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发表于 2025-1-15 21:35:36
|
显示全部楼层
内地首例三尖瓣钳夹术落地,广东医生2小时完成手术
羊城派 2025-01-15 18:09
“做完手术,我终于可以睡个好觉了。”76岁李先生于1月12日在中山大学孙逸仙纪念医院顺利接受了内地首例经导管三尖瓣钳夹术,这让他心脏重度三尖瓣反流得到巨大改善。“我可以躺平了睡觉,也不需要吸氧了。”
中华医学会心电生理和起搏分会候任主任委员、中山大学孙逸仙纪念医院心血管内科主任王景峰教授表示,三尖瓣钳夹术是世界前沿的经导管介入治疗技术,医院通过“港澳药械通”政策,引进先进技术和设备并且顺利实施该手术,这标志着内地三尖瓣介入治疗乃至结构性心脏病诊治领域取得新突破。
吃了10年药,七旬大爷靠吸氧才能安睡
76岁的李先生一名老教师,一生致力于教育事业。然而,10年前李先生就遭受严重心脏疾病的折磨:心衰反复发作、房颤、二尖瓣重度反流、三尖瓣重度反流……
据李先生介绍,他的心脏病从2007年开始起病,到2018年,这10年期间都是吃药治疗,但是效果很不理想。“每天都很痛苦,胸闷、气促,不能躺平了睡觉,甚至要通过吸氧才能睡一会儿。平时别说重体力劳动,就连正常的行走都喘不上气,很困难。”
直到出现了严重的心衰,李先生不得不入院治疗。“还记得当时入院时,左心室的射血分数只有30%(正常情况下为55%-60%),心脏射血功能严重受损。当时就选择植入了心脏起搏器(CRT),很快射血分数就提高到了50%左右。”李先生的体力、睡眠都得到了改善。
“从2018年到2023年这6年时间内,生活还算正常。但是心脏仍旧有两大问题没有解决,第一就是二尖瓣重度反流,第二就是三尖瓣重度反流。”李先生常常会担忧,“75岁及以上的患者,三尖瓣严重反流的5年生存率只有28.5%。自己还能活多久呢?”可以说,他每天都有生命危险。2023年4月份李先生因为二尖瓣脱垂并且重度反流,在中山大学孙逸仙纪念医院接受了二尖瓣钳夹术。
接受难度最大手术,他终于可以躺平了睡觉
解决了二尖瓣的问题,还遗留着严重的三尖瓣反流,这不仅让李先生有一丝担忧,同时身体上也感觉十分疲劳。日前,三尖瓣钳夹创新产品通过“港澳药械通”政策落地中山大学孙逸仙纪念医院,李先生成为首位获益者。
“我们从申请到临床应用只花了3个月时间,这个产品在美国2024年获批应用于临床,我们运用这项技术,与国外也就相差半年时间。”王景峰教授说。
1月12日,李先生顺利接受了经导管三尖瓣钳夹术。“三尖瓣反流修复手术是目前所有的心脏瓣膜病微创手术中难度系数最高的手术,其难点在于三尖瓣相对二尖瓣来说要薄一些,其位置在右心室,食道超声只能途经左心室,从左心室观察右心室,难度较大。这得益于团队中心血管内科邱琼副教授和邓冰清副主任医师操作超声引导,协助团队确认三尖瓣反流的病变位置。”中山大学孙逸仙纪念医院副院长,心血管内科陈样新教授说,“我们6位医生在手术台上花了两个小时,通过外部的操纵系统和输送导管,瓣夹从股静脉进入人体,自下腔静脉进入右心房,移动到三尖瓣区域,通过夹闭三尖瓣叶,限制反流,从而完成了这个高难度的手术。”
术后第二天李先生就下床活动了。1月15日,他告诉记者,“现在能安稳地睡觉了,术后三尖瓣反流从5+降到2+。很快就能出院回湖南了。”据记者了解,陈样新教授团队已经完成了近200例二尖瓣手术,为完成三尖瓣钳夹术这一高难度手术奠定了技术基础。
三四个月后或可实施三尖瓣置换手术
三尖瓣反流是较常见的心脏瓣膜疾病之一。据统计,75岁以上的人群三尖瓣反流的发生率为10%-20%。既往标准治疗为外科手术,但该方法创伤大、风险高。“如果进行外科手术,近1/4的三尖瓣反流患者在术中死亡。”陈样新教授表示,正因为风险极大,因此外科医生也不太愿意给高龄、高风险的三尖瓣患者进行手术治疗。
近年来,经导管三尖瓣介入治疗技术实现重大突破。2024年美国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相继批准了一款经导管三尖瓣置换术器械及一款经导管三尖瓣缘对缘修复术器械,标志着经导管三尖瓣介入治疗进入临床推广应用阶段。
三尖瓣反流如今已经有了最新的手术方法,但是专家也强调,并非所有的三尖瓣反流都需要手术治疗,因为药物治疗是最基本的;其次并不是所有的反流都能手术治疗,有些病人的三尖瓣结构异常,并不适合介入手术治疗,因此三尖瓣钳夹术选择合适的病人也非常重要。
生命不息,精进技术永不止步。陈样新教授透露,医院正在通过港澳药械通政策申请三尖瓣置换手术的相关创新产品,预计三四个月之后产品获批,将会再一次创新中国心脏瓣膜病的治疗模式。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