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楼主 |
发表于 2013-7-5 15:04:16
|
显示全部楼层
三、桐城六尺巷 桐城市内人文景观和历史遗存随处可见。城内有许多小街巷,如“一人巷”、“钱尚书巷”、“双井巷”、“讲学园巷”、“小河边巷”等等,但最为闻名遐迩的街巷是“六尺巷”。这是一条100多米长、2米宽的小巷,铺着鹅卵石路面。据当地的县志记载:清朝康熙皇帝时期的文华殿大学士兼礼部尚书张英在京城做官,他老家桐城的亲人起房造屋时与邻居吴姓人家因地皮发生争执,家人去信请他出面处理。这位大学士看后立即回信说:“一纸书来只为墙,让他三尺又何妨。长城万里今犹在,不见当年秦始皇。”意思很明白:应当退让。家人看了信以后,主动让出三尺。邻居吴氏深受感动也让出三尺,三加三等于六,才成了“六尺巷” ,也就是相当于2米宽的小巷。从此“六尺巷”在张英的家乡、现在的安徽桐城市传为美谈。
说到张英,就是中国人也不一定熟悉。要说到他的儿子张廷玉就不一样了。张廷玉,康熙皇帝时期的进士,官至保和殿大学士、军机大臣。康熙皇帝以后的下一代雍正皇帝时期,朝廷设军机处,其规章制度均由张廷玉拟定。乾隆时期仍然深得信任,加太保。张廷玉为官于康熙、雍正、乾隆三代皇帝,共计50年。他是张英的第三个儿子。张英的长子张廷瓒,也是康熙时期的进士。因此在桐城当地几百年来就有“父子宰相府”、“五里三进士”、“隔河两状元”的说法。
“六尺巷”作为名胜古迹,使游人在这里悟出了很多东西。如果当年张英以官势压人,也就没有了今天的“六尺巷”了。
“六尺巷”位于桐城市区西后街与五亩园之间。上个世纪八十年代以来,“六尺巷”旧址受到各级政府和有关部门的高度重视。1985年,桐城市政府将“六尺巷”公布为市级重点文物保护单位。1993年,安徽省政府有关部门拨专款进行部分修复;1999年,桐城市政府又拨专款在其遗址上进行复建与扩建。现在的“六尺巷”主体建筑包括巷道、东边的“礼让”石牌坊和西边的“懿德流芳”石牌坊、休闲广场、诗画照壁、假山石等。虽然这里已成为一个独立的旅游景点,但不收门票。从“六尺巷”过往的游人和行人络绎不绝,小巷深处仍然显现出少有的繁华。
安徽桐城的“六尺巷”在中国传统文化里也许是被“和”字哲学充盈得最宽阔的街巷之一了。它的“宽”不是宽在“六尺”上,而是“宽”在人们的心灵境界与和谐礼让精神上。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