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 航
楼主: 支持真定

对石家庄的历史发展写了一篇介绍短文,大家看合适吗?

  [复制链接]
 楼主| 发表于 2022-12-10 10:06:59 | 显示全部楼层
正定隆兴寺始建于隋朝,其改建、扩建与历代皇室关系密切。清圣祖康熙皇帝便是不得不说的一位。康熙四十一年(1702年)清圣祖康熙驾幸五台,二月十七日回銮瞻礼龙兴寺大悲菩萨,并应众僧之请,令对龙兴寺全部重修。康熙五十二年(1713年)三月,康熙帝钦赐 《御制隆兴寺碑》。

这康熙御碑至今仍矗立在隆兴寺内。由于御碑高大,碑亭内光线有限,游人又多,当场通读全文并不容易。梅鹤在网上也没找到现成可读的,所以费了一番功夫,用简化字加标点整理如下:

隆兴寺碑文

正定府城隆兴寺者,前临滹水,后睇恒山,城郭逶迤,林木萦带。敞高明之净域,標爽垲之琳宫。考厥始基,肇自隋代。宋开宝时,重加创造。神光夜烛,首出赤山之铜;法雨晨流,复下颊龙之木。灵异既启,崇宇斯兴。遂洗香渥,仍装宝像。稽诸记载,良有名征,自是以来,七百余载。风雨催剥,日就倾圮。朕曩从巡省所过,爰命鸠工,役不烦民,赀出内府,复以专官,董领其事。经始康熙四十二年之夏,落成四十八年之冬。复殿重楼,云日辉映,层栾列栋,金碧参差。开铣鋈之真容,具庄严之宝相。七十三尺,复还旧观;千万亿身,长留胜迹。洵十方所瞻仰,为万品所皈依。兹寺也,密迩神京,接连畿辅,地当都会,时祭丰禳烟火于焉。殷繁轮蹄之所辐凑,莫不齐心肃虑致礼加虔。斯亦慈氏之宏观,而法门之杰构矣。夫旨穷六度,首以仁义为宗;谛演三乘,多证善恶之果。宣昭觉路,导引迷津。亦有禆于人心,不无关于世教。今兹重新梵宇,更续禅灯。上为慈闱祝厘,下为兆民祈福。营建之意,实在于斯。寺中榜额,凡十有九,皆朕所书。复制碑文,勒诸贞石,俾垂无穷焉。

康熙五十二年三月中旬书。

从这篇碑文中,我们可略窥千古一帝的文采,亦能发现果亲王允礼的七言古诗《行次正定隆兴寺》中几处句子是从该文中化出。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22-12-11 11:09:39 | 显示全部楼层
古代工程建设多用木料,但是木材资源存在着南多北少、山区多平原少的分布特征,因为地域差别和运输距离,就产生了木材贸易。封建王朝自然不会放过这个收税机会。于是,明清两代在临近水道且临近交通干线的城市中设置了专管木材贸易收税的机关,抽分厂。明朝在各地设立的抽分厂有15个,其中之一就位于真定府(今石家庄市正定县)。

【正定抽分厂的设立和木厂村的来历】

依据《明会典》的记录,真定抽分厂的正式设立,是在明英宗正统元年(1436年),是主要服务于京城工程建设的机关。真定抽分厂的设立,是和真定特殊的地理位置和较高的政治、经济地位决定的。真定府城紧邻滹沱河道,而这条河又发源于山西山区,太行山出产优质木材,加上河道水量丰沛,这就为河运木材奠定了基础。

真定是京南重镇,是三条大道的交汇处。从真定府出发,北达京城,南可到邯郸,向西就是山西地界,东边则是河间府。而在此经过的河道经过开发后也日臻成熟,经深泽后可直达天津城。便利的水路交通使得这里成为商业重镇。

从太行山出产的优质木材除了北上京城外,剩下的就流入了民间商贸市场。真定府城南距离滹沱河很近,于是,官府就在距南关不远处设立了木材抽分厂,这里形成的村落也就简称为了“木厂”。

在明王朝,进入贸易市场的柴草、木材基本都逃不过朝廷的征税范围。根据记录,大至成材的杉木、松木、檀木和梨木,小至农民烧火用的茅草、稻草都在征税之列,征税标准从三分之一到三十分之一(折价计算)不等。

当时真定府的抽分厂主要由本地分管税收的同知(副知府)和朝廷派来的太监共同管理。在《明会典·卷四百零二》中还有一条非常有趣的记录:“(嘉靖)四十五年题准,真定府选佐贰官一员,协同抽分厂太监抽分。止(只)抽松杉等木,其余杂木荆条竹篮等项目,及穷乡下邑,不得纵令下人妄行抽税。”

真定抽分厂的征税工作一度改由朝廷委派的太监监督负责,朝廷三令五申嘱咐他们“不许生事害民”,但这些人不管不顾,连百姓编筐用的荆条都要额外交钱,这也难怪会闹的民怨沸腾。最后在地方官反映情况后,抽税工作才改由地方官和太监共同办理,相应降低了对百姓的剥削。

【正定抽分厂的撤销】

公元1644年,清军入关,清王朝建立。清承明制,真定府的抽分厂一度被保留了下来。但与此同时,朝廷看中了今天冀东滦河流域茂密的森林,在这一带新设了潘桃口抽分厂并在牡丹江、松花江流域新设了三个抽分厂。产于滦河两岸的红木、柏木、椴木进入了京城。

而经过真定府抽分厂的木材量大为下降,到了清朝乾隆年间,朝廷考虑到这里“木税为数无多”,就下令裁撤了这个抽分厂。

不过,因木材贸易而富裕的山西商人却依旧有着旺盛的生命力,他们又在河北的商界活跃了近200年时间。

【因木材贸易而产生的山西会馆】

因为木材贸易,让勤劳的山西商人发了财,而交通便利、商业繁荣的真定府也成了他们商业活动的重要中转站。根据记录,当时从真定到河间府的木材贸易多由山西商人垄断,他们再从近海的长芦运盐来真定销售,这一来一去的商品差价就让他们积累了巨额财富。

明朝末年,山西商人在真定府城南、滹沱河北岸买地建设了晋宁庵,这座建筑是后来山西会馆(旧馆)的前身。

清朝建立后随着抽分厂的撤销以及省城北迁到保定城,让真定府的政治和经济地位有所下降,山西商人的贸易多少受到了影响。但此时,布匹贸易悄然兴起,出产于保定的棉布、土布取代了原来的木材、食盐成为大宗产品。

清朝乾隆年间,方观承出任直隶总督,他在任期间在河北中部大力提倡棉花种植,由此带动了棉纺织产业的发展。因大面积种植棉花导致了真定府的粮食不能自给,于是出产自山西的小麦、高粱、黑豆大量出现在了河北市场,在这背后依然有山西商人的身影。

另外,产自山西的烧酒和铁器也成河北市场的畅销产品。

为了方便商贸往来,山西商人在今天的河北正定、鹿泉、栾城、赵县、武安、保定等地建立了专门的“山西会馆”。正定的山西会馆是清乾隆年间在原来晋宁庵的基础上改扩建的,耗银超过2000两,由活跃在城内的商人集资修建。

山西商人的影响力一直持续到了民国初期。但因为大规模战争的爆发和近现代更为先进生产方式、运输方式的兴起,让河北的商业格局发生了根本性的变化。鼎盛一时的山西商贸也自此走向了下坡路。

总结来说,活跃在正定的山西商人最初因木材、食盐贸易而兴,之后又开始转向布匹、典当、铁器、粮食的多方面经营。即便到了近代因铁路兴起,正定的商贸地位有所下降,但山西商人在一些行业还具有相当强的影响力。但近代因战争破坏和大经济环境的不景气,让华北地域的商贸逐渐衰落,辉煌了近三百年的山西商人也悄然退出了历史舞台。

而昔日熙熙攘攘的山西会馆也难逃过岁月的摧残,最终消失不见。

近年来,正定县在清理原来护城河石桥时发掘出土了三通记录山西会馆历史资料的石碑,这些资料让尘封了数百年的传奇商业历史再度浮出水面,走向了大众视野。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22-12-13 09:37:44 | 显示全部楼层
本帖最后由 支持真定 于 2022-12-13 09:49 编辑

苏味道

唐朝政治家、文学家
代表作《苏味道集》
苏轼的先祖

苏味道(648—705),字守真,赵州栾城(今河北省石家庄市栾城区南赵村)人。唐代政治家、诗人,汉朝并州刺史苏章后代,宋朝文学家苏轼先祖。与杜审言、崔融、李峤并称为文章四友,与李峤并称苏李。

高宗乾封年间举进士,转任咸阳尉。史部侍郎裴行俭爱其才华,恰逢征讨突厥,引荐为管记,行书令及表启之事。武则天时期,历任中书侍郎、吏部侍郎、同平章事,两度跻身相位。

苏味道诗作五律甚多,对唐代律诗发展有推动作用,诗多应制之作,浮艳雍容。但《正月十五夜》(一作《上元》)咏神都洛阳元宵夜花灯盛况,为传世之作。原有集,今佚。《全唐诗》录其诗16首。

神龙政变(705年)时阿附张易之,贬为眉州刺史。后又迁为益州长史,卒于上任道中,赐冀州刺史,归葬于今栾城县苏邱村。

唐代苏味道其人、其道
唐代苏味道外号“模棱手”、“苏模棱”,“模棱两可”是他的为官之道或者说“绝学”,成语模棱两可也是由他而来。他的“官道”与“事迹”被唐代和后世广泛评议。

苏味道,字守真,是我们石家庄栾城区南赵村人,打小就是个“好好先生”,他弟弟稍有不如意就迁怒于他甚至骂他,味道跟没发生一样,嘻嘻哈哈不生气不发怒。

他自幼聪慧,颇有文采,20岁举进士第。与同时期的杜审言、崔融、李峤并称为“文章四友”。武则天曾“咨询”狄仁杰要选一位将相,狄仁杰回答说:“如果只是需要文章做得好的,苏味道算是顶级了……”狄仁杰也非常认同他的才学,但并未提及苏味道的为人处世和人品。武则天还是重用了苏味道,官至宰相。

苏味道官越当越大,也大行“模棱两可”之道,他常说:“决事不欲明白,误则有悔,模棱持两端可也。”这就是他的理论精要。

举个例子。武则天登基后,大臣们非常关心立谁为太子。武则天和高宗的儿子多被废为庶人,大臣们不敢乱发言;武则天的侄子武承嗣也想法多多、蠢蠢欲动。

苏味道在朝中地位高、消息灵通、说话份量重,各路人马都要找他探听虚实。

先是武承嗣派的人登门,苏味道不能得罪啊,也不能有思想倾向,他反复只说一句话:“陛下常称赞侄子能干。”来人回去一汇报,武承嗣很高兴,认为是武则天为自己立储营造氛围。

不久,想拥立王子的重臣李昭德来访,苏味道谦逊、多礼、隆重地接待。李昭德一看这么礼貌、客气,认为武则天对拥唐派必是很尊重,高兴地走了。

说白喽,就是装糊涂、不发表观点、不得罪人、左右逢源、留退路。实际上,是没有立场、没有原则。

苏味道的两位“师傅”
1、宋代诗人徐钧专题诗《苏味道》:“万事模棱持两端,脂韦自饰巧求全。如何身处周唐际,党武翻成狥一偏。”

狄仁杰言曰:模棱之病,尤足可讥。

那么,苏味道这些道道儿、这套玩意儿,是无师自通还是与生俱来的呢?

2、我们从他的一首诗中找找答案:

氤氲起洞壑,遥裔匝平畴。

乍似含龙剑,还疑映蜃楼。

拂林随雨密,度径带烟浮。

方谢公超步,终从彦辅游。

——唐 苏味道《咏雾》

诗意:迷雾由山壑而起,笼罩着田野大地;乍看如龙形宝剑,再看又似海市蜃楼;飘过林木与密雨汇合,度过小径带起轻烟:不再跟随公超的脚步,要去终生追随彦辅。

可见,苏味道要拨开重重迷雾,寻找光明的前途——辞别公超、追随彦辅。这两位何许人也?

公超,东汉人张楷(字公超),出身寒门,以卖药为生,通晓历史,喜好道术,自称能做“五里雾”,曾隐居弘农山,门徒百人。朝廷曾备车下礼聘用,但以有病为由推辞。

彦辅,西晋名士乐广(字彦辅),父亲去世得早,家境贫寒,但致力学业,有远见卓识,声名远播,被朝廷重用,官至尚书令。

乐广善于言谈议论,往往复杂的事情,他用简短、洗炼的语言就能理清事理,让听者顿时感觉云开雾散,名噪一时。

他与王衍被称为清谈领袖,谦和、节俭、淡泊名利、不与人争;不懂得事沉默不说话,评价他人说优点不说缺点,遇人有过去必先宽恕。当时的人们认为他们寄情于人世之外,倍受尊崇。

乐广从政没有突出的功绩和声誉,但他的清淡、德行、遗爱当时人津津乐道、广泛流传,堪称奇人、高士。

公元303年,乐广的女婿成都王司马颖与长沙王司马乂打仗互攻,司马乂怀疑乐广会叛变,无论乐广怎么解释,司马乂还是将信将疑。第二年,乐广因忧惧而死。

话往回说,与诗粘接。苏味道先是把东汉的张楷当成“师傅”,有知识、有道术、有信徒、有名声,受朝廷“邀约”,但张楷毕竟是个道士,不愿做官,钟情山水。这显然不是苏味道的志向。

所以,苏味道放弃了跟随张楷,转身开始崇拜有文化、受尊崇、官位高的乐广、愿终生为师。

3、从苏味道的“成长历程”看,他的确是说到做到,与他的老师乐广有几点相同:一是二人均学识渊博,二是同样为人处世比较谨慎,三是不轻易得罪人,四是都做了大官(一个尚书令一个宰相)、官职相当,五是政绩都不突出,六是死因也差不多(后有祥述)。

所不同的是,苏味道继承了“师傅”乐广的衣钵,并有“创新发展”,青出于蓝胜于蓝。乐广善于言谈议论,苏味道则是不多说话,不表明或者故意掩盖观点和立场,尽力游走在复杂的君臣关系、官宦关系之间,不得罪人、左右逢源,不损伤到自己的地位和利益。乐广是处尘世之外,是清高之士;苏味道是居官场而怡然,仍属凡夫俗子,并创造了“模棱两可”之所谓的为官之道。

苏味道的三次被贬和死因
苏味道一生经历三次被贬。

公元695年,47岁时与凤阁侍郎张锡坐法下狱,张锡表现得从容自如,而苏味道则惴惴不安、很少吃饭。武则天将其贬职为集州(今四川南江县一带)刺史。后被召回。

大概过了五年,苏味道52岁时,因为其父迁坟改葬,侵占毁坏乡人墓田和劳役他人过度,被弹劾贬为坊州(今陕西黄陵县南)刺史。

又过了五年,公元705年,独揽大权的武则天宠臣张易之发动“神龙革命”、支持唐中宗复辟,结果被诛杀于洛阳宫集仙殿。而苏味道因阿附于张易之,成为同党被牵连,再次被为眉州(今四川眉州)长史,又迁益州(今川西、贵州一带)长史,死于被贬赴任的路上。

至于他的死因,我是这样认为的:被贬的任所越来距离京城越远,官职越来越小,加上他生性胆小、不想惹事、心气很高,结果摊上这么大的事(同党张易之造反被杀),所有的理想基本成空,已经57岁的他是难以接受的,大概跟他老师乐广一样因“忧惧”(忧虑、惧怕)而病逝。

苏味道尽量回避矛盾、不得罪人,时时谨小慎微,处处保护自己,但他却经历了三次被贬并因此去世。处心积虑、算来算去也没逃过命运的安排。

当然,人无完人金无足赤。时人、后人对他“模棱两可”的不认同亦或讥讽,掩盖不了苏味道对唐代文学的重大贡献。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22-12-15 09:09:51 | 显示全部楼层
1991年5月的一天,河北石家庄市获鹿县高庄村外驻扎的解放军部队的两位炊事员如往常一样前往镇上买菜,经过砖瓦厂的时候,发现了一群村民正在争吵,甚至发展到了动手的地步。原本以为是普通纠纷,可是走近一看,却不是这么回事儿,他们正在哄抢砖瓦厂取土坑里挖掘出来的一些老物件儿。在解放军的劝说与制止下,这场闹剧才得以平息。

获鹿县文物部门在解放军的配合下,追缴回了被村民们哄抢的文物。河北省文物部门在接到汇报后,也组织了一支资深考古队赶到了现场,对该处进行了清理与发掘。这一发掘,可不得了,一下子就出土了38件青铜器、3件银器、5件铁壶。这些器物造型精美,一看就是有身份的达官显贵才能享受到的物品。

可是专家们有点疑惑了,这个取土坑下可没有墓葬的丁点痕迹啊!这些东西一看就是大型墓葬中的随葬品,可是有物无墓,难道专家的判断失误了?仔细一琢磨,专家明白了,这大概是座大型墓葬的陪葬坑。墓葬就在这附近。果不其然,一座宏伟巨大的墓葬终于露出了它的"庐山真面目"。

1991年10月,经国家文物局批准,古墓的发掘工作正式开始了。这是座"中"字形状的大型墓葬。主墓室长35.3米,宽33.8米,深度大约5米以上。南北两侧的中轴线上各有一条墓道。四周还有围绕着圈回廊。而砖瓦厂的取土坑正是这座大墓东南角的一部分。墓葬的等级极高,看来这墓主人的身份地位非常高贵!绝对是个杠杠的人物!

此时,专家们赫然发现墓室上方有两个年代久远的盗洞,这下专家的心是拔凉拔凉的了。盗墓贼光顾过的古墓都是"十墓九空",几乎都没有了考古的价值了。高庄这古墓不仅仅只是被盗墓贼光顾过,并且整个古墓的墓室还曾大火焚烧过,整个墓室的土质都呈火烧后的砖红色,看来当年那把火烧的非常的猛烈。不仅仅是把墓室里的所有随葬的物品都烧的一干二净。就连墓主人的石椁都差点烧化了。

这墓室里怎么会失火?难不成是墓主人诈尸了?那倒不是,这把火恐怕还得是那群丧德的盗墓贼干的,为了掩盖自己的罪行,干脆来了一个"毁尸灭迹,一干二净"。

不过,由于墓主人的石椁极为厚重,虽然被烧得面目全非,可是好歹还是保留下来了。在石椁顶部有不少的木灰残渣,由此专家推测,这石椁仅仅是墓主人棺椁最里面的一层,而石椁外还曾裹着另外几层木质棺椁。嚯!几层棺椁!石木结合!这无不彰显着墓主人身份的高贵,财力的雄厚。那墓主人他是谁呢?

由于墓室焚毁严重,没有留下任何关于墓主人的身份信息。考古队员们只能在墓地四周进行观测。几番观测下,考古队员们发现古墓附近有处隆起的山坡非常可疑,考古队员推测那座山坡下恐怕也隐藏着座巨大的古墓。由于当时山坡上正修建着部队使用的水塔设施,考古学家们有只能望洋兴叹了。

既然外部寻求不到任何线索,那么要寻求线索,还是在墓内的回廊里找找吧。按照以往的经验来看,墓室里的回廊一般都是空置的。没有什么考察的意义。可就是这个专家们最初认为毫无考古价值的回廊,最终回报给了他们无数的惊喜。

在西北回廊处,专家们同样发现了许多木板灰,这不同于主墓室里被焚烧后留下的木板灰,这是木材自然腐朽后留下的灰烬。看来方面那场大火仅仅是烧毁了主墓室,回廊处并没有遭殃。

清理完木灰后,专家欣喜若狂,因为木灰下竟然密密麻麻地铺放着数不尽的陶器用具,层层叠叠,数不胜数。就这里,专家一口气清理出了几百件生活使用的陶器与铜器,它们排列齐整,布置规范。

这可奇怪了,这回廊里出土的器具都是日常生活中使用的器具,而非是专门用于祭祀与陪葬所用的礼器。并且出土的器皿大多器形硕大,做工精美。绝非是普通物件。这下,专家们明白了,这些器物最初是装在两个巨大的木箱里的,它们作为墓主人的陪葬品,被放置在这里几千年。木箱腐朽成为了灰烬,但是箱中的物品仍旧原封不动的齐整地保存下来了。虽说最初的木箱早已粉化成灰,但是它在考古界对它们有专门的称呼:"外藏椁"。而它正是用来敛放墓主人生前常用的生活用具所使用的。果不其然,西回廊的其他地方陆续清理出了好几个外藏椁。无一例外,里面装的都是墓主人生前的生活起居物品及食物遗迹。

中国贵族向来都是“视死如生",认为人死以后,灵魂仍存。依旧能够享受生前的荣华富贵,所以贵族们下葬时都会按照他们生前的生活方式来布置相应的随葬物品。

没曾想,东回廊出土的物品更是差点惊掉了专家的眼珠子,专家们在土里清理出了一支小小的车队,车队由3个漆木人偶、3辆马车和14具马类骸骨组成。整个车队由武士开道,兵车相随,主人端坐正中,夫人紧随其后。毫无疑问,这就是墓主人生前出行的真实状态的体现。没说的,这车队真是气势不凡呢!就车队后面这两辆豪华的,带有青铜车盖的,以鎏金铜饰为车辆装饰的富丽堂皇的马车。就知道墓主人绝对是个非同寻常的大人物。

这是为什么呢?大家有所不知,能用真车马陪葬的大多都是诸侯王一类的高等级皇室贵族。而带车盖的马车,那绝对不是普通人可以享受的。史籍记载,王子乘的车才是"青盖朱斑轮"。这墓里出土的车马队,正好与史书上的记载完全吻合。

根据墓中出土的器物的造型特点,专家推断出了墓葬的具体年代——西汉时期。西汉王族众多,这墓主人究竟是何人呢?

几件青铜器上纂刻的铭文终于为大家揭开了迷题。其中一件鼎器的鼎盖上刻有铭文,明确记载了几句话——"食官鼎(盖)一重九斤,二十九年效见。"这段话不仅详细介绍了鼎的重量。这食官两个字可是大有文章的。顾名思义,食官就是专管饭食的官员,可是他们只服务于宫廷皇族。而另一件青铜锺(zhong)上的铭文直接告诉了大伙儿,墓主人是西汉王朝的刘氏诸侯王——常山王。

西汉时期的墓葬,墓主人又是常山王,这个身份探究的范围已经很小了。西汉时期只有5位常山王,其中除了刘舜在当了32年常山王后寿终正寝,其余4位都不幸死于非命。那这位是哪位常山王呢?不急不急,答案不就在刚才的铭文里了吗?"二十九年效见。"这说明这位常山王之前做了29年的常山王了,除了刘舜,恐怕也没别的常山王了吧!这下墓主人的身份算是水落石出了。让人唏嘘的是,刘舜生前在封地可谓是作恶多端,可是死后却遭盗墓焚尸,也可谓是天理昭昭,报应不爽了。还真是应了那句"天道好轮回,苍天饶过谁啊。"

我在这里也以一句诗来劝告诸位,"愿君行好事,莫要问前程。不信抬头看,举头有神明。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22-12-19 11:19:28 | 显示全部楼层
石家庄是河北省省会,素有“南北通衢、燕晋咽喉”之称,东眺渤海,西枕太行,北望京津,南接中原。目前随着京津冀协同发展纳入国家发展战略,石家庄已经成为京津冀区域重要中心城市。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22-12-21 07:09:22 | 显示全部楼层
本帖最后由 支持真定 于 2022-12-21 07:35 编辑

赵孟fu真定轶事

文/于联宏

赵孟fu和他的书法精彩之作《帝师胆巴碑》,被后世历代书法大家所尊崇。可知否?《帝师胆巴碑》和正定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据考,元朝年间,胆巴曾任真定路龙兴寺主持。涅槃后,皇帝下旨,命赵孟fu为其撰文并书碑,刻石于真定龙兴寺。

赵孟fu(1254一1322),字子昂,号松雪道人,水精宫道人,鸥波,谥文敏。中年曾作孟俯,吴兴(今浙江湖州)人。宋太祖赵匡胤四子赵德芳十世孙,元灭宋后,元世祖忽必烈命行台治书侍御史程钜夫到江南寻访名望之人,赵孟fu列为首选。元世祖一见,称之为神仙中人。遂官至集贤学士,荣禄大夫,翰林学士,封魏国公。元仁宗甚至把赵孟fu与唐李白、宋苏东坡相提并论,赵孟fu可谓是“荣际五朝,名满四海”,声名十分显赫。被后人评价为元代著名书画家,文学家,政治家。

赵孟fu自幼聪明过人,五岁习书法,从无间断,直至临终前仍研帖习字。在中国书法艺术史上,他们楷、行书遒劲姿媚新风,对所处年代的书法发展起到了不可忽视的重要作用,并被后世列为楷书四大家之一,与颜真卿、柳公权、欧阳询齐名。

赵孟fu诸书体皆精,上下数百年无人与之比肩。他传世的代表作很多,其中《帝师胆巴碑》最负盛名。

《帝师胆巴碑》全称《大元敕赐龙兴寺大觉普慈广照无上帝师之碑》,简称《大觉帝师碑》,《龙兴寺碑》,俗称《胆巴碑》。

大觉普慈广照无上帝师,原名胆巴,西番人,元至元七年(公元1270),元世祖忽必烈赐号帝师,元成宗大德七年(公元1303),胆巴在元上都(内蒙古正蓝旗)弥陀院涅槃。此碑是赵孟fu63岁时奉圣旨书写,为其楷书代表作,字体秀美,神采飞扬,于静穆中见潇洒,规整中见变化,给人以赏心悦目的艺术享受。

为何仁宗皇帝亲自下旨,在真定龙兴寺为胆巴树碑立传,并请当世书坛泰斗赵孟fu亲自撰文并书碑呢?让我们翻开《帝师胆巴碑》尘封的历史,再现当朝的情景吧。

仁宗皇帝登基后的皇庆元年(1312),下诏赐金刚上师胆巴谥号为“大觉普慈广照无上帝师”。当时,曾敕命赵孟fu撰文并书碑,刻石于大都某寺中。过了五年,真定路龙兴寺僧人接连八次上奏,说帝师胆巴本住在龙兴寺,请求在龙兴寺中立碑。皇帝于是又敕命赵孟fu撰文并书碑,也就是现在流传的《帝师胆巴碑》。

当时,赵孟fu曾参与了商议为胆巴大师赐谥之事。以“大觉”表示大师的法体,以“普慈”表示大师的道行,以“广照”表示大师的智慧之光普照天下,以“无上”表示大师曾为皇帝之师。上奏后,圣旨说:“所论之义十分恰当”。

于是,赵孟fu便按旨意撰写碑文。释意:“大师出生于突甘斯旦麻,童子之时出家为僧,师从圣师绰理哲哇为弟子,被名为胆巴。”“胆巴”是梵语,中文意思是“微妙”。至元七年(1270),胆巴与帝师巴思八一同来到中国,帝师巴思八是圣师绰理哲哇的大弟子,巴思八告请回归西番,将教门的事务托付给了胆巴大师。

龙兴寺始建于隋代,寺内原有一尊金铜大悲菩萨像。五代时,契丹入镇州,纵火焚烧寺庙,佛象毁于大火,后周时,又取铜像之铜用以铸钱。宋太祖赵匡胤征伐河东时,铜像已毁,曾为之叹息不已。当时有僧可俦说:“相传此寺有将要复兴的谶语”。于是,宋太祖下诏重铸佛像,其像高73尺,又在佛像外建三层大阁以覆盖之,旁建两座楼阁,非常壮丽雄伟,世间所未曾有。从此,龙兴寺就成了河朔一带的名寺。在建阁之初,曾有上好的木材从五台山颊龙河中流出,测算这些木材的长短大小以及数量,都与建阁所需的材料符合,于是,宋太祖下旨搬取,赐给龙兴寺。当朝僧慧演曾撰文记载此事。

胆巴大师初到东方时,龙兴寺讲主僧宣微大师普整,雄辩大师永安等,就秉礼延请胆巴大师为寺院第一主持。元贞元年(1295)正月,大师忽然对众僧说:“即将有圣人出现复兴本寺”。于是,就以梵文上书奏徽仁裕圣皇太后,供奉当今皇帝仁宗为大功德主,主持此寺。大师又对众僧说:“你们从今日起可以毎日讲《妙法莲华经》,反复相继,不要中断。以召集神灵,拥护圣主之体,承受无量福泽。凡香花,果品之类供品所需费用,都用我个人财产。”大师并预言,仁宗皇帝有登基征兆。后来,到至大元年(1308),仁宗被立为皇太子,将旧宅五十五顷赐给龙兴寺作为固定产业。

胆巴碑文于延祐三年(1316)成卷,纸本纵33.6厘米,横166厘米,楷书,125行,共923字。胆巴碑笔法秀媚,苍劲浑厚,独具风格,于规整端严处见潇洒,点划顾盼有致,用笔沉着峻拔,充分体现了赵孟fu书法的风韵和神釆。

清名人姚元之、杨岘、李鸿裔、潘祖荫、王颂蔚、王懿荣、盛昱、杨宗敬等题跋,并钤有许乃普、叶恭绰等人的收藏印记。《南阳法书表》、《式古堂书互汇考》、《壬寅销夏录》、《三虞堂书画目》等书著录。

现该碑刻藏于北京故宫博物院。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22-12-22 12:06:24 | 显示全部楼层
真定府战役

宋、金间一次重要战役。宣和七年(公元1125年)十二月,分路南下攻宋的金军宗望所部围攻真定府(今河北正定),守将刘翊亲率城内军民奋勇抵抗。金军带宋朝人质肃王赵枢、太宰张邦昌与割地专使等至城下劝降,也被拒绝。次年正月,金兵撤退,刘翊又率真定军队驰援仍被包围的太原宋军。八月,金军再次分路南下,围攻真定府,城内宋军不满二千,仍奋战不屈,与金军相持四十余日。九月,城破,宋将刘翊率军与敌巷战,力尽自杀。知府李邈被俘不屈死。金军遂与攻下太原的宗翰所部南下渡河合围宋都开封。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22-12-22 16:10:18 来自手机 | 显示全部楼层
只需官方一句石家庄地区古称常山,真定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22-12-22 21:08:00 来自手机 | 显示全部楼层
少提火车拉来,先说古称常山真定,再说英雄的土地革命的土地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22-12-22 21:46:03 | 显示全部楼层
慷慨燕赵2010 发表于 2022-12-22 21:08
少提火车拉来,先说古称常山真定,再说英雄的土地革命的土地

对,就该这样宣传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22-12-24 16:28:42 | 显示全部楼层
本文已被搜狐、网易等网上网友转发

本帖子中包含更多资源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账号?注册

x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22-12-26 09:56:44 | 显示全部楼层
本帖最后由 支持真定 于 2022-12-26 14:30 编辑

宋徽宗被掳北上路过真定时,发生了哪些故事?


  静康耻,犹未雪。臣子恨,何时灭。

  靖康二年,即公元一二二七年四月一日,金兵押解徽、钦二皇帝及宋室后妃、宗亲、朝臣等三千多人北上。开封的金帛、宝货、文物、图册被洗劫一空。这是宋徽宗赵佶偏听偏信使用蔡京、童贯等一批奸臣一手所造成的恶果,把国家和人民推向了任人宰割的苦难深渊。也给他自己招来了被俘虏、被侮辱的惨痛灾祸。

  面对如此奇耻大辱,有气节的人甘愿自杀以殉国。尚且知道廉耻的人终日以泪洗面,而宋徽宗如何呢?他却卑躬屈膝,逆来顺受,苟延残喘,北上途中,在真定上演了一幕幕令人作呕的丑剧。

  四月二十三日,宋徽宗和金国的右副元帅、皇二太子斡离不“并辔入东门“。真定城里的百姓们看见宋徽宗前边的引旗上写着“太上皇”三个字,已知道昔日自己的皇帝,如今却沦为金人的阶下囚,大家抑制不住悲壮的情绪,毫无顾忌的放声大哭。而宋徽宋却恬不知耻,无所表示,径自住进了府园静渊庄。

  【出卖灵魂观球赋诗】

  中午,斡离不有意的羞辱宋徽宗,特意安排了一场马球比赛,请宋徽宗来观看。他没有拒绝,和皇后就坐在左厅上听从摆布。打完球,金人摆下酒席庆功,金国侍中刘彦宗传斡离不的命令,叫宋徽宗做一首打球的诗以助兴。他又没有拒绝,甚至还像对待客人一样,客套的说:“我自从让位以来,还没有提笔作过诗。今天勉力来作一首,以答谢台意吧!”于是,便作了一首《赋击球》。诗中道:“锦袍骏马晓棚分,一点星驰百骑奔。夺得头筹须正过,无令绰拨入斜门。”如果单论诗,应该说写的不错。那锦袍骏马的阵势,那马球星驰、百骑奔争的场面,那“头筹”、“正过”、“绰拨”、“斜门”等术语,绘声绘色如行家点评。的确,如果论文采,宋徽宗工诗善赋,能书会画,可谓文采风流。可是此时,他是作为俘虏!如果还有一点社稷之心和羞耻之心的话,也绝不会写出如此轻松自得的诗句来。且不说能否与爱国之士相提并论,就连钦宗之妾、郓王之妻都不如。

  四月十一日,也就是在宋徽宗到达真定前12天,宋徽宗之妾朱慎妃、郓王之妻朱妃一行,在金国珍珠大王设野马、宝山大王斜保的押解下进入真定城。驻守真定的金兵都统韶合设宴款待二王,令二妃谱唱新歌以佐酒。强之再三写下了如诉如泣的歌词,但没有唱。朱妃作歌云:“昔居天上兮,珠宫玉阙;今居草莽兮,青衫泪湿。屈身辱志兮,恨难雪。归泉下兮,愁绝。”朱慎妃和歌云:“幼富贵兮,绮罗裳,长入宫兮侍当阳。今委顿兮异乡,命不长兮志不强。”这歌词尽管仅仅局限于对自己悲惨命运的哀叹,但还敢于说恨,并且作而不唱,总还是有骨气的表现。而宋徽宗呢,继续作践他的人格,出卖他的灵魂。

  【叛臣面前毫无底线】

  为了再一次的羞辱宋徽宗,二十五日,斡离不张着紫罗伞带宋徽宗到真定郊外围猎。而特意安排宋朝叛臣郭药师、张令徽到马前拜见。郭药师是燕京守将,当斡离不率军攻打燕京时,他投降了。投降以后,又充当了金兵南侵的向导,致使金兵长驱直入,直下开封城。现在见到昔日的主子,做贼心虚,忙和张令徽向宋徽宗磕头谢罪。不料宋徽宗却说:“天时如此,不是你们的罪过。”就这样轻松的为投降派开脱了。

  【君逼忠臣开城投降】

  斡离不见宋徽宗如此恭顺,感到这张牌大有可用。于是在二十七日叫宋徽宗跟自己一起赶往中山城也就是现在的定州,让他向固守在那里的宋朝将士下令投降。宋徽宗百衣百顺,二十八日到达中山城下,便向守将陈进喊:“我是道君皇帝,今天要去朝见金国皇帝,你们就开城投降吧。”陈进痛哭流涕,拒不奉诏,结果被提辖沙贞杀掉,开城纳降,完成了投降之举。二十九日,宋徽宗和斡离不又回到了真定。

  然而金人并没有因此把宋徽宗看作是功臣,你阶下囚还是阶下囚,身份永远不会变。三十日,宋徽宗、郑皇后及宫女等俘虏又被押解着继续北上。五月三十日到达燕京,即今天的北京,最后被远徙黑龙江省的五国城,即今天的依兰,被金国皇帝吴乞买封为“昏德侯”,就是这样带着耻辱客死他乡。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22-12-28 09:38:43 | 显示全部楼层
本帖最后由 支持真定 于 2022-12-28 10:14 编辑

真定一度做过辽朝的陪都,更名中京,并且有一位辽帝在此登基即位。

那要从五代时期最后一位成德军节度使说起。唐僖宗中和三年(883年)七月,长期割据镇、冀诸州的成德军节度使王景崇病逝,其年仅十岁的儿子王镕袭位。在五代时,梁、晋两大集团争夺河北,王镕利用梁、晋的争斗,联络临近藩镇,维持了38年的割据。后梁龙德元年(921年)二月,成德军发生兵变,王镕被其部将、养子王德明(本名张文礼)所杀,并遭灭族。此时,统治河北的是晋王李存勖。张文礼表面上臣附于晋,暗中却勾结后梁与契丹,对抗晋王。晋军围攻镇州,后梁无力北援镇州,却乘机袭击晋军,反为晋军所败。契丹应张文礼之邀,南下攻晋,大败后退回契丹。
  后梁龙德三年四月二十五日(923年5月13日),晋王李存勖在击败契丹军、平定河北的情况下,即帝位于魏州,国号大唐,史称后唐,建元同光,是为后唐庄宗。以魏州为东京兴唐府(后改邺都),作为都城,太原为西京、镇州为北都,作为陪都。
  不久,后唐国势动乱,河朔州县相继叛乱,亲军继又叛乱,后唐庄宗中箭身亡。部将李嗣源登位,是为后唐明宗。后唐自明宗死后,内乱迭起,936年五月,明宗女婿、河东节度使石敬塘起兵反唐,并向契丹求援,遣使奉表称臣,尊契丹帝耶律德光为父皇帝,并割让幽、云十六州。契丹帝封石敬塘为晋王,不久又立石敬塘为大晋皇帝,以太原为都城,是为后晋高祖。此后,契丹帝又制止石敬塘称臣,而令其自称“儿皇帝”。
  后晋建立后,叛乱相继。后晋大部分文武官员对石敬塘向契丹帝称臣称儿,大为不满,成德军(镇州)节度使安重荣尤耻于臣属契丹,契丹使臣过境必遭谩骂,甚至被暗杀,还上表诋斥石敬塘当儿皇帝。后晋天福七年(942年)六月石敬塘死,其侄石重贵即位,是为少帝(出帝)。少帝耻于向契丹帝称臣,引起契丹不满,导致双方历时五年的战争,后晋被契丹灭。契丹天会十年二月初一(947年2月24日),契丹帝耶律德光在开封城以汉族仪式接受群臣朝贺,并改国号为辽,改元大同。升镇州(恒州)为中京,以赵延寿为中京留守,表明了辽太宗直接统治中原的意图。
  辽兵大肆劫掠,引起各地人民纷纷起兵反抗,耶律德光率部属北返,在栾城乏马驿(今栾城乏马)病死,当地民众欣喜万分,遂将此地称为“杀胡林”,意即胡人被杀的林子。
  后边不知道怎么回事,总说有敏感词,只能贴图了

本帖子中包含更多资源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账号?注册

x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22-12-30 09:39:34 | 显示全部楼层
本帖最后由 支持真定 于 2022-12-30 09:47 编辑

金代沿袭唐、宋,州的等级制度。唐、宋为,辅、雄、望、紧、上、中、下七等。而辅、雄、望、紧(为距京城较近的州,由近及远划分等第)原则上也属“上”州,故金代省入,只存上、中、下三级。

而终宋一代,都督州、观察州、团练州只有寥寥几个,金革宋之旧弊,省此三等州,只保留节度州、防御州与刺史州三等州。

宋代的“军”(同下州)被废除,统一升为“州”。而“府”分为:京府、总管府(一般为路治所在)和散府,地位高于州。

金代沿袭宋代“路”(相当于现代的省)的建制,今河北一带(含京、津)主要包含河北西路、河北东路、中都路和大名府路。


《金史·地理志》明确写出,金代的州(府)分为:府(京府、总管府、散府)、节镇(即节度使州)、防御(即防御使州)和刺郡(即刺史州)。

河北东路,治河间府(今沧州河间市)。领:1府,2节镇,1防御,5刺郡,30县,35镇。

即:河间府、蠡州、莫州、献州、冀州、深州、清州、沧州、景州,30县,35镇。

河北西路,治真定府(今石家庄正定县)。领:3府,2节镇,2防御,5刺郡,61县。

即:真定府、威州、沃州、邢州、洺州、彰德府、磁州、中山府、祁州、浚州、卫州、滑州。61县。



中都路,治大兴府(今北京市)领:1府,3节镇,9刺郡,49县。

即:大兴府、通州、蓟州、易州、涿州、顺州、平州、滦州、雄州、霸州、保州、安州、遂州、安肃州,49县。

大名府路,治大名府(今邯郸大名县)。领:1府,3刺郡,20县,22镇

即:恩州、濮州、开州,20县,22镇。

今天我们聊聊金代,河北东、西路,大名府路,中都路所辖府州的等级划分。

第1等级:京府
中都大兴府

大兴府(今北京市),上。唐、五代之际为幽州,范阳节度使(也称卢龙节度使、幽州节度使),刘守光曾据幽州建立燕国(史称“桀燕”),后晋石敬瑭以“燕云十六州”入契丹,幽州遂属辽。

辽会同元年(938年)升幽州为南京,开泰元年(1012年)更名为燕京析津府。天会七年(1129年)析河北为东、西路时属河北东路。

金海陵王贞元元年(1153年)定都燕京,改为中都(海陵王认为“燕京”之名为燕国(战国燕及后世之燕国皆是割据政权)之京的意思,配不上京师的名号,遂改中都)。

排名第一。

第2等级:总管府
真定府(今石家庄正定县),上,总管府,成德军。

唐、五代为河朔三镇之成德节度使(也称恒冀节度使、镇冀节度使),宋为“次府”,是河北西路治、真定府路安抚司治。

金代正隆年间(1156年-1161年)依旧为次府,置河北西路兵马都总管府、转运司。

大名府(今邯郸大名县),上,总管府,天雄军。

唐、五代为河朔三镇之天雄节度使(也称魏博节度使),宋庆历二年(1042年)升为“北京”,是河北东路治、大名府路安抚司治。

金初,为“散府”隶河北东路,置统军司,天德二年(1150年)罢,将其所辖民户分属于周边的总管府。正隆二年(1157年)升为总管府,兼领漕河之事(即漕运)。

河间府(今沧州河间市),中,总管府,瀛海军。

唐、五代为瀛洲是“上州”,后晋割辽“燕云十六州”之一。

宋为“次府”,是高阳关路安抚司治。

金代正隆年间(1156年-1161年)依旧为次府,置瀛州瀛海军节度使兼总管、转运司,河北东西大名等路提刑司。

真定府沿袭宋为河北西路治所,大名府由宋北京的京府降为金总管府,河间府接续大名府为河北东路治所,地位有所上升。

真定府、大名府、河间府三者伯仲之间,都是一路之治所,真定、大名为上等,河间为中等,而河北东西大名等路提刑司在河间府。

第3等级:散府
中山府(今河北定州市)

唐初置总管府,唐、五代为义武军节度使(也称易定节度使)。

宋为次府,是定州路安抚司治。

金天会七年(1129年)降为定州博陵郡定武军节度使,后复升为府,即中山府。

彰德府(今河南安阳市),散,下。宋代为相州邺郡,彰德军节度,治安阳。

彰德府之名,源于唐安史之乱之后的昭义军节度使(治相州),后梁于相州置昭德军节度使,后晋改为彰德军节度使,宋因之。金天会七年(1129年)仍置彰德军节度使,明昌三年(1192年)升相州为府,以彰德军之名为彰德府。

昭义、昭德、彰德之名都是昭布、彰显德义的意思。

中山府、彰德府伯仲之间,中山府由宋定州安抚司治变为普通散府,而彰德府由宋相州升为彰德府。

第4等级:节度州(节镇)(排名分先后:上>中>下)
冀州(今衡水冀州区),上,宋信都郡,天会七年(1129年)仍旧置安武军节度

沧州(今河北沧州市),上,宋景城郡,横海军节度。

邢州(今河北邢台市),上,宋信德府钜鹿郡,安国军节度,天会七年(1129年)降为邢州,仍置安国军节度

平州(今秦皇岛卢龙县),中,兴平节度使。辽为辽兴军。1126年金复为平州,曾置军帅司。1132年徙军帅司治辽阳府,后置转运司。1153年以转运司并隶中都路。

保州(今河北保定市),中。宋军事州(刺史州),1129年置顺天军节度使,隶河北东路,1154年)属中都路。金海陵王赐名“清苑郡”。

雄州(今保定雄县),中。宋军事州(刺史州)。1129年置永定军节度使,隶河北东路,1154年属中都路。

卫州(今河南卫辉市),下。1129年因宋置防御使,1192年升为河平军节度,治汲县,以滑州为支郡。

冀州、沧州、邢州以“上州”为上;平州、保州、雄州为“中州”次之;卫州为“下州”居后。

冀州、沧州沿袭宋为节度州;雄州、保州由宋最低等级的军事州(刺史州)跃升为节度州;

邢州由宋朝末年的次府(1119年升信德府,1127年北宋亡),降为州;

平州于辽为重镇曾置南京,金降为节度州;卫州由宋防御州升节度州。

第5等级:防御州 (排名分先后:上>中)
洺州(今永年广府镇),上,防御,广平郡。

清州(今沧州青县),中。宋乾宁郡军,金初因置军,1129年以守边置防御。

浚州(今河南浚县),中,防御。宋大邳郡通利军,又改平川军。

洺州以“上州”为上;清州、浚州为“中州”次之。

洺州因袭宋为防御州,清州由宋军事州(刺史州)升为防御州,浚州由宋节度州降为防御州

第6等级:刺史州(刺郡)
深州(今衡水深州市),上,刺史。

景州(今沧州东光县),上,刺史。避金章宗完颜璟之讳,大安间更为观州。

沃州(今石家庄赵县),上,刺史。

深州由宋防御州降为刺史州;景州由宋永静军(同下州)升为景州(刺史州);

沃州,宋为赵州,初为军事州(刺史州),宋末1109年跃升为节度州(庆源军节度),1119年升庆源府,1127年北宋亡,金1129年降为赵州(刺史州),1151年改为沃州(大概是取水沃火之义)。

祁州(今保定安国市),中,刺史。宋蒲阴郡,金初置蒲阴郡军。

蓟州(今天津蓟州区),中,刺史。辽置上武军。

涿州(今保定涿州市),中,刺史。辽为永泰军。

滦州(今唐山滦州市),中,刺史。本黄落故城,辽为永安军,天辅七年(1123年)置节度使。

磁州(今邯郸磁县),中,刺史。宋滏阳郡,金初置滏阳郡军。

恩州(今山东武城县东北),中,刺史。宋清河郡,军事州,治清河,金移治历亭。

开州(今河南濮阳市),中,刺史。宋开德府,澶渊郡镇宁军节度,金降为澶州,1144年更名开州。

开州由宋开德府骤降至开州(刺史州)。

蠡州(今保定蠡县),下,刺史。宋永宁军,1129年升为宁州博野郡军,1151年更名蠡州。

莫州(今沧州任丘市),下,刺史。宋文安郡军防御,治任丘。

霸州(今廊坊霸州市),下,刺史。辽益津郡,宋霸州防御。

安州(今保定安新县),下,刺史。宋顺安军治高阳,金1129年升为安州,1188年徙治葛城县,1204年改混泥城为渥城县,来属,1208年移州治于渥城,以葛城为属县。

遂州(今保定徐水西),下,刺史。宋广信军,金1129年升为遂州,号龙山郡。1204年废为遂城县,隶保州,1214年复置州。

安肃州(今保定徐水县),下,刺史。宋安肃军,金1129年升为徐州,1151年改为安肃州,军名徐郡军。

宋永宁军、顺安军、广信军、安肃军,依次升为蠡州、安州、遂州、安肃州,革除宋“军”的称谓。

献州(今沧州献县),下,刺史。本宋乐寿县,金1129年升为寿州,1151年更名献州。

威州(今井陉县威州镇),下,刺史。本宋井陉县,金1129年升为威州,置陉山郡军。

滑州(今河南滑县),下,刺史。宋灵河郡武成军。

濮州(今山东鄄城县北),下,刺史。宋濮阳郡。

金新设献州、威州。

通州(今北京通州区),下,刺史。1151年升潞县置通州,以三河隶属之。1218年5月升为防御州。

易州(今保定易县),下,刺史。辽置高阳军。

顺州(今北京顺义区),下,刺史。辽置归化军。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23-1-1 18:07:46 | 显示全部楼层
开元寺——赑屃

在开元寺的东南隅有个珍贵的出土文物——巨型赑屃,它不是开元寺的原物,而是2000年6月22日在正定城内府前街挖住宅楼地槽时,在距地面2米深的地方发现的。因为发掘地点地处居民生活区和商业区,场地狭小又由于受到当时保护文物条件的限制,文史专家认为应实施异地保护。所以同年8月12日将其移至与它同时代的开元寺。

赑屃为青石质,残重107吨。长8.4米,宽3.2米,高2.6米,首颈长2.5米,鼻孔直径21厘米,龟背纹饰呈六角形,驼峰凹槽宽70厘米,深41厘米。

赑屃这种动物是虚构的,传说龙有九子,赑屃为其一,形似龟,好负重,因此人们雕刻它来驮载石碑。正定保存的碑刻众多,那些赑屃碑座,其造型在不同时代亦有不同风格。隋代古拙;唐代早期写真性强;盛唐丰满,甲壳较小,躯体、四肢和尾部露在甲壳之外;晚唐、五代向清癯变化;宋代造型修长,骨肉得当,躯体与甲壳大小基本一致,四肢和尾部外露;元代简朴精炼,甲壳浑圆高大,躯体和四肢、尾部基本被甲売覆盖,但仍然生动逼真,只是爪甲不如以前锋利;明代逐步向简略发展,躯体、四肢和尾部均不超出甲壳之外;到清代中晚期,则显得板滞无神,躯体不仅被甲壳覆盖,四肢和尾部也仅于腹部相应部位略刻其形,仅具装饰性。业界评价开元寺内这件五代时期的赑屃,雕饰手法简洁明快,造型生动逼真,是目前已知全国最大的赑屃碑座。

赑屃背部驼峰的右侧面,保存有一方高60厘米、宽98厘米的线刻画。画面上半部被凿去,但主体仍在。画面正中间是一头威武雄壮的卷毛雄狮,狮子背上端坐一人,为画中的主人公,方圆大脸,短胡子,体健肌丰,腹部鼓起,穿一件圆领长袍,左手捧一个杯子,右手自然地垂放在腿上,目视前方。其坐骑狮子,脖子上戴着项圈,背上搭着有牡丹花纹的鞍垫,垫上又有莲花式坐垫,狮脚踩在圆形踏垫上,富贵耀眼、气派非凡。狮子右后方有一人,双手用力拉住狮子的缰绳。在画中主人的左后方侍立着若干人,有手托果品盘的,有托壶的,有执碗的,有执物的。在主人的前方,有若干伎乐者,或吹笛,或打鼓,或舞蹈,动感十足,气氛热烈。这幅线刻画在有限的空间里刻绘了14个人物形象,布局严谨,主体突出,线条舒展流畅,显示了五代时期的绘画水平和艺术风格,是一幅难得的线刻画艺术作品。

同时出土2块碑首,约有五分之一碑身。碑首团龙,龙鳞清晰可见,碑文书法飘逸洒脱又不乏工整苍劲,文字镌刻细腻规整,是不可多得的书法上品。据考证,这块巨碑是五代后晋时期成德军节度使安重荣的纪功碑,后晋皇帝石敬瑭敕令太子宾客任赞撰文并刻立“以扬异政”。

安重荣,山西朔州人,后晋时任成徳军节度使。他镇守镇州(治所在真定,今正定)六年,因不满石敬瑭对契丹奴颜婢膝的妥协政策,在遭遇蝗旱重大灾害的时候,带领饥饿百姓向皇帝请愿,石敬瑭命天平军节度使杜重威征讨,安重荣被擒斩首,真定城被屠2万余人,这通刻满安重荣功德的巨碑也被砸毁并埋于地下。赑屃及残碑的发现,对研究唐至五代时期藩镇割据有着重要的实物价值。目前,我国现有五代碑刻很少,这样的巨碑极为罕见,应属国内最大的一通,而巨型赑屃更为珍贵。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小黑屋|手机版|高楼迷

GMT+8, 2025-1-19 23:21 , Processed in 0.053858 second(s), 3 queries , Redis On.

Powered by Discuz! X3.4 Licensed

© 2001-2013 Comsenz Inc.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