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楼主 |
发表于 2013-6-4 23:11:37
|
显示全部楼层
八、民国建筑
1895年,芜湖扩建中江书院,倡导“中学为本、西学为用”;1903年,绩溪人汪孟邹在长街创办科学图书社。
从十九世纪六十年代到二十世纪二十年代是中国近代建筑史中的“洋风”时期,模仿或照搬西洋建筑居于主导地位。辛亥革命高举反帝反封建的大旗,有识之士开始探索新民族建筑,企图用新式材料复归传统造型,由于宫殿式屋顶造价昂贵,遂采用钢筋混凝土平屋顶,或用桁梁屋架的两坡屋顶,但在檐口、墙面、门窗及入口等细部用中国传统构件装饰,并辅以适当的传统花纹图案。室内陈设分化出洋式和中式。南京于1927年建都后,流行“现代化民族形式建筑”,芜湖作为南京的近邻,向民国精神靠拢。
1922年,海归派人物柳士英设计监造了二街的中国银行:三层砖混结构,建筑基座及台阶是用花岗岩砌筑,四根爱奥尼克柱撑起前檐的斗拱,柔美不失威严,正面山墙耸起,遮住了瓦面坡顶,消融了中西建筑形象的冲突。
开埠通商让芜湖近代建筑风云聚会,芜湖米市又为近代建筑推波助澜。李鸿章的儿子李经方在大官山建李淑兰堂,开发长街及中山路的地产,现存的淳良里、堂子巷、油坊街以及凤凰山的更兴路4号多是当时的作品。芜湖商会中的同业公会掌门人潘伯和于1931年长江大水过后,因会所的小平房不敷居住,邀请上海的王鳌记监造了上菜市二十七号的洋楼。仿照钟楼式样,采用大水法,出水快,不易渗漏,一般建筑是五至五分半水,而同业公会楼是七分水。房子正面朝南,由四根圆柱支撑天台,雕饰仿照英美式,窗子为内八角,一米多高。
二街的“日本公寓”原是上海的鹰牌肥皂厂,用红砖间砌出统一的线条,共四栋,尚留三栋。
新民族建筑是对“洋风”建筑的反思,是近代建筑本土化的追寻,也蕴涵了西方现代派建筑的某些尝试。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