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发表于 2013-5-29 09:21:11
|
显示全部楼层
记者体验修路师傅生活:修路工期紧 昼夜连轴转
搭帐篷、睡通铺,修路工人挑灯夜战昼夜轮班倒。5月26日,在省城府西街拓宽改造工地漪汾桥东标段,百余名工人师傅在现场奔忙,为的是让封闭道路早一天通车,使市民出行更加便利。为此,本报记者深入施工现场,实地体验奋战在施工一线建设者们的艰苦劳动和生活。
干活 白天黑夜不停工
5月26日6时许,省城漪汾桥东两侧,来往府西街的市民,睡足一觉起床,进汾河景区锻炼,小心翼翼从工地辟出的临时便道通过。
此时,上夜班的工人师傅结束了一夜的工作,揉着疲倦的眼睛、扛着铁锹、镐子等回路边临时搭建的帐篷睡觉。亮了一夜的碘钨灯,依次熄灭。而另一拨人却走出帐篷,开始一天的工作。他们头戴安全帽,有人一边走一边伸着懒腰。
“府西街漪汾桥东开工时间最晚,可交工时间与其他路段一样。”来自河南兰考的电工袁青华说,他走南闯北修过很多路,却很少见24小时不停工干活的,习惯了白天干活晚上休息的节奏,刚开始还不太适应。
当天清晨,记者戴着安全帽跟随电工袁青华,以巡检电工的身份,一同进入工地。现场,打桩机吊起工字钢梁直插地下,竖起一面挡墙以防沟槽土石滑坡伤人。铺设的大口径波纹排水管,正由西向东一段段挺进。小袁和记者主要负责工地供电线路维护。“这里离河道近,地下水位高,加上这些天常下阵雨,许多地段急需水泵抽水。”2名工人抬着水泵走在前面,记者及其他工友则在后面跟着收放电缆。小袁守在电源开关柜前,随着远方“开闸”、“断电”的指令,一会儿合闸一会儿拉闸。
体验 巡检电工活不少
这段道路工地虽然只有400米长,但路中挖出沟槽,必须来回绕着跑,腿脚从没歇下的时候。夜班干活离不开灯具照明,从铺线缆到架开关柜、绑灯具,还要给不停移动的机械供电。看着晴朗天空变阴沉,老天爷变脸又将下阵雨,小袁又忙着罩灯具防淋雨短路——电工手里的活儿可不少。
整个工地只有两名电工,分成白夜班轮换后,每个班仅一人负责。记者加入到巡检电工的行列,算是给小袁添了个帮手。点了一夜的碘钨灯,灯罩上爬满小飞虫尸体,小袁麻利地攀上电杆,将这些小飞虫清除干净,以防晚上点灯时高温灼烧虫尸引燃灯具。
“前几天刮风下雨,碘钨灯架被吹歪,发现灯口渗进了水,我们要赶在天黑前修理好,否则,就要影响干活。”小袁给灯口重接线,记者则拿把手钳配合他把松动滑落的灯具重新绑结实。这边还在维修,远处又传来工友的呼叫:“抽水水泵没电啦。”小袁赶紧招呼记者一起巡检线路。
支模绑筋、挖沟铺管,工地一派忙碌的景象。
小袁说:“你现在上白班不算累,现在还没到最热的时候。夜班上到三四时,室外气温最低,与室内相差20℃,也是一天中最容易犯困的时候。此时,工友们往往会抽支烟来解困。”
午饭 大烩菜加热馒头
11时30分,到了午休吃饭时间。白班工人排队进食堂打饭。食堂设在一顶帐篷内,大铁锅炖出的大烩菜,散发着阵阵香味,把帐篷烘得很热,如蒸笼一般。在食堂忙碌的大姐脸上的汗珠不停往下掉,她在给工人们盛饭的间隙,用手背不时抹一下。
“今天的饭菜还凑乎。”年过五旬的工人老王师傅说。他的碗里有西葫芦、白菜、冬瓜和粉条,主食则是刚买来的馒头。“管饱吃。”老王是工地上的杂工,他中午一口气吃下4个馒头。吃完了站起来活动一下,似乎肚子还不十分饱,便又去食堂大锅里捞菜。许多人习惯了蹲在帐篷外吃饭,因为外面比帐篷里宽敞、凉快。
“菜里还有肉呀!”记者望着手中的饭盆露出欣喜之色,而旁边的师傅也好奇地凑过来,一边说着“我们怎么没发现,难道照顾你”?记者拿筷子夹起肉乎乎的薄片给他们看,他们却哈哈大笑起来:“那是人工肉,它不是真正的肉,是一种豆制品。”师傅们告诉记者,通常情况下,他们的伙食一周会改善两次,说是改善无非是割点大肉吃。原来还有鸡脖子啥的,如果嘴馋想吃肉,又不到改善的日子,他们也会凑个份子,买点熟肉吃吃,“在外干活使力气,吃不好也要吃得饱”。
中午,食堂又拉回半车蔬菜,除了白菜、西葫芦、冬瓜“老三样”,这次还见到油菜。
生活 每盒烟不超5元
这里的工人师傅大部分来自四川和河南兰考,他们外出打工的理由各不同,有的为了给孩子挣学费,有的靠这些钱养家糊口。工人们告诉记者,他们的工钱要等到6月份才能领到,平时每个月可领到200元零花钱。在工地卖力气的小工,月薪能拿到3000多元。但凡诸如吊车挖掘机司机、电工、绑筋工,有点专业技术,每个月可以挣到4000元以上。“挣得不比当地工薪族少呀!”工人师傅说,建筑工作环境脏苦累,一个班持续12小时,只有中午两小时休息时间,很多城里人受不了这罪。
下班后,小袁和工友们吃完饭,呆在低矮的帐篷里,聊天打扑克是最大众的娱乐活动。偶尔在汾河景区转转,对免费进出兴奋不已。“如果要门票,俺们可进不起,每月200元零花钱数着花,连抽烟喝啤酒都得算好。”好抽烟的工人师傅王成华算计着开销:一天一包烟,每盒烟绝不能高过5元,否则天热连瓶啤酒都喝不上。另一名工友想下班后出去吃肉解馋,“一天不吃点肉,总觉得肚子里缺点啥。”
下班后,年纪大的工人师傅有的看书、有的打扑克,年轻的小袁和同伴,则掏出手机看电视上网,与异地朋友聊QQ。闲时在周围转转,下班自由活动不敢走远,手机随时带在身边,工地遇突发事,一招呼就得赶紧回工地。
工人王兰成一人躲在角落里,对着电话说着悄悄话。工友们告诉记者,小伙子正在跟对象煲电话呢。王兰成在家乡找了个对象,这不,出来干活了,不能天天腻在一起,只好靠电话传情。他每天至少要与对象通半个小时话,每月200元的零花钱,全都交了电话费。
6月麦收时节,大部分工人师傅要回河南老家夏收。许多工人来自同一个村,大家一起外出打工相互照应,不觉得一人在外的生活孤独寂寞。老乡集体外出,异地友情化解了想家的情绪。
休息 全部脱成光膀子
吃过午饭钻进帐篷午休,下夜班的工人师傅,还在光着膀子呼呼大睡。上白班的工人师傅投来几分羡慕:“白天睡觉好,免得蚊子叮。晚上人多闷热,蚊子也飞出来凑热闹。”当天中午室外27℃,帐篷内达34℃度。帐篷两侧不足2米高,中间稍高的空间,搭满了脱下的衣服。帐篷地面是沥青马路,两排通铺各把一边,睡着约20人。垫着两块砖头高的木板,是工人师傅的床铺,一防路面热量传上床板、二防雨水灌帐篷打湿被褥。天气越来越热,有的工人等不及施工单位给安装电风扇,把自己带来的简易电风扇安在帐篷支架上,才能勉强入睡。天热时,食堂还会熬些绿豆汤,为工人们解暑。
白天太阳炙烤帐篷,帐篷空间低不好散热,全靠几个门窗透气;晚上室外凉快下来,烤了一天的沥青路面,热量吸收传进帐篷地面,把狭小帐篷的空间蒸得很热。在通铺上睡觉人挨人,钻进帐篷的工人师傅,全变成了光膀子。“帐篷里热,不如搬到帐篷外睡,露天凉快。”工人师傅老王一再叮嘱:“这可不中,睡外面担心过往车辆撞伤,再热还得住帐篷,起码封闭安全。”傍晚,白班工人师傅收工,工地帐篷搭在沥青马路上,在阳光下直接暴晒,为何不选择便道行道树的树阴?袁青华和工友们笑着说:“大路封闭后,住在周围的人出行已很不方便了,树阴下的便道,是留给行人走的地方。如果帐篷搭那里,躲太阳晒地面也不热,我们住的倒是舒服了,可挡了市民出行。”
“为啥不搬进宽敞的彩钢房里住?帐篷不能建得高点,方便通风住得舒服吗?”记者向工地现场指挥抛去疑惑。“工期太紧,要求7月主路面完工,9月底前交工。来这里半个月,给修路不断腾地方,我们已是第4次搬帐篷了。相比之下,彩钢房搭建不易搬动。现在的帐篷高度符合规范,和普通砖房空间当然没法比。帐篷搭太高兜风,容易被刮翻,更不安全。”
卫生 嫌贵不敢去洗澡
施工完毕,工人们通常会拿着自己的脸盆到帐篷外的水车上打水,洗过脸和手后,盆里的水几乎变成了泥水。工人们说,夏天太热,浑身都是粘乎乎的,他们很累了,回到帐篷后也顾不上洗涮,倒头就睡着了。可是稍有点精神时,也想洗个痛快澡。工地帐篷没有设置临时淋浴间,工人王成华指着告诉记者,拐过路口有一家大众澡堂,洗一次澡要7元钱,许多人嫌贵不敢去。
记者注意到,工地帐篷周边有4处公厕,分别在府西街新建路二小、青年宫广场、滨河东路过街天桥和汾河景区上,不出两百米就能解决上厕所。但是,它们经常会爆满,尤其是早晨,大家得排着队轮流上。有的人实在憋不住了,难受得直跺脚,他们希望能再有一些对外开放的公厕供他们使用。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