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 航
楼主: anson908

[经济论道] 2024年武汉产业经济城建新闻综合贴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24-7-23 09:13:44 | 显示全部楼层
湖北100亿元绿色低碳发展母基金正式成立https://mp.weixin.qq.com/s/afrxwQqVRIP_GQjhfK69Iw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24-7-23 09:18:19 | 显示全部楼层
总投资80亿元,东西湖这里又有新动作2024-07-22 16:27·长江日报

近日,增益国际智慧物流港B地块


食品展销区、电商配套区顺利完成试桩检测


正式启动工程桩施工


项目一期实体工程施工阶段加速推进


为东西湖区智慧物流建设“添砖加瓦”


东西湖融媒记者来到施工一线


直击项目最新动态


据介绍,增益国际智慧物流港B地块因涉及地下部分建筑施工,工程基坑开挖深度较深、规模较大,基坑支护工序复杂。为此,项目团队制定了详细的施工方案和进度计划,并配备了专业的技术团队和施工人员,通过精心施工和严格质量控制,为建筑结构的长期安全稳定提供有力支撑。


“工程桩施工完成后,将进行桩基检测、验收等工序,为下一步基坑开挖、地下室施工提供稳定作业环境。”增益国际智慧物流港项目代表付佳介绍。


与此同时,项目另外两个主要地块也已进入全面施工阶段,C地块冻品展销区、楚菜展销区目前打桩进度已完成75%,主体结构计划今年12月完成;D地块冷库区已完成试桩施工,现进入检测阶段。项目多个地块同步高效推进,跑出建设“加速度”,项目一期计划于2025年底建设完工。




增益国际智慧物流港C、D地块桩机作业。


增益国际智慧物流港


据了解,增益国际智慧物流港位于武汉市东西湖区东西湖大道与兴工十二路交叉口,由鑫磊投资和增益冷链物流集团共同出资成立,总投资约80亿元。


其中一期规划投资约50亿元,占地规划约570亩,总建筑面积约65万平方米。


二期规划投资约30亿元,占地规划约380亩,总建筑面积约35万平方米,将打造国家级智慧物流示范基地,面向华中,辐射全国。


项目依托东西湖核心地理位置,规划冻品展销区、食品展销区、楚菜食品加工区、多温仓储区、物流配送区、商业配套服务区,形成六区多中心格局,聚焦特色孵化“链主”企业,引培头部企业加速集群进程,以行业聚集带动一二三产业链集群化发展,促进城市农产品流通,推动城乡商贸流通融合发展。




增益国际智慧物流港总览效果图。


B、C地块



B、C地块展销区效果图。


增益国际智慧物流港一期B、C地块规划为食品展销区、冻品展销区、电商配套区、楚菜展销区,由2大交易中心组团、8个连体式交易MALL组成,涵盖冻品、调理品、休闲食品展示与交易、商务洽谈、展销活动、电商直播与培训等功能,为食品贸易商提供国际化、现代化、一体化的交易场景。


其中每个组团由三层立体式商铺组成,B、C地块总规划1680间商铺,交易中心组团两端配备盘旋车道直达各楼层,配置停车位2400余个。


D地块



D地块冷库区效果图。


D地块冷库区规划建设4栋6层楼交易冷库建筑,总库容量达25万吨,可以储存肉类、海鲜、速冻食品等。


付佳介绍,冷库区建设高架平台,实现“双首层”建筑布局,减少货物搬运垂直距离,增加月台使用空间和停车位数量,极大提高物流效率。项目将建设绿色、低碳、智慧的冷链物流中心,楼顶安装光伏发电板,以可持续发展为目标,实现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的双赢。


B、C地块与D地块冷库区极速畅联


形成“前店后仓”模式


提高运营效率


“像搭积木一样造房子正在成为现实。”付佳表示,装配式建筑以其综合能耗低、施工周期短、建筑无污染等特点,也将被应用到项目施工中。


“东西湖区拥有成熟的食品产业链资源,作为全国首批农业现代化示范区、武汉市重要的农产品基地,这里的国家级食品加工、国际贸易和仓储物流业非常发达。”增益国际智慧物流港项目相关负责人表示,项目选择落户东西湖,是正确选择。


区食品医药产业建设管理办公室相关负责人介绍,“十四五”期间,东西湖区将持续优化营商环境,围绕“大食品、大营养、大健康”产业,做好全国大健康特色产业集群标杆、中部地区现代产业园区建设的引领者,打造全国最大绿色健康食品产业研发和生产基地。同时积极培育发展新经济增长极,依托增益国际的智慧物流港项目建设,助推国内国际双循环高质量发展。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24-7-23 09:18:42 | 显示全部楼层
截至2023年底,湖北碳市场纳入重点排放单位有65%实现碳排放总量下降,纳入的16个行业中,有9个实现总量减排,减排成效显著。目前,湖北已基本建成制度健全、主体明晰、交易规范、监管严格的区域碳市场,湖北碳市场累计交易量达4.04亿吨,逾全国四成,位居全国榜首;总交易额逾98亿元,稳居全国首位。

除了做大市场“底数”,湖北还引进了“最强大脑”。2021年,承担了全国碳市场的注册、登记、结算等职能的中碳登落户湖北,现已成为全球规模最大、安全稳定性能领先的注册登记结算系统,服务全国2533家企业,累计清结算规模突破530亿元,居全球首位,是全国碳市场名副其实的底层数据库。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24-7-23 09:28:29 | 显示全部楼层
中部崛起20年,还需要一个“火车头” | 智库原创2024-07-21 12:53·每日经济新闻

上半年经济成绩单陆续出炉。

中部六省中,除山西尚未公布GDP数据外,另外几个省份表现冷暖不均:


湖北、安徽GDP增速分别达到5.8%、5.3%,对比去年同期,再度跑赢5.0%的全国水平。

河南、湖南、江西增速则分别仅为4.9%、4.5%、4.5%,依然未能达到全国平均线。三省上半年的外贸增速,也包揽了全国倒数前三。

今年是中部崛起战略提出20周年。从2004年“促进中部地区崛起”首次写入政府工作报告,到今年5月中央政治局会议定调“推动中部地区加快崛起”,让中部地区这个“脊梁”更硬一点,变得比以往更迫切。

“无核”
今年3月,新时代推动中部地区崛起座谈会在长沙召开。

4月,GWY常务会议研究新时代推动中部地区加快崛起有关工作。

5月,中央政治局会议审议《新时代推动中部地区加快崛起的若干政策措施》。

城叔发现,关于“中部崛起”的完整表述正在发生变化,最早是“促进中部地区崛起”,近年已演化成“推动中部地区加快崛起”。

“加快”二字尤其突出,反映出国家要求中部崛起的紧迫程度。

过去5年,中部各省的进步非常直观:



河南2023年GDP较2018年,增量超1万亿元,即将跨越6万亿大关;湖北、湖南GDP接连跨越4万亿元、5万亿元两个台阶;安徽GDP排名由全国第13上升至第11;江西由第16上升到第15;山西由第22上升至第20。至此,中部六省全部进入全国20强,经济总量全国占比超过1/5。

数据显示,“十三五”时期,中部经济年均增长8.6%,增速居东部、中部、西部、东北四大板块之首,实现了从“跟跑”到“领跑”。

但眼下,中部六省也面临“成长的烦恼”。受国内外经济环境转变影响,此前“高歌猛进”猛进的中部,经济增速放缓明显。2023年,六省中仅湖北、安徽经济增速跑赢全国水平。

从多位专家的分析,不难发现中部区别于其他三大区域板块的特点——内聚力弱。

国家发展改革委原副主任杜鹰表示:中部六省竞相发展带来产业雷同、过度竞争、供应链配套能力不强等问题。

之前《半月谈》在相关报道中指出:长期以来,中部省份之间,经济黏合度不强,相互合作不深,各地发展方向不一,区域发展一体化面临不少障碍。

今年4月18日,河南省高校智库联盟课题组在《光明日报》上自揭短板:中部地区存在战略定位不清晰、比较优势不聚焦、差异化发展意识不强,以及要素流动不畅、枢纽作用发挥不够。

造成这样的局面,有客观原因。

中部自古以来就不是一个独立的单元,只能算相互毗邻的"邻居",缺乏内在的经济关联性,地域文化各异。

随着京津冀、长三角、大湾区超级城市群地位不断被强化,山西跟着北京走,湖南跟着深圳走,江西跟着上海走,安徽本来就是长三角的一部分。

另外,中部暂时没有北京、上海、深圳、成都这样公认的"极核"。群龙无首,内聚力自然不够。

中部想加快崛起,还差一个王者。

通道
一些中部省份和城市,在中部与京津冀、长三角、大湾区之间“左右逢源”。

“经济上左右逢源不一定是坏事。” 上海交通大学安泰经济与管理学院教授,上海交通大学深圳行业研究院研究员陈宪在接受城叔专访时表示。

陈宪在《中部城市崛起》一书中写到两个成功案例:



《中部城市崛起》 ,陈宪 石章强 王赟赟 等著,上海交通大学出版社出版

由于邻近大湾区、长三角,中部一些资源型城市借助大湾区、长三角的技术转移,成功实现了产业转型升级。

郴州利用有色金属等资源优势,培育出新材料产业、电子信息产业、装备制造业三大千亿级先进产业集群。

滁州拥有丰富的石英矿和二氧化硅,通过这些材料资源与前沿产业的紧密结合,建立起完整的产业链,形成了光伏产业集群。

“这些城市距中部核心城市较远,距离京津冀、长三角、大湾区反而很近,应该依托自身发展优势,主动融入这些地区。现在的问题反而是它们融入不够,应该借鉴上海之于苏州,深圳之于东莞,以中心城市溢出效应带动相关区域发展的模式,需要在中部地区与这些区域的交界处,加快建设具有辐射带动作用的城市。”陈宪表示。

这样的“左右逢源”,也是基于中部最显著的优势。

摊开中国地图,以山西、安徽、江西、河南、湖北、湖南为代表的中部,在地理位置上,起着承东启西、连南接北的核心区位作用。

图片来源:视频截图

西部是“大后方”,新时代推动中部地区崛起座谈会也赋予了中部的空间战略定位——“大通道”。

郑州、武汉是国内高铁通达度最高的两座城市。郑州、武汉、长沙、南昌、合肥5座中部省会都已建成或将建成“米字型”高铁枢纽,武汉更是提出打造“超米字型”高铁网。顺丰也看中了“大通道”的优势,在鄂州布局了亚洲第一个、世界第四个专业货运枢纽机场,欲打造“中国孟菲斯”。

在武汉大学中国中部发展研究院副院长王磊看来,中部地区区位优势“不能只停留在地理上的位置,而是要起到撬动全国统一大市场的作用”。

陈宪也强调:“一定要把中部放到整个国家版图中定位思考,加强与其他重大发展战略的衔接,更好融入和支撑新发展格局。”

中部地区东西联动、南北协调,在产业梯度转移等方面发挥着枢纽功能,能够促进跨区域资本、人才、技术、信息等要素的自由流动。通过中部地区崛起,把其他地区的发展全部盘活。

中部崛起还有利于打通内外双循环的枢纽节点,成为中国扩大内需、寻求增量、保证各种生产要素通畅、维护国内国际循环和国内市场稳定的重要区域。

国家综合立体交通网主骨架布局示意图 图源:人民日报

产业
“通道经济”有个弊端——要素穿肠过,不一定都能留下来。

去年中部六省集体陷入人口负增长,已经敲响了警钟。此外,在吸引外来投资和承接产业转型上,中部也还要在各方面创造更好的条件。

对此,新时代推动中部地区崛起座谈会已经给中部划出了重点,要求中部地区以科技创新引领产业创新,培育和发展新质生产力,立足实体经济这个根基,做大做强先进制造业。

重视制造业,重视科技创新,是全国性的产业政策。但对中部六省而言,地位更凸显。

2023年,中部第二产业占比达到39.7%,仅次于东北(40.2%),高于东部(37.9%)和西部(38.6%)。国家希望东部同时兼顾制造业和高端服务业,西部重点发展“特色产业”,对中部的要求更直接,就是要制造业挑大梁。

历史上中国工业基础良好,近二十年又通过大规模招商引资,承接了东部产业转移。但这也导致中部制造业整体比较传统,制造业结构比较重,在新能源、半导体、生物制药等新兴产业上与东部存在差距。

中部六省2022年全社会研究与试验发展(R&D)经费投入占GDP的比重,除安徽外其他五省均低于全国平均水平。科技创新与产业升级任重道远。

图片来源:国家统计局

中部科教资源其实不弱,有8.25万家高新技术企业,700多所高校,在校生占全国的30%。国家级战略性新兴产业集群和国家先进制造业集群占全国比重分别达27.3%和17.8%。

陈宪建议中部地区积极打通“聚集科创资源-培养产业发展人才-反哺产业创新”的发展链条。依托已有高校资源,比如武汉的华中科技大学和武汉大学,长沙的中南大学和湖南大学,合肥的中国科技大学,以市场需求为出发端,挖掘高校已有资源,包括科技成果、创新人才等,助力城市的产业创新发展。

无论是吸引人才、打造新兴产业、还是科技创新,头部企业、链主企业是最好的“磁场”和“动力源”。

中部地区恰恰缺少科技型的头部企业。陈宪建议中部学习深圳企业自主创新的经验,让企业真正成为科技创新主体。科技型企业打通并衔接科技创新与产业创新,形成创新链全流程整合,使战略性新兴产业和未来产业得以较好较快发展。

“深圳的科技创新成果绝大部分在企业内部实现产业化,不需要经过所谓的成果转化,有着高于其他创新模式的效率和效益。这是中部地区可以学习和借鉴的重要内容。”

中南财经政法大学教授、湖北省统计局原副局长叶青呼吁中部六省需要建立一套行之有效的协同发展机制,有大局观意识,真诚共享优质资源,真心共建高质量产业链。


王者
火车跑得快,全靠车头带。

中部城市虽在地理上同属中部,区位上却分属不同城市群。



长江中游城市群空间格局示意图 图片来源:《长江中游城市群发展“十四五”实施方案》

最典型的例子是长江中游城市群到底包含哪些城市,经历了长时间的反复。从由武汉、长沙、南昌组成的“中三角”到合肥加入后的“中四角”,后来再回归“中三角”。

长期以来,武汉和郑州对以哪座城市为中心来引领中部崛起的问题,一直争论不休。直到2016年,武汉、郑州同时入围“国家中心城市”,讨论才渐渐淡去。然而随着长沙、合肥近年“异军突起”,中部“王者之争”再起硝烟。

单论进步幅度,合肥可能是中部表现最亮眼的城市。但多位专家也承认合肥体量还是偏小,且区位偏东,对中部带动作用有限。

中部发展之“脊”,依旧需要以郑州-武汉-长沙一线的京广主轴。

新时代推动中部地区崛起座谈会也提到“大力促进长江中游城市群和中原城市群发展”。与之对比,新时代推动东北全面振兴座谈会没提及任何城市群,新时代推动西部大开发座谈会只提了成渝,未提及关中。

很明显,长江中游城市群和中原城市群就是中部发展的“双核”。

西部是单极(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中部为什么要搞“双核”?

因为在西部,四川盆地人口占西部总人口的30%,甚至超过西北五省份人口总和。但在中部,河南和中三角同时都是人口重心,前者人口接近一亿,后者人口超过一亿。

中部六省南北跨度大,纵向串联了长江经济带与黄河流域。中原城市群恰好位于北方枢纽位置,中三角则是南方枢纽。

中部城市之间的良性竞争是必要的。但就整个中部而言,涉及如长江中游城市群、中原城市群,武汉都市圈、长株潭都市圈、郑州都市圈等多个层级,如何协同形成合力,依旧中部城市绕不开的必答题。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24-7-23 09:49:54 | 显示全部楼层
武汉上半年GDP数据出来了没, DY上已经开始疯传了, 1个W多一点, 单位: 亿元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24-7-23 09:50:43 | 显示全部楼层
武汉机场楚天情微博数据

2024年7月23日


进港航班                           328

出港航班                           328

进出港合计                        656

——————————————————-


7月22日(周一),武汉城市轨道交通线网客运量(含换乘)为399.51万乘次,其中客流前五名依次为:2号线汉口火车站、2号线江汉路站、2号线中山公园站、2号线中南路站、4号线楚河汉街站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24-7-23 09:55:49 | 显示全部楼层
小折快跑 发表于 2024-7-23 09:28
中部崛起20年,还需要一个“火车头” | 智库原创2024-07-21 12:53·每日经济新闻

上半年经济成绩单陆续 ...


昨晚就在看过,文中的隐晦意向是抬北边的。

因为数据说明,省份中湖北的经济运行质量最好。中部的省会城市是典型的“一超多强”。武汉就是超出中部其他城市。和西部成渝争霸完全不同。

所谓“无核”就是为南边的竞争对手城市造势而已。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24-7-23 10:10:31 | 显示全部楼层
本帖最后由 巴山楚仁 于 2024-7-23 10:18 编辑

口罩之后,由于湖北和武汉处于复苏阶段,去年才开始逐步进入正常化的增长。

于是一些媒体和网络又开始蠢蠢欲动,将19年之前的那些常规套路拿出来了。

武汉可以说花费了四年时间才基本修复,现在也算走上正常化轨道了。这几年武汉主要是财政税收、GDP、社零总额增长缓慢,被竞争对手城市拉开了距离。尤其是社零总额几年徘徊,23年终于长足增长。财政税收虽然增幅不大,但也结束徘徊局面。


可以说,2024年才是武汉正常实力的发挥。当然,时过境迁,这几年经济环境与产业调整太快,新能源进入实质性比拼阶段,武汉处于亡羊补牢。所以未来几年武汉不会像19年前那些年突飞猛进,但凭借科技产业先行的基础,还是能取得进展的。

相比之下,西边大省会产业驱动上明显乏力,服务业发展也到瓶颈,城市营销战略再成功,但也是需要城市产业驱动来吸引资源和人才的。
东部网红城市互联网经济红利也释放到下半场了,也到了需要调整的时候。

武汉这一轮手里的牌不算好但也不算差,只要正常发挥就可以了。

过去被黑的城市文化旅游一块,现在不比东西方的网红城市差。

就是城市管理需要借这个时机提升了。反正换了新S长,总比前任土八路强。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24-7-23 10:17:56 | 显示全部楼层
wh狼盟 发表于 2024-7-23 09:49
武汉上半年GDP数据出来了没, DY上已经开始疯传了, 1个W多一点, 单位: 亿元

不会过万,但愿实现。预计在9900-9960之间,全省增量才1千多一点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24-7-23 10:53:01 | 显示全部楼层
小折快跑 发表于 2024-7-23 09:28
中部崛起20年,还需要一个“火车头” | 智库原创2024-07-21 12:53·每日经济新闻

上半年经济成绩单陆续 ...

别的不谈。。。

这篇长文里面夹带私货非常明显。。

“北京、上海、深圳、成都这样公认的极核”。。

excuse me???

我在公众号里评论了作者不放出来。。。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24-7-23 10:57:21 | 显示全部楼层
duzo 发表于 2024-7-23 10:53
别的不谈。。。

这篇长文里面夹带私货非常明显。。

这文,刚还在凤凰网看到了。位置还挺靠前的。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24-7-23 11:14:24 | 显示全部楼层
duzo 发表于 2024-7-23 10:53
别的不谈。。。

这篇长文里面夹带私货非常明显。。

某网红城市是哪里的积核?盆地的积核吧。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24-7-23 11:18:21 | 显示全部楼层
duzo 发表于 2024-7-23 10:53
别的不谈。。。

这篇长文里面夹带私货非常明显。。

我看到这里也是绷不住了,成都相比重庆若是极核,那武汉相比中部其他城市更是极核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24-7-23 11:28:08 | 显示全部楼层
小折快跑 发表于 2024-7-23 09:18
截至2023年底,湖北碳市场纳入重点排放单位有65%实现碳排放总量下降,纳入的16个行业中,有9个实现总量减排 ...

不晓得碳清算所进度如何了?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24-7-23 13:55:54 | 显示全部楼层
本帖最后由 路筱河潺潺 于 2024-7-23 13:59 编辑
巴山楚仁 发表于 2024-7-23 09:55
昨晚就在看过,文中的隐晦意向是抬北边的。

因为数据说明,省份中湖北的经济运行质量最好。中部的省 ...


西部所谓的极核,CQ和xian答应了吗?提到的缺少科技型头部企业,中西不是一样的吗。。每次提到中部真的标准就会变严苛很多~看西部就只看几个头部城市,一两个表现不错就是赢赢赢,贵广甘宁青像从来不存在一样;到了中部,只要有一个省份拉胯就好像全盘皆输了。可谓一种新式双标~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小黑屋|手机版|

GMT+8, 2024-10-9 11:25 , Processed in 0.112420 second(s), 3 queries , Redis On.

Powered by Discuz! X3.4 Licensed

© 2001-2013 Comsenz Inc.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