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 航
楼主: NUFD

[项目进度] 中国国家版本馆广州分馆文沁阁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22-7-30 20:26:51 来自手机 | 显示全部楼层
asd33692 发表于 2022-7-30 19:04
交通方便吗?有没有地铁直达

还是挺远的,需要转公交车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22-7-30 22:06:45 | 显示全部楼层
特别是汉唐时期的古装剧集,广州应该主动宣传自己的建筑,吸引影视制作团队来广州拍摄。横店那些建筑只适合拍明清故事。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22-7-30 23:14:00 | 显示全部楼层
广州分馆列为广东厅级别编制了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22-7-30 23:17:31 | 显示全部楼层
里面端茶倒水的应该都能混个副处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22-7-31 09:27:47 | 显示全部楼层
中国国家版本馆广州分馆开馆!将成为新时代广东重要文化地标
2022-07-31 08:08 来源:南方日报 杨逸 黄楚旋 王涵琦
  7月30日,随着中国国家版本馆开馆暨展览开幕式在中国国家版本馆中 央总馆举行,位于凤凰山麓、流溪河畔的中国国家版本馆广州分馆正式揭开“神秘面纱”。
  流溪河水萦绕的前广场,五岭造型的馆名石,书卷理念的文沁桥,“植根中华”的格木古树,厚重雄伟的“文明基石”……中国国家版本馆广州分馆总设计藏量2500万册(件)、总建筑面积9.43万平方米,由中国工程院院士何镜堂团队负责设计,将与中 央总馆文瀚阁、西安分馆文济阁、杭州分馆文润阁一道,全面履行国家版本资源保藏传承职责。
  国家版本馆不仅是中华文化种子基因库,更为中华版本文化展示打开了一扇窗口。目前,中国国家版本馆广州分馆推出了四个常设展览和三个专题展,打造世界级中华版本文化展示窗口
  中国国家版本馆广州分馆建筑群以“中华典藏、岭南山水、时代新韵、文明灯塔”为总体构思,充分体现了人文、地域、自然与时代的融合统一,与大量书法、绘画、木雕、铜艺等当代大家名家艺术作品联袂展示了深厚的中华文化底蕴、鲜明的岭南特色和强烈的时代气息,打造传世经典的中华文化殿堂形象。
  中国国家版本馆按照“一总三分”的格局,在命名上也因地制宜,各有体现。广州分馆以“文沁阁”命名,设计者将“沁”字所代表的气质和精神融入了建筑中。
  “作为设计者,我们理解的‘沁’字一方面代表岭南青山绿水、郁郁葱葱的地貌,另一方面也代表着南粤大地实干精神所迸发出的一种生命力。”华南理工大学建筑设计研究院有限公司副院长、高级工程师张振辉说,中国很多个重要的历史阶段,都是从南粤大地吹来新风,“沁”出新的绿意。
  重器云集
  “四库学”版本初具规模

  中华版本是指古今中外载有中华文明印记、具有重要历史文化传承价值的各类载体及其生产、制作、传播、应用的相关设施设备、技术工艺,涵盖古籍、善本、文献、出版物,以及各种图片、拓片、手稿、稿抄本、印版、模板、雕版、钱币、票证、技术标准、数字资源、缩微资料等多种形态,共包括十大类型。
  中国国家版本馆广州分馆总设计藏量达到2500万册(件)。中国国家版本馆广州分馆立足广东、辐射周边、放眼全球,综合运用呈缴、无偿调拨、寄存代管、资源交换、采购竞拍、社会募集、专题征集、移交、复制等,多方式、多渠道实施版本征集,着力构建反映改革开放以来尤其是党的十八大以来建设发展成就版本,以及岭南文化版本、港澳台版本、海外中华文化版本、外文精品版本、工业设计版本等特色版本资源体系。
  开馆伊始,中国国家版本馆广州分馆已收藏重点历史文献、岭南文化、侨批侨刊、票据票证、音响唱片、科学技术等各类特色版本20余万册(件)。
  中国国家版本馆广州分馆藏有哪些重点版本?馆内现收藏了“原大、原样、原色”的影印版《文津阁四库全书》版本,收集了《四库全书》相关的《续修四库全书》《四部丛刊》等正式出版物版本,“四库学”版本规模初具。中国国家版本馆广州分馆还征集到国家图书馆藏《永乐大典》影印本162册、台北故宫博物院藏《永乐大典》影印本62册,以及海外图书馆博物馆藏《永乐大典》影印本等,基本收齐现存各类《永乐大典》影印本。馆内还完整收藏《中华再造善本》第二辑及第一辑的大部分、《原国 立北平图书馆甲库善本丛书》等。
  中国国家版本馆广州分馆还藏有港澳台出版物、海外中华文化版本、外国精品出版物、科技版本等丰富特色版本:在港澳台版本方面,入藏包括台北故宫博物院典藏中华古籍版本影印本在内的港澳台版本8万多种;在海外版本方面,广泛收集包括马克 思 恩 格斯相关著作(含手稿)、海外藏“敦煌学”学术研究著作和哈佛燕京图书馆藏的中国流传海外汉籍珍品影印本,以及16世纪西班牙文《中华大帝 国史》、17世纪拉丁文《中国上古史》《中国植物志》、18世纪法文《尚书》、19世纪英文《红楼梦》等重点海外版本约2万多种。馆方还在有序推进广东科技企业版本专题征集。
  栩栩如生
  全景式展示中华版本发展图卷

  中国国家版本馆广州分馆不仅是中华文化种子基因库,更为中华版本文化展示打开了一扇窗口。目前,中国国家版本馆广州分馆着眼“中国高度、世界广度、技术锐度”,从版本承载文化传承、支撑文化自信的重要意义出发,推出四个常设展览和三个专题展,联袂打造世界级中华版本文化展示窗口。
  步入中国国家版本馆广州分馆,“伟大时代的印记——改革开放以来精品出版物专题展”首先映入观众眼帘。展览以改革开放历史发展为脉络,分为“大地回春”“茁壮成长”“苍翠挺拔”“欣欣向荣”4个单元,把精品出版物作为伟大改革开放的时代注脚,以小切口、大视野,集中讲述改革开放的故事、新时代的故事,重点展示改革开放以来特别是党的十八大以来所取得的辉煌成就。
  位于文沁阁负一楼的“千秋写印 华夏有章——中华版本概览”展区充分利用多媒体和物联网技术,为观众提供沉浸式、情景式的藏品信息展示。展区以“穿越数千年的版本变形记”为展陈概念,以中华版本形态嬗递之序,从版本源流、材质更新、技术进步等角度出发,展示中华版本的演变历史,彰显中华文化的独特魅力。
  该展区四个展陈部分分别提取甲骨、竹帛、纸书、数字化媒体等不同时期代表性的中华版本形态元素,全景式呈现出一幅生动的中华版本发展概览图卷。其中,在“传世”板块,通过实物造型与投影技术相结合,展现版本早期四阶段的形态;在“承扬”板块,地面仿活字印刷术的矩阵与仿纸卷弧幕联动,播放影片呈现印刷术的发展历程,体现印刷术的发展变迁对于传播文化的重要性;在“雅集图”板块,以“窗”为元素,设计大型LED屏,选择中国古代绘画中著名的“雅集”题材画作为创作内容,动态演绎古代文人的文化交流场景,体现书画等版本在古代文化交流传播中的作用,并从中一窥中国古代版本形态;在“中华版本荟萃”板块,采用裸眼3D技术打造中华版本数字多宝阁,栩栩如生地展示中华版本十大类型。
  常设展览“红色印记 映照初心——红色广东专题版本展”“互鉴千年 融通未来——海上丝绸之路专题版本展”同日正式亮相。前者以新民 主主 义革 命历史脉络为线索,通过红色版本讲述中国共 产 党 在广东团结带领人民进行革 命斗 争的光荣历史。后者以时间为经、版本为纬,分为“海路绵延”“美美与共”“走向未来”三个部分,通过海上丝绸之路各个历史时期留存至今的典籍、绘画、照片等版本,呈现波澜壮阔的文明交流互鉴史,彰显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伟大倡议的历史底蕴和宏伟前景。
  同场展出的三个专题展同样可圈可点。从20世纪初引入中国的黑胶唱片,是记录音乐曲艺的主要载体。“时代留声 传世之音——中国黑胶唱片版本展”以黑胶唱片为主,按内容分为经典红歌、传统戏曲、经典民歌、流行歌曲等主题进行展示,让观众聆听传世之音,感受艺术的魅力。
  美术以图叙史、状物述志、写景抒怀,同样是中华版本的重要组成部分。从高剑父、高奇峰、陈树人、关山月、黎雄才,到林墉、汤小铭、李劲堃、林蓝等名家巨匠,“岭南风骨——广东美术名家典藏作品展”以广东美术的近现代发展历程为线索,选取百位艺术家的百幅画作,凸显广东美术在不同时期、不同背景下的时代气象和创新精神,彰显新时代下广东文艺蓬勃发展,呈现出百花齐放、百家争鸣的艺术新气象。
  “团圆——广式月饼文化专题版本展”聚焦中华民族传统节日——中秋佳节。观众可以从来自不同年代、不同地区的月饼盒、月饼票、饼模等载体中,领略轻工业包装设计的独特魅力,同时感受背后所蕴含的深厚家国情怀。
  智慧版本馆
  收藏、展示、研究等业务实现智能化

  如果说,数字展馆让中华版本的发展脉络“活”起来。那么,“智慧版本馆”项目的推出,则让版本馆的智能化成为生动现实。
  中国国家版本馆广州分馆推出智慧版本馆项目建设计划,运用信息技术、数字化、虚拟现实、物联网、大数据、移动互联等现代技术手段,建立整套适合用于智慧保护、智慧管理、智慧服务、互联网+的业务体系,实现版本馆收藏、保护、研究、展示、教育、传播和管理等业务智能化,形成实体馆和数字馆相结合的智慧版本馆发展模式。
  漫步中国国家版本馆广州分馆内,有着200多年历史的二级古树格木枝繁叶茂,勃勃生辉,矗立在庭院中间分外引人注目。在项目建设过程中,设计团队认真贯彻新发展理念,对建筑空间布局进行了优化调整,并组建由省林科院专家牵头的专家工作组,对古树进行实时保护、管养,让古树与建筑相融共生。
  古树新辉的景致象征着岭南文脉绵延的愿景。馆方相关负责人介绍,中国国家版本馆广州分馆将按照“全国布局保永藏、全球布局征版本、全域布局善利用、全程布局服务新时代”的基本思路,聚焦赓续中华文脉、坚定文化自信、展示大国形象、推动文明对话的功能定位,围绕中华版本保藏、展示、研究、交流四大核心功能,认真做好版本资源征集保藏和特色版本资源体系建设,精心开展版本专题出版与研究,探索开展版本学科建设,深入开展对外文化交流,打造中华版本区域典藏中心、展示中心、研究中心和交流中心,成为文化强省建设中高水平文化供给体系的重要支撑、成为新时代广东的重要文化地标,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提供强大精神动力。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22-7-31 09:46:10 | 显示全部楼层
中国工程院院士何镜堂谈中国国家版本馆广州分馆设计:彰显岭南风格 展现时代气质
2022-07-31 08:12 来源:南方日报 黄楚旋 李培 王涵琦 肖雄
  近日,南方日报记者在位于广州五山的何镜堂工作室专访何镜堂院士,请他深度解析中国国家版本馆广州分馆的建筑设计理念、文化内涵与时代特质,以及如何打造传世经典的中华文化殿堂形象。
  谈整体理念
  让人文气息和山水环境高度契合

  南方日报:中国国家版本馆广州分馆的整体设计理念是什么?
  何镜堂:中国国家版本馆是中华文化的典藏库,也是文明种子的基因库,它必须体现中国文化特色。我们为广州分馆提炼的定位是“中华典藏、岭南山水、时代新韵、文明灯塔”。
  首先,它必须体现中国文化特性。我们借鉴了中国传统的殿堂式建筑风格,在设计中贯穿了一条非常清晰的主线,我们称之为“礼制”,整个建筑群落营造了山门、桥、亭、主楼、明德楼这条主线,体现中国古代书院、传统殿堂式建筑的文化内涵。
  第二,它要体现岭南文化特色。设计中既体现中华文化的根,又具有岭南文化底蕴,还体现鲜明时代特征。我们对广州的镇海楼、中山纪念堂等建筑进行抽象提炼,从中得到启发,将之与新的时代精神进行融合。我们还力求让建筑与周边自然环境完美融合。中国国家版本馆广州分馆所选的地块,拥有非常好的自然山水环境,前有流溪河,背靠凤凰山,是筑造殿堂式建筑的理想之地。我们借鉴岭南园林手法,让建筑人文的气息与岭南山水环境高度契合。
  第三,它的文化定位非常高,是文化的殿堂、文明的基因库,建筑本身要体现传世经典性,是能留传后世的。它要成为这个时代的文化殿堂和文化高地,我们对标了世界上的知名文化建筑,力求中国国家版本馆广州分馆在建筑上成为民族文化的骄傲,展现文化自信,让它成为将建筑与自然、人文环境与山水风貌、传统内涵与时代精神高度融合的集大成之作。
  谈文化内涵
  体现中国文化精神与礼仪序列

  南方日报:中国国家版本馆广州分馆的设计体现了传统的形制,建筑与岭南山水形成高度融合的礼乐格局,这是如何建构的?
  何镜堂:我认为中国文化的特点主要包括天人合一、厚德载物、师法自然、和谐共处等。中国国家版本馆广州分馆在设计时,充分体现了中国传统文化和谐精神与礼仪序列,形成了两大鲜明特点:
  一是按照殿堂式建筑的空间序列,建构清晰主线。中国国家版本馆广州分馆,坐北向南、前低后高、逐步升级,沿着中轴线步入其中,桥、湖、亭、主楼、藏书阁贯穿成线,西侧为展览场所,东侧为研究机构以及办公生活区,这条主线突出中国的礼仪序列,突出文沁阁主楼的主体,组合形成完整的建筑群落体系。
  二是让建筑与山水、自然高度融合。仅有一条主线显得过于工整,我们将岭南园林的流畅风格融入建筑群落,使得山水、建筑、树、廊等恰如其分,有机融合成为一个整体。
  南方日报:文沁阁主楼前的水池中,专门为一棵200多年的古树辟出空间,但古树并不处于中轴线之上,这是出于怎样的用意?
  何镜堂:这棵原本生长在这里的200多年格木古树,是非常好的“伏笔”。
  最初布局时,这棵古树位于中轴线之上,我们担心会对主体建筑造成遮挡,便有意把整个建筑群往东移了一点点,与墨砚形成了一种“不对称的平衡”组合,在文沁阁主楼、古树和端砚三者之间构造出“你中有我,我中有你”的关系。可以说,我们很好地完成了上天留下的这一点睛之笔。
  设计中,我们充分让古树跟建筑融为整体,形成互相咬合的关系。为保护古树,我们在水池中辟了很大的空间,让古树长起来,让树与建筑互为依靠、相得益彰。水池底使用黑色石材,还安放了一尊墨砚,是中国目前最大的端砚,我们希望借此传递水墨丹青的意境,借鉴传统水墨写意精神,传递岭南画派水墨意蕴,使整个建筑形成与山水、自然和园林的深度契合。如文沁亭中有一处书卷石的景观设计,寓意中华文化的长久延绵,就运用了写意手法。
  谈岭南风格
  与岭南文化、山水、气候交融共生

  南方日报:中国国家版本馆广州分馆的设计如何提炼生成岭南印象?
  何镜堂:首先是建筑与文化的关系。广州有2000多年历史,岭南文化既根植于中国传统文化,又有鲜明地域特点,还具有上千年与海外交流形成的多元文化特征。我认为,岭南文化具有多元、和谐、融汇、实干、创新等特点。中国国家版本馆广州分馆的设计基于这些文化理解去进行。
  二是建筑与岭南气候的关系。广州是亚热带气候,炎热潮湿,气候、风俗、风物与北方差异很大,中国国家版本馆广州分馆的设计必须解决好遮阳、隔热、通风、防潮等问题,体现岭南建筑的风格特点。例如,我们借鉴岭南骑楼的传统理念,用现代手法设计了风雨廊,通过它将整个建筑群落与园林串联起来。我们注重营造整个建筑群的通透性、交互性,让室内室外有机融合在一起。
  三是建筑的时代性特征。我们运用现代的材料、技术和审美观点去实现“岭南印象”。整个建筑群,既处处传承体现岭南文化精神,又敢于创新运用现代材料、技术和审美观念,形成与时代的紧密契合。一方面,我们从明代古建筑镇海楼,中山纪念堂和广东古代庙宇、学堂、学宫等建筑中得到启发;另一方面,我们大量运用现代的材料、技术、表现手法去实现,例如主楼挑檐很深,有利于遮阳,但我们没有采用古典琉璃瓦,而用石头、石板展现传统形态。在工法上追求简洁大气与创新,岭南传统墙面常使用灰砖,我们用浅灰、中灰、深灰三种灰色石头取而代之,构造出与水池、植物在视觉上和谐映衬的关系。
  我们的设计非常鲜明地体现了“岭南印象”,整个建筑群是与岭南文化、自然、气候交融共生的。我们团队在长期实践中总结出“两观三性论”理论——建筑要有整体观和可持续发展观,设计要体现地域性、文化性、时代性的融合。中国国家版本馆广州分馆是对这一理念的充分实践,是体现文化、地域、时代三者完美融合的作品,高度体现了我们常年扎根岭南大地创作的智慧结晶。
  南方日报:请您详细解读一下主楼文沁阁的设计理念。
  何镜堂:中国国家版本馆广州分馆的主体建筑是文沁阁。它从始建于1380年的明代镇海楼(俗称五层楼)的建筑中提取元素,借用五层楼的概念,从外面看,文沁阁与镇海楼呼应,都是五层楼。但文沁阁内部实际上有七层构造,分别是名为“文明基石”的下中庭与名为“面向未来”的上中庭。从内部走入,穹顶透光,负一至四层借用中国古代宝塔层层叠高的形制,运用大块石头造型错落堆叠,象征中华文明基石累积高耸。上面还有五到七层的上中庭,特别在七层设计了一个宽敞的瞭望平台,可供人们舒目远眺,将南面的山体尽收眼底。整个建筑群注重营造大山大水环绕的天际线。可以说,内部看得见文脉,外部望得见山水。
  谈建筑价值
  建筑是版本馆的第一件展品

  南方日报:您曾经说,优秀建筑应成为一个国家和民族的文化标志、精神象征,您对中国国家版本馆广州分馆有什么期望?
  何镜堂:中国国家版本馆广州分馆是珍藏民族重要文化基因的种子库,可以说,整个建筑群就是版本馆的第一件展品。我希望这个展品能经得起时间和历史考验,成为传世之作。
  我们的图纸画了成千上万遍,不知经历了多少轮修改。3年多来前前后后做了很多方案,包括建设现场很多细节调整以及材料选用,都广泛论证、反复推敲、细心打磨,确保了最终的效果非常理想。建筑盖好、水池放水后,我在现场的感觉是,它超过了我的预期,它是地域性、文化性、时代性融合的杰出作品。我认为,中国国家版本馆广州分馆的建筑既体现了中国、岭南的风格气派,又具有新意,展现出强烈的时代气质,找到了一条正确的道路。
  谈未来期许
  辐射周边建成新的文化高地

  南方日报:中国国家版本馆广州分馆的设计在您设计生涯中具有怎样的意义,未来有怎样的期许?
  何镜堂:我始终认为,建筑没有100分的作品,建筑没有唯一性。建筑在技术性一面,有严谨理性的标准,但在文化性的一面很难有唯一标准。同一命题,可以有不同做法。目前看,中国国家版本馆广州分馆的建筑效果比我想象的还好,是一件非常成功的作品。
  它也是我们团队共同的作品。团队包括了我的博士生,他们驻扎现场,付出了大量努力。记得第一次奠基的时候,我认为这个地方非常漂亮。当时还有另外几处选点,但我认为这种要千年保留传承的建筑,需要有大的自然环境作为依托,而它的西面、南面就留有大量辅助用地和延伸空间。
  我们甚至有个“文沁园”的设想,未来能够以中国国家版本馆广州分馆为中心,在附近建设一个范围更大的文化活动区域,形成对大湾区有强大辐射力、让老百姓充分融入的独一无二的崭新文化阵地,使其真正成为代表当代岭南文化高峰的殿堂和高地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22-7-31 10:01:54 | 显示全部楼层
阿里11 发表于 2022-7-30 23:17
里面端茶倒水的应该都能混个副处

你最近怎么对广州的市政总是冷嘲热讽?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22-7-31 15:01:13 | 显示全部楼层
讲好版本故事,传续民族根魂——广州国家版本馆开馆
2022-07-31 09:41 来源:大洋网


       中华文化源远流长,浩如烟海的中华版本,不但承载着中华文明的印记,也传续着中华民族的根魂。中国国家版本馆广州分馆不忘本来、吸收外来、面向未来,致力于中华版本的典藏、展示、研究与交流,构筑中华文化传世殿堂。
       7月30日上午,中国国家版本馆开馆暨展览开幕式在中国国家版本馆中 央总馆举行。同日上午,西安分馆、杭州分馆、广州分馆同步举行分馆开幕活动。


                        广州国家版本馆昨日开馆。

       四大功能区域,构筑中华文化传世殿堂
       广州国家版本馆将按照“全国布局保永藏、全球布局征版本、全域布局善利用、全程布局服务新时代”的基本思路,聚焦赓续中华文脉、坚定文化自信、展示大国形象、推动文明对话的功能定位。
       围绕中华版本保藏、展示、研究、交流四大核心功能,认真做好版本资源征集保藏和特色版本资源体系建设,精心开展版本专题出版与研究,探索开展版本学科建设,深入开展对外文化交流,打造中华版本区域典藏中心、展示中心、研究中心和交流中心,成为文化强省建设中高水平文化供给体系的重要支撑、成为新时代广东的重要文化地标,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提供强大精神动力。


        广州国家版本馆认真做好版本资源征集保藏和特色版本资源体系建设。

       重要典藏珍品,承载中华文明伟大印记
       广州国家版本馆综合运用呈缴、无偿调拨、寄存代管、资源交换、采购竞拍、社会募集、专题征集、移交、复制等方式,多方式、多渠道实施征集。立足广东、辐射周边、放眼全球,着力构建反映改革开放以来尤其是党的十八大以来建设发展成就版本,以及岭南文化版本、港澳台版本、海外中华文化版本、外文精品版本、工业设计版本等特色版本资源体系。
       特色版本:馆藏重点历史文献、岭南文化、侨批侨刊、票据票证、音响唱片、科学技术等各类特色版本20多万册(件)。
       港澳台版本:入藏包括中国台湾地区出版的台北故宫博物院典藏中华古籍版本影印本等8万多种。
       海外版本:广泛收集到包括马 克思恩 格斯相关著作(含手稿)、海外藏“敦煌学”学术研究著作和哈佛燕京图书馆藏的中国流传海外汉籍珍品影印本,以及16世纪西班牙文《中华大帝国史》、17世纪拉丁文《中国上古史》《中国植物志》、18世纪法文《尚书》、19世纪英文《红楼梦》等重点海外版本约2万多种。
       科技版本:有序推进广东科技企业版本专题征集。


                        广州国家版本馆内,经典文化名篇在大屏幕上留下光影。

       版本探秘:
       中华版本主要包括十大类型

       中华版本是指古今中外载有中华文明印记、具有重要历史文化传承价值的各类载体及其生产、制作、传播、应用的相关设施设备、技术工艺,涵盖古籍、善本、文献、出版物,以及各种图片、拓片、手稿、稿抄本、印版、模板、雕版、钱币、票证、技术标准、数字资源、缩微资料等多种形态,主要包括十大类型:
       正式出版的图书、报纸、期刊、音像制品、电子出版物形态及其数字版。
       古籍、革命文献、民国文献。
       内部资料性出版物、内部资料、侨刊乡讯等。
       有文化历史传承价值的其他印刷型版本。
       有文化历史传承价值的手稿及其他载体形式的创作版本、出版档案、拓片、微缩胶片、电影胶片、雕版、印版、印章、木板水印作品、石印作品、陶瓷、戏剧脸谱、新闻照片、非遗技艺图谱等。
       有文化历史传承价值的工业品、建筑物等的设计图纸、模型。
       邮票、明信片、邮资封等。
       具有重要金融符号性质或有时代特征的钱币、布票、粮票、股票、税票、支票、汇票、国库劵、外汇劵等。
       其他有文化历史传承价值的数字版本。
       有文化历史思想价值的外国各类型、各语种版本。
       重点版本
       《文津阁四库全书》

       广州国家版本馆现收藏了“原大、原样、原色”的影印版《文津阁四库全书》版本、收集了《四库全书》相关的《续修四库全书》《四部丛刊》等正式出版物版本,“四库学”版本规模初具。据悉,现存于国家图书馆的文津阁《四库全书》,是七部《四库全书》中的第四部,共36304册,分装6144个书函,陈列摆放在128个书架上,入藏国家图书馆后,与《敦煌遗书》《赵城金藏》和《永乐大典》并称为国家图书馆四大镇馆之宝。
       《永乐大典》
       广州国家版本馆征集到国家图书馆藏《永乐大典》影印本162册、台北故宫博物院藏《永乐大典》影印本62册,以及海外图书馆博物馆藏《永乐大典》影印本等,基本收齐现存各类《永乐大典》影印本。据悉,《永乐大典》是我国古代编纂的一部大型类书,是中华民族珍贵的文化遗产。全书总字数约37亿字,涵盖了中华民族数千年来的知识财富,是中国古代最大的百科全书。
       《中华再造善本》
       广州国家版本馆完整收藏《中华再造善本》第二辑及第一辑的大部分。所谓善本,是指在历史文物性、学术资料性和艺术代表性方面独具价值的古籍,包括年代久远、传世稀少的旧稿本、旧抄本、旧刻本,以及内容与形式俱佳的精校本、精注本、精印本。而“中华再造善本”,则最大限度地保留了善本古籍原有风貌。
       《原国 立北平图书馆甲库善本丛书》

       广州国家版本馆收藏《原国 立北平图书馆甲库善本丛书》。据悉,甲库善本是民国时期国 立北平图书馆(国家图书馆前身)的宋元明早期善本专藏。为更好地揭示这批善本的文献、学术价值,并使其服务当代、服务社会,国家图书馆于2010年7月策划实施《原国 立北平图书馆甲库善本丛书》编纂出版工程。该丛书采用上下双栏影印,精装大16开,全书共计1000册,按经、史、子、集、丛部,共收录原国 立北平图书馆甲库善本藏书2621种。


        广州国家版本馆展出了《史记》中关于番禺(注:广州古称番禺)及其贸易货物的记录。

       展示窗口:
       四大常设展览+三大专题展 打造世界级中华版本文化展示窗口

       广州国家版本馆着眼“中国高度、世界广度、技术锐度”,从版本承载文化传承、支撑文化自信的重要意义出发,设置四个常设展览和三个专题展,联袂打造世界级中华版本文化展示窗口。
       (1)“伟大时代的印记——改革开放以来精品出版物专题展”:以改革开放历史发展为脉络,把精品出版物作为伟大改革开放的时代注脚,以小切口、大视野,集中讲述改革开放的故事、新时代的故事,重点展示改革开放以来特别是党的十八大以来所取得的辉煌成就。
       (2)“千秋写印 华夏有章——中华版本概览”:以中华版本形态嬗递之序,从版本源流、材质更新、技术进步等角度出发,展示中华版本的演变历史,彰显中华文化的独特魅力。
       (3)“红色印记 映照初心——红色广东专题版本展”:以新民 主主 义革命历史脉络为线索,通过红色版本讲述中国共 产 党在广东团结带领人民进行革命斗 争的光荣历史。
       (4)“互鉴千年 融通未来——海上丝绸之路专题版本展”:以时间为经、版本为纬,通过海上丝绸之路各个历史时期留存至今的典籍、绘画、照片等版本,呈现波澜壮阔的文明交流互鉴史,彰显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伟大倡议的历史底蕴和宏伟前景。
       (5)“时代留声 传世之音——中国黑胶唱片版本展”:以黑胶唱片为主,按内容分为经典红歌、传统戏曲、经典民歌、流行歌曲等主题进行展示。
       (6)“岭南风骨——广东美术名家典藏作品展”:以广东美术的近现代发展历程为线索,凸显广东美术在不同时期、不同背景下的时代气象和创新精神,彰显新时代下广东文艺蓬勃发展,呈现出百花齐放、百家争鸣的艺术新气象。
       (7)“团圆——广式月饼文化专题版本展”:聚焦中华民族传统节日——中秋佳节,以月饼盒、月饼票、饼模等为载体,在展示轻工业包装设计独特魅力的同时,展示不同年代、不同地区中秋佳节的习俗,以及背后所蕴含的深厚家国情怀。
       数字展馆:
       全景式呈现中华版本发展图卷

       位于广州国家版本馆文沁阁负一楼的“千秋写印 华夏有章·中华版本概览”展区,利用多媒体和物联网技术,提供沉浸式、情景式的藏品信息展示。
       该展区以“穿越数千年的版本变形记”为展陈概念,在四个展陈部分提取该时期代表性的中华版本形态为元素,从甲骨、竹帛、纸书到多元的数字化媒体,风格从厚重走向现代科技,全过程、全景式呈现出一幅生动的中华版本发展概览图卷。其中,在“传世”版块,通过实物造型与投影技术相结合,展现版本早期四阶段的形态;在“承扬”版块,地面仿活字印刷术的矩阵与仿纸卷弧幕联动,播放影片呈现印刷术的发展历程,体现印刷术的发展变迁对于传播文化的重要性;在“雅集图”版块,以“窗”为元素,设计大型LED屏,选择中国古代绘画中著名的“雅集”题材画作为创作内容,动态演绎古代文人的文化交流场景,体现书画等版本在古代文化交流传播中的作用,观众可从中一窥中国古代版本形态;在“中华版本荟萃”版块,采用裸眼3D技术打造中华版本数字多宝阁,展示中华版本十大类型。
       此外,广州国家版本馆还将进行智慧版本馆项目建设。计划运用信息技术、数字化、虚拟现实、物联网、大数据、移动互联等现代技术手段,建立整套适合用于智慧保护、智慧管理、智慧服务、互联网+的业务体系;实现版本馆收藏、保护、研究、展示、教育、传播和管理等业务智能化,形成实体馆和数字馆相结合的智慧版本馆发展模式。
       相关新闻
       广州首个考古基地 “落户”文沁阁附近

       新落成的中国国家版本馆广州分馆文沁阁就坐落在北回归线附近的从化良口凤凰山麓。广州国家版本馆的“落户”,将为粤港澳大湾区再添文化亮点。
       从化是广州古城的北大门,也是中原文化传入南粤的古驿道。国家版本馆广州分馆文沁阁坐落的流溪河流域是广州乃至珠三角地区先秦遗址分布较为密集的地区,是探索岭南文化的重要源头。
       据悉,广州首个考古基地将落户在文沁阁附近。今年6月13日,《从化区温泉镇卫东村地块(广州从化流溪河流域横岭考古基地)控制性详细规划》(以下简称“规划”)在第四届广州市规划委员会地区规划专业委员会上审议通过。横岭考古基地有三大定位:考古研究、交流展示和科普教育。根据规划,考古基地项目在国内未有具体建设标准,本项目主要参考博物馆建设规范,并根据从化流溪河流域考古资源丰富程度、考古基地功能定位和参考国内其他地区考古基地建设情况确定项目建设规模。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22-7-31 16:44:46 | 显示全部楼层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22-8-1 10:56:38 | 显示全部楼层
沁润南粤文脉 联系历史未来——专家解读“文沁阁”设计理念
2022-08-01 08:21 来源:南方日报 杨逸 王涵琦
  中国国家版本馆7月30日正式开馆,围绕广州分馆的讨论热度也在不断升温。广州分馆“文沁阁”何以得名?成为各界公众关注的焦点之一。南方日报记者近日采访设计团队专家学者,解读“文沁阁”的文化内涵如何体现在场馆设计与书法题字中。
  绿色设计理念展现南粤精神
  中国国家版本馆“一总三分”,分别为中央总馆文瀚阁和西安分馆文济阁、杭州分馆文润阁、广州分馆文沁阁。在设计团队看来,“文沁阁”的“沁”字象征着岭南青山绿水、郁郁葱葱的地貌,也代表着南粤大地实干精神所迸发出的生命力。
  为了让“沁”字所代表的南粤特色和地域精神通过建筑得以展现,设计者采取了多种具体的表达。何镜堂院士介绍,在文沁阁的设计中大量运用了“水”这一元素,通过水将蓝天绿意映衬进建筑的环境中。“水利万物而不争,却能把美好的一面展示出来。这不仅是建筑设计中的物质元素,更是一种精神载体。”他解释道。
  此外,建筑檐部的光控通过细部的刻画,让现代的光晕流淌进整个传统建筑中,呈现出天光绿意相互融合的感觉,也反映出设计者对“沁”字的理解和表达。两层的中庭能够将天光过滤,一直牵引至地下文明基石处,体现了历史和未来相结合的关系。
  广州分馆的设计同样“沁”出新意、“沁”出绿意。“这是座绿色的建筑。”国家版本馆广州分馆建筑设计副总负责人、华南理工大学建筑设计研究院何镜堂创作院副院长张振辉介绍,文沁阁的风雨连廊可遮阴,外墙的百叶设计既能透光、还能观景,办公研究用房设于东侧高台之上……遮阳、隔热、通风等问题首先从建筑本体解决,正是对绿色环保理念的体现。
  题字取自“天下第一正书”
  除建筑本体外,“文沁阁”馆名匾额的书法题字出自哪位名家之手同样引人关注。“文沁阁”三字集自欧阳询被誉为“天下第一正书”的《九成宫醴泉铭》。《九成宫醴泉铭》是唐贞观六年(632)由魏征撰文、书法家欧阳询书丹而成的楷书书法作品。《九成宫醴泉铭》是欧阳询晚年得意之作,历来为学书者推崇,视为楷书正宗。
  《九成宫醴泉铭》结体修长,中宫收紧,四边开张,左敛右纵,化险为夷。字形随势赋形,左右结构作相背之势,上下结构上窄下宽,间架开阔稳定,气象庄严。其布白匀整,字距、行距疏朗,为九宫最准者,全碑血脉畅通,气韵萧然。
  正所谓“文以载道”,作为新时代标志性文化传世工程,广州分馆对书法字体严加遴选,以“政治性、人文性、经典性、艺术性”作为入选原则。入选书法家既需要有杰出的书法造诣,也需要有高尚的道德情操。欧阳询最终从多位古今书法名家中脱颖而出。
  欧阳询精通书法,与虞世南、褚遂良、薛稷三位并称“初唐四大家”。“欧体”书法于平正中见险绝,被称为“唐人楷书第一”。他不仅是一代书法大家,也是一位书法理论家。欧阳询所撰《传授诀》《用笔论》《八诀》《三十六法》等,为中国书法理论留下一笔珍贵遗产。
  据介绍,为增添文沁阁的人文气息,广州分馆内部其他场馆未来将陆续增加书法名家题字,观众届时将能从中充分感受中华文明根脉深厚的动人魅力。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22-8-1 11:18:37 | 显示全部楼层
估计版本馆后面的山体大部分会被挖空,用来存放重要文物,就像台北故宫,文物存放在山洞里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22-8-1 12:16:25 | 显示全部楼层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22-8-1 12:23:29 | 显示全部楼层
查了下,就北京 广州  西安 杭州 有!绝对的国之重器!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22-8-1 16:25:22 来自手机 | 显示全部楼层
asd33692 发表于 2022-7-30 19:04
交通方便吗?有没有地铁直达

10年后会有37号地铁直达。隔壁就有从都**人国际峰会、侨鑫博物馆、世界生态设计大会等等资源。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22-8-1 16:33:22 | 显示全部楼层
一尢 发表于 2022-8-1 16:25
10年后会有37号地铁直达。隔壁就有从都**人国际峰会、侨鑫博物馆、世界生态设计大会等等资源。

真系想去的话到东风站打部车去就是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小黑屋|手机版|高楼迷

GMT+8, 2025-1-27 14:45 , Processed in 0.047100 second(s), 2 queries , Redis On.

Powered by Discuz! X3.4 Licensed

© 2001-2013 Comsenz Inc.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