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发表于 2023-3-20 22:57:17
|
显示全部楼层
为高水平科技自立自强贡献青春力量 之江实验室科研团队再登《新闻联播》
3月19日,央视《新闻联播》头条播出《新时代新征程新伟业——团结奋斗 强国复兴 | 为高水平科技自立自强贡献青春力量》,报道广大青年科技工作者牢记总书记嘱托,挺膺担当,埋头苦干,勇做新时代科技创新的排头兵,以奋斗姿态为推进强国建设、民族复兴贡献青春力量。之江实验室量子传感研究中心研究专家、中心副主任高晓文出镜接受采访。
“坚持目标导向与自 由探索‘两条腿’走路,勇闯科研‘无人区’。”面对镜头,高晓文的这句话不仅是他的心声,也是之江实验室科技工作者坚持基础研究、矢志原始创新的真实写照。
在2022年之江实验室重大科研成果发布会上,高晓文代表项目组正式对外发布具有完全自主知识产权的新一代极弱力测量科学装置。
“只要是有质量的两个物体,相互之间就会产生引力。如果两个成年人正好站在地球相对应的两端,那么他们之间所产生的引力大约是10-21N量级。现在我们研制的极弱力测量科学装置,能够稳定测量出比上述情形还要小得多的极弱力。”高晓文介绍,经过与目前全球相关领域的公开指标对比以及专家验收测试,该装置的核心性能指标已居全球领先水平。
当前世界科学界最前沿的几个问题,都离不开对力的研究。例如,基于大量天文运行数据,理论物理学家和天文学家们指出,在宇宙空间中应充斥着大量看不见、摸不着的暗物质、暗能量,对暗物质、暗能量的探测和检验是宇宙物理学的重大命题。
“提升力精密测量的能力,能为人类不断探索科学规律、认知客观世界提供有力的科研利器。”高晓文说,“希望我们研制的极弱力测量科学装置及相关核心技术,能够在相关领域得到应用,为重大科学问题研究作出贡献。”
量子极弱力探测科学装置工作的原理,是利用高聚焦激光束,将一个纳米小球悬浮在真空腔中,通过光学干涉等技术“观察”小球轨迹的变化,来测量小球受力的大小。然而,这样的小球极易受到外界环境的干扰,微小的震动都会对实验结果产生影响。
为探索极弱力探测科学装置的极限感知能力,在之江实验室地下17米的深处,这台装置连同光学平台要单独放置在独立隔振基座上,隔振基座直接构建在地下基岩上,这样的设计为精密测量实验提供了理想的隔振条件。
不仅如此,为了尽可能避开环境干扰,多数实验都要等到夜深人静时才开始。项目组一位科研人员的女朋友,通常在下班后从市区赶到之江实验室,两人趁食堂收摊前一起简单吃个晚饭;晚饭过后让女朋友在办公室等,而科研人员跑去地下室做实验。幸好,这个故事有一个美满的结尾,两人最后喜结连理。
“取得世界领先的技术指标令人欣喜,这与实验室积极投入基础研究,倡导‘高原造峰’创新模式和‘大兵团作战’科研组织模式密不可分。”高晓文表示。自2019年立项以来,之江实验室快速聚集了领域内优势科研机构共同参与研究和建设,实验环境逐步提升,中心科研人员总规模也从几个人发展为近60人的科研队伍,装置研究突破了多项核心关键技术,核心性能指标实现了“三级跳”,达到了国际领先水平。“目前,我们已经构建了独具特色的传感单元预处理工艺、捕获表征算法和单电荷精度调节手段,并最终形成了极弱力测量特色技术群。”高晓文说,“我们已经建立了一支极具战斗力的研究团队,年轻人在科研实战中快速成长,已经具备了支撑科学研究、产业应用等多方面的能力。”
在高晓文看来,此次成功研制新一代极弱力测量科学装置是团队迈向更广阔科研领域的基石,更多高水平科研成果正在等待他们去收获。据了解,项目组目前已经借助新一代极弱力测量科学装置,陆续启动关于非牛顿力、卡西米尔力、弱力计量、宏观量子态、微观热力学、高频引力波等前沿科学领域的研究工作。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