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楼主 |
发表于 2023-3-20 15:42:11
来自手机
|
显示全部楼层
关注产业与民生之间的关系 让老厂区成为新的经济增长点 “河东区曾经是天津的老工业基地,有着辉煌的工业发展史,第一热电厂、棉纺三厂、飞鸽自行车厂等都坐落在河东区。可以说,天津人记忆中的工业时代,很多都与河东区有着非常密切的联系。2000年,天津市实施工业东移战略,为河东区带来大量老厂房资源,经统计,全区共有存量工业厂房65处,总建筑面积约95万平方米。如何在保护传承利用工业遗产的同时,导入新产业新业态、激发新动能,成为我们思考的重中之重。”河东区区长周波说。为充分挖掘老旧厂房资源优势,河东区专门成立了老旧厂房开发改造工作**小组,统筹部署、分类施策,推动老旧厂房“旧貌换新颜”,先后打造了棉3创意街区、“蓝·飞鸽创意产业园”、二次方循环经济产业园等一批新的产业载体,为区域高质量发展增添了新活力、注入了新动能。 成立于1951年、占地面积26万平方米的天津市第一机床厂是中国机床行业“十八罗汉”中为数不多保存下来的,堪称新中国工业发展的“活化石”。2020年,第一机床厂闲置后,河东区及时跟进,结合城市更新进行项目谋划。 “关于城市更新,我认为涉及到两个方面,一是切实解决民生问题,比如老旧小区改造中,更加精准地找到百姓的急难愁盼。另一个是解决区域发展问题,比如一些产业迁移后形成了闲置低效的资产,而这些资产没有新的产业植入,空心化的结果是在好的区位没有发挥其潜力,没法带动区域发展。”负责第一机床厂更新项目的天津市建筑设计研究院城市更新设计研究院院长李欣这样说道。 目前,第一机床厂城市更新项目已经签订投资协议,总投资额达66.2亿元,预计一季度实现开工。“一方面,要充分挖掘其历史文化价值,最大化保护工业遗存,留住时代风貌;另一方面,要充分挖掘其区位价值和经济价值,立足打造优质、稀缺的都市产业园—金贸产业园,吸引文化产业、数字创意产业、休闲文旅产业、数字装备研发产业企业入驻,让‘工业绣带’变身‘产业绣带’,让老厂区成为新的经济增长点。”周波说。 “我们认为城市更新不是简单的盖房子,不只是改造物理空间,实际上它是一个民生产业在城市运营层面的综合谋划,不只是将建筑物盖起来,还能通过前期缜密的论证,让这个地区能够真正运营起来,让这个城市的机体是一个活的机体。我们做的策划案是一机床及其周边区域的城市更新,我们既要关注产业,也要关注民生,还要关注产业和民生之间的关系。产业不是孤立的一个大围墙,就这么跟周边老百姓隔离开了。产业会带来人,人来了就有商业的活力,商业也会提升周边民生水平。反过来也是如此,城市建设好了,民生提升了,自然区域的吸引力也强了,更多的人也更愿意居住在这里,在这里奋斗,生活。整个区域也就向着良性循环的方向发展。所以城市更新从根本上解决的是综合的问题。”李欣这样说道。 打造充满活力的楼宇经济样板区 培育中心城区战略增长极 “和平区见证了天津楼宇经济的发展轨迹,形成独特的楼宇产业承载优势。全市第一座商务楼宇—国际大厦,全市第一座税收超亿元楼宇—津汇广场,目前中心城区最高的商务楼宇—天津国际金融中心均坐落在和平区。当前,和平区正在加快构建‘3255’都市型产业体系。我们将进一步发挥楼宇资源的‘黄金效益’,着重发展总部经济,大力推动天津·金融街、CBD、天开高教园建设,积极融入全市发展大局,提升和平区作为经济大区的服务和辐射作用。” 和平区区长郑伟铭这样说。 近年来,和平区充分利用独特洋楼资源和高端楼宇,先后引进中国通用机床装备集团、中国能源建设集团北方总部、中石油天津销售公司以及阿里巴巴、联想、360、微医等一批企业总部、创新中心。目前,和平区云集各类金融机构550余家,其中法人持牌照金融机构16家,拥有全市38%以上的内资分行和75%以上的外资分行、35%以上的保险类分公司、66%以上的法人期货公司。今年,和平区将以解放北路、大沽北路沿线为主要承载区,提升五大道配套服务区能级,利用10座金融特色楼宇和64万平方米预留载体,着力发展科创金融、数字金融、航运金融,打造全市金融创新运营示范区的核心区。 成为科技创新的高地 为中心城区更新提升提供源源不断的内生动力 文化是城市的灵魂,大学是城市文化的肌理,今年的天津市**工作报告中6次提到天开高教科技园,就是要“高标准启动天开高教科技园建设”,实现大学与城市相互滋养、相互赋能,未来要把这里打造成“国内有吸引力的重要创新策源地”。 中心城区提升的脚步与创新密不可分。南开区作为现代教育的发祥地,要让南开大学、天津大学做原始创新,成为南开区的创新策源地。实现把一个原始创新变成科技成果,把科技成果变成产品,把产品变成企业,这一系列的科技成果转化链条很长。 南开区区长聂伟迅说:“现在有一个**创新区(CID)的概念,人工智能科技时代高端产业回归中心城区发展,这是和原来相比发生的一个很大的变化。原来是人跟着产业走,现在已经变成了产业跟着人走,人所需要的城市功能决定了产业布局在哪儿。南开区的优势是城市功能很完善,但是缺少适合高端人才创新创业的新兴产业载体,就是既能在这办公,又能在这搞研发,还能在这搞小试中试,将来把研发总部、管理总部和销售总部放在这。同时,把中间大生产的环节委托加工代工,这就是**创新区的概念,这也是市场的规律。在这里面**要有所作为,要引导,要给予支持,要顺势而为。” “南开区将加快服务科技成果转化和科技企业落地的载体建设步伐。天开园总体空间布局是‘一核两翼’,从核心区看,优质的科技载体,尤其是适合科技成果转化落地办公研发、小试、中试的新型复合载体太少,我们要加快改造提升和新建的步伐,筑好‘巢’。构建良好的创新创业生态。” 2023年,南开区将加快天开园核心区先导区重点载体的提升改造,确保天开园按期开园和高效运营。做好先导区市政环境治理,营造良好的城市环境。加强和高校科研院所对接,加大宣传推介力度,吸引更多优质项目和企业落户天开园核心区。建立健全天开园运营管理机制和模式,为天开园长远发展提供有力的组织保障。 营造宜居宜业环境,把产城融合变成城产融合,南开区围绕天开园区域规划了一个城市更新项目——海河科学城,沿着复康路、鞍山西道、红旗路、卫津路围成的4.7平方公里。这里面有天大南大、许多的科研院所,整个城市更新的方案已经完成,总共规划了46项工程,其中一项工程就是生态工程,把天南大的6个湖、卫津河10公里的河道水系联通起来,让水的岸边绿树成荫,增加音乐厅、咖啡馆、茶馆、小剧场、主题餐厅、展览馆等社交场所,让天南大的学子、校友创业者在海河科学城里居住、生活、工作。 从前的老旧厂房,近年来摇身一变成为文化艺术聚集地,曾经拥堵难停车的老旧小区,兴建起新的智能化停车场,过去缺乏公共活动空间的居民区,开辟出一个个“口袋公园”……如今,很多人发现,对中心城区的改造,提升了街区颜值,保留了老街记忆,便利了居民生活,打造出看得见、摸得着的幸福。 人们更加切身地体会到:中心城区的更新提升,不仅满足了人民群众的关切和期盼,还留住了人们记忆中的乡愁,既有烟火气,也让城市更加生动靓丽。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