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楼主 |
发表于 2023-6-18 13:15:24
|
显示全部楼层
西汉杰出外交家张骞出使西域、开辟丝绸之路的故事几乎妇孺皆知,但他奉汉武帝旨意,到常山国首府元氏,查处常山国王位继承人刘勃恶行的一段经历却鲜为人知。
张骞出使西域的非凡经历
张骞(前164~前114),汉中郡成固县(今陕西城固)人。汉武帝建元元年(前140)为郎。汉武帝准备联合大月氏(今阿富汗北部)共击匈奴,张骞应募任使者,建元二年奔赴大月氏。在经匈奴控制区时,被俘。在匈奴生活10年余,娶妻生子,但始终秉持汉节。后从匈奴逃脱,西行至大宛(位于今新疆自治区喀什一带),经康居,抵达大月氏。停留了一年多返回。途中张骞改道,试图避开匈奴但仍为匈奴所得,又被拘留一年多。
汉武帝元朔三年(前126),匈奴内部动乱,张骞乘机逃回汉朝,向汉武帝详细报告了西域情况,汉武帝授以太中大夫。
元朔六年,张骞随卫青征匈奴,有功封博望侯。元狩二年(前121),与李广出右北平(今辽宁省凌源县西南)击匈奴;因迟误军期,免为庶人。后因劝武帝联合乌孙(在今伊犁河流域),被拜为中郎将。公元前119年率300人、牛羊金帛以万数,出使乌孙。分遣副使往大宛、康居、月氏、大夏等旁国。西域各国派使节回访长安,乌孙遣使送张骞归汉,并献马报谢。
元鼎二年(前115),张骞归长安。他所遣副使后相继引导西域诸国使者来汉;乌孙后来与汉通婚,与汉朝联合击破匈奴。西汉王朝开通西域交流,发展与西亚各国的贸易和文化交流,张骞创立首功。因张骞在西域享有很高威信,所以后来汉朝派遣的使者多称“博望侯”以取信于西域。张骞对开辟丝绸之路作出了卓越贡献,至今举世称道。
张骞从乌孙回到长安的当年,被汉武帝拜为大行(掌礼宾的官名,后改称鸿胪卿),第二年病逝于长安。
常山王病逝,嗣王不轨引内讧
就在张骞生命的最后一年,常山国的宪王刘舜病故,常山国诸王子不合,引起内讧。汉武帝委派张骞奉使到河北,处置常山国的纠纷。张骞惩治了常山国嗣王刘勃的行径,为汉武帝削藩作出了重要贡献。
常山国,就是恒山国,因位于北岳恒山南麓而得名,是河北的诸侯之一。
早在项羽灭秦之后,曾封张耳(?~前202)为恒山王。
从汉代到明朝,恒山郡或者恒山国管辖范围,一直包括曲阳县在内,所以,秦朝曾置恒山郡,项羽封张耳为恒山王,诸侯首府在东垣(今石家庄市东古城一带)。汉文帝刘恒即位后,按照封建避讳制度,恒山就改名常山,恒山郡改名常山郡。而西汉恒山郡的郡城设在元氏(今元氏县故城村),管辖着相当于今石家庄市范围加上保定市西部的曲阳、阜平等县。
这座曾经作为常山郡首府的元氏古城,位于今元氏县西北故城村及其西南部。该城初兴于战国,是赵国公子元的封地。汉高帝三年(前204)置元氏县于此,并成为常山郡治所。
公元前145年,汉景帝封他的小儿子刘舜(汉武帝的小弟)为常山王,这里就成为常山王的都城。刘舜与中山靖王刘胜、河间献王刘德等,都是同父异母兄弟,在河北诸侯中,封地广袤、势力强大。而刘舜不像河间献王刘德“好学善文,礼贤下士,实事求是”。而与“乐酒好内”的中山靖王刘胜属于一类,骄奢淫逸。
刘舜作为诸侯王在位期间,私设监狱,欺压百姓,私铸礼器,多次犯法,但都被父亲汉景帝和兄长汉武帝宽赦。正是因为刘舜骄奢淫逸,家风恶劣,所以,妻妾儿女之间明争暗斗,引发内讧。
刘舜有4子:长子刘棁、次子刘勃、三子刘平、四子刘商。按照西汉礼制,诸侯王妻称王后,其他妾分为姬、美人等级别。起初,刘舜的一位他不太喜爱的姬生长子刘棁,刘舜从小就很不喜欢这个儿子。后来,王后修生了次子刘勃,被立为太子。此后,宫内其他得宠姬又生子刘平、刘商。刘舜又逐渐冷落王后。
王后修由此心怀妒忌,经常在儿子刘勃面前发泄对刘舜和其他王姬的不满。
刘舜晚年病重期间,刘平、刘商及其母亲都是终日伺候,而王后修和太子刘勃很少过问病情,更不履行照顾刘舜的义务。不仅如此,刘勃与他父亲一样流氓成性,在他父王病重期间,还吃喝玩乐,歌舞赌嫖。
刘舜死后,太子刘勃作为嗣王继承了王位。刘勃本性狠毒,少恩残忍。他的母亲修是个怨妇加刁妇。刘勃即位后,与其母狼狈为奸,专横跋扈,以先王“不以刘棁为子数”作为理由,拒绝分给刘棁财物。
汉武帝听说小弟刘舜病故,即派使者到元氏,参加常山宪王的丧礼。
这时,刘舜长子刘棁便借机向使者讲述了刘勃不仁不孝不义之行,指控刘勃有违伦常,在王后放纵下,有恃无恐,人性丧尽。在父王病危和死后服丧期间,刘勃“私奸饮酒,博戏击筑(筑是一种乐器),与女子载驰,环城过市,入狱视囚。”
按汉朝法律,这些罪名理当诛斩。使者回京后,如实禀奏汉武帝,汉武帝乃派张骞到常山验问。就这样,刚刚结束了西域艰难旅程的张骞,奉使常山国,处置这些不肖子孙的内乱。
张骞不辱使命,汉武帝废常山国
汉武帝派张骞处置此事,暗含着皇帝复杂的心态。他既希望深明大义的张骞,借此革除河北诸侯势力,又对自己的小弟充满可怜、可恼之情。他希望张骞能恰到好处地为他处置此事。
张骞受命来到常山国都城,下令将刘棁**刘勃悖逆之罪的诸方证人收监,给予保护,以供候审。但刘勃及其母亲修自知不忠不孝的恶行败露,不死也要被谪发,所以他们竟不顾律法,私设公堂,派心腹将刘棁的证人捕匿起来。
张骞派吏卒寻找证人,刘勃还派人笞击张骞派去的吏卒,引发了朝廷官员与诸侯王随从之间的殴斗。刘勃并擅自放出朝廷囚犯。
张骞凭着他在匈奴多年应对险恶局面的经验,利用汉武帝皇权的威望和朝廷关于“阿党法”的律条,说服常山国的官吏,终于查清了刘勃及其母亲修在常山国的所作所为,通过人证物证,验明刘勃所犯的条条罪恶。
然后,按照西汉律法历数刘勃的犯罪事实,并向刘勃母亲讲明认罪伏法的厉害关系,也从西汉政治角度向常山国诸侯臣子们讲述了从宽处置的意见。安抚常山国,维护稳定。
张骞成功查清常山嗣王的罪行后,回到长安,具实上奏皇帝。相关衙门按照张骞的意见,请求按律诛杀刘勃及其母修,意在废除常山国,恢复常山郡。但汉武帝在涉及亲侄子生杀大事的时候,深深感叹曰:“修素无行,迫使刘棁陷之罪;而勃无良师,放荡不逊,但不忍诛之。”于是,采取了一个展示皇恩慈悲的决断,下诏废黜常山王刘勃的王位,令其携家属迁居房陵(今湖北房县)。
以此,消除了河北中部一个实力强大、放荡不羁的诸侯王。张骞为汉武帝推进削藩的策略,贡献了一生最后的一次大智大勇。
此后不久,在西汉外交史上写下过悲壮而辉煌篇章的这位爱国外交家、博望侯张骞,溘然谢世,病故在长安。
常山废后建真定,汉武帝治国有韬略
就在处置完刘勃及其母亲的事件几个月后,汉武帝又诏封刘舜三子刘平三万户,为真定王,析常山之真定(今石家庄东古城)、绵蔓(今鹿泉市北故城)、藁城、肥垒(今藁城市城子村)四县立真定国;次年秋,按照推恩令,汉武帝又诏封刘舜四子刘商为泗水王。
对于这次诏封刘平和刘商的旨意,后世学者都揣测是因为刘勃被废后,汉武帝哀怜刘舜的常山国绝祀,感念与刘舜的手足之情,所以才这么做。其实,这只是常人的情愫。对于雄才大略、文韬武略的政治家刘彻这位皇帝来说,这种诏封主要出于政治需要,也是他推恩令的具体体现。
封刘平真定王,封地是四个县三万户,与朝廷控制的常山郡9县相比,构不成对朝廷经济和社会的威胁。再把刘舜的小儿子封到泗水,远在江苏,日后,血亲密切的亲兄弟,不能形成勾连之势,对消除藩王联合动乱的隐患,具有积极的作用。这才是汉武帝的真正初衷。
真定王刘平死后,谥为顷王,王位传给独生子真定烈王刘偃,刘偃死后,传位给儿子孝王刘申,刘申死后传位给儿子安王刘雍,刘雍传位给儿子共王刘普。
刘普死后,传位给儿子刘杨。刘杨,就是曾经在新莽时期拥有部众十万,与刘秀联姻、支持刘秀抗击王郎的真定王。
后来,刘杨因与绵蔓县土匪勾结,试图自立为主,被东汉大将耿纯诛杀。东汉光武帝刘秀为安抚皇后郭胜通,又封刘杨之子刘得为真定王,后又降为侯。
汉武帝通过推恩令分化了藩王势力,通过阿党法让诸侯王国的官吏对他们进行监督,使他们面对“囚徒困境”不得不选择抢先告发,最后将藩王的财权和人事权归置**,在不知不觉中,达到了削藩的目的。
公元前112年(元鼎五年),汉武帝以诸侯王所献助祭的“酎金”成色不好或斤两不足为借口,夺爵、削地者106人,占当时列侯半数。其实,汉武帝还是有亲有疏。此次夺爵削地的诸侯王,多是西汉前期高帝、文帝、景帝诏封老诸侯王后裔,由于这些诸侯,与汉武帝的血缘关系日益疏远,从感情上对汉武帝的忠心与亲情也不密切,所以,借机削夺和遏制其势力,又是汉武帝削藩的进一步胜利。
至此,王、侯二等封爵制度虽然还存在,但所封的王、侯只能“衣食租税”,不得再管理封国政事,封土而不治民。通过这些措施,基本上结束了汉初以来诸侯王割据的局面,**政权对地方的控制和管辖得到了保障。
张骞奉使常山国,为汉武帝削藩国策的推进,发挥了积极作用,也表现出张骞在大是大非面前的大智大勇和足智多谋的政治韬略,并由此引发了国体的变革。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