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发表于 2021-1-26 16:18:56
|
显示全部楼层
苏州站的站房、站台改造是沪宁高速线&京沪线(沪宁段)沿线车站中最成功的的,没有之一(个人看法)
成功之处主要有以下几点:
1、高架站房,高速&普速一体化候车;
2、站台全无柱雨棚覆盖,除了电梯等必要设施之外,站台没有任何一根立柱;
3、南北广场互联互通,南北两边都可进站候车(无论高速OR普速)
美中不足的地方也有、总结一下:
1、站房“苏州站”的站名悬挂使用了铁总的隶书标准字体,未像老站房一样使用繁体字;
2、没能实现像上海虹桥站一样的高架检票模式(两端一起检票:例如24A/B、25A/B一起检票,且24A/B、25A/B对应站台层的24、25站台);
3、夏天制冷效果一般,体验不佳
说一下沪宁沿线其他几个主要车站站改之后不如苏州站的地方
上海站:
1、采用高架候车室划定区域候车的方式,未能完全实现站房内互联互通,在大客流的情况下稍显不足;
2、高架候车室的立柱建设在站台上,未能实现站台除电梯的必要设施之外完全无柱(上海站雨棚是无柱);
南京站:
采用南北分离式站房候车的模式,南站房与上海站一样采用候车室划定区域候车的方式。不仅未能实现站房的互联互通,且南北广场也不能互通,乘客若是走错广场,则需要绕行较长时间(或者地铁站付费通行),体验不佳,在大客流的情况下缺点明显
无锡站:
高架站房、当时普速场的改造计划是跟高速场一样,无柱雨棚,但是因为某些原因,未能实现这项规划,普速场搞了有柱,整个站场以“混合柱”的方式呈现,不能不说是无锡站改的遗憾
常州站、镇江站:
南北广场分设,站场混合柱(可惜)
综上,截止目前,苏州站的站房、站台改造在沪宁沿线依然是最为成功的一个(个人看法),虽然稍有瑕疵,但瑕不掩瑜
希望苏州北站通苏嘉场、如苏湖场能跟着京沪高速场沾光,继续使用无柱雨棚(徐州东站徐盐场即无柱雨棚),并采用高架站房
同时更希望苏州南站能向上争取,站台采用无柱雨棚建设(通苏嘉、沪苏湖两线交汇,能以“枢纽站”的名义上争无柱雨棚)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