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 航
楼主: 楚之游侠

[城建综合] 武汉三大国家级开发区创立始末

[复制链接]
 楼主| 发表于 2021-7-7 10:22:53 | 显示全部楼层
彭浩还说,开发区既要补第三产业的短板,也要发展现代农业:


开发区经过几次托管扩容,现在的规划控制面积是489.7平方公里其中,汉南区面积为288平方公里,占全开发区面积的58.8%,汉南过去是一个国营农场,以农业为主,我们制定规划,一定要根据这一个实际,根据客观条件来科学安排。因此,第一产业也要重视。不过,开发区不能按照传统的模式搞农业,否则失去了开发区的引领作用。在这方面我们也进行了布局,一是建设全球的现代农业基地,建现代农业小镇;二是申报国家级现代都市农业园;三是申报建设国家“种业之都”。我们将结合两大改革把这三件大事做彻底,一是农业、农村三权分置改革,二是农场体制改革。




在改善交通条件方面,彭浩重点提到地铁16号线线路的选定与建设:


开发区这些年交通环境有了极大的改善,可以说是全市交通最通畅的地区之一。但是,随着面积不断扩大,交通先行仍然是我们的工作重点。在此,我重点介绍一下地铁16号线的工作。地铁16号线是通往汉南的,在市里先是纳入了远期规划。市里的地铁规划分三个阶段第一期,建成170公里;第二阶段,建成400公里;第三阶段,建成800公里。16号线被纳入第三阶段,也就是800公里那个阶段。


我们来了以后,先跟市ZF汇报,再跟地铁集团会商,希望把16号线提到第二阶段来做。但地铁集团当时也是为了整个运营考虑,觉得我们这边人口不多,客流量不大,运营肯定亏后来经过做工作,再加上我们也做了一些承诺,你亏损我补贴,这样就提前了。

线型的选定是这样考虑的:从沌口到纱帽,整个是26到28公里,考虑到几个园区的建设,再加上地形是个狭长地段,所以在选型上尽量穿越已建成的城市区域,特别是汉南,尽量地穿行那些开发项目、楼盘项目;再就是我们园区,特别是智慧生态城,要穿越;要通到纱帽,不是老城区,而是通到职教园区,也就是新区,长远考虑是为今后通到通航园区做准备。实际上现在的地铁在纱帽的终点离通航园区还有五公里,我们准备作为第二期来做,因为没有想到通航园区会发展得这么快,可能这个五公里还要提前建,已经向市里报告了。

国家专家评审会对我们的线型做了一些修改。我们当时申请全部走地下,专家不同意,原因是什么咧?就是汉南有大量的农业区,加上客流量本来就很少,不能过于超前,就把我们相当一部分改成了高架,出地面。所以在沌口部分是地下,一出沌口就爬起来了。

还有一个,就是提前到武汉市地铁建设第二阶段400公里的方案。在审批的过程中,国家发改委要求武汉市减两条线,其中一条就是16号线。经过做工作,结果减的是中心城区的两条线。国家发改委和他们的专家始终认为汉南现在做地铁早了,还没发展到那个程度,人流不大,汉南整个加起来也就十三四万人,还不足以需要地铁。但汉南是武汉市唯一没有建设地铁的远城区它不通地铁,对武汉市来讲就不能说全域通地铁。对汉南的人民群众来讲,他是期盼着有地铁到汉南,这就给我们非常大的压力。

这一次16号线获批,这个过程也是非常惊心动魄,国家发改委组织的专家评审不同意上16号线,差点没通过。后来做省建设厅、省发改委的工作,当然我们武汉市的工作是先做到位了的。同时也确实非常感谢武汉地铁集团周少东董事长的全力支持,虽然他晓得是个亏损的线路,但还是全力支持我们申报。

在16号线的走向上,我印象很深的一件事:在定16号线线型的时候,夏天,万勇SZ在办公室里把地图铺开,研究到国博的那个线路么样走,看不清楚,他就趴到地下,周少东也趴到地下,一起比选了现在这个线路的走向。地铁对开发区的发展还是比较重要的,一宣布地铁开工,老百姓纷纷点赞,大家还是有个期盼啦。



最后,彭浩说:

总之,接到前作的接力棒后,我们不敢懈怠,一方面抓当前的具体经济工作,另一方面谋长远发展。2017年我们最满意的工作,就是在产业结构调整上做了总体布局,这是我们的愿景,也是对开发区的展望。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21-7-7 10:34:45 | 显示全部楼层
附录:东风本田汽车(武汉)有限公司的前世今生



题记:

东风本田汽车(武汉)有限公司(简称东本)坐落于武汉经济技术开发区,是由东风汽车集团股份有限公司与日本本田技研工业株式会社各出资50%共同组建的整车生产经营企业。该公司成立于2003 年 7 月,2006年产值首破百亿元,2017年1-11月,实现产值 1092.2 亿元,成为武汉工业史上首个年产值破千亿的单体企业。东本的快速发展,是改革开放以来中国汽车工业蓬勃发展的一个亮丽缩影。



一、东风本田建立的缘起



东风本田汽车(武汉)有限公司是2003年7月经过地方ZF审批建立的,是武汉经济技术开发区引进的一个大项目。但从决策层面讲,在此之前,省市LD就已经做了很多、很久的努力了,对相关政策、选址等大问题都已经决定下来了。


对该公司引进到武汉的由来,段轮一曾任武汉经济技术开发区管委会主任、工委SJ,他讲述说:

以前武汉有一个轻型汽车制造有限公司,仿北京吉普,做武汉吉普。这个厂在汉口古田路那里,亏损多年,停产多年,成了武汉一个大包袱。后来在整合的过程中,武汉市与东汽商量,将资产,职工成建制都甩给了东汽集团(武汉轻型车公司,简称武轻,1993年由武汉市ZF下文,将原东风公司参股武轻公司的20%股权、无偿划转的武轻公司60%股权,共计80%的股权由东风公司控股。)交给东汽以后,这个公司也没有产品,也还是一个大包袱。

发展汽车整车制造,非常重要的一个前提和最重要的要素就是要有车牌,就是许可证,国家允许制造汽车的牌照。轻汽的效益不好,但牌子还在。有一天,东风公司总经理苗圩跟我说:我们跟本田秘密地谈好了,我们想在武汉搞一个合资厂。现在先做一个一般的车起步,今后就是做轿车。我问多大的规模?他说第一期15万辆,第二期30万辆。他问:你感不感兴趣呀?我说当然感兴趣。他又说,如果你感兴趣,我就提条件了。第一,你把车牌给我,第二,你把武汉轻型汽车公司收回去。第三,收回去的资产价值我只能意思一下,但基本上就是不要我的钱。

我给王守海SZ汇报说,轻汽本来就是我们的,现在国企改革中间,它也是困难重重,还没有找到出路,武汉市来搞也是破产。现在,东汽引来了这样一个大项目。第一期15万辆,第二期30万辆,这在武汉市是一个非常巨大的数字。当然,这里有一个建设到投产的周期,但不出3年,就干上去了。我说干不干?他说:干,可以,你要什么条件,我全力支持。我说条件就是:市W一把手和ZF一把手认可以后,要授权我全权处理这个问题。什么呢?因为市ZF当时的日子很难过,国企改革的负担很重,分管的同志是绝对不会同意把包袱自己接回来的。但是从武汉市大局来看,从开发区发展来看,从长远来看,这是一个难得的大项目机遇,错过这个机会就没有了,王SZ同意了。后来我又去找市WSJ汇报。SJ也同意了,全权授权我处理一切事务。我拿着这个尚方宝剑与东汽一拍即合。后来东风本田就很顺利地发展了,比我们那个时候预期的还要好。


历史链接:

经武汉市ZF和东风汽车公司友好协商,对武轻问题提出以下处理意见:

1.武轻公司重组和债务处理等所有历史遗留问题,由武汉市ZF组成专门工作小组全权处理。

2.从2002年元月1日起,武轻公司的资产与行政隶属关系由武汉市经委负责管理。

3.武轻近几年所欠东风的4800万元债务,根据武汉市提出的减免要求,为支持武轻重组工作,东风公司予以理解。鉴于东风公司实际承担的压力,为盘活资产,东风以武轻的部分欠款购买其有效资产(如冲压机床等);部分欠款在东风总部迁入开发区购置土地费中予以补偿。


这个故事还没讲完。在什么地方建厂呢,东汽看中的厂址是一家韩国合资生产万通面包车的企业所在地,这个车开始火了两年,但是随着全国各地汽车的发展,它的车型很快就不行了。韩国不增加投资,也不上新车型。为此,我跑到韩国现代上海办事处,去找他的一个总裁。我说,今天来的意图很简单,很明确,就是我们两家合作,原来做了万通面包车,在初期取得了比较好的效益,大家都是满意的。现在根据市场的发展,这个车型已经不能适应市场的需求。所以万通汽车有必要进一步发展。摆在面前的问题,中国方面已经给你们提出多少次了,你们一直没有回音。如果你们想继续合作,就得投资新的车型。如果不投资,我们就拜拜。


后来武汉外办的翻译小金跟我说,韩国总裁说,你们副SZ凶啊!我到中国各地,都是把我当太上皇,没有哪个让我滚蛋的。我笑了,因为我等着要这块地方啊。后来我又协调东汽同意将万通纳入东汽集团三类联营企业,韩国就退出了。东风本田项目总算有了落脚之地。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21-7-7 10:51:31 | 显示全部楼层
二、武汉万通汽车有限公司的改组



那么,武汉万通汽车有限公司(简称万通公司)到底是一家什么样的企业,韩国现代汽车公司是如何进入以及如何退出万通公司的呢?


武汉万通汽车有限公司是由武汉轻型汽车制造总厂(简称武轻)、东风汽车公司,香港永升发展有限公司(台商)合资组建第一期年产3.6万辆轻型车的合资企业。三方总投资为2980万美元,注册资本2000万美元。该公司于1993年11月在武汉经济技术开发区正式破土动工。


这家公司是怎么成立的呢?时任武汉经济技术开发区工委副SJ、管委会副主任的蒋伯雄告诉我们:


1992年,台湾的裕友公司要在天津建轻型汽车厂,即建面包车生产厂,而且,同时建12个零部件厂。这个厂已经在天津市注册了。当时是L瑞环担任天津市SZ,他将项目争取到天津。结果,报到国家计委去了以后,计委不同意。裕友公司就撤资了,12个零部件厂有11个撤资了,只有电池厂没有撤资。

我们得到这个消息的时候是1992年下半年。这时候,国家汽车产业政策取消了,新的政策还没出台。我们得到这个消息以后,告诉了赵宝江SZ。赵SZ马上派开发区和轻型汽车厂的同志与裕友公司取得联系,争取将这个项目引到武汉这个项目我们武汉市批准就行了,不需要国家批,因为国家汽车产业政策暂时取消了。到1993年1月16日,轻型汽车公司、东风汽车公司(二汽)与裕友公司合资生产12万辆轻型车项目。

万通汽车公司,只有焊装、油漆、总装,没有冲压电厂。所以,它的零部件是从韩国现代进口的。因为裕友公司是台湾企业,跟韩国现代的关系比较密切,所以,韩国现代就引进来了。当时的股份结构是武汉市占30%(轻汽和二汽),台湾占70%。以后,台湾把30%的股权让给现代公司。万通公司是这么成立起来的。

万通公司成立以后,丰田公司到国家计委去告状说中国汽车产业合资的比例是50:50,外资50%,内资50%,万通公司为什么外资70%,内资30%呢?丰田一告状,国家计委马上下文:第一,万通公司必须把股比调整为至少百分之50对50,如果不调整,马上停产。这样,市W、市ZF要求东风公司增加投资。东风公司没钱投资,管委会于是以工业公司的名义贷款300万美元,由东风公司担保并给东风公司使用。另外,管委会又追加400万美元作为投入。就这样,万通公司中方增加了700万美元,合资的比例最后就变成50比50了。这个企业算是不停产了。

万通公司成立以后,开始红火了两年,但是在全国各地招商引资,汽车大规模进来以后,由于它未能解决好具有竞争力的后续新车型、新技术的来源问题,所以,在日趋激烈的竞争市场中,万通公司举步维艰、企业亏损,发展无望。




那怎么做这个事情呢?


李作清曾任武汉经济技术开发区管委会副主任、工委委员,武汉经济技术开发区工委副SJ、管委会主任,他向我们讲述了武汉万通汽车公司改组的原因:


万通面包汽车虽然产量规模极小,但是它有个好的资源,就是汽车生产许可证牌照。中国的汽车产业,特别是整车大项目的新建,原来是ZF控制的,需要审批。它有两个要求

第一,外国的跨国公司整车厂要进入中国,只能办合资厂。就是说你必须在中国要找一个丈夫,你不能办独资厂,而且外方占的比例最多不能超过50%。现在绝大部分合资汽车公司都是中方一半,外方一半,这是产业政策规定的。

第二,生产汽车整车必须有生产资质,相当于一个许可证,也就是说整车厂不是说你想办就可以办,得国家跟你批准这个资质。没有资质,没有许可证,你是不能生产整车的。那个时候万通面包车有这个资质,但是它一直发展得不好,因此我们就动脑筋,希望利用这个宝贵的资质,来腾笼换鸟,引进新的整车大项目,由此就有了东风本田。

东风本田这个项目就是利用了武汉万通汽车的生产许可证而发展起来的,具体来讲就是用了它的生产资质。因为那个时候国家对资质控制得很严,理论上讲他不新增一个资质。如果说你要形成一个新的合资整车厂,那你必须要灭掉一个旧的整车厂,或者说你把其它整车厂资质置换成自己的生产资质。东风本田要成立的前提是,必须把武汉万通取代掉。

为什么要取代武汉万通呢?

第一,本身它发展得不好;

第二,韩国人也没有把它当回事;

第三,韩国的汽车竞争力也不强。

另外,面包车在中国市场上,它是属于一种细分的小市场,我们要干就干大的。



什么算大的?就是乘用车、轿车。那个时候我们就谋划,用武汉万通的这个平台成立东风本田这个新的整车厂,这个过程极其复杂。




关于万通公司的改组,面临的最大困难是现代公司不愿退出。



对此,蒋伯雄先生说:

万通公司虽然成立了,但一直销售不畅。二汽需要与外资合作,一直在寻找合作伙伴,前期跟美国的福特公司谈了两年,我还随殷增涛副SJ、副SZ一同到美国福特公司跟福特副总裁亲自谈过。会谈时,福特公司提出一个要求,只要满足了这个要求,就同我们合资,不能够满足要求,我们就拜拜了

什么要求呢?福特公司说:我只跟东风公司合资,合作伙伴只有一个。所以,如果与福特公司合作的话,现代公司、台湾裕友和武汉市都得退出。武汉市支持开发区的发展,要退出好办。现代公司不同意退出去,他说我是跨国公司,退出去脸上没面子。所以,二汽与福特公司谈的事情就这样搁浅了。

当时,万通公司生产不行,一年只产几百辆汽车,发展遇到了问题。武汉市对二汽公司提要求。二汽还比较卖力气,先跟日产谈,日产同意了,但日产两年不给新产品,这就很麻烦,两年没新产品,企业怎么活呢?


最后,二汽才跟本田公司谈。为什么?因为东风公司跟本田公司有合作基础,本田汽车总装厂是跟广州合资的,发动机厂是跟二汽合资的,各占百分之五十。东风和本田合资建立广州汽车发动机厂。发动机在汽车制造中也是很关键的,所以二汽本身跟本田公司有这个关系。但是,办事情还得靠机遇,这个时候刚好机遇来了,韩国现代起亚要跟江苏悦达公司合资,悦达汽车合资,报国家计委批准。国家计委说可以,但是有一个前提条件,就是必须要跟二汽合资,如果不跟二汽合资就不批准。悦达公司于是找到二汽谈,二汽说可以,但是有一个前提条件,要求韩国现代汽车公司从万通公司退出去。这样一来就逼得它没办法,韩国现代同意退出。所以说,很多事情是机遇,抓住机遇,事情就办成了。

现代汽车退出谈判,我作为开发区代表参加了,韩国现代汽车是一个台湾人作为代表在北京谈判的。最后谈判的结果是:现代汽车公司将股份转让给东风公司。这样就把这个事情做好了,下一步就是把台湾人退出去台湾人为什么同意出去呢?因为他有很多产品是给东风公司配套的,如果把东风公司得罪了,产品配套搞不成了。所以,他没有办法,以1:1.2股本金退出去了。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21-7-7 11:04:39 | 显示全部楼层
三、东风本田的技术改造(简称技改)与筹建


1.东风本田技改

在改组万通公司的基础上,成立了东风本田公司。公司虽然成立了,但在具体操作层面依然存在着诸多急需解决的问题与困难。现任武汉市汉南区ZXZX,当时负责开发区招商工作的彭绪宁介绍说:


新公司在对原万通公司进行改组之后,需要引进外资,对原来的设备进行技术改造。
按照规定技术改造应该是属于商务部门管,但这个项目比较大,所以需要国家商务部批。8月22日,省外经贸厅厅长,外资处处长及东风本田公司副总经理为此事拜会商务部外资司,外资司说要会商国家发改委。因为国家商务部要批汽车整车的技改项目,要会商国家发改委。但当时新的汽车产业政策正在研究之中,尚未出台。所以,国家发改委也没有明确答复,这就是说,对这个事情,我们要等,不知道什么时候可以批。但是这个时候,项目重组已经完成,包括设备、外汇等都谈得差不多了,如果国家不批,就会带来一系列问题,比如说外汇进不来,设备免税免不了等等。

这里面还有一个很大的困难我记得当时刘裕和还和我讲过一句话,我印象很深。他说,尽管日方和东风公司都支持在武汉建厂,但东风本田在广州发展得不错,对日本人来说,他们对在武汉建厂的信心还不是太大,当时日本人对此还持一种观望的态度。为什么这么说呢?本田,已经有一个广州本田这家合资汽车公司,根据我国国家汽车产业政策,还可以再建一个整车公司。但选择跟谁合作呢?是继续跟广汽合作还是跟着东风公司在武汉合作?为什么说可以跟这两个公司合作呢?因为广州本田是本田和广州汽车公司合作的称呼,只生产车辆。但是它的核心是发动机,由东风公司和本田公司给它配套。


所以,当时本田没有像神龙公司那样在全国选址,但选址在哪里?本田可以找广汽在广州合作,也可以找东汽在武汉合作。且广州本田起步早,当时雅阁卖得非常好,效益很不错。虽然在发动机厂的中方老总刘裕和,刘总的牵线搭桥之下,在我们省市ZF的支持下,日方同意在武汉办厂,但仍然是有顾虑的换句话说,如果我们对原万通公司改组、改造问题能够很好的、高效率地解决好,可以体现我们武汉办企业的环境很好,坚定日方投资的信心。反之,将对此项目产生严重的负面影响,不仅工厂改造计划和投产目标无法如期实现,而且将沉重打击本田对此项目和在湖北武汉的投资信心,并影响本田在广州项目和武汉项目的平衡与取舍。

当时为了解决这个难题,我们有个想法,就是先在地方把项目启动起来,因为一亿美元以内的项目可以由省里决定。所以,我们决定将项目分阶段进行,将原万通公司技改金额限定在一亿美元以内,先由地方批,同时再报国家。这种情况下,具体该怎么搞?我们开发区派我协助起草了一份《东风本田汽车(武汉)有限公司增资项目问题的紧急签报》,将项目情况、背景和需要紧急解决的问题等做了阐释。我记得当时是8月25号,当天这份签报就呈送给李宪生SZ,然后宪生SZ当天就签给了罗清泉SZ。这是8月25号当天的事情,也就是说,这份文件当天就从开发区送达到市ZF、到罗SZ手上去了。

从26号到28号,这份文件提到的、急需解决的问题与困难,分别在省计委、经贸委、外经贸厅、外汇管理局、海关、工商管理局等ZF相关部门商讨推进办法,28号省ZF召开专题会议研究东风本田建设重点问题。28号下午,市里的、省级相关部门计委、外经委、工商局、海关等等部门共同开会具体解决这个事,当时的效率真是非常高。我、刘裕和,还有李作清参加了会议。我和刘总两个人合写了《关于研究东风本田汽车(武汉)有限公司增资项目有关问题的会议纪要》。在此基础上,2003年9月1日省里很顺利地出台了ZF会议纪要。有了这份政府会议纪要,相关部门工作得以迅速开展,解决了东风本田在建设过程中的一些问题,项目得以顺利推进。如外管局7000万美元的外汇顺利进来,商务厅顺利开出设备减税单,设备顺利过关进来。只有在完成技改过程中这一系列的工作以后,才能有第二年2月份的正式投产。

这个项目之所以能够顺利落户开发区,很重要的一个因素就是省市ZF非常重视。从项目启动的整个脉络来看,时间衔接得很紧。8月25日草拟签报,9月1号省里纪要就出来了,很多问题就都迎刃而解了。它也反映出省市、开发区服务企业的精神。从开发区来说,设立了服务企业的直通车,由专人负责送达文件,我们这边的报告直接到市里面找到市Z,市Z签字以后派专人直接送给省Z。省Z当天一签了以后28号就委托开会。而且会议召开以后,相关部门严格执行,在9月1号就形成了政府会议纪要,然后相关部门按纪要执行。如果没有这份会议纪要,估计技改项目还要继续等。


而且,这个项目能够顺利展开,也离不开刘总的努力。在武汉,我跟他经常在一起。我陪同他跑省经委、省计委等各部门,尤其是陪同他跑省商务厅印象深刻。因为机器设备免税是很关键的,我们首先找外资处处长汇报这个情况。处长觉得这件事情非常重要,就带着我们俩一起找分管的副厅长,副厅长也觉得这件事情很重要,非常重视。然后他又陪同我们去找厅长汇报。刘总是有很大气魄的。这么大的一个项目,作为东风公司项目负责人,一家一家地汇报,一家一家地争取支持。在这个情况下,他确实是想把这件事情干成,而且让日本人觉得武汉的各方面对这个项目都非常支持,武汉的投资环境很好,要坚定日方的投资信心。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21-7-7 11:15:23 | 显示全部楼层
2.开发区服务企业的精神


确实如彭绪宁所言,东风本田能够顺利落户开发区,并发展为沌口开发区的支柱企业,离不开省市LD的支持,以及开发区服务企业的精神。



对此,当时任武汉经济技术开发区工委、管委会办公室主任李昌贤说:

当时主要是代重SJ和段轮一副SZ还有李涛副SZ,在运作怎么样让万通公司重新获得新生。武汉市当时拿了1个多亿出来,跟东风公司一起商量。东风公司觉得武汉市很大气,拿一个多亿把原来武轻的老问题解决,所以就有兴趣了。有兴趣之后就跟本田开始谈判,说我们搞一个项目,促进这个事情。后来段SZ调到荆州了,梁耀源主任开始接手,又继续推进这个事情。具体过程很艰难,涉及许多方面的问题。市W市ZF与东风公司当时都做了大量艰苦细致的工作,我们开发区是全方位的为企业做好服务。就是这样的一种精神感动了别人,后来别人就下决心把这个项目放在沌口开发区。

东风本田这个项目批下来了之后,我们胡SZ(胡绪鹍SZ)来到了开发区,真是把这个项目当成了一号工程,全程服务。当时一冶负责建本田厂房,胡**一个礼拜要到现场去一趟(他在一冶当过工人,一冶是他原来的“娘家”)。把一冶的老总请到现场来,要求要按时完工,而且经常到现场去看。

我记得最清楚的一件事,东风本田施工的时候,它的施工车辆有一点不讲规矩,造成地面上的渣土污染很严重。我们沌口开发区城管就把这个事情报给胡SZ了,如果是按照它当时污染的面积来算的话,要罚款十万块钱。胡SZ就说:“你们放着,这个事情我来处理”,然后就要东风本田的老总刘裕和到他的办公室。刘总来了之后,胡SZ跟他说:“我这次给你一个面子,也给你一个机会,你回去之后亲自抓一下,还是要配合我们,搞好开发区环境卫生。这次我不处罚你,但是只能给你这一次机会”。


这样引起了刘裕和的高度重视,刘总回去以后亲自布置这件事。后来他们的施工管理、文明管理搞上去了,成为我们重点工程当中配合城市管理做得比较好的一个典型。胡SZ很讲究方法,没有处罚他,但是必须大员上阵亲自抓那个时候胡SZ也是市里主管城管的。他就是这么给企业提供服务,把感情融入进去,最后达到非常好的效果,这是我们胡SZ服务企业的艺术。

再一件事就是东风本田把厂房建起来之后,有一个设备超高超宽,要从杨泗港码头运到车间来。因为它超高超宽,很多道路都不能走,只能走三环线,而且走三环线它要逆行大概六七公里,怎么办?它那个设备又不能拆卸。最后胡SZ就把GA交管的同志找来一起商量,利用凌晨两点钟到四点钟这个车辆比较少的时段组织运输,跟市交管的一起商量之后,把两边的路都封死,然后从杨泗港把车开过来,逆行六七公里,交警安排引导车在前面闪灯,慢慢的按照五公里、十公里的速度从杨泗港运到沌口开发区,运到车间里面。东风公司的**后来知道这个事情,说你们做得太到位了。我们胡SZ很客气,说这都是我管的事情,没有什么。

从这个企业的发展,就可以看到一点,市W市ZF、开发区管委会的几任LD,他们可以说是呕心沥血,竭诚为企业服务。




对开发区服务企业,大力支持东本落户与筹建,时任武汉经济技术开发区党工委SJ、管委会主任胡绪鹍补充说:

我来的时候东风本田正在盖厂房,我当时把一冶的老总请来了。我说本田厂区项目它不是如期、按期完成的问题,而是要提前完成的问题它提前一天,我们的开发区就受益一天,武汉市的税收就多收一天。我当时是带着现金去慰问企业的,慰问大桥局、一冶、武船都是这样的,我带着几个班子成员一起去,在现场明确地告诉他们,你提前一天完成,我给奖励,说到做到。

还有两个很重要的事,说明我们的服务到了什么程度。日本本田总部的人在正式开工前来考察,他们说项目进展超出了他们的预期和想象,沌口开发区创造了武汉速度还有一个很大的事也是我们解决的,当时万通剩了一批商务车要处理,这些当时算作了厂里处置的资产,我记得每台是七万还是八万块钱。这些车子不处理,会增加人家企业的成本,跟日方不好交代。在这种情况下,我们开发区拿出政策帮助推销,在很短时间内解决了这个问题,他们也很感动。

再一件事就是发动机问题,开发区当时没有发动机厂,神龙的也没有,神龙的发动机厂在襄樊,本田的在花都。本田是第一个落户武汉的汽车发动机厂家我们为了把本田的发动机争取落户在武汉沌口,也是反复做工作,就是感动他们用武汉速度、武汉服务、武汉效益来证实在武汉不比花都差。这样一来,日方来考察以后,说武汉确实可以,在这么短的时间内效益这么好。本田总部董事会一行人来一看,厂房已经建起来了,没有遗留任何问题,他们对这整个项目的服务非常满意,决定发动机就落户武汉,而且二期接着上。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21-7-7 11:27:22 来自手机 | 显示全部楼层
论道-竹叶青 发表于 2021-7-7 09:12
经开也就是因为有汉阳所以房价才一直不温不火,经开创立到现在,都面临着王家湾,四新大把大把的土地供应, ...

开发区房价不能太高,不然对工业生产是个打击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21-7-7 11:30:37 | 显示全部楼层
3.东风本田筹建


关于东风本田的早期建设情况,我们采访了东本采购部部长、制造管理部部长杨亚平先生,他介绍说:


公司筹建是我负责的。根据刘裕和,刘总的安排,我分管东本建设。所以,我早上搞采购,下午管建设,基本就泡在工地上,对公司早期的建设比较熟悉。刘总这个人,用人很独到,责权利比较分明。他要求我们每个人自己干好自己的事情,在自己的岗位上,把自己的事情做好。我们当时过来的5个人,每人负责一块儿(一个部门)。我负责采购,还有人负责制造,有人负责财务,每个人都干自己的活。我本来喜欢喝点酒,但老刘要我戒酒,命令我戒酒。所以,我盖房子,盖着盖着就把酒戒了。为啥呢?因为建厂与其它工作不一样,我主要是跟人打交道,跟人喝酒有些事情就说不清楚。


回过头来,我还是讲讲建厂开初的小故事。东本圈的地很大,大概40万平方米,万通公司只占了其中一小块,而且厂房破破烂烂的,还是造面包车的。所以,我们刚来的时候,这里还是一个小地方,那边是鱼塘,还有兔子,周边都是草,没有路。我们当时面临的第一件事情就是修路。因为我们是从广州、十堰过来的,家都不在这里,我们整个管理团队全部住在万通宿舍。万通当时有一个宿舍楼,刘总在开发区租了一套房子给他们用。除了刘总以外,我们所有的人全部住在万通公司宿舍。因为都是在武汉没有家的人,在外面吃饭也不方便,公司就开设了一个小食堂,请了一个人来给我们做饭。所以,我们吃住都在公司,全副身心地投入到建设当中了。



4.东风本田选择开发区离不开省市的支持

据杨亚平介绍:


2002年底,东风公司与本田签订了一份开展合资合作的备忘录。

厂址选在什么地方?就我了解,当时谈了三个地方。一个是杭州,还有一个是郑州,再一个就是武汉。因为我们是从十堰出来的,对武汉有情结,有感情,所以,好像是2002年11月份,当时已经基本决定在武汉了。选在武汉,除了我们有武汉情结之外,还有几个原因。一个是正好这边有一个万通公司,有资质。另一个是省市开发区都非常非常重视、支持这个项目。武汉市不仅退出在万通公司的股份,支持对万通公司进行改造,也支持东本的建设。


早期的建设真的很艰辛,面临很多困难,俞正声SJ那么大的领导,还有李宪生SZ,真的都很支持,多次开现场办公会议,解决建设中的困难。有一天,具体的日期我忘了,俞正声SJ,当时SZ是李宪生,在这里开现场会,解决用电量的问题。因为产量增加要扩容,供电局有困难,不给扩。当时李宪生SZ在场,供电局长说我不该你管。因为电是由国家电力部管,武汉市供电局的,是电力部派下来的,但不归市里管。所以供电局的局长说我不该你管。俞正声SJ也在场说,我是ZZ局委员,我能不能管得了你?下午三点钟又开现场会。结果,供电局晚上就给我们解决了用电问题。当时会议室也不大。李宪生SZ当天晚上还去开现场会了。


开发区为我们解决了原来的固定资产,退出了一些股份,还制定了政策,解决建设、电气和电的问题。开发区用电紧张,他们办公室停电,也不停我的电。当时海关也非常支持我们,因为汽车有各种化验。东风公司也很帮忙,不仅直接出面把广州那边有的零部件带过来,而且还帮我们召进了很多人。日本把车型和制造技术带过来。这样在两方,两个公司,加ZF对项目大力支持之下,我们这个公司终于开始运转了。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21-7-7 12:00:22 | 显示全部楼层
四、东风本田发展三步曲


对东风本田公司的发展历程,杨亚平说:

最早,东风公司想造轿车,先联系了丰田,丰田反应不太快,后来才找了本田,本田很热情。大概在1994年,东风就与本田谈合资生产汽车的事情。那时候由于国家对整车项目限制非常严,没有办法。我们就先从零部件开始起步。1994年底在惠州成立了东风本田零部件公司。零部件生产内容很多,包括发动机部件、底盘零部件、底盘件等,全部向国外出口,如日本市场、东南亚市场、欧洲市场,给本田的全球市场供货。但零部件厂只能给别人配套,而整车是全价值链,制造、销售、供应商,形成上中下游全产业链。而且,整车的价值和利用率也最高。因此,对于东风公司而言,一直心有不甘,一定要在南方发展出自己的整车项目


1997年,广州标志要重组,东风企业刘裕和先到广州标致,一切都准备了,但是后来只拿到了发动机项目。第二年,东风本田在广州开始了发动机的试点。发动机也是给别人提供配套服务,刘总一直想着整车梦。当时东风公司总经理苗圩也一直想着造整车。东风特别想跟本田合作,所以,双方从1994年一直谈到2002年,才开始调研

从发动机到整车生产主要困难是资质问题。没有资质就干不了。零部件厂为什么在惠州呢?当时惠州有个国际集团,韩国人在那里建了一个熊猫厂,属于合资企业,但效益不好。东风公司本来想把那个地方收过来,做汽车的,但是没有收成,因为它没有指标也没有资质,所以就只能在那里搞了零部件。东风到广州去,怀着很大的热情去收购广本,但跟广州市ZF谈不来,然后又没搞成,就建了发动机厂。所以,东风跟本田一直在生产发动机,汽车整车生产就没干成。

这就是整车梦的由来。刘总的整车梦也成就了东本发展的三步走战略,但东本的发展并不是真的想分三步走。它不是一开始就有的一个设想,只是因为总想着这个事儿,是没办法,最后憋出来的三步曲。



历史链接:

东风本田发动机有限公司 (以下简称东风本田)是由东风汽车公司和本田技研工业株式会社共同投资,于1998年7月 1日创建的合资企业,与广州本田汽车有限公司(简称广州本田)共同构成新的广州轿车项目。东风本田负责开发、生产、销售轿车用的发动机、变速器及其零部件,并提供相应的售后服务,产品主要用于广州本田生产的雅阁、奥德赛及飞度系列乘用车型。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21-7-7 12:06:23 | 显示全部楼层
五、东风本田的轿车之路与东风本田速度



1.东本的轿车之路


杨亚平先生介绍:

东本首款车型选CRV。为什么选CRV呢?万通公司是生产面包车的,它没有轿车生产资质,我们当时只能做面包车,不能做小轿车,所以车型我们就选了CRV。CRV不是轿车,是运动型的越野车,属于面包车。当时选CRV这款车的时候,因为没有资质,不能生产轿车,又想生产轿车,就在面包车中找了一个这样的车型CRV。所以,我们选CRV是被迫的。


而且,当时我们也没有把握能成功,很冒风险。能不能成功,我们不知道。但想想觉得还是能成功的。因为当时跟本田生产发动机,到当时已经打了6年的交道了,觉得还是能成功的。实际上,我们是在打插边球,生产的是小众车型,但卖得最好。别人都生产轿车去了,别人不关心的车型,我们生产了,卖得很好。这就是刘总经常说的“少生”、“优生”。就是说我们生产小众车型,当时没有城市越野车,我们是第一款国产的城市越野车


历史链接:

对于首款车型选择CRV,刘裕和接受记者采访时解释说:
其一,由于本公司是从万通的“盘子”上改组改造过来,而万通当时没有轿车生产权,只能做非轿车之类的其它车型。直到2004年3月,经国家发改委批准,9月又经GWY核准同意,我们才具备了轿车经营权。

其二,建厂投产之时,正逢Honda CR-V轿车趋于换型,在投入与产出之间存在风险,需另寻它途。

其三,东风在车系型谱上缺少SUV,导入CR-V可填补这一空白。同时,SUV作为新崛起的乘用车门类,近些年在国内外市场高速增长,有很好的市场前景。为此,东风与本田双方商定,第一款车型导入Honda CR-V。这是一款在北美、亚洲、欧洲等世界各地构筑了全新SUV独特车系的畅销经典车型,在全世界超过160个国家和地区进行销售,其全球销量已超过了200万台。


虽然我们的CRV卖得很好,但是刘总不甘心,所以一定要向国家申请生产轿车资质。2004年4月24号,我们要发布汽车上市,但还没有拿到国家的批文和目录。这个事情太惊险了。23号那天,发布会的所有准备工作都做好了,所有领导全部都邀请好了,所有场面都准备好了,但还没有取得生产许可证,也没有目录我们一群人急得要死,也派了一帮人在北京守着。我记得很清楚,晚上11点多钟,大家都没有睡觉,都坐在那儿等。11点多,我们管研发的李部长(现在调走了),打了电话过来说:唉呀,终于搞定了。在23日晚上11点多钟,快到凌晨了,GA部才把目录输进去。

24号一看,还真有,才敢开发布会。因为一开发布会,就要卖车。如果没有公布,目录都没有,就下线开卖了,那是违法的,所以大家很着急。我们2月份就已经把场地建了,可以生产了,就等着这个东西。在这之前,我们一直在办,但是拿到目录,国家审批是很难的。ZF各方面都在促成这件事,武汉市ZF,还有汽车司、东风公司都帮了很大的忙。当时我们都认为可能在这个时间拿到,所以就把日子定在了2004年4月24号,但是4月23号早上还没有,4月23号晚上拿到目录,4月24号开会。那些日子真的很奇妙。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21-7-7 14:28:44 | 显示全部楼层
本帖最后由 bestkaka 于 2021-7-7 14:31 编辑
楚之游侠 发表于 2021-7-7 12:06
五、东风本田的轿车之路与东风本田速度


我昨天晚上把第一本书翻完了,准备今天回去看第二本,第一本非常精彩,但精彩之外又感觉有点遗憾,

第一本基本口述的都是武汉市相对成功的案例,不知道第二本,以及以后有没有机会看到口述“失败史”,比如:汉柜,期货交易所,636,一汽大众,马士基,甚至COVID-19....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21-7-7 14:39:47 | 显示全部楼层
2.东风本田速度

我们东本有一厂、二厂和三厂。我们用了7个月的时间,完成了万通公司改造,在万通公司的原址上建起了一厂。而且我们40万平方米的面积,才700亩,建了一个年产24万辆车的厂。从引进设备到投产,我们用7个月的时间把面包车基地改造成为一个生产轿车的基地, 可以小批量生产汽车了。我们第一年卖了1万台车,盈利1.18亿,而且2004年汽车市场并不是很好。我们用1.8亿,盘活了原有资产22.3亿,迅速形成生产3万辆的整车。我们当年投产,当年盈利。说心里话,这是很不容易的。二工厂,我们用11个月的时间建了一个12万辆的新工厂。当时确实面临很多困难。投产了,办公室还没有修好。我们是先修生产的车间,再修办公室。后来要举行典礼,LD要来的时候,没地方待,才逼得我强行将一楼装修成办公室。我们先管生产,后修办公室。


历史链接:

刘裕和是用“超乎寻常的发展”来描述东风本田的速度。“现在市场竞争很激烈,如果后来的企业不能以超乎寻常的方式发展,很难有自己的立足之地。超乎以往企业的发展速度,就是要以最少的投资,不断地为市场和用户提供富有竞争力的车型,使企业在短时间内具有竞争力。”


近几年东本发展的形势也蛮好,整个发展过程中,前期很艰苦,虽然有ZF的支持,但是市场不是很顺。我们投产时的环境不好。钩鱼岛事件前后,产品确实卖不出去,出现产大于销的时候,没人敢买这个车。我们有产量,但没有增量,不很顺。不过,这种状况只有1年。我们只有1年在原地踏步,其它时间都是增量。2011年到2013年,比较痛苦一点。2012年,2013年是最痛苦的,2014年就只有一点点,2015年开始慢慢好转,2016年可以满足市场,2017年就严重不能满足市场需求,2018就更难满足。很奇妙,不知是咋回事儿?我们的产品在市场上供不应求,我们现在基本是零库存。


全国市场才有2.6万台,已经快脱销了,系数只有0.4不到。0.4是什么概念呢?就是说只能卖13天,不到半个月。系数应该是1.0,应该有一个月的时间。市场最起码应该有足够一个月的卖车量,但是我们没有,只有将近十几天的库存量。我们现在两个厂,向国家报的是48万的产能,但2017年我们已经干了71.3万。有点迫不得已。我们把用人体制改了,加班加点,机器不停,人更换,三班两倒。2018年会到74万多。为什么卖得这么好?可能跟车型有关,再加上品牌效应。现在很多车不好卖,老百姓总要买车,买奔驰宝马买不起,就买我们的车。我们的车比上不足比下有余。

我们实行滚动式发展。3万辆,5万辆,12万辆,24万辆,产量就这样一点点加上来的。产量超过24万辆,我们开始建二厂。二厂也是滚动发展,12万辆,24万辆,但我们可以做到25.6万。到现在二厂建成,每年产量已经有50多万辆。每个厂的产量超过24万辆,我们就开始建三厂,估计2019年4月份可以投产建成。建成以后的产能是70多万辆。所以,我们每年都在搞建设,人很累,没有说24万辆的能力一直干下去的。我们都是分两批干,总是12万辆,12万辆地建起来,滚动式发展,而不是一步到位。我们年年有增长,这是我们跟别的公司完全不一样的地方。这样虽然很麻烦,但是风险小,而且产能不浪费。


历史链接:

3 万辆、5 万辆、12 万辆、24 万辆、36 万辆……1998 年在原广州标致工厂基础上发展起来的广州本田,曾以业界瞩目的“广州本田速度”树立了中国轿车合资企业滚动发展的标杆。如今,同样是在原武汉万通工厂基础上滚动发展的东风本田,正全面超越“老大哥”,打造崭新的“东风本田速度”。东风本田执行副总经理刘裕和告诉记者,作为一家整合既有资源成立的整车企业,东风本田 3 万辆产能改造用了不到 7 个月,实施从 3 万辆到 12 万辆扩能改造不到 3 年,完成 12 万辆扩能改造仅用了 11 个月,东风本田在上述 3 个关键阶段所用的时间都是广州本田的一半。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21-7-7 14:45:01 | 显示全部楼层
六、东风本田对武汉开发区的带动



东风本田公司在武汉开发区以“东风本田速度”实现了“超乎寻常的发展“,也带动了武汉开发区的发展。


东风本田对开发区的贡献最明显的体现是税收贡献,对此,杨亚平说:

我们当年投产,当年盈利。当时国家有2免3减半的政策,就是企业从盈利的那一年开始算起,享有2免3减半的政策。我们就想直接少报一点,因为2免3减半嘛,我们报了盈利就少一年。刘总不干,说就这样报,就这么直接报。刘总没有要享受这种政策。我们的格局没有他的高,他的格局比较高。所以,我们也创造了一个奇迹,从第一年开始盈利,一直到现在。我初步算了一下,我们给国家创造的实实在在的税收大概有三四百亿吧。我给刘总也说过,我们晚报一年不是可以多享受一年的优惠吗?第六年还是可以享受优惠的。现在写的第五年,那第六年就不享受了。所以刘总是有情怀的。他说我这也是一种光荣,虽然我那边损失一点,但这边也是光荣呀。我当年投产,当年盈利。所以对企业也很好,一种品牌。现在,公司每年盈利100亿元。2016年100亿元,2017年可能130亿以上。税收更多,140多亿元。2016年是120多亿,2017年应该会超过150亿。现在报纸上说,我们是武汉市第一个单体企业超千亿的。


时任东风本田有限公司执行副总经理的陈斌波强调了东本的发展历程带动着开发区的发展。他说:

我们建第二工厂的时候,江城大道还没有开通,周边啥也没有,都是一片空地。现在,那个地方已经很繁华了。不过,从办厂的角度来看,选择这里也给我们带来了一定的困扰。我们的工厂选址,一定要考虑物流条件。江城大道那个地方现在老堵车,我们的物流又只能够通过江城大道进进出出。现在,第二工厂每天大概生产1300辆车,需要130台轿运车把商品车拉出来,外加要将零部件、材料运进的车。所以,现在是平均一分钟不到就有一台大车进出厂区大门,物流量非常大,很麻烦。所以,做整车厂项目,我们一定要考虑物流环境。吸取这一教训,我们现在建的第三工厂,在珠山湖那边。那里也有神龙第三工厂、自主品牌车工厂,三个工厂在那儿,未来物流量很大。所以,我后来就要求,沿珠山湖湖边的那条路必须要打通。如果不把物流搞通,未来那就是一个死地。东本第三工厂起来以后,主要依靠那一条通道。


我已经看过了,现在这边根本满足不了未来物流的要求,
这就是最大的缺陷
但是这里地理位置比较好,靠近三环线,可以直接上高速,上快速通道,一年可以节约几千万元的物流成本。建设第三工厂的时候,我们就有东本工业园,引进零部件配套企业。为了降低物流成本,外地有一定规模的零部件企业必须要到这里来。以前当我们生产量小的时候,这些零部件配套企业可以留在原地,但是当生产量大的时候,它的运输成本会很高,所以,这些零部件企业一定要在这里,到开发区来,要不然它搞不下去。我们现在在汉南的零部件企业,有些年产值都已经五六亿了,都是直接来开发区这边配套的。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21-7-7 15:06:58 | 显示全部楼层
bestkaka 发表于 2021-7-7 14:28
我昨天晚上把第一本书翻完了,准备今天回去看第二本,第一本非常精彩,但精彩之外又感觉有点遗憾,

...

你是看不到的。
不一定是那些口述史的人没说没记录,而是记录了不给你看。
要不就是没有脱密,要不就是很敏感,要ZZ正确。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21-7-7 15:55:32 | 显示全部楼层
cccs 发表于 2021-7-5 17:53
经开区依托的是东风、光谷依托的是大学、临空港依托的是机场,我看阳逻港的临港开发区有望成为武汉第四个开 ...

阳逻的情况还是比较复杂,阳逻国际港既是武汉新港的核心功能集聚区,阳逻又位于长江新区的主体区、核心区,港口航运这方面是由武汉新港委主导,社会事务管理由新洲区ZF主导,经济事务管理接受长江新城管委会指导。


虽然去年武汉除了申报长江新区确实还申报了一个国家级开发区,但是并不是阳逻,而在青山。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21-7-7 16:01:16 | 显示全部楼层
bluenoah 发表于 2021-7-5 18:05
讲道理虽然叫临空港  也没搞多少临空产业    依托机场的是可能今年要批的临空经济示范区

东西湖要发展的临空产业在ZF文件里写的很清楚,”大力发展临空型高新技术产业和服务业,形成以先进制造业、高新技术产业和现代服务业为主导的现代产业体系“。


宝龙达电脑,航达航空科技产业园,京东方BOE10.5代线等等,就是最典型的临空产业,东西湖一直是按规划中临空港开发区的定位在招商引资。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小黑屋|手机版|

GMT+8, 2024-11-6 05:51 , Processed in 0.070940 second(s), 2 queries , Redis On.

Powered by Discuz! X3.4 Licensed

© 2001-2013 Comsenz Inc.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