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发表于 2010-12-27 09:46:00
|
显示全部楼层
孟浩认为,一些经济发达的镇街把更多的财力用于民生,像石排实行25年免费教育,这对于当地的经济以及村组集体分红机制来说无可厚非,甚至应该鼓励。只要执政者认为这种还富于民的模式有利于当地未来的发展,经济上也负担得起,那么“石排模式”也没有什么不可以复制。
著名媒体人阮占江则提供了不同的看法。阮占江认为,石排通过在城市品质、民生福利等方面的探索,试图为中国提供一个开启高福利时代的发展样本的努力,确实难能可贵。只是这种高福利的“石排模式”,并不具有普遍推广与复制的价值,本身也蕴含着较大的经济与社会风险。
阮占江说,从瑞典、挪威、丹麦等一些高福利国家多年的实践经验来看,这种旨在结果均等的社会福利政策不仅没有实现预期的目标,相反,却因为越来越大的社会福利开支、越陷越深的财政债务危机以及越来越低的管理效率与社会运行效率,出现了日益严重的失业危机、财政危机和社会危机。也正因为此,近年来不断有学者呼吁打破对高福利国家发展与运行模式的盲目迷恋,保留市场竞争机制在提高居民社会福利方面的必要作用,继续激发与刺激民众努力劳动、不断改善自身生产生活的积极性。由此来看,这种高福利、免费教育的“石排模式”,在相当一段时间内只能是一个孤本,尚不具有推广与复制的价值。
东莞理工学院城市学院副教授何鹏举亦认为,石排模式实行的时间还不是很久,因此带来的效益暂时还不明显。再加上各地经济条件各不相同,石排模式的复制推广也有一定的地域性。最多是这种政府有钱了,花钱为百姓谋实惠的思维方式值得推广。
北京大学社会学系教授夏学銮则认为,石排的流动人口与户籍人口的比例是2.5:1,也就是说主要是流动人口帮助石排创造了GDP,“石排模式”的各项福利却限定了户籍人口,这本身就违背社会公平。不过在“十二五”改善民生成为主要发展方向的大形势下,石排模式能否复制要看全国各个地区的社会经济发展程度,像华西村等国内很多富裕村其实都已经实行了教育免费等,只有等各个地区社会经济整体发展水平提高了,政府“还富于民”实现居民高福利的条件成熟了,“石排模式”的榜样价值就出来了。夏教授称,社会经济发展的目的就是社会保障制度的不断健全,石排作为东莞经济排名靠后的一个镇敢率先大力发展民生,说明带头人的民生理念用得好,这也是一种科学发展观。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