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楼主 |
发表于 2015-2-27 11:55:51
|
显示全部楼层
本帖最后由 c75665 于 2015-2-27 11:57 编辑
河北与京津长期存在的政策落差已成制约因素:
一是科技创新优惠政策落差进一步拉大。2014年12月3日召开的国务院常务会议决定:在天津、湖南长株潭以及东中西部一些地方,依托国家级高新区再建设一批国家自主创新示范区;在国家自主创新示范区、合芜蚌自主创新综合试验区和绵阳科技城,推广实施4项先行先试政策;围绕鼓励引进海外高层次人才、拓宽科技企业融资渠道、支持设立适应科技企业特点和需求的保税仓库等,研究推动在北京中关村自主创新示范区开展新的政策试点。如此,北京、天津都建有国家自主创新示范区,享受国家对科技创新领域先行先试的各项优惠政策,聚集更多的科技创新资源。相形之下,河北又形成新的空白,势必重新拉大京津冀在创新园区发展的差距,影响协同发展的实施效果,也不利于京津冀区域内正在启动的科技创新协作(诸如中关村在河北建设分园、分区,京津高校、科研院所在河北建立的孵化基地等)。
二是河北生态涵养区统筹生态保护与经济社会发展面临困难。京津冀是一个唇齿相依的生态系统,其中河北作为生态建设主区,为支撑起京津冀这个世界级城市群的发展做出了特殊贡献。但当前,河北的生态涵养地区面临较大困难,区域内环境保护、生态状况和经济社会发展间的矛盾日益突出,地方财力不足,难以更大力度投入生态建设;河北省生态建设的扶持政策较之北京、天津城市边缘的生态政策扶持力度差距较大。如,现在人工造林国家每亩补贴400元,远远低于每亩1500元的实际需求。而相邻的北京市财力充足,在有限造林任务中加大投入,有的平原造林项目每亩财政支持在2.6万到3.5万,抬高了树苗价格,也影响了河北区域内农民造林积极性。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