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发表于 2024-1-9 16:17:46
|
显示全部楼层
本帖最后由 zzxxcc423 于 2024-1-9 16:33 编辑
说到蜜雪冰城的上市前景,很多人都会用奈雪的茶来加以对比。
客观地讲,顶着“新式茶饮第一股”的奈雪的茶,上市以来的表现的确不尽人意。上市首日,奈雪的茶开盘报18.86港元,较招股价19.8元低4.75%,随后股价便开启了“跌跌不休”模式。去年12月,奈雪的茶股价一度跌至2.88港元,相比于顶峰时期已经跌去超过8成,其间虽有短暂反弹,却也难以重回巅峰。
究其原因,自然在于奈雪的茶连续亏损,虽然2023年上半年净利润已经扭亏为盈,但市场对其发展前景的担忧似乎尚未得到实质性扭转。不过,这一点对于蜜雪冰城来说几乎完全不是问题。
按照招股书透露,截至2023年9月30日,蜜雪冰城通过加盟模式发展的门店网络有超过36000家门店,覆盖中国及海外11个国家,是国内现制饮品行业中唯一一个达到3万家门店规模的企业。2023年前九个月,蜜雪冰城共实现出杯量约58亿杯。根据灼识咨询的报告,按上述门店数及出杯量计,蜜雪冰城是中国第一、全球第二的现制饮品企业。
不仅如此,2022年全年以及2023年前九个月,蜜雪冰城分别实现了136亿人民币与154亿人民币的收入,同比增长31.2%及46.0%;而2022年全年以及2023年前九个月,蜜雪冰城的净利润分别为20亿人民币与25亿人民币,同比增长5.3%及51.1%。如此亮眼的业绩,着实令人啧啧称奇。
蜜雪冰城是如何做到这一点的呢?在我看来,主要原因之一在于公司与众不同的发展策略,那就是深耕下沉市场,与对手形成错位竞争。
一般认为,下沉市场是指三线以下城市、县镇与农村地区的市场。按照土地面积和人口规模来算,去掉一线、新一线、二线城市,其他地方均属于下沉市场范畴,其土地面积占全国的近95%,人口规模更是达到了10亿左右。某种意义上讲,代表绝大部分土地和人群的下沉市场才是泱泱大国的基本盘,而那里的市场空间显然更具有想象力。而背靠下沉市场发家的拼多多、快手等公司,如今在各自的赛道上均已处于绝对的头部地位。
与之形成鲜明对比的,是此前曾经在一线城市风靡市场的高端化品牌喜茶,正面临着经营的困境。
据媒体报道,尽管2023年是国人出行与线下消费场景全面恢复的一年,但喜茶的经营却并没有迎来改善,不仅门店销售额没有恢复到2019年同期的水准,而且部分门店的业绩甚至都无法维系2020年和2021年的水准。面对业绩的走低,喜茶不得不选择全面降价和放开加盟,但效果似乎并不显著。
一面是代表中低端消费的蜜雪冰城一路高歌猛进,一面是代表高端消费的喜茶正举步维艰,背后的根源很可能在于当前居民的“消费降级”正愈演愈烈。
犹记得2019年之前,消费升级是最火的流行词之一,各类瞄准消费升级的新消费品牌层出不穷,社交媒体上炫耀性消费大行其道,消费主义成功俘获了很多年轻人。在这种情况下,甚至出现了“贵即是好”的畸形消费观,不少新品牌靠高定价出圈,产品越贵,买的人越多。
然而从过去三年来看,人们的消费心态逐渐发生扭转,变得更加务实和理性,更注重产品的实用功能,他们在消费观念上越来越趋于务实和理性,更加看重商品的性价比、实用性及耐用性,淡化品牌意识,冲动消费逐渐减少,即媒体口中的“精研型消费者”,贵、天价、名牌等关键词不再是消费力的证明和加分项,而是被贴上了智商税、钱多人傻的标签。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