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除了这些国家级乃至国际级的平台和项目,省级战略科技力量也全力押注杭州未来科技城,让“科技王牌军”加速成形。浙江布局了10家省实验室,之江、良渚、湖畔、天目山4家省实验室均落户杭州未来科技城。当走进这些实验室,发现它们正在“各显神通”——
之江实验室正在推进“三体计算星座”计划,协同全球合作伙伴共同打造千星规模的天基智能计算基础设施。“我们希望将单颗卫星的算力大幅提升,并像互联网连接电脑一样实现卫星之间的互联互通。”中国工程院院士、之江实验室主任王坚说,要把算力送上天。浙江大学医学院、良渚实验室张岩教授与北京大学基础医学院张岩教授,同名同姓两学者合作,在改善心肌肥厚药物研究方面取得进展。他们有望在未来“定制”出让心脏“减肥”又“强壮”的药物,让每个人的“心动”维护得更健康、更长久。湖畔实验室联合全球多家顶尖医疗机构研发了AI多癌早筛技术,能够从平扫CT影像中发现早期癌症病灶,突破胰腺癌早筛难题,被国际顶级期刊《自然·医学》评价“基于医疗影像AI的癌症筛查即将进入黄金时代”。天目山实验室聚焦先进航空技术和高性能航空材料,并研制了适用于多种场景的无人机,如全球首款百公里级氢动力多旋翼无人机“天目山一号”和全球首款百公斤级混合动力无人机系统“天目山二号”。
各类创新平台如雨后春笋般在杭州未来科技城盎然生长,加快形成科技创新体集群,是这座未来之城培育发展新动能、塑造发展新优势的重要支撑。
一家企业从诞生到通过“国家级高新技术企业”认定,要多久?杭州神踪科技有限公司的答案是2年。2022年,浙大脑机智能全国重点实验室的师生团队来到杭州未来科技城创业,便迅速在类脑智能领域崭露头角,成为脑机接口与睡眠诊疗关键核心技术中的佼佼者。企业生产的穿戴式高精度多导睡眠监测设备销售十分火爆。在神踪科技创始人兼CEO王肃杰看来,这得益于浙大脑机智能全国重点实验室丰厚的技术积累,加上杭州未来科技城完善的产业链和供应链,显著提升了企业的产品研发、迭代和生产速度。
相较神踪科技,年龄更轻的微分智飞(杭州)科技有限公司,成立不到半年时间,却也在细分赛道大放异彩。不久前,企业项目入选杭州城西科创大走廊首批优秀概念验证项目。微分智飞创始人兼首席科学家高飞来自浙江大学控制科学与工程学院。他介绍,企业生产的智能无人机能代替工作人员在复杂环境下作业。“比如,无人机探测一个普通矿洞用时10分钟左右,既确保了人员安全,也提高了工作效率。”眼下,微分智飞的智能无人机早已从杭州未来科技城“飞出”,翱翔于电力管廊、地铁隧道、火车车间等场景中,为智能巡检探索新质生产力。
前不久,浙江大学校友企业总部经济园全面建成,又同步启用了城西科创大走廊浙江大学成果转化基地,主要承接人工智能、智能制造、智慧城市、量子科技、空天一体等领域科研成果的落地转化。“三年建设周期内,力争入驻科学家创新转化工作室30个以上,孵化科技型企业30家以上,转化高质量创新成果100项以上。”转化基地相关负责人表示,将构建“科学家+企业家+投资家”协同创新转化新机制,在提振区域创新创业水平、培育和发展新质生产力中发挥引领带动作用。
回顾过去,在这片120多平方公里土地上,“新”的成果不断涌现。仅2024年,杭州未来科技城承接成果落地转化项目64个;新增省孵化器4家;新增国家科学技术奖2个、省科学技术奖28个。随着越来越多的成果研发“从0到1”,成果转化“从1到N”,杭州未来科技城向“新”的故事还在继续。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