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 航
楼主: 蛟矶烟浪

[大江南北] 文都桐城

[复制链接]
 楼主| 发表于 2013-7-5 15:42:13 | 显示全部楼层
代表人物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13-7-5 15:43:09 | 显示全部楼层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13-7-5 15:43:58 | 显示全部楼层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13-7-5 15:44:55 | 显示全部楼层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13-7-5 15:45:55 | 显示全部楼层
影响
桐城派在清代文坛上影响极大。时间上从康熙时一直绵延至清末;地域上也超越桐城,遍及国内。主要人物戴名世、方苞、刘大櫆、姚鼐之外,还有方氏门人雷铉、沈彤、王又朴、沈庭芳、王兆符、陈大受、李学裕,刘大櫆门人钱鲁斯、王灼、吴定、程晋芳等,姚鼐门人管同、梅曾亮、方东树、姚莹等。追随梅曾亮的还有朱琦、龙启瑞、陈学受、吴嘉宾、邓显鹤、孙鼎臣、周寿昌、鲁一同、邵懿辰等。道光咸丰年间,曾国藩鼓吹中兴桐城派,但又以“桐城诸老,气清体洁”,“雄奇瑰玮之境尚少”,欲兼以“汉赋之气运之”(吴汝纶《与姚仲实》),承其源而稍异其流,别称“湘乡派”。
桐城派的“载道”思想,适应清朝统治者提倡程朱理学的需要;“义法”理论,也能为“制举之文”所利用,故得以长盛不衰。他们在矫正明末清初“辞繁而芜,句佻且稚”(方苞《书柳文后》)的文风,促进散文的发展方面也起了一定的作用。姚鼐编选《古文辞类纂》,流传尤广。
200余年前的桐城文派不能一概否定,正如梁启超在《清代学术概论》说“不能以其末流之堕落,归咎于作始”。桐城文学,便转折到了现当代历史阶段。“天下文章其在桐城乎!”是对桐城的赞誉,同样当代桐城文学仍然生机蓬勃,尤其以潘承祥先生创立的中国桐城赋派为代表。桐城赋派的作家群,站在桐城丰厚的文化积累上,透过文化地域政治这些表层的东西,以桐城赋的新形式,创造了桐城文化的又一个活跃蓬勃的时期。桐城辞赋文学是人学,桐城辞赋作品应该能够反映一个时代深处真实的东西,引起人们对生活、社会、时代、以及生命的思考。当代桐城辞赋文学,以社会百科全书的规模记录社会变迁和历史沧桑,具有永久的价值。学者王泽生选集,系统化地总结了桐城辞赋作家的创作实践;潘承祥大师的作品最为经典。当代桐城辞赋文学,原汁原味。既反对形式上拟古倾向,又主张生活创造,对唐宋清以来古文运动作出了新的诠释,在桐城文学史上具有积极意义。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13-7-5 15:46:53 | 显示全部楼层
文都
桐城被誉为“文都”,主要因为桐城派在清代时期的极大影响力。
桐城派理论体系完善,创作特色鲜明,作家众多,作品丰富,称雄清代文坛长达200多年,在国内外都产生了广泛而深远的影响。
桐城派早期的重要作家方苞、戴名世、刘大櫆、姚鼐都是桐城人,故后人称他们所开创的散文流派为桐城派。虽然后来桐城派的作家并不都是桐城人,如梅曾亮、管同、曾国藩、张裕钊、林纾等,但桐城籍作家仍占很大比重,著名的的有被称为“小方、戴、刘、姚”的方东树、戴钧衡、刘开、姚莹及方宗诚、吴汝纶、马其昶、姚永朴等。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3-7-5 15:49:08 | 显示全部楼层
现在的女朋友是桐城的 好想去那看看 她说大街上都是美女 当然了 她也是个漂亮菇凉 呵呵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13-7-5 15:49:52 | 显示全部楼层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13-7-5 15:50:54 | 显示全部楼层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13-7-5 15:52:30 | 显示全部楼层
文派
  
滥   觞


导语:在桐城派未形成以前,邑内有识之士即鄙弃时文,倡导古文写作。在理论上,方以智(1611--1671)提出端本于经,练于要史,修辞于汉,析理于宋的崭新见解,其《文章薪火》推崇左(传)国(语)班(固)马(司马迁)韩(愈)欧(阳修)之文,对后来桐城派的形成有直接影响。在创作上,钱澄之(1612-1693)摒弃八股文,专治经书古文,其作品为后世桐城派作了示范。其后戴名世赋予古文强烈的战斗精神,注重发挥古文的社会作用,开桐城派古文艺术形式之先河。其文学倾向和艺术渊源与桐城派基本相同,对方苞影响至深。


创    始


导语:桐城派古文创始于方苞。针对清初文坛重道轻文、无病呻吟的不良风气,方苞上继归有光的遗绪,以复古为革新--寓革新于复古,倡导“古文义法”的理论原则,并把“雅洁”--作为品评文章优劣的标准。方苞在理论上和创作实践上作奉行的义法说,是桐城派文论的基石,为其追随者开辟了道路。方苞也被尊为桐城派“三祖”。


发    展


导语:在桐城派发展、成熟的过程中,刘大魁是上承方苞、下开姚鼐的关键人物,是桐城派三祖之一。在散文理论上,他提出了“神气说”,侧重于对古文自身规律和审美特质的理论探讨,补充了方苞未发之意;其文章宏肆绚烂,富有诗意。在他的间接影响下,产生了桐城派的支流--以恽敬、张惠言为代表的阳湖派,桐城派的影响也日益扩大。


兴 盛(上)


导语:桐城派发展到乾、嘉时代,逐渐进入其鼎盛时期。“三祖”之一的姚鼐,融会方、刘,以古文理论为中心,沟通诗歌、辞赋等文学样式以及时文,建立起相当完整的理论体系,影响浸渍,蔚然时风。姚鼐因此被公认为桐城派的集大成者。桐城派的名称,就是在姚鼐时期才得以确定的。此后,本邑学人追踪奋发,外藉学者转相传授,形成遍布全国的作家群,而以“姚门四杰”梅曾亮、管同、方东树、姚莹(一说刘开)为代表的“正宗”传人,在当时社会危机和民族危机日益加剧的大背景下,一方面维护和发扬桐城派固有的思想和文学传统,另一方面因时而变,特别是在鸦片战争中,桐城派作家表现了强烈的爱国热情,撰写了一批有物有序的好文章,不失其在文坛上的正统地位。


兴 盛(下)


导语:从太平天国农民运动兴起到十九世纪末,桐城派进入衍变时期,以曾国藩为核心,形成桐城派的变体“湘乡派”作家集团。他们在新的历史时期对古文创作提出了一些新的要求,进一步充实和发展了桐城派基本理论,一定程度上补救了桐城派古文柔弱的流弊,桐城派由此呈现中兴局面,流衍更广,人数更多,势力更大。这时期不少桐城派作家面对国家危难,力主变法,提倡改良,主张向西方学习以图自强,“曾门四弟子”张裕钊、吴汝纶、黎庶昌、薛福成都写过不少这方面的文章。


式 微


导语:1911年,辛亥革命爆发,中国进入了民主共和阶段。随着清王朝“治统”的垮台,桐城派200年“文统”也失去了依傍。新文化运动兴起,胡适、陈独秀、钱玄同等先后向桐城派发起进攻。戴、方、刘、姚及明前后七子被视为“十八妖魔”、桐城派被称为“选学妖孽”、“桐城谬种”,不得不败下阵来。此一时期,桐城遗裔的代表人物有林纾、严复、姚永朴、姚永概、马其昶等。



评分

1

查看全部评分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13-7-5 15:53:46 | 显示全部楼层
画派  
    提到素有“人杰地灵”之誉的安徽“文乡”桐城(现属安庆市),人们自然会联想到久负盛名的“桐城派”文化。“秉性孤傲,文思泉涌”的大文士“戴名世、方苞、姚鼐”等等皆领“桐城派”文化之主流。
      实际上,桐城不只是“文派”著名,“桐城画派”也可谓独具特色。因“文派”之名太盛,而忽略对“画派”的开发研究,这是十分遗憾的。据查有关资料得知,明清两朝,桐城县画家就达一百多人。一县之中,能涌现如此众多之画家,这在历史上也是极为少见的。
      北宋时期,闻名天下的大画家李公麟(人称李龙眠,桐城龙眠山庄今坐落在龙眠乡双溪村李庄,遗迹尚可辨认),就是开“桐城画派”的杰出人物。《安庆府志》曾载:桐城龙眠山“擅江北名山之胜,宋李公麟归老于此。”由此可见,李氏晚年就终老于家乡桐城龙眠山。李龙眠由于精湛无比的绘画(白描)造诣,故在中国画史上占有很重要的历史地位。且与“苏轼、苏辙、黄庭坚”等大学士相交笃厚,诗画畅游于天地之外。明桐城名士孙中夔有诗曰“居山庄犹在,园林看转移。山川浑日旧,花鸟自今时。月散花椒影,烟沉兰竹枝。闲来搜胜迹,登临客心悲。”可见其对李龙眠的追思之。
      被世人尊为“父子宰相”的大学士张英、张廷玉父子,不仅官拜一品,且家族世代及第登榜者甚多,故深受清帝之恩宠。
      廷玉长子张若霭高中雍正十一年(1723年)榜眼。雍正(胤 )亲授内阁学士、礼部侍郎,直南书房。廷玉十分自豪地说:“我家门有幸,世代簪缨,有望!”然天不延年,若霭随扈五台,马上绘图,呕血卒(年方34岁)。呜呼!英年早夭,闻者痛惜也。
      张若霭,字景采,号晴岚,室名藕香书屋。工书画,精鉴赏。凡清内府所藏之名画,悉经其品鉴赏题。由于所见名画甚多,故使自己画艺速进。其山水、花鸟作品,胎息王谷祥、周之冕之遗貌。仿王元章《疏影寒香图》可谓入王画之神韵,荣膺中国古代名画之一,此画现珍藏于北京故宫。《石渠宝笈》、《国朝画征续录》、《宋元明清书画家年表》及《笔啸轩书画录》等书对其绘画造诣多有很高之赞誉。
      廷玉次子张若澄,字镜壑,号默耕、龙眠山樵,室名绣碧轩。与兄一样,中乾隆十年(1745年)进士,授编修,直南书房。三充乡、会试同考官,一主湖南乡试,历官内阁侍读学士;工画山水,所存代表作《秋林叠峰图》及临文征明《溪山深雪图》赏玩后,令人矜平躁释。依据《熙朝名画续录》载:镜壑擅画《秋林迭嶂》。其画深得皇家御府之赏识,多被内府珍藏。乾隆帝在欣赏其所画的一幅《梅花图》后,兴而题诗褒奖,以视器重。
      桐城张氏一门,世代为官,深受皇上之恩典,可谓“门第荣耀,世不多见”。其家族能诗善画者不乏其人,为奠定和继承“桐城画派”的健康发展,是功不可没的。
      今奉上桐城画家吴廷康《耄耋大年图》中堂画,以求共赏。
      吴廷康(1799--1873年)字赞府,号元生、云山、晋斋等;桐城人,善书画,性嗜金石考证;进士出身,道咸间在浙江某县为官十数年。祝嘉《书学史》赞其为“篆隶铁笔,直窥汉人”。尝以为“汉晋钟铭、印文、铜器、碑帖、瓦当之属,可一一取证砖文。”家藏古物甚多,皆亲手摹勒考辨。
      此幅《耄耋大年图》,纵98厘米,宽46厘米,纸本立轴。画面构图空灵,笔墨极富金石之气。作者写竹寥寥数笔,皆古意盎然。一悬空山石上,侧面站立一只黑猫。猫在落墨过程中,仿似一笔完成,墨团效果甚感遒厚滋润,生动传神,正静静地注视着远处刚刚飞来的一只蝴蝶。画面着墨无多,然意境灵动致远,顿使画面鲜活。
      画右上题有一诗,颇有意境。诗曰“富贵身常乐,平安意太和。只(祗)因惊蝶梦,乘隙捕来多”,落款“云山作”(吴廷康号),盖朱文叠篆“吴廷康印”,左下一闲印模糊不可辨。《迟鸿轩所见写书画录》、《清代画史补编》、《宋元明清书画家年表》等皆给予其书画很高之评价,其书画“安博”、“桐博”皆有收藏。
      鉴于“桐城画派”画家人数甚众,不少画迹今已无从寻觅。囿于篇幅和个人水平之限,疏漏处在所难免,诚望诸方家惠教匡正。
栏目导航桐城派概述桐城文派桐城学派桐城画派桐城诗派桐城派作家地域分布图桐城派作家地域统计表桐城派作家师承膺服关系图
Powered by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3-7-5 16:22:26 | 显示全部楼层
我顶桐城。。。。。。。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3-7-5 16:27:03 | 显示全部楼层
楼主下一个有没有可能是安庆哈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3-7-5 19:30:22 | 显示全部楼层
回复 55# 蛟矶烟浪


    不错有感觉、、、、、、、、、、、、、、、、、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3-7-5 22:36:15 | 显示全部楼层
顶下桐城。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小黑屋|手机版|高楼迷

GMT+8, 2025-1-16 00:02 , Processed in 0.057468 second(s), 6 queries , Redis On.

Powered by Discuz! X3.4 Licensed

© 2001-2013 Comsenz Inc.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