高位推动构建区域协调发展新体制

  新的发展理念指引新的区域发展思路。面对广东区域发展不协调这一突出短板,SW从全省发展全局的高度,改变传统按地理方位简单划分珠三角与粤东西北,转变靠珠三角产业溢出带动粤东粤西粤北梯次发展的固有思路,提出以功能区为引领的区域发展新战略。

  2018年底,SW、SZF印发《关于构建“一核一带一区”区域发展新格局促进全省区域协调发展的意见》,明确“一核一带一区”施工图,标志着区域发展新格局建设进入全面实施阶段。

  两年来,广东坚持高位推动,构建起区域协调发展新机制。

  SW、SZF将构建“一核一带一区”区域发展新格局放在全局工作的突出重要位置加以推动。SW十二届六次全会对这一重大部署进行优化完善提升,此后专门召开推进会作出全面部署,并先后在SW十二届七次、八次、九次全会以及全省推动制造业高质量发展大会上,对进一步推动完善“一核一带一区”区域发展新格局作出部署安排。SZF相继召开粤北、粤东、粤西、珠三角、广州、深圳六场片区现场会,推动新的功能区战略落到实处。

  在省实施《珠江三角洲地区改革发展规划纲要(2008—2020年)》领导小组和省促进粤东西北地区振兴发展协调领导小组的基础上,广东整合成立省区域协调发展领导小组,统筹协调和研究解决全省区域协调发展的重大问题。

  两年来,广东坚持“量体裁衣”,搭建起区域协调发展政策体系。

  不再简单考核地区生产总值指标,广东探索差异化考核评价体系,构建广东高质量发展综合绩效评价体系,创新采用分类考核办法,根据“一核一带一区”区域发展新格局,将全省分为三个区域设置指标,发挥绩效评价的激励和导向作用,推动各功能区高质量发展。

  着眼推进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广东加快建立与区域发展新格局相配套的省级财政转移支付体系。省财政探索实行生态转移支付,2019年,安排北部生态发展区均衡性转移支付资金和生态保护区财政补偿转移支付资金共248亿元,在上年度增长30%的基础上,再增长15%,不断夯实支持打造生态屏障的财力基础。

  近日,广东印发方案,明确对粤东西北地市辖区内设计时速350公里跨市高铁重点项目资本金由省级财政全额承担,持续完善基础设施投融资体制,进一步减轻欠发达地区市县负担。

  新路径▶▷

  精细施工集聚区域发展新动能

  打破传统思维定势和路径依赖,在新的发展战略指引下,广东抓住关键重点环节精细施工,正在蹚出一条区域协调发展新路径。

  ——粤港澳大湾区强势牵引“一核一带一区”。

  紧紧抓住粤港澳大湾区建设重大历史机遇,广东统筹推进、一体实施两大战略,以“一核一带一区”全面对接大湾区、融入大湾区。

  不久前,粤港澳大湾区城际铁路建设规划获批复,计划总投资4741亿元、实施总里程达775公里的新蓝图,将构建大湾区主要城市间1小时通达、主要城市至省内地市2小时通达的交通圈。

  两年来,“轨道上的大湾区”构筑起融湾发展大动脉,加速引领珠三角对接港澳加快优化发展步伐,沿海经济带与大湾区高水平互动发展,北部生态发展区接入湾区大市场。

  ——创新加快形成“一核一带一区”动力源。

  以创新为战略支撑,广东最大限度释放各功能区发展动能。

  科研“国之重器”纷纷落子广东。位于东莞的中国散裂中子源投入运行、中科院强流重离子加速器装置在惠州动工、江门中微子实验站建设有序推进,一批重大创新载体正在珠三角拔地而起,夯实基础研究,酝酿广东蓄势待发的新动力源。

  两年来,深圳前海,珠海横琴、广州南沙、深圳河套等一系列创新“支点”,正串起珠三角“创新项链”,随着汕头、湛江等各地省级实验室挂牌运营,广东加速形成更广泛的合作创新热潮。

  ——区域协作优化完善“一核一带一区”动力传导机制。

  以区域产业共建和对口帮扶为抓手,广东推动形成以珠三角核心区为主动力源、沿海经济带为主动力轴,辐射带动北部生态发展区的动力传导机制。

  公共卫生应急物资产业园揭牌、重大项目集中动工签约、与金融机构签订合作协议……最近,国家城乡融合发展试验区广清接合片区动作频频,显示广清一体化已摁下“快进键”。

  两年来,以深汕特别合作区、广清经济特别合作区为代表的新型协作机制,成为全省区域协调发展的创新典范。正在酝酿出台的新一轮对口帮扶政策,推动发展动力在传导中放大,在放大中不断强化协调发展。

  ——交通先导引领“一核一带一区”功能布局。

  立足区域功能定位,广东在促进均衡通达基础上差异化布局交通基础设施。

  6月6日,江门台山的黄茅海跨海通道项目打下第一根钢管桩,这是继港珠澳大桥、深中通道之后广东又一跨海通道工程,将改变粤西沿海与湾区核心通道单一的现状。

  两年来,广汕、汕汕高铁加快建设,广湛高铁动工建设,珠三角通往粤东粤西沿海双通道加快畅通。在今年6月印发的高速公路网规划(2020—2035年)中,我省计划新增高速公路47条约2185公里,贯通全省的交通主骨架日益清晰明朗。

  ——城市群崛起支撑“一核一带一区”协调发展。

  构建协同发展机制,广东蓄力增强都市圈辐射带动作用,以空间格局的优化支撑区域发展的协调。

  近日,广东提出制定广州、深圳、珠江口西岸、汕潮揭、湛茂都市圈发展规划,在打破行政边界、构筑跨区域联动协调机制方面迈出关键一步。

  两年来,广深强化双核驱动、双城联动,不断放大辐射效应;广州、深圳与湛江、汕头探索深度协作,推动形成“双核+双副中心”动力机制;湛茂阳召开首次联席会议,协同推进沿海经济带西翼高质量发展,各功能区中心城市不断提升发展能级,新增长极正加速形成。

  新气象▶▷

  差异化发展催生区域发展新局面

  依托各功能区的基础条件、资源禀赋、比较优势,两年来,珠三角核心区、沿海经济带、北部生态发展区各尽其能、各展所长,在各自赛道上竞跑,推动广东形成各具特色、协同共进的区域协调发展新气象。

  在珠三角核心区,通过推动深度一体化,建设国际科技创新中心,吸聚创新资源和高端产业资源,高水平要素资源加快聚集,全省发展主引擎效能不断放大。

  为破解日益凸显的资源配置碎片化问题,顺德全力向村级工业园发起全面总攻,启动改造138个园区312个项目,累计完成土地整理3.7万亩、复垦复绿3931亩,为培育制造业新动能释放资源、腾出空间。

  “腾笼换鸟”马不停蹄,全省打响珠三角核心区村镇工业集聚区升级改造攻坚战,今年将全面摸清土地利用底数并实现动态监测,实施改造面积不少于1.2万亩。

  创业板注册制首批18家企业上市,总投资超过4000万美元渣打银行大湾区中心落户广州……加速向珠三角高新技术产业流动的资本用脚投票,释放强烈信号,筑起珠三角创新驱动之“笼”,壮大创新发展之“鸟”。

  在沿海经济带,通过发展高水平临海产业,全省经济发展主战场激战正酣,全省经济新增长极动能澎湃。

  风电产业巨头云集南海之滨。2019年11月,揭阳GE海上风电机组总装基地开工,阳江全力推进海上风电全产业链集聚发展,汕尾加快打造海上风电集群,广东30个近海浅水区海上风电项目全部核准。

  在西翼,一批钢铁、石化、风电装备、核电等重大项目“落地成根”,推动粤西沿海重工业带成势起飞;在东翼,粤东LNG、中石油炼化一体化、惠来临港产业园海上风电等项目逐步铺开,推动粤东临港特色工业集群连绵成串。

  依托大项目、大园区,广东构建起世界级沿海产业带,形成点上成聚、串珠成链扩张态势,建起产业发展之“笼”,培育实体经济之“鸟”。

  在北部生态发展区,以高水平保护引领高质量发展,生态优先、绿色发展之路更实更稳,全省重要生态屏障进一步筑牢筑实。

  共抓生态环境大保护,粤北全力推进南岭国家公园创建工作,确保高质量生态供给。

  共建大农场大花园,粤北有效对接湾区大市场,韶关、梅州、河源、云浮、清远49家企业(基地)被列入第一批粤港澳大湾区“菜篮子”生产基地,菜篮子、果盘子、米袋子、水缸子成色更足。

  共谋发展绿色低碳工业,位于韶关的华韶数据谷项目,将在5年内建成拥有5万个机柜的绿色数据中心,成为粤北力促产业生态化的生动注脚。

  从划定生态保护红线到追求“一张生态蓝图管到底”,从实施生态系统保护和修复工程到统筹山水林田湖草系统治理、从果断淘汰“三高”产业到出台生态功能区产业准入负面清单,粤北构建起生态安全屏障,扩展绿色生态空间,不断加固生态保护之“笼”,引入绿色发展之“鸟”。

  南方日报记者 骆骁骅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20-8-25 13:57:52 | 显示全部楼层
cyx8280 发表于 2020-8-25 10:21
预计宝钢是要做全球钢铁老大,明年7月1日要投产湛江钢铁3号高炉,同时开工湛江钢铁4、5号高炉,届时总产 ...

问题是汽车产业、海工装备产业,都没下文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20-8-25 14:09:21 | 显示全部楼层
iamrobot 发表于 2020-8-25 13:57
问题是汽车产业、海工装备产业,都没下文

汽车产业园是今年才重点提出的,可能湛江已经有些意向项目在洽谈中;海工装备原来是与中船重工谈的,现在中船集团刚完成合并重组,预计还要和新成立的中船集团谈。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20-8-25 14:46:45 | 显示全部楼层
看看今天在广州开的会有没有具体的扶持政策给湛江汕头了,毕竟年初人大会公开表态支持湛江汕头,现在经过大半年了看看有没有酝酿出具体计划来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20-8-25 20:39:59 | 显示全部楼层
李忠的南三国力可能把中国联塑拉来开发,南三的自来水厂好像也是借联塑的力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20-8-25 21:14:49 | 显示全部楼层
最近 省府所谓的1+1+9 这个概念很火,很多地方都多次提到!!不知道有没有什么具体项目给到湛江!!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20-8-25 21:37:02 | 显示全部楼层
梦幻A梦 发表于 2020-8-25 20:39
李忠的南三国力可能把中国联塑拉来开发,南三的自来水厂好像也是借联塑的力

联塑挺有钱的,拉多一个来,有多点实力,不然这么大的饼,没恒大那么有钱都不知道要几十年才能建起来。龙江的他们自己建的商场和酒店不错,龙江联塑万怡配套服务都挺好的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20-8-26 09:05:41 | 显示全部楼层
       老是看到有些湛江人不够自信,湛江所要做的就是将交通做好,将营商环境做好,这样经济就会在中国大发展的浪潮下,获得快速发展,而不是守着湛江良港这个金饭碗喊穷,被别人嘲笑。
       为此再次重提一下,东海岛上的宝钢、中科炼化、巴斯夫等项目,LD的推动是起了一点作用,但关键的还是湛江的深水港和湛江的地理位置吸引它们,否则这些世界500强也不会傻到,在LD的支持下就拍拍脑袋将几千亿投资进去,
      
       关于深水码头的码头吨位主要是与码头水深有关系,因为越大的船一般吃水深度越高。1万吨级吃水8.3米;10万吨级集装箱总长346米,型宽45.6米,型深24.8米,满载吃水14.5米;20万吨级船舶吃水为18米;30万吨级为24米;50万吨级为30米以上。
        宁波港进港航道水深18.2米,超过15米就是深水港。宁波港万吨级深水泊位64座,5至25万吨级特大型深水泊位33座。舟山港万吨级以上泊位就47个。而且舟山一般走海铁联运,卡车运货进去毕竟成本高。至于洋山港深水码头也就30几个。北仑港是世界著名的深水港,宁波舟山港的集装箱运输都在北仑港,舟山部分的港口主要承担江海联运功能。还有,宁波-舟山本来就是一个港口体系的,只是舟山独立为地级市被行政区划人为割裂了,现在的合并只是回归原状而已。
       广东深水码头的情况:广州港,深圳港,珠海港,汕头港等这些贸易大港暂时都局限于航道水深原因而建设不了30 万吨级别的大型码头。广州港近期正在挖航道,完工后是水深17米,满足10万吨级和15万吨级船舶双向通航,根据目前的统计,广东已经建成或正在建的30万吨以上级别的深水码头只有四个港口,其分别为湛江港,茂名港,惠州港,揭阳港。潮州,阳江等地区未来规划建设30万吨的港口码头。
       另外提一下,能直接靠泊30万吨的天然顺岸码头世界上也找不到几个(湛江港就是其中之一)。其他不是天然顺岸码头这种泊位通常是离岸单点泊位(茂名港之前的离岸单点泊位、惠州港),大致就是泊位处于外海(离岸有一定距离)然后通过类似超长栈桥连接陆地。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20-8-26 10:50:38 来自手机 | 显示全部楼层
宣布了!郑州、西安、合肥、昆明,正式晋级! 财经白话 08-25 22:28优质创作者,财经达人 关注  作者:公子不悔  01  本号说过,国内所谓的一二三四五线城市划分,都不是官方划分,也没有官方定义标准,只是民间一些机构的行为。  久而久之,就变成了一种约定俗成的说法。  各个机构划分存在一定的差异性。  北京、上海、广州、深圳,这四个一线城市没有争议。至于成都、杭州、南京、武汉、天津、重庆、青岛、苏州等,有人说它是二线城市,第一财经偏偏又创造出了一个新概念“新一线”,将他们划入了新一线。  新一线阵营中,还有佛山、东莞,2019年的新一线城市中甚至还有昆明,但有些业内人士仍将佛山、东莞、昆明视作三线城市。  各种说法不可尽信,很多机构提出这些排名,很大程度上是为房地产商服务,提供概念和噱头。  国际上比较公正客观的、也是国际公认的划分城市的机构,是GaWC。  这几天,GaWC就公布了2020世界城市名册,今天的主题,就是来看看这份新的排名。  GaWC是一个由欧美学者组成的学术机构,被认为是世界城市体系研究领域最为重要和权威的报告之一。  这个机构每年都会根据多个维度,发布一份世界城市排名,等级包括Alpha(一线城市)、Beta(二线城市)、Gamma(三线城市)、Sufficiency(自给自足城市)四大等级。  四个等级又有细分,Alpha++、Alpha+、Alpha、Alpha-,Beta+、Beta、Beta-,Gamma+、Gamma、Gamma-,以及High sufficiency、sufficiency。  考核标准很多,比如国际知名度、参与国际事务深度、人口规模、对接世界交通便利度、城市内部交通、国际金融机构与国际企业总部数量、综合经济实力、发展水平、科技创新能力等等。  02  2020年最新世界城市排名中,伦敦与纽约两个雷打不动的城市,依然处在全球城市最高等级Alpha++的位置上。  中国香港、上海、北京和日本东京、法国巴黎、阿联酋迪拜、新加坡,处在Alpha+之位。  可以看到,在内地,北上广深虽然同处一线城市,但在国际划分中,仍有高低之别。北京、上海显然要高出广州、深圳一个身段。  为了更好地对比国内城市排名,下面本号不说国外城市,只汇总国内城市的排名:   此外,另外入选Gamma(三线城市)的,全球范围内共83个城市,我国有8个城市,包括青岛、苏州、昆明、合肥、海口、福州、太原和哈尔滨。  没有对比,就没有上海,不妨看下2018年中国城市的排名情况,前后进行一下对比。   透过上面两张图发现:  1、正如上面所说,北京、上海、香港、广州、深圳、台北,虽然都是国内一线城市,但在国际上,京沪港要比穗深台等级更高。  2、广州,这些年被各种调侃,时而拿来与深圳比,时而拿来衬托杭州,更有甚至扬言杭州取代广州,组成了北上深杭。上半年,重庆GDP超越广州,又被媒体说了好一阵子。  从国际排名来看,广州位次却有下滑,深圳也在不断上进,但整体来看,广州的排名已经在深圳之前,更不要说杭州了。  理由很简单,深圳虽然有深交所这个国际金融机构,占了一定优势,但广州有65个领事馆,内地仅次于京沪,深圳一个都没有。  此外,白云国际机场国际航线远多于宝安国际机场,在对接国际方面,广州比深圳更深入。  还是那句话,用赵本山的话说,你大爷终究还是你大爷。  3、成都排名在重庆、杭州之前。  成都与重庆这对西南CP,一直在争夺西南地区的话语权,比拼谁才是西南老大。  两座城市的资金总量这些年也一直很胶着,时而成都领先,时而重庆在前。  在管理层眼中 ,两座城市同等重要,管理层期望两座城市一起成长,合力带动西南地区发展,所以在给利好时,一般都是打包给到成渝,不会单独给。  比如国家中心城市给了成都和重庆,国家级新区给了成都和重庆,国际综合交通枢纽给了成渝,陆海新通道给了成都和重庆……  至于成都与杭州,本来是八竿子打不着的两座城市,但因为新一线城市排名,两座城市在媒体笔下杠上了。  新一线城市,每年成都都以100分的成绩位居榜首,但有很多人认为,杭州才是新一线领军城市。因为杭州资金总量距离一线最近,规模仅次于京沪穗深,其他方面,如独角兽企业、人工智能企业、上市公司数量等,都是最接近一线的城市。  但在国际机构的眼中,成都在前,重庆、杭州在后。  第一,成都总领事馆数量20个,重庆只有12个,杭州和深圳一样,一个都没有。  第二,成都双流国际机场国际航班数量、吞吐量,均高于重庆和杭州。  目前成都的位次还在不断上升,2018年成都还是Beta-,今年已经升至Beta+。  2021年,成都天府国际机场将交付使用,届时对接世界更加便利,相信成都在世界城市排名中的位次,还会继续上升。  03  4、需要重点说一下的是郑州、西安和合肥、昆明。  世界二线城市的,全球范围内共91个城市,包括我国的13个城市,其中就包括郑州,另外还有成都、天津、南京、杭州、重庆、武汉、长沙、厦门、沈阳、西安、大连和济南。  郑州、西安首次晋级为世界二线城市。  Gamma+(世界强三线)排名中,我国有四座城市,青岛、苏州、昆明、合肥。  合肥、昆明也是首次入选世界强三线城市。  郑州、西安晋级为世界二线,合肥、昆明晋级为世界强三线,均与四座城市的发展速度有关。  郑州、西安这几年分别被支持建设为国家中心城市。国家中心城市,从某种角度来说,就是彰显中国在世界的形象而存在。  此外,郑州、西安今年又被定位为中欧班列枢纽城市,成为了中国连接西亚、中东、欧洲的桥头堡。西安更是坐上了中欧班列开行数量的头一把交椅。   郑州方面,是国内首个被设立国家级航空港经济综合示范区,其定位就涵盖国际航空物流中心、以航空经济为引领的现代产业基地、中国内陆地区对外开放重要门户。  仅这两项定位,就在对接国际上胜过了很多城市。  此外,郑州与西安这几年人口规模也迈入了千万量级,这也是国际机构核定排名的参考指标之一。  至于合肥,晋级也是预料之中的事情。之前本号分析过合肥,它如同一匹黑马,GDP国内排名在超越太原、南昌之后,去年一口气超越了西安、福州、烟台、南通,一路斩落6员大将。  此外,根据数据统计还能发现,过去十年,合肥在GDP增速、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增速、资金总量增速、财政收入增速、进出口总额增速、常住人口增速、人均可支配收入增速等多个维度的综合排名,在内地39个主要城市中,位列第一。  最最关键的是,合肥的科技创新能力上获得了质的提升,而这个指标正是国际排名机构所看重的。  合肥在中国科学技术大学与科大讯飞的推动下,已经成为了国家人工智能试验区和中国第三座综合性国家科学中心。  至于昆明,国内知名度确实不如头部城市,但你要知道,昆明是中国面向东南亚、南亚的门户。  有这个身份在,你才能明白,为何昆明经济体量不高,人口不多,但昆明长水国际机场的旅客吞吐量却能长期霸占在前列。   2019年各机场排名中,昆明长水国际机场位列第6,仅次于北京首都国际机场、上海浦东国际机场、广州白云国际机场、成都双流国际机场、深圳宝安国际机场。 ..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20-8-26 10:59:45 来自手机 | 显示全部楼层
第一财经机构偏爱佛莞,把佛莞列入新一线,很多机构把佛莞列为三线,最近有国际机构把海口列入世界三线,显然佛莞在国际眼中比不上海口。所以说都是些机构在为房企服务,看看就好,还是咱们的副中心来的实在,昨天的省会,连珠海也不再提副了,广东应该是二主二副吧。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小黑屋|手机版|高楼迷

GMT+8, 2025-2-13 19:40 , Processed in 0.102543 second(s), 3 queries , Redis On.

Powered by Discuz! X3.4 Licensed

© 2001-2013 Comsenz Inc.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